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李楠

个人简介

李楠,香港科技大学社会科学博士,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经济史专业博士生导师、香港科技大学社会科学部博士后、伦敦政治经济学院(LSE)访问学者、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访问教授、中国商业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农工民主党上海市委经济金融专委会副主任、2014年入选“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主要研究兴趣包括:长期经济增长与发展、历史经济分析、历史计量方法与应用、中国传统社会政治经济、艺术品金融等。先后在Explorations in Economic History、Australian Economic History Review、China Economic Review、《经济研究》、《历史研究》、《经济学季刊》、《世界经济》、《中国经济史研究》、《中国人口科学》、《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社会》等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部分研究成果已分别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报刊复印资料》等全文转载,并获得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省部级优秀研究成果奖多项。 目前李楠教授在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开设《经济史》(UG课程)、《繁荣与贫困:经济发展的历史根源》(PPE项目)、《中国经济史专题》(PG课程)、《中国历史文献选读与数据库构建》(PG课程),同时担任金融专硕与EMA项目导师。近期与其研究团队主要从事的研究包括:大规模地方传染病、自然灾害、社会冲突对近代中国经济社会变迁的影响;中国传统乡村社会土地制度安排与地权分配;中国艺术品金融与艺术品资产定价以及中国历史上边疆治理、文化认同对经济发展的长期影响等。 教育程度 2011 社会科学(经济学向)博,香港科技学社会科学部 2008 社会科学(经济学向)硕,香港科技学社会科学部 2004 经济学(政治经济学向)学,龙江学经济与商管理学院 教学及作经验 2018/11-现在 教授、博导师,复旦学经济学院 2016/06-2018/11 教授、博导师,上海财经学经济学院 2016/02-2017/02 办公室副主任(挂职),上海市政协资源环境建设委员会 2017/09-2017/12 访问教授,北京学社会科学研究院 2017/05-2017/06 访问学者,伦敦经济政治学院 2013/11-2013/12 访问学者,香港科技学社会科学部 2012/06-2016/06 副教授、校聘讲席副教授,博导师 上海财经学经济学院 2011/09-2012/09 博后研究员,香港科技学社会科学部 主要荣誉及奖励 2018-2023 年度中国农民主党上海市委员会先进个;2018 上海市第四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等奖;2017 第 24 届上海财经学“中振”优秀科研成果奖;2016 上海财经学优秀作者;2015 南都量化历史研究最佳论等奖;2015 第 22 届上海财经学“中振”优秀研究成果奖; 2014 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优秀论奖;2012 上海第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2010 中国社会学年会优秀论等奖;2009 第五届中国教育部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等奖 ;2007 龙江省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等奖;2004 第四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优秀论等奖

研究领域

经济增长与发展;中国经济史;中国传统社会政治与经济;历史制度分析;艺术品⾦融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主要著作 2024:《近代东北地区商会章程资料汇编》,李楠、刘晓敏编著,桂林:西师范学出版社(待出版) 2020:《繁荣与贫困:经济发展的历史根源》,李楠著,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主要论发表 英文论文 2023:“Efficiency or equity The effect of an exogenous agricultural commercial shock: Evidence from Manchuria in the 1930s”, [with Tianyu Huang], China Economic Review, Vol. 80. 2022:“The legacy of colonial rule: On the impact of the railway zones in modern China” [with Baomin Dong] Australian Economic History Review, Vol. 58 (1): 2-35. (2022 年最佳论奖) 2018:“The Long-term Consequences of Cultural Distance on Migration: Historical Evidence from China.” Australian Economic History Review, Vol. 58 (1): 2-35. ( 2018 年度期刊最佳论提名奖) 2017: “The Return on Moving to the Right Place at the Right Time: Economic Effects on Migrants of the Manchurian Plague of 1910-1911.” [with Dan Li], Explorations in Economic History。 2011:“Commercialization as exogenous shock: the welfare consequences of soybean cultivation in Manchurian China, 1859-1934.” [with James Kai-sing Kung], Explorations in Economic History, 48 (4): 568-590. 2010: “Did the restructuring program save China’s state-owned enterprises” [with Zhen Qiao], China Economist, No. 27, July-August: 91-101. 2010: “Technological progress, technical efficiency change and economic growth in Northeast of China: a frontier production analysis approach,” Journal of Econometric Study of Northeast Asia, vol. 7, No. 2: 39-55. (ERINA, Japan) 中文论文 2022: “近代非农产业发展、压与地租率—基于近代乡村调查的考察.”《经济学(季刊)》[合作者:黄天宇,颜色] 2022:“被忽略的决定因素:历史对理解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社会科学战线》,第 7 期。[合作者:刘晓敏] 2021:“清末开埠通商的长期影响:外商投资与进出贸易”,《世界经济》,第 11 期。[合作者:张川川、张杰、杨汝岱] )(该已被《报刊复印资料》(经济史)全转载) 2021: “风险与激励:制度约束下农地租佃契约选择的理论与实证研究.”《经济科学》,第 4 期.[合作者:黄天宇,韦潇] 2021: “农户经营农场规模、租佃制度与农业产率”.《经济评论》,第 5 期. [合作者:黄天宇] 2021: “传统乡村社会农业产组织形式与产率研究—基于近代东北地区的考察”.《学习与探索》第 11 期. [合作者:黄天宇,韦潇] 2021: “战争的遗产:太平天国战争对近代资本影响的实证研究”, [合作者:林矗],《量化历史研究》,第六辑:175-221。 2020: “近代东北乡村社会家庭结构及其影响因素考察”[合作者:李亚靖],《中国经济史研究》,第 1 期。 2019:“近代光绪旱灾损失的再估计:基于历史自然实验的考察”[合作者:张铎],《中国经济史研究》,第 5 期。 2019: "族群化差异与经济发展:基于基因和姓的实证研究” [合作者:林友宏],《经济学动态》,第 3 期。 2018:“农业冲击、乡村借贷与童使用:来自 20 世纪 30 年代东北乡村社会的考察”,《中国经济史研究》,第 1 期。(独立作者) 2017:“传统乡村社会小农家庭性的经济贡献及其决定因素”,[合作者:李亚靖]《社会》,第 7 期。(第作者、通讯作者)(《中国社会科学摘》全转载) 2017:“新中国吸防治对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1953-1990)”[合作者:卫辛] 《中国经济史研究》,第 1 期。(第作者、通讯作者) 2016:“管治式转变与经济发展:基于清代西南地区‘改归流’历史经验的考察” [合作者:林友宏]《经济研究》,第 7 期。(第作者、通讯作者) 2016:“社会络、连锁合约与风险规避:近代东北乡村息借贷合约选择机制的考察”,《中国经济史研究》,第 1 期。(独立作者) 2016:“商业化与地权分配:来自世纪宋代的历史证据” [合作者:林友宏] 《财经研究》,第 1 期。(第作者、通讯作者) 2015:“近代中国业化进程中童使用与经济绩效研究:基于民国时期业业数据的考察”《中国科学》,第 4 期。(独立作者) 2015:“分家析产、财富冲击与育为:基于清代明国初期浙南乡村社会的实证分析” [与甄茂],《经济研究》,第 2 期。(第作者、通讯作者) 2015:“化差异与移民:化因素对中国历史移民作用的考察,960-1982”《社会》,第 4 期。(独立作者) 2015: “太平天国战争对近代损失的再估计: 基于历史自然实验的实证分析”[合作者:林矗]《经济学(季刊)》,第 7 期。(第作者、通讯作者) 2013:“近代中国农民离村决定因素的再讨论:个历史计量学的考察”《中国经济史研究》,第 2 期。 (独立作者) 2012:“亲络对近代东北移民经济差异的影响,1845-1934”《中国科学》,第 4 期:78-87。 (独立作者) 2010: “铁路发展与移民研究:来自东北地区历史的自然实验证据(1894-1935)”《中国科学》,第 4 期: 54-66。(独立作者)(中国社会学年会优秀论等奖) 2010:“所有制结构分化与就业:个动态面板数据的考察”《中国科学》, Z1: 1-11。 (独立作者) 2010:“国有企业改制绩效的实证分析:基于双重差分模型的考察” [合作者:乔榛] 《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第 2 期: 3-22。(第作者、通讯作者)(该已被《报刊复印资料》(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2010 第 5 期)全转载) 2010:“‘残缺产权’之转让:仓‘退契’研究,1728-1949” [合作者:曹树基、龚启圣] 《历史研究》,第 3 期: 118-131。(第作者)(上海第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2010: “划分‘右’派:以桐柏县档案为基础的研究” [合作者:曹树基] 《学术界》, 第 1 期:180-194。(第作者)(该已被《中共党史研究》(2010 第 4 期)转载) 2006: “中国农村经济制度变迁与农业增长:对 1978-2004 年中国农业增长的实证分析” [合作者:乔榛、焦义] 《经济研究》,第 7 期: 73-82。(第三作者、通讯作者)(该已被《报刊复印资料》(农业经济导刊)全转载)(第五届教育部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等奖) 2006: “明代田赋变化与经济绩效关系的计量研究”,[合作者: 吴树国]《兰州学刊》,第 5 期:31-34。(第作者、通讯作者) 2005: “小农经济结构变迁与资本主义萌芽:个关于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的尝试性解释”《南商学评论》,vol.09, 第 3 期:127-140。 (独立作者) 2004: “宋代义利思想片论”《美中经济评论》,Vol.4, 第 6 期:12-25。(第四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优秀论等奖) (独立作者) 待发表论 “Sharing Violence Risk via Share Tenancy Contract—Evidence from Manchuria in the 1930s” [with Tianyu Huang] submitted to International Economic Review. “From Politics to Economics: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Determinants of Local Administrative Hierarchy in the Tang-Song Transition" [with Cai, Heqi] submitted to Asia-Pacific Economic History Review. “传统社会边疆地区的地市场与地权交易:以清代默特地区为例”, [合作者:刘晓敏、黄天宇] 投稿《历史研究》。 “外冲击、ESG 责任与企业绩效:基于新冠疫情冲击的自然实验考察“[合作者:王婧怡] 投稿《国际融评论》。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