个人简介
吴文清,男,博士,教授,桥梁工程系副主任;
办公室地址:东南大学九龙湖校区交通学院楼702室。
教育经历:
(1) 1999.9–2002.7, 东南大学, 桥梁与隧道工程, 博士, 导师: 邓学钧
(2) 1986.9–1989.6, 合肥工业大学, 结构工程, 硕士, 导师: 吴瑞宏
(3) 1982.9–1986.7, 兰州交通大学, 铁道工程, 学士, 导师: 朱曦
工作经历:
(1) 2012.12-至今, 慕尼黑工业大学, 土木工程学院, 高级访问学者
(2) 2009.4-至今, 东南大学, 交通学院, 硕士生导师,教授
(3) 2003.1-2009.3, 东南大学, 交通学院, 硕士生导师,副教授
科研项目:
(1) 山东省交通科技项目,钢-混组合连续箱梁桥负弯矩区桥面板抗裂方法研究,2018.2-2019.12,主持;
(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51578135,FRP格栅/喷射ECC增强震损混凝土墩柱的约束机理与恢复力模型研究,2016.01-2019.12,参加;
(3) 江苏省重点研发项目子题,高铁连续梁桥施工智能监控关键技术研发,2018.12-2019.12;
(4) 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第十一批高层次人才计划,2014-JZ-008,新型胶合竹材-混凝土组合结构板的构造方式与试验研究,2015.01-2017.12,主持;
(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1078079,基于粘结滑移理论的钢-FRP-高强混凝土空心夹层桥面板理论与试验研究,2010.01-2013.12,参加;
(6) 江苏省交通控股股份有限公司项目,京沪高速公路扩建桥梁拓宽关键技术研究, 2009.01-2013.12,主持;
(7)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专题(863计划),2007AA11Z106,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桥长期下挠和开裂的控制研究,2008.01-2010.12,主持;
(8) 交通部交通行业联合攻关项目专题,2008-353-334-220,合宁高速公路扩建关键技术研究,2007.01-2011.12,主持;
(9) 交通部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专题,200631822327,大跨径预应力混凝土梁桥主梁下挠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2007.1-2010.12,主持;
(10) 江苏省交通科学研究计划项目,03Y033,大跨径钢管混凝土系杆拱桥的施工和监控关键技术研究,2004.01-2006.12,主持;
(1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0078014,波形钢腹板预应力混凝土组合箱梁的力学特性研究,2001.01-2003.12,参加;
在研的产学研合作项目:
(1)长深高速高广段小清河钢-混组合连续梁特大桥施工监控;
(2)长深高速高广段小清河波形钢腹板连续梁特大桥施工监控;
(3)预应力混凝土引黄济青输水河大桥施工监控;
(4)浙江省磐安县道德桥钢筋混凝土拱桥加固设计工程;
(5)G40国道改扩建桥梁拓宽技术研究。
发明专利:
(1) 吴文清,余江昱.具备预警功能的FRP筋-钢束组合吊索结构,发明专利授权,201510071509.X
(2) 吴文清,陈帅,马雪媛.新型竹制桥面板,发明专利授权,201110443762.5
(3) 吴文清,刘玉龙.钢箱梁正交异性桥面板,发明专利授权,201310660260.7
(4) 吴文清,张慧,赵昊,杨焱,张娴.一种混凝土连续箱梁桥的横向拼接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发明专利授权,201710545690.2
(5) 吴文清,翟建勋.一种三向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桥的横向拓宽拼接结构,发明专利受理,201510055081.X
(6) 吴文清,张娴,杨焱,赵昊,张慧.种组合式桥梁桥墩防撞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发明专利受理,201710841060.X
(7) 吴文清,马雪媛,陈帅.工字型竹板梁结构,发明专利受理,201120554454.5
研究领域
桥梁结构精细化设计与分析理论;
桥梁结构改扩建关键技术研究;
(3) 基于竹材的桥梁结构设计理论;
(4) 钢-混凝土组合结构以及钢结构桥梁设计理论。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新发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1)Wu W. , Wang H., Zhu Y., Yu J., Zhao H., Zhang H. New Hanger Design Approach of Tied- Arch Bridge to Enhance Its Robustness[J]], KSCE journal of Civil Engineering,2018,22(11):4547-4554.(SCI)
(2)Wu W. , Shan H., Yang S. et al. Key Assumption to evaluate the mechanical performance of widened voided-slab bridge due to foundation settlement[J]. KSCE Journal of Civil Engineering, 2017,22(4):1225-1234 (SCI)
(3)Wu W. Q. Experimental analysis of bending resistance of bamboo composite I-shaped beam[J]. Journal of Bridge Engineering, 2014, 19(4): 14-24. (SCI)
(4)吴文清, 唐章翔, 张慧, 赵昊. 既有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桥拼接拓宽后箱梁顶板病害分析[J]. 中国公路学报, 2018, 31(5): 1-8. (EI)
(5)吴文清, 张慧, 唐章翔. 混凝土箱梁桥拼接拓宽后横向内力简化计算方法研究[J].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2018, 40(1): 1-8.
(6)吴文清,赵昊, 翟建勋, 等. 拓宽混凝土箱梁桥的横向加劲肋拼接构造可行性研究[J]. 现代交通技术, 2018, 15(2):22-29.
(7)吴文清, 唐章翔, 宋晓东, 等. 预应力智能张拉技术的数据分析研究[J]. 现代交通技术, 2017, 14(5): 24-26.
(8)吴文清, 翟建勋, 林晶. 银川黄河大桥横向拓宽拼接构造使用状况调查研究[J]. 世界桥梁, 2015, 43(6): 83-87.
(9)吴文清, 杨松, 张立志. 梁板桥拓宽后新桥各主梁沉降变形分布模式研究[J]. 桥梁建设, 2014, 44(4): 75-79. (EI)
(10)吴文清, 吴忠振, 马雪媛, 等. 竹质复合材料工字型梁的抗弯性能试验研究[J]. 中国公路学报, 2014, 27(4): 69-78.(EI)
(11)吴文清, 谢群华, 陈冲. 普通钢筋和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空心板桥的横向拼接可行性研究[J]. 中外公路, 2013, 33(1): 94-98.
(12)吴文清, 付佳佳, 单宏伟, 等. 高速公路宽幅空心板梁桥横向拓宽结构形式的比较[J]. 公路交通科技, 2012, 29(3): 92-97.
(13)吴文清, 谢群华, 陈冲. 两种配筋混凝土空心板桥的横向拼接可行性研究[J]. 公路, 2012, (8): 70-74.
(14)Wu W. Q., Xie Q. H. Feasibility research on lateral widening of voided slab bridge between RC structures and PC structure[C]. American Society of Civil Engineers (ASCE). 11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Chinese Transportation Professionals, Nanjing: Curran Associates, Inc., 2011: 123-138.
(15)吴文佑, 吴文清, 叶见曙. 预应力混凝土桥梁拓宽的若干关键问题研究[J]. 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 2009, (8): 17-19.
(16)李波, 吴文清. 桥梁拓宽后受力状态及荷载试验分析[J]. 西部交通科技,2009, (8): 75-81.
(17)叶见曙, 鞠金荧, 吴文清. 预应力混凝土桥梁拓宽的若干问题探讨[C]. 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全国既有桥梁加固、改造与评价学术会议论文集, 南京: 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8: 337-381.
(18)吴文清, 叶见曙, 华斌, 等. 沪宁高速公路扩建桥梁拓宽关键技术研究[C]. 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 全国既有桥梁加固、改造与评价学术会议论文集, 南京: 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8: 396-402.
(19)吴文清, 叶见曙, 鞠金荧, 等. 高速公路扩建中桥梁拓宽现状与方案分析[J]. 中外公路, 2007, 27(6): 100-103.
(20)华斌, 李捷, 吴建平, 叶见曙, 吴文清, 鞠金荧. 预应力混凝土梁桥拓宽关键技术研究[J]. 现代交通技术, 2006, (5): 72-77.
(21)张丽芳, 郭涛, 吴文清, 叶见曙. 旧桥拓宽中拼接方式对旧桥受力状态的影响分析[J]. 公路交通科技, 2006, 23(2): 102-105.
(22)Wu W. Q. Flexural calculation mode for composite box girder with corrugated webs[C].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Bridge and Structural Engineering.Proceedings of IABSE Symposium Report. Shanghai: IABSE Reports, 2004: 431-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