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杭行

个人简介

杭行,女,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经济学博士。毕业于复旦大学经济学系,分别在2002年、1993年和1990年于复旦大学经济学院获得经济学博士、硕士和学士学位。1992年参加“福特基金会中美经济学培训班”的学习,获结业证书。1993年起在复旦大学经济学系任教,先后任助教、讲师、副教授。2005年8月-2006年8月,赴美国哈佛大学燕京学社,为高级访问学者。近年来主持和参与的课题主要包括: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项目:“官员腐败的经济伦理学研究”; 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证券市场制度与结构研究”;上海市教委青年项目:“中国证券市场制度模式:理论与路径”; 国家教育部一般项目:“中国证券市场根本性缺陷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土地增值税的国际比较”; 复旦大学宣传部研究项目:“解读中国社会结构”等。发表的论文和专著主要有:《证券市场制度效率研究》(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3年10月)、《股票投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0年3月)、《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译著,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8年10月);“腐败的经济伦理学分析初探”(《复旦学报》2004年第二期)、“对中国福利制度的深层次思考”(《复旦学报》2003年第四期,人大复印资料:C41《社会保障制度》2003年第11期转载)、“中国传统官文化与官员腐败”(《解放日报•理论版》2007年8月26日)、“资本市场在国企改革中的作用”(《学术月刊》2000年第六期)、“我国股市体制性缺陷分析”(《经济学家》1999年第六期,《人大复印资料》2002年2月转载)、“中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原因及对策”(《复旦学报》2002年第二期)、“高薪与养廉:一个简单的模型和实证分析”(《世界经济文汇》2005年第四期)、“新兴资本市场开放利弊分析”(《价格理论与实践》2003年第八期)、“奢侈:私人的“恶德”、公众的利益?”(《经济学家茶座》第32辑,2007年12月)、“感受通胀”与“统计通胀”,偏差何在?(《解放日报》2008年3月25日)等。2000年9月,获首届复旦大学“世纪之星”称号; 2003年11月,入选“上海市高校优秀青年教师后备人选”;2009年1月获“2008年上海高校优秀青年教师荣誉称号”。此外,所教授的“财政学”课程于2008年2月获得“复旦大学精品课程”称号;“公共财政学课程建设”和“金融市场学课程建设”分别于2005年11月获上海市教学成果三等奖。 学历与学位 2002 年 10 月,复旦大学经济学系,经济学博士 1993 年 7 月,复旦大学经济学系,经济学硕士 1991 年 9 月至 1992 年 6 月,中美经济学培训班(福特基金会),获结业证书 1990 年 7 月,复旦大学经济学系,经济学学士 工作经历 2001 年 1 月 至今:复旦大学经济学系 副教授 1996 年 6 月至 2000 年 12 月:复旦大学经济学系 讲师 1993 年 8 月至 1996 年 5 月:复旦大学经济学系 助教 主要获奖情况 2000.9,获首届复旦大学“世纪之星”称号 2002 年,获“毕马威奖教奖” 2003 年 11 月,入选“上海市高校优秀青年教师后备人选” 2009 年 1 月获“2008 年上海高校优秀青年教师荣誉称号” 所教授的“财政学”课程于 2008 年 2 月获得“复旦大学精品课程”称号 “公共财政学课程建设”和“金融市场学课程建设”分别于 2005 年 11 月获上海市教学成果三等奖

研究领域

投资学、公共财政学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新发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证券市场制度效率研究》,2003 年 10 月,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股票投资》 2000.3, 河北人民出版社 《证券市场的国际比较》,2003 年 9 月,清华大学出版社(合著) 译著:《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诺思著、杭行译,上海格致出版社、上海三联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年 10 月 “腐败现象的经济伦理学分析初探”,《复旦学报》2004 年第二期 “效率与公平的经济学解读”,《复旦学报》社科版,2004 年增刊 “对中国福利制度的深层次思考”,《复旦学报》2003 年第四期,人大复印资料:C41《社会保障制度》2003 年第 11 期全文转载 “中国传统官文化与官员腐败”,《解放日报》2007 年 8 月 26 日 “中国经济高速增长:解释与展望”(译),《江海学刊》2007 年第 1 期,(《新华文摘》2007年第 8 期,人大复印资料(F10《国民经济管理》2007 年第 6 期转载)) “高薪与养廉:一个简单的模型和实证分析”,《世界经济文汇》,2005 年第 4/5 期 “中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原因及对策”,《复旦学报》2002 年第二期 “资本市场在国企改革中的作用”,《学术月刊》2000 年第六期 “我国股市体制性缺陷分析” ,《经济学家》1999 年第六期,《人大复印资料》2002 年 2月转载 奢侈:私人的“恶德”,公众的利益?,《经济学家茶座》第 32 辑,2007 年 12 月 “出于什么反对奢侈?——先秦诸子的一些观点”,《解放日报》2007 年 10 月 30 日 “奢侈:私人的“恶德”,公众的利益?”,《解放日报》2007 年 11 月 10 日 “非对称信息、信用风险与信用衍生工具”,《当代银行家》2007 年 1 月 18 “感受通胀”与“统计通胀”,偏差何在?,《解放日报》2008 年 3 月 25 日,《当代社科视野》,2008 年第四期 “黑板经济学”与行为经济学,《解放日报》2008 年 4 月 29 日 慈善思想与私人慈善,《解放日报》,2008 年 6 月 3 日 集体选择的困境与逻辑,《解放日报》,2008 年 7 月 17 日 “折衷的萨缪尔森”,《解放日报》,2010 年 2 月 18 日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