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薛其坤

个人简介

学习经历: 1980年9月至1984年7月 山东大学光学系激光专业 学士 1987年9月至1990年7月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凝聚态物理专业 硕士 1990年9月至1994年7月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凝聚态物理专业 博士 工作经历: 1984年9月至1987年7月   曲阜师范大学物理系   1992年6月至1994年7月   日本东北大学金属材料研究所 博士生(中日联合培养) 1994年9月至1999年8月 日本东北大学金属材料研究所 助手 1996年6月至1997年5月 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物理系 访问助理教授 1999年8月至2007年7月 中国科学院物理所 研究员、博士生导师、SF04研究组组长 1999年9月至2005年9月 中国科学院表面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 主任 2000年2月至2000年3月 IBM瑞士苏黎士实验室 访问教授 2005年5月至今 清华大学物理系 教授、博士生导师 2007年5月至今 清华大学原子分子纳米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主任 2010年7月至今 清华大学 理学院院长、物理系系主任 2011年7月至今 清华大学低维量子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 主任 2013年3月至今 清华大学 校长助理、科研院院长 2013年5月至今 清华大学 科研副校长

研究领域

主要研究方向为扫描隧道显微学、表面物理、自旋电子学、拓扑绝缘量子态和低维超导电性等。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新发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1.W. H. Zhang, Y. Sun, J. S. Zhang, F. S. Li, M. H. Guo, Y. F. Zhao, H. M. Zhang, J. P. Peng, Y. Xing, H. C. Wang, T. Fujita, A. Hirata, Z. Li, H. Ding, C. J. Tang, M.Wang, Q. Y. Wang, K. He, S. H. Ji, X. Chen, J. F. Wang, Z. C. Xia, L. Li, Y. Y. Wang, J. Wang, L. L. Wang, M. W. Chen, Q. K. Xue, and X. C. Ma, “Direct Observation of High-Temperature Superconductivity in One-Unit-Cell FeSe Films, Chin. Phys. Lett. 31, 017401 (2014). 2.C. Z. Chang, J. S. Zhang, X. Feng, J. Shen, Z. C. Zhang, M. H. Guo, K. Li, Y. B. Ou, P. Wei, L. L. Wang, Z. Q. Ji, Y. Feng, S. H. Ji, X. Chen, J. F. Jia, X. Dai, Z. Fang, S. C. Zhang, K. He, Y. Y. Wang, L. Lu, X. C. Ma and Q. K. Xue, “Experimental Observation of the Quantum Anomalous Hall Effect in a Magnetic Topological Insulator”, Science 340, 167 (2013). 3.Q. Y. Wang, Z. Li, W. H. Zhang, Z. C. Zhang, J. S. Zhang, W. Li, H. Ding, Y. B. Ou, P. Deng, K. Chang, J. Wen, C. L. Song, K. He, J. F. Jia, S. H. Ji, Y. Y. Wang, L. L. Wang, X. Chen, X. C. Ma, and Q. K. Xue, Interface-Induced High-Temperature Superconductivity in Single Unit-Cell FeSe Films on SrTiO3, Chin. Phys. Lett. 29, 037402 (2012). 4.C. L. Song, Y. L. Wang, P. Cheng, Y. P. Jiang, W. Li, T. Zhang, Z. Li, K. He, L. L. Wang, J. F. Jia, H. H. Hung, C. J. Wu, X. C. Ma, X. Chen and Q. K. Xue, “Direct Observation of Nodes and Twofold Symmetry in FeSe Superconductor”, Science 332, 1410 (2011). 5.C. L. Song, Y. L. Wang, Y. X. Ning, J. F. Jia, X. Chen, B. Sun, P. Zhang, Q. K. Xue and X. C. Ma, “Tailoring Phthalocyanine Metalation Reaction by Quantum Size Effect”, J. Am. Chem. Soc. 132, 1456 (2010). 6.T. Zhang, P. Cheng, W. J. Li, Y. J. Sun, G. Wang, X. G. Zhu, K. He, L. L. Wang, X. C. Ma, X. Chen, Y. Y. Wang, Y. Liu, H. Q. Lin, J. F. Jia and Q. K. Xue, “Superconductivity in One-Atomic-Layer Metal Films Grown on Si(111)”, Nat. Phys. 6, 104 (2010). 7.P. Jiang, X. C. Ma, Y. X. Ning, C. L. Song, X. Chen, J. F. Jia and Q. K. Xue, “Quantum Size Effect Directed Selective Self-Assembling of Cobalt Phthalocyanine on Pb(111) Thin Films”, J. Am. Chem. Soc. 130, 7790 (2008). 8.Y. S. Fu, S. H. Ji, X. Chen, X. C. Ma, R. Wu, C. C. Wang, W. H. Duan, X. H. Qiu, B. Sun, P. Zhang, J. F. Jia and Q. K. Xue, “Manipulating the Kondo Resonance through Quantum Size Effects”, Phys. Rev. Lett. 99, 256601 (2007). 9.X. C. Ma, P. Jiang, Y. Qi, J. F. Jia, Y. Yang, W. H. Duan, W. X. Li, X. H. Bao, S. B. Zhang and Q. K. Xue, “Experimental Observation of Quantum Oscillation of Surface Chemical Reactivities”, Proc. Natl. Acad. Sci. U.S.A. 104, 9204 (2007). 10.L. Y. Ma, L. Tang, Z. L. Guan, K. He, K. An, X. C. Ma, J. F. Jia, Q. K. Xue, Y. Han, S. Huang and F. Liu, “Quantum Size Effect on Adatom Surface Diffusion”, Phys. Rev. Lett. 97, 266102 (2006). 11.X. Y. Bao, Y. F. Zhang, Y. P. Wang, J. F. Jia, Q. K. Xue, X. C. Xie and Z. X. Zhao, “Quantum Size Effects on the Perpendicular Upper Critical Field in Ultrathin Lead Films”, Phys. Rev. Lett. 95, 247005 (2005). 12. Y. F. Zhang, J. F. Jia, T. Z. Han, Z. Tang, Q. T. Shen, Y. Guo, Z. Q. Qiu and Q. K. Xue, “Band Structure and Oscillatory Electron-Phonon Coupling of Pb Thin Films Determined by Atomic-Layer-Resolved Quantum-Well States”, Phys. Rev. Lett. 95, 096802 (2005). 13. Y. Guo, Y. F. Zhang, X. Y. Bao, T. Z. Han, Z. Tang, L. X. Zhang, W. G. Zhu, E. G. Wang, Q. Niu, Z. Q. Qiu, J. F. Jia, Z. X. Zhao and Q. K. Xue, “Superconductivity Modulated by Quantum Size Effects”, Science 306, 1915 (2004). 邀请报告 1996年美国物理学会年会,美国圣路易斯 1999年国际扫描探针显微镜会议,韩国首尔 2000年国际分子束外延会议,中国北京 2004年美国真空年会年会,美国阿纳海姆 2004年美国材料学会年会,美国波士顿 2005年美国物理学会年会,美国洛杉矶 2005年国际扫描隧道显微镜会议(STM'05),日本札幌 2006年国际纳米科技会议(ICN+T2006),瑞士巴塞尔 2006年欧洲表面科学会议,法国巴黎(大会特邀报告) 2008年亚洲纳米科技会议,新加坡(大会特邀报告) 2010年美国物理学会年会,美国波特兰 2012年美国物理学会年会,美国波士顿 2013年国际真空大会,法国巴黎 2014年美国物理学会年会,美国丹佛 2014年诺贝尔研讨会,瑞典斯德哥尔摩 2014年第8届全球华人物理学大会(OCPA8),新加坡(大会特邀报告) 2014年第18届国际分子束外延会议(MBE 2014),美国弗拉格斯塔夫(大会特邀报告) 2015年美国物理学会年会,美国圣安东尼奥

学术兼职

2005年至今   Journal of Physics D编委 2006年至今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表面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 2007年至今   中国物理学会学术交流委员会主任 2007年至今    中国物理学会常务理事 2007年至今   European Physical Journal of Applied Physics编委 2007年至今   复旦大学应用表面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 2007年至今   长春光机所发光学及应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 2008年至今   Nano Research主编 2008年至今   Surface  Review & Letter主编 2008年至今    第六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委员 2010年至今    第六届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数理学部) 2010年至今   Applied Physics Letters和Journal of Applied  Physics编委 2010年至今   AIP Advances编委 2010年至今    中国物理学会表面与界面专业委员会主任 2013年至今   Surface Science Report编委 2014年至今    中国材料研究学会纳米材料与器件分会副理事长 2014年至今    National Science Review副主编 2014年-2017年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顾问委员会成员 2016年6月至今   教育部科技委常务副主任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