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熊易寒

个人简介

熊易寒,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副院长,教育部2022年度“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复旦大学-上海市公安局平安建设与社会治理研究基地主任,中国政治学会青年工作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上海市人民政府重大行政决策咨询论证专家,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入选2018年度中组部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青年拔尖人才。主要研究兴趣为政治社会学和比较政治学,近期主要关注阶层政治、社会治理和数字化治理,在《中国社会科学(英文版)》、《社会学研究》、《世界经济与政治》、《中国行政管理》、《开放时代》、《社会》、《读书》、《人民日报》、《光明日报》、China Quarterly、Security Studies、Citizenship Studies、Eurasian Geography and Economics、Japanese Journal of Political Science、Journal of Chinese Governance等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70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重点项目、青年项目和省部级项目12项,著有《城市化的孩子:农民工子女的身份生产与政治社会化》(中文版2010年;日文版2018年)、《你中产了吗》(2015年)、《平衡木上的中国》(2016年)、《移民政治:当代中国的城市化道路与群体命运》(2019年;重印版2021年),《国际化大都市背景下的乡村振兴:中国式现代化的奉贤图景》(2022年)、《城市治理的范式革命:上海城市运行“一网统管”》(2023年),成果荣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二等奖,首届“实践社会科学青年学者最佳专著奖”。 教育经历 2014.9-2015.9 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UCSD)全球政策与战略学院访问学者,兼任UCSD当代中国研究中美合作计划项目 2003.9-2009.1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获法学(政治学)博士学位 1999.9-2003.9 湘潭大学管理学院,获管理学(行政管理)学士学位 工作经历 2009.4-2013.12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政治学系讲师 2013.12-2018.12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政治学系副教授 2016.5-2019.6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院长助理、MPA教育中心副主任 2018.12-至今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 2018.12-至今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分党委委员 2019.6-至今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副院长,分管科研、博士后工作、校友工作 获奖情况 2022年3月,Technology Transforms Politics: Internet + Government Services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Grassroots Power Structure(技术改变政治:互联网+政务服务与基层权力结构的变迁)荣获上海市第十五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论文类一等奖 2021年“知行杯”上海市大学生社会实践大赛优秀指导教师 2021年2月,《政治学原理》课程入选2020年度上海市高等学校一流本科课程,主要参与者 2020年8月,第四届中国研究生公共管理案例大赛最佳指导教师奖 2015年9月,“从业主福利到公民权利:一个中产阶层移民社区的政治参与”荣获第七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2016年8月,“石油的族群地理分布与族群冲突的升级”荣获上海市第十三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论文类二等奖 2016年8月,“中国社会科学的国际化与母语写作”荣获上海市第十一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和宣传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2014年8月,“从业主福利到公民权利:一个中产阶层移民社区的政治参与”荣获上海市第十二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论文类一等奖 2014年8月,“半城市化对中国乡村民主的挑战”荣获上海市第十届邓小平理论研究和宣传优秀成果论文类一等奖 2012年8月,《城市化的孩子:农民工子女的身份生产与政治社会化》荣获上海市第十一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著作类二等奖 2010年7月,入选上海市晨光学者 2012年12月,入选复旦大学卓学计划 荣获2011年度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优秀咨询报告 2010年度复旦大学十佳研究生辅导员 2014年,荣获复旦大学港爱赞助优异奖教金

研究领域

政治社会学 比较政治学 中产阶层 城市化 社会治理 数字化治理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新发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著作书章 专著《城市化的孩子:农民工子女的身份生产与政治社会化》(获上海市第十二次社会科学博士文库出版资助),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8月。 专著《都市化の子ども達:農民工子女の身分生産と政治的社会化》,(《城市化的孩子:农民工子女的身份生产与政治社会化》日文版),入选上海市中华学术精品外译项目,许慈惠等译,现代图书东京株式会社,2018年4月。 专著《移民政治:当代中国的城市化道路与群体命运》,复旦大学出版社2019年11月;重印版2021年;入选中宣部“2022年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 主编《国际化大都市背景下的乡村振兴:中国式现代化的奉贤图景》,复旦大学出版社2022年7月。 主编《城市治理的范式创新:上海城市运行“一网统管”》,中信出版社2023年1月。 专著《你中产了吗》,熊易寒、冯静、梁银湘合著,文汇出版社2015年12月。 学术随笔集《平衡木上的中国》,中信出版社2016年3月。 译著《欧洲的抗争与民主1650-2000》,与陈周旺、李辉合译,[美]查尔斯·蒂利著,格致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7月;修订版2015年11月。 中文文章 “从业主福利到公民权利:一个中产阶层移民社区的政治参与”,《社会学研究》,CSSCI源刊,权威期刊,2012年第6期,第77-100页。 “石油的族群地理分布与族群冲突的升级” (熊易寒、唐世平),《世界经济与政治》, CSSCI源刊,权威期刊,2015年第10期,第83-103页;人大复印资料《世界经济导刊》2015年12期全文转载。 “国家助推与社会成长:现代熟人社区建构的案例研究”,《中国行政管理》,CSSCI,权威期刊,2020年第5期,第99-105页。 “嵌入性自主 :世界知识网络中的哲学社会科学‘三大体系’建设”,《探索与争鸣》,CSSCI源刊,2023年第9期。 “农业强国与乡村振兴的相互关系及协同推进”,《人民论坛》,CSSCI源刊,2023年2月下,第4期。 “模糊正义:基层治理中的情理、道德与法治”(熊易寒、林佳怡),《华中师范大学学报》,CSSCI源刊,2022年第5期。 “疫情中的中产:上海市民文化与基层治理”(熊易寒、王志恒),《文化纵横》,CSSCI源刊,2022年第5期。 “边缘崛起:国际化大都市背景下的乡村振兴”(熊易寒、俞驰韬),《理论与改革》,CSSCI源刊,2022年第5期。 “小区体征:城市社区治理指数的底层逻辑”(张晓栋、熊易寒),《复旦学报》,CSSCI源刊,2022年第5期。 “社会治理中的民主参与”(熊易寒、林佳怡),《思想理论战线》2022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政治》2022年第12期全文转载。 “城乡融合、要素流动与乡村振兴”,《人民论坛》,CSSCI源刊,2022年第5期。 “空间再分配:城乡接合部治理的政治学意义”(熊易寒、曹一然),《广西师范大学学报》2021年第1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21年第7期全文转载。 “用户友好型政府:互联网如何重塑国家与社会关系”,《广西师范大学学报》2020年第6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政治》2021年第3期全文转载。 “精细分层社会与中产焦虑症”,《文化纵横》,CSSCI,2020年第5期,第112-120页。 “产业生态与城市流动儿童教育政策的包容性”,《比较》 ,2020年第1辑,总106辑。 “社会资本友好型城市:留白与重构”,《人民论坛·学术前沿》,CSSCI,2020年2月号。 “穷人心理学:社会不平等如何影响你的人生”,《比较》,2019年第5辑,第256-263页。 “中国中产阶层的政治倾向及其对舆情的影响”,《湘潭大学学报》, CSSCI源刊,2019年第5期。 “社区共同体何以可能:人格化社会交往的消失与重建”,《南京社会科学》, CSSCI源刊,2019年第8期;《社会科学文摘》2019年第9期转载。 “石油是否导致族群战争?过程追踪法与定量研究法的比较”(唐世平、熊易寒、李辉),《世界政治研究》,2018年第1辑。 “城市规模的政治学:为什么超大城市的外来人口控制政策难以奏效”,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CSSCI源刊,2017年第6期,第11-21页;《社会科学文摘》2018年第2期转载。 “直觉与顿悟:知识生产的隐性过程”,《公共管理评论》,CSSCI辑刊,2017年第3期(总第26期),第15-23页。 “自负的深刻:社会科学何以洞察人性”,《探索与争鸣》,CSSCI源刊,2017年第5期,第43-45页。 “集权化市场、弹性积累与劳工政治的转型”,《复旦政治学评论》2016年,第16辑,CSSCI辑刊,复旦大学出版社,第113-130页。 “忠诚呼吁:为什么中产阶级偏好协商而非抗争”,《华中师范大学学报》,CSSCI源刊,2015年第3期,第22-30页;《中国社会科学内部文稿》首发,2013年第6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15年第4期全文转载。 “超越抵抗与服从:青少年反学校文化反思与本土化诠释”(李淼、熊易寒),《青年研究》,CSSCI源刊,2017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青少年导刊》2017年第5期全文转载。 “界定陌生人:感恩教育话语的建构与农民工子女的主体性”(李淼、熊易寒),工作论文,2017年。 “城中村农民工随迁子女的空间实践与想象:空间诉求、社会流动与阶层再生产”(李淼、熊易寒),工作论文,2017年。 “中国社会科学的国际化与母语写作”,《复旦学报》,CSSCI源刊,2014年第4期 ,第116-123页;人大复印资料《社会科学总论》2014年第4期全文转载;《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走出去”文集(2012-2014)》转载,张西平、张妮妮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年。 “民主化与族群冲突的管理”,《复旦政治学评论》,CSSCI源刊,2014年5月。 “中国的比较政治学研究:缺憾和可能的突破”(李辉、熊易寒、唐世平),《经济社会体制比较》,CSSCI源刊,2013年第1期。 “新生代农民工与公民权政治的兴起”,《开放时代》,CSSCI源刊,2012年第11期,第90-104页。 “整体性治理与农民工子女的社会融入”,《中国行政管理》,CSSCI源刊,2012年第5期,第79-83页;《中国社会科学文摘》转载,2012年第9期。 “学校类型对农民工子女价值观与行为模式的影响:基于上海的实证研究”,《青年研究》(第一作者,与杨肖光合作),CSSCI源刊,2012年第1期,第71-82页。 “半城市化对中国乡村民主的挑战”,《华中师范大学学报》,CSSCI源刊,2012年第1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12年第2期转载。 “命运的政治学”,《开放时代》,CSSCI源刊,2011年第10期,第149-158页。 “青少年的政治倾向有多重要:政治社会化研究50年回顾”,《复旦政治学评论》第9辑,CSSCI源刊,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年,第231-244页。 “底层、学校与阶级再生产”,《开放时代》,CSSCI源刊,2010年第1期,第94-110页。 “城市化的孩子:农民工子女的城乡认知与身份意识”,《中国农村观察》,CSSCI源刊,2009年第2期,第2-11页。 “社区选举:在政治冷漠与高投票率之间”,《社会》,CSSCI源刊,2008年第3期,第180-204页;被收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编《中国社会学(第八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年7月;被收入刘春荣、耿曙、陈周旺主编:《中国城市基层治理研究读本》,复旦大学出版社2018年。 “市场‘脱嵌’与环境冲突”,《读书》,CSSCI源刊,2007年第9期,第17-22页。 “文献综述与学术谱系”,《读书》,CSSCI源刊,2007年第5期,第82-84页;被收入《灵蛇之珠:<读书>笔谈精粹》,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1年。 “人民调解的社会化与再组织:对上海市杨伯寿工作室的个案分析”,《社会》,CSSCI源刊,2006年第6期,第95-116页;被收入徐昕主编:《调解:中国与世界》,题为“基层治理体系中的人民调解:以上海市杨伯寿工作室为个案”,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3年8月。 “信访向何处去?”,《二十一世纪》(香港中文大学主办),2005年6月号,第91-95页。 外文文章 The Broken Ladder: Why Education Provides No Upward Mobility for Migrant Children in China, The China Quarterly (March 2015), SSCI,221, pp 161-184. Does Oil Cause Ethnic War? Comparing Evidences from Process-tracing with Quantitative Results(with Shiping Tang & Hui Li),Security Studies,SSCI, 26:3,359-390 (July-September 2017). Citizenship Education as NGO Intervention: Turning Migrant Youth in Shanghai into ‘New Citizens’(The first author, with Miao Li), Citizenship Studies, SSCI, 21:7, 792-808 (October 2017); (Reprint) Practicing Citizenship in Contemporary China,Edited by Sophia Woodman, Zhonghua Guo, Routledge 2018. Becoming a Good Citizen for a Better Life: Why does the Middle Class Prefer Negotiation over Rightful Resistance in Shanghai? Japanese Journal of Political Science, SSCI, 19:2, 1-19, 2018. Demolition of Chengzhongcun and Social Mobility of Migrant Youth: A Case Study in Beijing (The corresponding author, with Miao Li), Eurasian Geography and Economics, SSCI, Vol.59, No.2, 204-223, 2018. Producing the Morally Captive Guest: Discourse and Power in Gratitude Education of Migrant Children in Beijing, (The corresponding author, with Miao Li), The China Quarterly, SSCI, (December 2019), 240, pp1018-1038. Technology Transforms Politics: Internet + Government Services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Grassroots Power Structure,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中国社会科学(英文版)》), 2019, 40:4, 173-192. Introduction,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中国社会科学(英文版)》),2019, 40:4, 80-84. The Citizenship of Middle Class in China (The first author, with Peixuan Huang),In Guo Zhonghua(Ed.), Routledge Handbook of Chinese Citizenship Studies, 2021. Industrial Ecology and Local Citizenship of Migrant Children in Urban China (The first author, with Miao Li), Journal of Chinese Governance, SSCI, Published online: 28 Jul 2021, https://doi.org/10.1080/23812346.2021.1956174. Book review: The Urbanization of People: The Politics of Development, Labor Markets, and Schooling in the Chinese City, The China Quarterly , SSCI, Volume 252 , December 2022 , pp. 1317 - 1318. Rational Irrationality in Workplace: How does the Flexible Regime of Accumulation Manufacture Consent in China, (The first author, with Yan Huang), under review. Interrogating Resistance, Conceptualizing Rejection: Rejection of Schooling and Market-Driven Fantasies of Migrant Youth in Beijing, (The corresponding author, with Miao Li), under review. Spatial Practices and Imaginaries of Migrant Youth in an Urban Village in China, (The corresponding author, with Miao Li), under review. Book Review: Citizenship Education and Migrant Youth in China (by Miao Li), The China Quarterly, Vol. 225, March 2016, SSCI, pp 273–274. Urbanized Children: Rural-urban Awareness and Identity Consciousness of Migrant Workers’ Children, Chinese Education and Society, Vol 50, No 4, 2017. Self-empowerment and Public Participation: How does a Middle-class Oriented Group Influence Local Government Decision-making in Urban China, In Guo Sujian & Guo Zhonghua(Ed.), Theorizing Chinese Citizenship, LEXINGTON BOOKS, 2015. Social Integration of Second-generation Rural Migrants in Shanghai, In Mingjun Zhang & Xinye Wu(Ed.), Public Security and Governance in Contemporary China, Routledge, 2017, pp 170-188. The New Generation of Migrant Workers and Legitimacy Crisis of Local Citizenship in China,Fudan Journal of the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Vol.6, No. 3 (September, 2013),p1-24. Challenges of “Semi-Urbanization” to Village Democracy in China, Fudan Journal of the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Vol.5, No. 1(March, 2012). 学术随笔 “区隔、越界与冲突:《寄生虫》的阶层寓言”,《秘书》2023年第2期。 “城市更友好,青年更有为”(熊易寒、赵波),《解放日报》2023年2月7日。 “中国式现代化:超大规模社会的共同富裕之路”,《文汇报》2021年8月26日第11版。 “处理好‘一’和‘多’关系,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解放日报》2021年9月28日。 “用数字技术破解‘九龙治水’难题”(熊易寒、王昊),《光明日报》2021年7月13日 第2版。 “穷人经济学与扶贫政治学”,《华夏时报》2021年5月26日。 “学术民工心灵史”,收入王雨磊主编:《博士与论文》,新世纪出版社、南方出版传媒,2019年5月。 “半城市化与农民工家庭的脆弱性问题”,《城市治理研究》第3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8年7月。 “社科研究要深切观照人类命运——本刊专访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副教授熊易寒”,《清风》2018年第4期。 “让更多农民工迈进中等收入门槛”,《人民日报》2016年8月9日。 “中国中产阶级的三副面孔”,《文化纵横》2016年第4期。 “新穷人的全球图景:三个世界的交集何以可能?”,《文化纵横》2015年第1期。 “寻找公约数:利益冲突的政治解决”,《文化纵横》2014年第2期。 “新阶层的兴起与社会分化:沿海城市地区的社会治理”,《文化纵横》2012年第5期。 “新生代农民工的权利意识”,《文化纵横》2012年第1期。 “乡村社会的公共性与村庄治理”,《中国图书评论》2010年第10期。 “地方政府要告别压力型体制”,《社会观察》2010年第9期。 “中国教育中的阶级再生产”,《文化纵横》2010年第4期。 “环保教育、环境运动与国家战略”,《绿叶》,2010年第3期。 “文献综述与学术谱系”,《读书》,CSSCI源刊,2007年第5期,第82-84页;被收入《灵蛇之珠:<读书>笔谈精粹》,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1年。 “‘问题化’的背后——对当前中国社会冲突的反思”,《社会学家茶座》,第19辑,2007年4月。 “观念的进化:由人民到公民”,《书屋》2004年第5期。

学术兼职

中国政治学会青年工作专业委员会副会长 上海市人民政府重大行政决策咨询论证专家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主义民主研究中心理事 复旦大学-上海市公安局平安建设与社会治理研究基地主任 复旦大学政治学、经济学与哲学专业(PPE)教指委委员 广东行政学院《公共治理研究》、《岭南学刊》学术顾问 2010年12月起,美国亚洲研究协会(the Association for Asian Studies)会员 2009年6月-2011年7月,任复旦大学政治学系研究生辅导员 2006年5月起,任复旦大学基层社会与政权建设研究中心研究人员 2009—复旦大学基层社会与政权建设研究中心,副主任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