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郑元者

个人简介

郑元者,中国语言文学系,男,1964年10月19日出生于浙江省温州市乐清县。1984年9月-1991年7月,就读于原杭州大学中文系,获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文学学士、文艺学专业的文学硕士学位。1991年9月考取复旦大学中文系文艺学专业美学方向的博士研究生(师从蒋孔阳教授),1994年7月毕业,获文学博士学位,留校任教至今。长期致力于当代人类学美学、新式艺术人类学、艺术理论、文学理论、文学人类学、民族民间文学、民俗人类学等领域的跨学科研究。 1998年破格晋升为副教授;2000年破格晋升为教授;2001年始任文艺学专业的博士生导师;2005年始任博士后联系导师(文艺学专业、艺术人类学与民间文学专业)。历任文艺理论教研室(含民间文学教研室)主任(1998-2013)、学位分委员会委员、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现任复旦大学艺术人类学与民间文学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国人类学学会艺术人类学研究会会长、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副会长(2007-2017)、中华美学学会理事、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理事、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稻作文化委员会主任委员、上海高校音乐人类学E-研究院(依托于上海音乐学院)首批特聘研究员、《民族艺术》杂志编委等。曾应邀赴日本东京大学以及韩国、新加坡等国讲学或担任客座教授。 2000年获国家教育部首届(1999年度)高校“青年教师奖”,2002年入选中央统战部“华夏英才基金”,2010年作为主要成员之一参与的“美学”课程获“国家级精品课程”。 所获奖项及荣誉 1992年获复旦大学最高奖学金“首届中英联合利华奖学金” 1998年获第四届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论文奖 2000年获国家教育部首届(1999年度)高校“青年教师奖” 2000年获上海市“曙光学者”称号 2002年入选中央统战部“华夏英才基金” 2002年获复旦大学“微阁中国语言文学教学奖”二等奖(复旦大学基础学科奖教金) 2003年获复旦大学“微阁中国语言学科奖教金”二等奖 2003年个人申报的“美学与艺术人类学配套课程建设”获“复旦大学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2004年获复旦大学“微阁中国语言学科奖教金教学奖”一等奖 2010年作为主要成员之一参与的“美学”课程获“国家级精品课程”

研究领域

长期致力于当代人类学美学、新式艺术人类学、艺术理论、文学理论、文学人类学、民族民间文学、民俗人类学等领域的跨学科研究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悲剧快感发生的生理心理机制》,《文艺理论研究》1988-03 《图腾艺术与生命感受的表达》,《民间文艺季刊》1989-01 《瓦雷里与象征主义》,《西方现代文艺理论研究》,杭州大学出版社,1991 《畲族的盘瓠崇拜及其民俗心理》,《浙江民俗研究》(中日越系文化联合考察团撰),浙江人民出版社,1992 《立足于高标准,反对平庸──美学和文艺创作的下一步目标》[与蒋孔阳先生的一次学术对话],《文论报》1993-01-02 《图腾崇拜的悲剧感及其原始崇高感》,《社会科学》1993-05 《喧哗中的庄严:评〈现代西方美学史〉》,《复旦学报》1995-05 《寻求跨世纪的文学史学新景观——'95全国“文学史研究的理论、方法和历史”研讨会综述》,《学术月刊》1995-12 《文学史研究中的历史优先性原则》,《文学评论》1996-02 《走向元文艺学》,《文学评论》1996-04 《勾勒20世纪西方美学的历史图景》,《社会科学》1996-08 《面向21世纪的美学家:蒋孔阳》,《美与时代》1996-08 《蒋孔阳的美论及其人类学美学主题》,《文艺研究》1996-06(人大报刊复印资料转载) 《关于马克思主义人类学美学的思考》[与蒋孔阳先生的一次学术对话],《文艺理论研究》1997-02 《艺术起源序说——当代马克思主义人类学美学研究之一》,《民族艺术》1997-01(人大报刊复印资料转载) 《艺术起点问题新探──当代马克思主义人类学美学研究之二》,《民族艺术》1997-02(人大报刊复印资料转载) 《艺术作品的起源与艺术起源学》,《民族艺术》1997-02 《试论艺术起源的必然性──当代马克思主义人类学美学研究之三》,《民族艺术》1997-03 《艺术起源问题的理论内涵及其当代意义》,《文学评论丛刊》第1卷第4辑,1997 《历史优先性原则与小说史研究》,《复旦学报》1997-04 《试论史前艺术的始源性意义:存在·活动·认知——当代马克思主义人类学美学研究之十二》,《求是学刊》1997-06 《诗人的象征──瓦雷里》,《语文学习》1998-04 《试论艺术起源研究中的历史优先性原则》,《江海学刊》1998-04 《史前艺术的功能属性:作为生存理解的体化物》,《中国文化与世界》第6辑,1998 《艺术起源与“美”的情境性──当代马克思主义人类学美学研究之十四》,《华南师大学报》1998-03 《艺术起源学研究与当代人类学美学的学科建设》[学术访谈],《民族艺术》1998-02,人大报刊复印资料《文艺理论》1998-08转载(亦见《艺术探索:跨学科视域中的多维对话》,上海文艺出版社,2020) 《试论劳动说与模仿说的有效性问题》,《复旦学报》1998-06 《蒋孔阳的美学道路——〈蒋孔阳学术文化随笔〉跋》,《学术月刊》1998-11 《上海美学研究发展报告[1978-1998]》,《上海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发展报告[1978-1998]》,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 《美的探寻与人生的觉醒──蒋孔阳人生论美学思想述评》[原系4卷本《蒋孔阳文集》“代编后记”,据《面向人生的美学——蒋孔阳的人生论美学思想》一文(在1998年1月3日召开的“蒋孔阳美学思想研究暨21世纪中国美学走向学术研讨会”上的发言)修改而成],《文学评论》1999-01(人大报刊复印资料转载),全文《蒋孔阳人生论美学思想述评》载《复旦学报》1999-04 《物品与人品》[美学对话],《中文自修》1999-01 《美育和生活》[美学对话],《中文自修》1999-02 《美与创造》[美学对话],《中文自修》1999-03 《史前艺术的本质属性:作为史前意识形态的可见形式──当代马克思主义人类学美学研究之十》,《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第2辑,1999 《艺术起源的性别学思考》,《性别诗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 《文化滑向凡庸的忧思》,《文汇报·文艺百家》1999-04-10(人大报刊复印资料转载) 《人类学立场与文化的未来发展》,《民族艺术》1999-02 《艺术人类学与知识重构》(中央编译出版社“文化与艺术人类学译丛”代总序[1999年6月]),《文汇报·学林版》2000-02-12,人大报刊复印资料《新兴学科》2000-02转载(亦见《中华学林名家文萃》,文汇出版社,2003) 《民族民间艺术与21世纪中国艺术人类学学科建设》('99南宁国际民族民间文化学术研讨会[1999年11月] 论文),《民族艺术》1999年增刊 《人类学与艺术》[译作](原作者:艾伦·P.梅里亚姆),《民族艺术》1999-03 《当代中国美学的四大遗憾》,《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第3辑,2000 《20世纪中国美学:边际化及发展策略漫议》,《美学与艺术评论》第5集,2000 《“只要有路,我还将走下去”──蒋孔阳先生的最后十年》,《学术界》2000-03 《艺术与童心》,《中文自修》2000-01 《感觉的天使》,《中文自修》2000-02 《形象的风帆》,《中文自修》2000-03 《城市之美》,《中文自修》2000-06 《艺术起源与因果问题》,《海上论丛》第3辑,2000 《相似、相应与相继──艺术与进化论小议》,《东方丛刊》2000-02 《中国图腾文化的深层结构及其存在性意义》,《韩国中国文化学会年刊》,2001年5月 《蒋孔阳美学思想的现代性意蕴》,《江汉论坛》2001-03 《艺术人类学立场与美学新思维》,《中文自学指导》2003-05 《原始问题、学术忠诚与美学生态重建》,《文艺理论研究》2003-06 《蒋孔阳:一位本身就是美学的美学家》,《社会科学报》2004-01-08(人大报刊复印资料转载) 《“本土化的现代性追求:中国艺术人类学导论”述要》,《文艺研究》2004-04(该课题于1997年正式开始研究,1999-2000年先后入选复旦大学文科科研“三年行动计划”、上海市教委“曙光计划”,2002年由国家社科基金立项) 《美学实验性写作的人类学依据》,《广西民族学院学报》2004-05 《中国问题、中国话语与中国理论》(“艺术人类学与民间文学”专栏主持人的话),《杭州师范学院学报》2004-06 《地方知识的迷障:音乐的中国经验及其艺术人类学价值》,《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06-02 《蒋孔阳的艺术论及其跨文化美学意义》(第一作者),《文艺研究》2005-02 《“颠覆经典”能萌发文化创意吗》,《解放日报·视点栏目专访》2006-05-20 《艺术人类学的生成及其基本含义》,《广西民族学院学报》2006-04 《完全的艺术真理观:艺术人类学的核心理念》,《文艺研究》2007-10(人大报刊复印资料转载) 《中国芸術人類学-歴史、理念、事例と方法》,载日本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BI》vol.1(超域连携研究プログラム“アジアの『美』の构筑”Annual Report),2007年3月 《中国艺术人类学:历史、理念、事实和方法》,《杭州师范学院学报》2007-06 《无害的苦工:给民族音乐学下定义》[译作](原作者:布鲁诺·内特尔),《杭州师范学院学报》,2007-03 《该用怎样的文化滋养网民》,《解放日报·视点栏目专访》2007-02-06 《〈非总体的星丛:对阿多诺〈美学理论〉的一种文本解读〉序》,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话语中国化问题的艺术人类学解析》,《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研究·第五编》(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研究”子课题),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 《〈圣像的修辞:耶稣基督形象在明清民间社会的变迁〉序》,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 《〈审美教育行为特征探析——人类学美学的视野〉序》,海燕出版社,2012 《在知识谱系中构筑学术个性——蒋孔阳与〈德国古典美学〉》,依商务印书馆“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出版体例载新版的蒋孔阳著《德国古典美学》,商务印书馆,2014 《〈地方记忆与身份呈现:江西傩艺人身份问题的艺术人类学考察〉序》,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8 《新式艺术人类学与西方艺术学理论合法性的重构》(“新式艺术人类学:超越西方·2019高端学术研讨会——暨纪念复旦大学艺术人类学博士点创建15周年、中国艺术人类学研究会成立20周年”[2019年11月] 论文[大会主题发言,并致开幕辞:艺术人类学:一门学科、专业的缘遇——足迹和史料])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