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何志宁

个人简介

何志宁,男, 1965年3月18日生于广州 毕业于德国科隆大学社会学系 社会学博士 东南大学人文学院社会学系 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中国社会学会 城市社会学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 人文学院前院长助理 一、个人经历 1. 1976年至1983年,就读于广州第六中学高中部。 2. 1983年至1987年,就读于广州中山大学历史系,本科毕业, 文学学士。在学期间任班级团支部书记。 3. 1987年至1990年,就读于广州中山大学研究生院社会学系,硕士毕业,法学硕士。硕士论文《全民所有制重型工业的工资改革——广州重型机器厂工资改革的历史和现状分析》 4. 1987年至1990年在中山大学研究生院社会学系的学习和工作 (1)1988年春,在海南岛作海南建省前的实地社会调查。 (2)1988年夏,赴东北黑龙江漠河及大兴安岭林区作森林火灾后灾后社区重建调查。写有关于灾区重建的调研报告。 (3)1988年夏,随加拿大不列颠维多利亚大学温婉芳教授到广东江门县作人类学方向的农村调查。 (4)协助香港理工大学在广州进行老龄人群体的社会调查。 (5)参与广东省政府有关珠江三角洲的发展研究规划,率领中山大学社会学系本科生赴广东中山市进行社会调查,著有“中山市城镇功能体系分析”的论文,收入社会学系珠三角研究论文集。 (6)参加由法国里昂大学工业社会学研究所组织的广州地铁的科研项目,主题是有关非工业化社区对新技术的适应力。 (7)参与日本关西大学万成博教授和中山大学社会学系丘海雄教授对广州重型机器厂和中法合资标致汽车厂工人劳动价值观的调研。 (8)1990年,完成社会学硕士论文答辩,指导教师丘海雄教授。 5. 1991年4月至1993年8月在德国科隆大学德语班学习德语。 6. 1993年10月开始在德国科隆大学经济社会学院社会学系学习,博士生。 7. 1993年至2007年在德国科隆大学社会学系的学习和工作 (1)在科隆大学社会学系参加过以下科研项目:“关于社会不平等的感知”,“生平与履历分析”,“德国党派选举与选民”,“科隆啤酒市场调查”等。 (2)选修科隆大学宏观经济学系、企业管理学系、经济地理学系和社会政策学系的课程。 (3)1995年秋参加德国教育部属下的“东西讲座”为期一周的学术研讨活动。主题是:“21世纪中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 (4)在德国早期参加的工作实践:科隆博览会的兼职中德文翻译,德国卡尔.杜伊斯堡中心(CDC)职员,德国波恩华侨中文学校教师。 (5)1995年夏赴美国,参访了爱荷华大学、哈佛大学、南加州大学、斯坦福大学、匹兹堡大学、芝加哥大学、俄亥俄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等大学。并参加了是年在爱荷华大学举办的美国社会学年会。 (6)1996年夏,参加由广东省计划委员会组织的考察队,赴粤西(湛江,阳江,茂名,电白一线)进行为期11天的社会经济调查研究。撰写了约4万字的调查报告“为了粤西的崛起”。 (7)1996年夏,在广州中山大学社会学系和德语系开设了两次讲座:“统一后的德国社会”和“发展社会学的一个个案研究——粤西的经济社会发展”。 (8)1997年7月在德国科隆大学参加国际社会学年会(IIS)。 (9)1997年夏,受“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之邀,陪同德国科隆大学社会学系原系主任,前科隆大学社会学档案所所长,科隆应用社会学研究所创建人、导师E.k.Scheuch教授在北京、哈尔滨和广州等地作学术访问,在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德语系,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德语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和中国现代国际问题研究所,以及哈尔滨工业大学社会科学部、广州中山大学社会学系、人类学系和广东省社会科学院作了一系列学术演讲和学术访问。 (10)2002年2月,在科隆的德国对外广播电台“德国之声”(Deutsche Welle)做实习记者。 (11)2002年2月,在中山大学珠海校区,为社会学系本科生上课,题目是“社会学的中国意义”。 (12)2002年11月至2003年8月,在德国科隆的一华资企业T&T Telekom和华人报社《新天地》工作。 (13)2004年3月开始至2006年1月,在科隆中文学校任教。 (14)2004年5月开始,受聘于科隆PIMCEMS(PIM and CEMS Student and Alumni Club Cologne e.V.)国际学生俱乐部,任大学生汉语培训课程的中文老师。 (15)2004年7月在北京参加国际社会学年会(IIS)。 (16)2004年9月,在导师J.Friedrichs教授的指导下,参与科隆大学社会学系在科隆远郊Euschkirch镇的社会调研工作。 (17)从2005年10月至12月,在科隆的欧洲学院教授中文课。 (18)从2006年10月起,在波恩Steinke-Institut任中文老师。 8. 2007年7月博士论文答辩,指导教师Juergen.Friedrichs教授和E.K.Scheuch教授(✟)。11月,获德国科隆大学社会学博士学位。博士论文《华人族群及与德国社会的整合》 9. 2008年3月回国后在东南大学人文学院社会学系的工作 (1)已教授和正在教授的专业课程有:《哲学科学前沿》(硕士研究生的代授课)、《人类学概论》、《农村社会学》、《城乡社会学》、《都市、空间与社区规划》(双语课)、《环境社会学》、《越轨与犯罪社会学》、《社会分层与流动》、《社会政策研究》、《全球化、发展与社会变迁》、《社会问题与社会管理》、《城市社会学专题》、《人口、环境和社会发展》和《城市的现状与未来-城市规划的社会学视角》(全校通选课)等。 (2)《城市—人类文明的目标还是终结?》和《人类社会应对自然灾害的实证研究》获东南大学首批研讨课程(全校Seminar课)建设项目立项。《城市社会学专题》和《人口、环境和社会发展》为硕士生课程。 (3)2008年9月至2010年9月间,指导学生赴四川绵竹地震灾区、安徽阜阳地区和河南长垣地区进行了三次系列调研,课题为是“自然灾害研究”和“中西部农村劳动力本地就业模式研究”。获人文学院985项目资助,资金1万元。已结项。 (4)教学改革项目《自然灾害社会学》获东南大学教务处立项。资金5千元。已结项。 (5)自2009年9月,组织了由社会学系、经管学院、交通学院、土木工程学院的本科生参与的“自然灾害与人类社会研究小组”(即“2012研究小组”)。编撰《世纪之灾与人类社会》专著。该小组是一个自发独立的、由学生自愿参与并培养其创造性研究能力和科研意识的教研平台。 (6)2010年8月间,指导学生在苏北新眙和连云港参与由中国人民大学主持的为期两周的中国社会普查工作(CGSS)。资金2万元。已结项。 (7)2010年10月,组织了主要由社会学系本科生参加的“企业文化研究小组”,参与了“江苏省企业社会学会”的筹建工作,暨对学生进行工作训练和就业培养,也展开一定的科研工作。 (8)2012年3月,获东南大学规划教材出版立项,新编教材名称:《自然灾害社会学》。资金5千元。已结项。 (9)2014年,与高娜、胡伟合作完成“公民环境意识与环境行为”的调研工作,撰写部分研究报告。项目由2011项目的江苏省“公民道德与社会风尚协同创新中心”资助,资金5万元。已结项。 (10)2014年至2015年,参与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和挪威科技大学(NTNU)联合组织的对山西省平遥古村落的调研工作,撰写《中国古村落改造中的人文社会科学意义》的调研报告。 10. 目前研究与教学的重点 城市社会学与城市发展规划,自然灾害社会学,环境社会学。 二、科研成果 1. 科研立项 (1)2008年,获南京市江宁区人民政府产学研办公室的资助立项。完成“江宁区政府处理公共危机的绩效评估研究”,编入《江宁区人民政府2008年政策咨询研究课题成果汇编》。 资金1万元。2009年结项。 (2)《华人族群及与德国社会的整合》获东南大学出版基金2万元奖励和人文学院985项目2万元资助,并于2012年7月由人民出版社出版。 (3)2010年,获教育部2010年度哲学社会科学一般规划项目立项,课题为:城市文化产业园的社会与经济功能。 项目编号:10YJA840009。资金9万元。已结项。 (4)2011年,获苏州市社科联社科基金立项,课题为:苏州文化产业园的社会与经济功能研究。 项目编号:11-D-49。资金5千元。已结项。 (5)2015年,获2015年度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立项,课题为:新型城镇化下“后世界工厂时代”旧产城的社会再造研究。 项目编号:15BSH068。资金20万元。在研。 (6)2015年,获“北京人文在线文化艺术有限公司”全国10人图书全额资助出版立项榜首,专著名称为:《自然灾害社会学:理论与视角》,由中国言实出版社于2015年出版。 (7)2015年,获东南大学教务处教材立项,教材为《中国城市社会学新编》,资金2万元。 (8)2016年,获江苏省-东南大学道德研究高端智库研究立项,课题为:江苏省城市规划的道德指南研究,资金2万元。 (9)2016年,获江苏省-东南大学道德与国情调查研究基地研究立项,课题为:精神障碍群体的伦理风险及其权益保护研究,资金5万元。已结项。 (10)2017年,获南京市社科院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立项,课题为:南京新工业遗产的社会功能再造研究。 项目编号:17B06。资金3万元。已结项。 4. 专著 (1)《华人族群及与德国社会的整合》,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 (2)《中国城市文化产业园社会与经济功能分析》,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5年6月(教育部2010年社科基金一般项目结项形式)。 (3)《世纪之灾与人类社会》,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年。 (4)《自然灾害社会学:理论与视角》,北京:言实出版社,2017年。 (5)《世纪之灾与人类社会》,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年。 (6)《中国城市文化产业园社会与经济功能分析》,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5年。 5. 研究报告 (1)2008年,“江宁区政府处理公共危机的绩效评估研究”,编入《江宁区人民政府2008年政策咨询研究课题成果汇编》,由南京市江宁区人民政府于2009年12月编撰成册。 (2)2012年,“苏州文化产业园的社会与经济功能研究”获苏州市社科联社科基金立项。是年,完成“苏州城市文化产业园的社会与经济功能”的研究报告,获苏州市社科联结项通过。 (3)2016年,江苏省道德国情调查研究基地2016年度课题结项研究报告,“精神障碍群体的伦理风险及其权益保护研究”。 三、所获奖励 1.科研奖项 (1)论文“如何处理政府课题指南与课题申请者研究意志之间的矛盾—高校科研管理机制的解决机制”在第二届中国高校社会科学科研管理青年论坛上获由全国高校社会科学科研管理研究会和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颁发的论文一等奖。 (2)2013年11月,论文“‘城市失用地’的概念、类型及其社会阻隔效应”获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第七届学术大会优秀论文一等奖。编号:JSSKL2013XHO10。 (3)2013年11月,论文“城市文化产业园的社会功能及问题反思—台中和南京的比较研究”获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第七届学术大会优秀论文一等奖。编号:JSSKL2013XHO10。 (4)2014年,专著《华人族群及与德国社会的整合》获江苏高校第九届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5) 2018年11月,研究报告《精神障碍群体再社会化三阶段权益保护研究》获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联合会2017年度“省社科应用研究精品工程”奖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2.教学奖项 (1)2010年,作为指导老师率学生参与“挑战杯”比赛,作品《本地就业:突破农村劳动力就业困境的新出路—基于四川省绵竹市域安徽省临泉县的实证研究》在第十一届“挑战杯”(2009年)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江苏省复赛中获三等奖。 (2)2011年,获年度东南大学“五粮液”教师奖。 (3)2014年12月,在东南大学共青团举办的首届东南大学“最美东大人”评选中(由共青团东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委员会承办),获“最美东大人”十佳称号。 (4)2015年度东南大学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优秀指导教师奖。所指导研究报告《居民居住条件与社会归属感》(闻婕等)获二等奖。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已发表了三篇CSSCI论文,有两篇论文都获得了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第七届学术大会优秀论文一等奖。一篇论文发表在《中国社会科学报》理论版上。有八篇会议论文,其中三篇是国际会议的学术论文。一篇论文发表在国外期刊,一篇发表在国外期刊网上。具体情况如下。 (1)“一个发展社会学的理论”,《社会学研究》(CSSCI),1994年第6期,总第54期。ISSN1002-5936(CN11-1100)。引用2次,下载488。第31页。 (2)2010年12月,完成由华盛顿大学出版、Paul Lukez教授和鲍莉副教授主编的关于城市规划的专著《Transforming The Mid-Polis》一书第9章“Social and Economic Impacts and Opportunities”的撰写工作,获美国同行好评。 (3)“城市文化产业园的社会功能及问题反思—台中和南京的比较研究”,《东岳论丛》(CSSCI),2012年第9期。引用4次,下载540次。第15页—26页。 (4)“‘城市失用地’的概念、类型及其社会阻隔效应”,《南京社会科学》(CSSCI),2013年第4期。引用3次,下载174次。第68页—73页。 (5)“以城市建设叙事看城市消费文化的整合与对立—以苏州古城为例”,(第一作者:曹竞文,第二作者:何志宁),《城市社会学辑刊》(主编:张宝义),天津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年。第183页—191页 (6)“德语语境下的移民研究”,《中国社会科学报》,2016年7月4日,总第999期,CN11-0274.下载12次。第7页。 3. 会议论文 (1)2010年5月,论文“文化造市:城市发展的另一条道路”收录于苏州《第四届海峡两岸中华文化发展论坛论文汇编》。该文获大会特别嘉奖。 (2)2010年6月,中国社会学会2010年年会灾害社会学与风险危机管理论坛,论文“海地地震灾害的社会学分析”。 (3)2010年8月论文“如何处理政府课题指南与课题申请者研究意志之间的矛盾—高校科研管理机制的解决机制”,第二届中国高校社会科学科研管理青年论坛。由全国高校社会科学科研管理研究会和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举办。 (4)2010年10月,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上海科学院合办的国际会议上发表题为“城市文化产业的正功能与负功能”的论文,论文被收入联合国研究报告文献集(网络版),在国外相关领域学者中获好评。 (5)2010年11月,论文“城市文化产业园的社会正负功能分析——以台中和南京为例”,江苏省社会学学会第六次代表大会既2010学术年会会议论文摘要集。 (6)2014年4月,第六届中国城市规划历史与理论学术研讨会,论文“城市‘失用地’及其权力文化生态意识”。 (7)2015年11月,中德城市规划国际研讨会,论文“城市生态功能区——城市滨水区的功能定位”。 (8)2017年4月,中德科学基金研究交流中心学术会议,论文“博览会及旗舰建筑空间位移与城市发展轴心变迁关系分析——以广州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为个案”。 (9)2018年11月,《第三界江苏智库峰会论文集》,论文“建设防范化解城市环境风险的水生态功能区”。会议由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举办。 (10)2018年12月,《“伦理共识与人类道德发展”国际会议论文集》,论文“城市空间道德”。会议由东南大学道德发展研究院、江苏道德发展智库等单位联合举办。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