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陆前进

个人简介

陆前进,男,复旦大学国际金融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国际金融;货币理论和政策。出版专著、教材和译著等共14本,主要有《人民币汇率:现实、理论和政策》、《宏观经济平稳运行和内外均衡控制研究――基于流动性过剩影响机制的分析》、《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研究》、《货币危机的理论及汇率制度的选择》、《货币银行学》等。先后在《金融研究》、《财贸经济》、《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国际金融研究》、《财经研究》、《世界经济文汇》、《南开经济研究》、《上海财经大学学报》、《上海金融》、《Fudan Journal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等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并在国内主要媒体《中国证券报》、《上海证券报》和《证券时报》等上发表多篇经济评论。并主持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人民币国内和国际实际比价研究--基于劳动生产率、工资水平和政府支出影响机制的分析”、国家社科基金“经济平稳增长和内外均衡控制的研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研究”、上海市浦江人才项目“复杂经济条件下随机冲击和我国内外均衡的控制――理论和实证研究”和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基金“中国总需求结构的调整和国际收支的均衡研究”等项目。获得过多项省部级奖励,主要有《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研究》2008年获上海市第七届邓小平理论研究和宣传优秀成果三等奖;《开放经济下宏观金融风险管理》2004年获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开放经济下的国家金融稳定和金融安全》2003年获教育部提名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二)。主讲过多门本科生和研究生基础课和专业课课程,2002年11月获得复旦大学“世纪之星”称号;2003年9月-2004年10月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经济系进修;2005年6月被评为复旦大学“我身边的好老师”。

研究领域

国际金融、货币银行学、中国货币金融政策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专著和教材 《人民币汇率:现实、理论和政策》(陆前进著),立信会计出版社,2010 年。 《宏观经济平稳运行和内外均衡控制研究――基于流动性过剩影响机制的分析》 (陆前进、刘德斌、蔡莉著),立信会计出版社,2008 年。 《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研究》(陆前进、卢庆杰著),立信会计出版社,2006年。 《国际金融学教程》(陆前进、肖萌编著),立信会计出版社,2006 年。 《货币金融学说教程》(陆前进、卢庆杰编著),立信会计出版社,2005 年。 《货币银行学》(陆前进主编),立信会计出版社,2003 年。 《货币危机的理论及汇率制度的选择》(陆前进著),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年。 《国际经济学》(陆前进、谢玲玲编著),立信会计出版社,2003 年。 《国际金融学》(姜波克、陆前进编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年。 《货币危机的机理及对策研究》(陆前进、杨槐著),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年。 《银行风险的防范及银行重组》(陆前进著),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 年。 《汇率理论和政策研究》(姜波克、陆前进编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 年。 《开放经济下货币市场调控》(姜波克、陆前进著),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 年。 书中章节 “中国经济再平衡:利率和汇率的市场化改革”,《中国经济未尽的改革》(第二章),张军主编,东方出版社,2015 年 3 月。 译著 翻译 Obstfeld 和 Rogoff 的《国际宏观经济学的基础》第九、十两章,中国金融出版社,2002 年,2010 年。 主要论文 “The weights and empirical analysis of RMB exchange rate adjustments with reference to a basket of currencies”,The Frontiers of Economics in China, Volume 9, Issue 2, 2014,P324-346.(Econlit) “美联储的退出政策对跨境资金流动的影响”,2014 年 7 月,《中国国情国力》,P28-P30。 “财政支出、贸易条件和中国的实际汇率——基于期内和跨期双重优化和无限期预算约束的理论和实证研究”,2014 年 6 月,《金融研究》,P115-131。(全文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 F8《世界经济导刊》2014 年第 8 期转载) “贸易条件和经常项目变动——“哈伯格-劳尔森-梅茨勒效应”在中国存在吗?”,2014 年第 2 期,《上海经济研究》,p11-22。 “铸币税测算、货币铸币税分解与通货膨胀税”,2014 年第 2 期,《学术研究》,p71-77。 “银行信贷、外汇储备和实际汇率——基于中国现实的理论和实证研究”,《金融研究》,2013 年第 11 期,p28-40。 “中国外汇市场压力与通货膨胀: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财贸经济》,2013 年第 11 期,p45-56。 “铸币税和通货膨胀税——基于央行冲销干预的视角”,2013 年 7 月,《南大商学评论》(经济学版第 22 辑),p101-128。 “Rebalancing China’s Economy: Increasing Role of Interest Rate and RMB Exchange Rate Reforms”,(Qianjin Lu),in “Unfinished Reforms in Chinese Economy”(Chapter Two),Edited by Jun Zhang,World Scientific Publishing,July,2013,PP39-81. “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分解和马歇尔-勒纳条件(Marshall-Lerner Condition)的修正”,2013 年第 4 期,《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p3-p18。(全文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 F8《世界经济导刊》2013 年第 6 期转载) “货币政策目标和篮子货币最优权重的选取——基于贸易收支稳定的视角”,2012 年第 7 期,《世界经济研究》,p16-22。 “篮子货币汇率制度中最优货币权重研究文献综述”,2012 年第 3 期,《云南财经大学学报》,p3-p10。 “新汇改以来参考一篮子货币权重的测度和模拟分析”,《统计研究》,2012 年第5 期,p34-41。 “主权债务危机下人民币汇率变动及影响”,2012 年第 2 期,《海外投资与出口信贷》。 “人民币有效汇率指数和篮子货币最优权重的选取”,《学海》,2012 年第 2期,p30-37。 “稳定的篮子货币作为贸易结算货币——对“金砖五国”货币合作的一种探讨”, 2012 年第 1 期,《财经研究》,p94-102。(《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2 年第 5 期转载)。 “有效汇率指数的编制及人民币有效汇率指数的测算”,2012 年第 1 期,《新金融》,p17-22。(全文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 F8《世界经济导刊》2012 年第 5 期转载) “主权债务问题和国际货体系变化的新趋势”,《社会科学》,2012 年第 1期,p39-46。 “货币政策工具对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的影响机制分析”,2011 年第 5 期,《上海财经大学学报》,p50-56+74。 “短期内经济政策难收紧”,2011 年第 8 期,《资本市场》。 ““美元本位制”会持续吗?”,2011 年第 6 期,《中国金融家》。 “人民币增加弹性和参考一篮子货币的汇率形成机制研究”,2011 年第 11 期,《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p83-97。(全文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 F62《金融与保险》2012 年第 3 期转载) “我国货币发行机制探讨――基于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的分析”,2011 年第 7 期,《上海金融》,p49-54。 “印度汇率制度的改革及对中国的启示”,2011 年第 5 期,《国际金融研究》,p13-22。(全文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 F8《世界经济导刊》2011 年第 8 期转载)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和非美货币汇率定价机制的探讨”,2011 年第 2 期,《上海金融》,p91-94。 “Changing money market and monetary policy operations in China: an institutional perspective” (with Man Kwong Leung)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China,Volume 20 Issue 69 2011,pp287-305. (SSCI)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和非美货币汇率定价机制的探讨”,2010 年 12 月,《世界经济情况》。 “宏观调控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2010 年 11 月,《君鸿财富》。 “人民币汇率增加弹性及战略意义”,2010 年 10 月,《世界经济情况》,p4-p9。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完善和我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2010 年第 10期,p10-15,《新金融》。(全文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 F62《金融与保险》2011 年第 3 期转载) “汇率增加弹性、“三元悖论”和内外均衡的调节”,《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2010)学术年会论文集》,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 年 11 月。 “主权债务危机下人民币汇率变动及影响”,2010 年第 7 期,《上海金融》,p64-68。 “世界的挑战:发达国家主权债务”,2010 年 7 月,《资本市场》。 “后危机时代我国货币政策的调控研究”,2010 年 6 月,《世界经济情况》。 ““以债养债”:高风险的过度选择”,2010 年 5 月,《中国经贸》。 “多重视角下的中国货币政策选择”,2010 年 3 月,《中国经贸》。 “人民币内外交困陷两难”,2010 年 4 月,《能源》。 “参考一篮子货币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研究——基于人民币有效汇率目标的分析”,2010 年第 4 期,《财经研究》,p3-13。 “人民币汇率变动和后危机时代汇率市场化改革”,《社会科学》,2010 年第 4期,p49-55。(CSSCI)(全文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 F62《金融与保险》2010 年第 8 期转载) “美元霸权和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兼论人民币的国际化”,2010 年第 1 期,《上海财经大学学报》,p61-69+76。 “The Overview, Sudden Change of Chinese Economy and Macroeconomic Policy Choices”,Fudan Journal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Social Sciences Issue), Volume 3,No.1,2010,pp1-31. “金融危机下的货币政策――基于货币乘数和货币流通速度的分析”,2010 年第1 期,《新金融》,p23-26。 “金融危机冲击下的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年增刊。 “贸易保护主义和施压人民币升值如影随形”,2009 年 7 月,《能源》。 “人民币汇率变动和汇率市场化改革”,2009 年第 10 期,《上海金融》,p68-72。(全文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 F8《世界经济导刊》2010 年第1 期转载) “人民币汇率变动和汇率市场化改革研究”,《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2009)学术年会论文集》,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 年 11 月。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