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姚才刚

个人简介

姚才刚,男,2001年获哲学博士学位。现任湖北大学哲学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伦理学研究所副所长、湖北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湖北省道德与文明研究中心”副主任。 已指导多名中国哲学及伦理学专业的硕士生。另指导了多名本科生的毕业论文,2008年指导樊兰兰撰写的学士学位论文《传统儒家“格物致知”论及其现代价值》被评为湖北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二等奖。 2000年赴中国台湾东吴大学哲学系做了为期三个月的学术访问研究;2008年赴韩国岭南大学参加了由韩国东亚人文学会等学术机构主办的“第九届国际学术大会”。

研究领域

中国哲学、中国伦理学。

科 研 项 目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项目: 02、《甘泉学派与明代心学的发展》,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011年 01、明中叶至清初的王学修政运动研究,教育部,2009年 湖北省项目: 04、甘泉学派哲学思想研究,省教育厅,2011年 03、《经典研读与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湖北省高等学校教研项目,2007年。 02、明中叶至清初的王学修正运动研究,省教育厅,2007年 01、当代儒学发展最新动向,省社科基金,2002年 校级项目: 01、《伦理学视野下的中国民生问题研究》,湖北大学人文社科重点研究项目,2009年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新发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060、伦理学视阈下民生问题探析,《医学与生命哲学研究》湖北人民出版社,2013.5。 059、论陈献章的人生哲学思想及其现代价值,《朱子文化》,2013年第2期。 058、甘泉学派的思想特色及其对中晚明心学发展的影响,《哲学动态》,2013年第6期。 056、民生问题的伦理学解读,《价值论与伦理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5。 055、湖北省村镇乡风文明建设研究,《湖北省文明村镇建研究》湖北人民出版社,2012。 054、“义利之辩”与“老字号”企业的德育观,《计算机工程、伦理道德与法治建设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 Education and Research Press,2012年。 053、论罗软顺对王阳明心学的辩难,湖北大学学报,2012年第3期。 052、经典研读与大学人文教育之改革,2011年高等教育发展与教学改革研讨会 美国科研出版社,2011.12。 051、刘述先对传统与现代关系的反思与重构,《现代思想衡虑下的启蒙理念》论文集武汉大学出版社,2011.8。 050、经典研读与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中华义理》第二辑国学基金会有限公司出版,2011.6。 054、王阳明心学的理论缺失及其对中晚明儒学发展的影响,《哲学研究》,2010年第12期。 053、民生问题的伦理学意蕴,《光明日报》(理论版),2010年11月9日。 052、先秦儒道墨民生观刍议,《价值论与伦理学研究》,2010年卷。 051、先秦儒道墨的民生观及其当代价值,《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第5期。 050、论先秦儒家的民生关切,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第5期。 049、论湛若水对王阳明心学的辩难,《黉门菊灿--萧汉明教授七秩华诞纪念文集》,2009年12月。 048、传统儒家义利观与“中华老字号”企业的经营理念,《哲学与文化(韩)》,2009年第6期。 047、道德理性精神的回顾与重建,《价值论与伦理学研究》,2009年卷。 046、宋明理学中的天道性命之说及其伦理价值,《伦理学研究》,2009年第5期。 045、道德理性精神的重建--论顾宪成对王学的修正,《湖北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第6期。 044、从经典研读的角度看当代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第5期。 043、略评宋明理学中的天道性命之说,《朱子学刊》第十七辑,黄山书社2008年6月。 042、顾炎武的“耻德”观与当代荣辱观建设,《武汉科技大学学报》,2008年第4期。 041、明儒李村的修身学说与当代人的修身,《船山学刊》,2008年第4期。 040、许孚远哲学思想初探,《中国哲学史》,2008年第1期。 039、传统儒家修身学说及其现代价值,《人文论丛》,2007年6月。 038、论高攀龙对王学的修正,《朱子文化》,2007年第1期。 037、乡风文明建设刍议,《党建闻新》,2007年第6期。 036、论理学的主要问题意识,《朱子文化》,2007年第3期。 035、传统儒家修身学说及其现代价值,收入《儒教儒学儒商对人类的贡献》一书,2006年。 034、论刘述先新儒学思想的特色,收入《儒学、文化与宗教》一书,2006年。 033、儒家道德精神的重建—论高攀龙对王学的修正,《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第6期。 032、论刘述先新儒学思想的特色,《鹅湖月刊》(台北),2006年第10期。 031、略论明末清初的王学修正运动,《人文论丛》,2005年。 030、论中国传统和谐思想,《楚天学术(7)》,2005年。 029、略论理学的主要问题意识及其现代启示意义,《江汉论坛》,2005年第10期。 028、心性之学与事功之学可否相容,《恒道(3)》,2005年。 027、先秦礼学的创新之作,《江汉论坛》,2005年第5期。 026、从儒家心性之学与事功之学的关系看哲学之用,《哲学的应用与创新》,2005年。 025、“理-分殊”与儒学重建,《湖北大学学报》,2005年第1期。 024、刘宗周对宋明理学的继承与总结,收入《新编中国哲学史》,2004年。 023、东林与蕺山:晚明儒学的多向度,收入《宋明儒学与长江文化》,2004年。 022、传统礼学精神的现代阐释,《信息参考》2004年第8期。 021、试论明末清初的王学修正运动,《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04年第5期(《新华文摘》2004年第23期转摘)。 020、从中国文化视角驳斥“台独”论调,《中国学术论坛》,2004年第3期。 019、论“第三代新儒家”,收入《玄圃论学续集—熊十力与中国传统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年。 018、论儒学的超越性与宗教性,哲学伦理学评论,2003年。 017、“两行之理”与终极关怀,《恒道(2)》2003年。 016、“内在超越”与儒学的宗教性,《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03年4期 015、《论刘述先系统哲学思想》,《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02年第3期。 014、《台湾当代新儒学研究概述》,收入《世纪之交的哲学自我批判》,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2年。 013、“第三代新儒家”刍议,《南昌大学学报》,2002年第1期。 012、台湾当代新儒学研究概述,《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1年第5期转载(原发表于《求是学刊》,2001年第2期) 011、《“理-分殊”与文化重建》,《哲学动态》,2001年第7期。该文又收入《现代新儒学之省察论集》一书,2004年。 010、《论刘蕺山晚年对王阳明心学的辩难》,独撰,《国际儒学研究》第九辑,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0年6月。 009、《郭店楚简国际学术研讨会纪要》,独撰,《中国哲学史》2000年第1期。 008、《论刘蕺山对王学的修正》,独撰,《武汉大学学报》2000年第6期。 007、《传统儒家慎独学说浅议》,独撰,《求索》1999年第5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哲学》1999年第11期全文转摘。 006、《“五四”新文化运动与当代中国文化建设》,独撰,《党政干部论坛》1999年第5期。 005、《一个“五四后期人物”对传统价值的认同》,独撰,《湖北大学学报》1999年第1期。 004、《〈蕺山学派哲学思想〉读后》,独撰,《中国哲学史》1997年第4期。 003、《近二十年来刘蕺山哲学思想研究述评》,独撰,《当代学术信息》1997年3期。 002、《海峡两岸学者研讨21世纪的中国哲学与伦理学》,独撰,《哲学动态》1996年第9期。 001、《建构二十一世纪的新伦理学》,独撰,《道德与文明》1996年第4期。 专著: 02、儒家道德理性精神的重建,中国社科出版社,2009.12 01、终极信仰与多元价值的融通,四川巴蜀书社,2003.10 教材: 01、《中国哲学原著导读》(第一副主编),湖北人民出版社,2010年。 参著: 参加编著《宋明儒学与长江文化》、《新编中国哲学史》、《近世哲学的发展与中国哲学的创造转化》,等等。

学术兼职

兼任中国现代哲学史学会理事、湖北省哲学史学会理事、湖北省孔子学术研究会理事、湖北省炎黄文化研究会理事暨儒学分会常务理事、湖北省周易学会会理事等。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