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卢英顺

个人简介

教育经历 1993.9-1996.7 复旦大学 中文系现代汉语语法专业 博士学位 博士研究生 1986.9-1989.7 复旦大学 中文系现代汉语语法专业 硕士学位 硕士研究生 1982.9-1986.7 阜阳师范学院(现名“阜阳师范大学”) 中文 学士学位 本科 工作经历 1996.8至今 复旦大学 中文系 其中, 2001年3月~2002年2月:韩国加图立大学客座教授 2006年4月~ 2008年3月:日本冈山大学文学部准教授。 1989.8-1993.8 安徽师范大学 中文系

研究领域

现代汉语语法;偶涉现代汉语语汇

主要研究领域现代汉语语法,偶涉语言理论、现代汉语语汇学、修辞学。认知语言学理论取向。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认知图景的扩充:非普遍认知图景 .《语言教学与研究》 .2022 (2022年第3期) 特殊要素的激活及其对句法结构的影响 .《当代修辞学》 .2021 (2021年第5期) :37-43 卢英顺. 认知图景之间的相互作用 .语言研究集刊 .2015 (2) :114-124;355 卢英顺. 一种新的“不是A是B”构式 .当代修辞学 .2010 (2) :50-54 卢英顺. “V不了(O)”结构的语法意义及相关问题 .汉语学习 .2010 (2) :40-47 著作 《认知图景:理论构建及其运用》,独著,学林出版社,2017年 《语言学讲义》,独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15年 《语法语汇研究10大认识问题》,独著,学林出版社,2014年 《现代汉语语汇学》,独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2008年重印;韩语版(朴兴洙译),韩国外国语大学出版社,2013年。 《形态和汉语语法研究》,独著,学林出版社,2005年 《语言学纲要》(参编,第六章 语用学),申小龙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汉语的句子类型》(参编,第7、8、15章),范晓主编,山西:书海出版社,1998 《动词研究综述》(参著),胡裕树、范晓主编,山西高校联合出版社,1996 《动词研究》(参著),胡裕树、范晓主编,河南大学出版社,1995 《现代汉语》(参编,“语用”部分第三节和第五节),刘汉城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1992 论文 分号在各种复句中的运用,《语文学习》,1986,8 “然而”等可以用在递进关系复句中,《学语文》,1988,1 动词和介词划界综述,《中国语文天地》,1988,2 谈谈了1和了2的区别方法,《中国语文》,1991,4 关于他谁都不相信及相关句子歧义问题,《学语文》,1993,2 试论这本书我看了三天了的延续性问题,《汉语学习》,1993,4 关于了1使用情况的考察,《安徽师大学报》,1994,2 重读《方光焘语言学论文集》,《赣南师范学院学报》,1994,3 副词只和only的句法语义和语用比较,《汉语学习》,1995,1 评方光焘《语法论稿》,《营口师专学报》,1995,2 语义指向研究漫谈,《世界汉语教学》,1995,3 关于主语问题的几点思考,《新疆师范大学学报》,1995,4 副词只的语义指向及其对句法变换的制约,《安徽师范大学学报》,1996.4 现代汉语词类二题,《汉语学习》,1997,5 从移入的料理谈起,《语文建设》,1997,10 词类划分:(广义)形态和原型理论的嫁接,载范晓、李熙宗、戴耀晶等《语言研究的新思路》,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试论普通语言学的形态问题,《云梦学刊》,1998,3 汉语中的动词和形容词宜合为一类,《烟台师范学院学报》,1999,2 汉语定语位置上代词句内同指现象考察,《杭州师院学报》,2000,1 “第二届全国现代汉语配价语法研讨会”综述,《汉语学习》,2000,2 一部系统研究现代汉语“体”问题的著作 ――读《现代汉语时体系统研究》,《世界汉语教学》,2000,2 现代汉语中的“延续体”,《安徽师范大学学报》,2000,3 关于“意合语法”和“语义句法”问题,上海市语文学会《语文论丛》(6),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关于主题的来源问题,《阜阳师范学院学报》,2000,6 比喻现象的认知解释,《语言教学与研究》,2001,1 论趋向动词问题,《徐州师范大学》,2001,1 “下去”的句法、语义特点探析,载《语法研究和探索》(11),商务印书馆,2002 把字句的配价及相关问题,《语言科学》,2003年第2期,pp37-45 说“通过”,《语言教学与研究》,2003年第6期,pp11-16 认知观与对外汉语教学,《汉语学习》,2004年第1期 语言理解中的邻近性原则,《安徽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第4期 “上来”句法、语义特点探析,陈昌来主编《现代汉语三维语法论》,学林出版社,2005,87-97。 认知图景与句法、语义成分,《复旦学报》,2005年第3期,pp197-202 语言理解中的格式塔原则,《修辞学习》,2005年第5期,pp43-46 “上去”句法、语义特点探析,《安徽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第4期。 “下来”句法、语义特点探析,《宁夏大学学报》,2006年第5期 “动词+‘出’类趋向动词”研究 ,韩国中国学会《中国学》第27辑,167-179,2006年12月。 “进”类趋向动词句法、语义特点探析,《语言教学与研究》2007年第1期,52-59页 关于基本语汇和一般语汇区分的再思考 ,日本《中国文史论丛》第3号,95-101,2007年3月。 “吧”的语法意义再探,《世界汉语教学》2007年第3期,79-86页 论《马氏文通》“散动”的原型性,复旦大学汉语言文字学科《语言研究集刊》(第4辑),101-106,上海辞书出版社,2007年。 语言研究的系统观,复旦大学汉语言文字学科《语言研究集刊》第五辑,195-213,上海辞书出版社,2008。 关于认知图景的几个问题,《语言科学》2008年第6期,659-665 一种新的“不是A是B”构式,《当代修辞学》2010年第2期,50-54 “V不了(O)”结构的语法意义及相关问题,《汉语学习》2010年第2期,40-47 语言事实和语言理论,复旦大学汉语言文字学科《语言研究集刊》第七辑,21-34,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年。 关于语汇研究的几点思考,《阜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第4期。 几种语汇现象的认知解释,复旦大学汉语言文字学科《语言研究集刊》第八辑,上海辞书出版社,2011年。 从凸显看“了”的语法意义问题,《汉语学习》2012年第2期。 “回”类趋向动词句法、语义特点探析,日本《中国语文法研究》,2012年卷。 从认知图景看容器类复合词语的构成,中国语言学会《中国语言学报》第15期,商务印书馆,2012。 与邻近性原则有关的另外几种现象,复旦大学汉语言文字学科《语言研究集刊》第九辑,126-131,上海辞书出版社, 2012年。 “这样吧”的话语标记功能,《当代修辞学》2012年第5期,39-45。 概念化对句法、语义成分的影响,复旦大学汉语言文字学科《语言研究集刊》第十一辑,上海辞书出版社,2013。 “X的”复合词的认知研究,日本《中国文史论丛》第10号,2014年。 语义成分在句法结构上的映射——以“捆扎”类动词为例,《汉语学习》2014年第5期,3-10 由“V+过来”构成的句式及其否定,复旦大学汉语言文字学科《语言研究集刊》第十二辑,上海辞书出版社, 2014年 从原型范畴看“拈连”,《当代修辞学》2014年第6期。 认知图景之间的相互作用,复旦大学汉语言文字学科《语言研究集刊》第十五辑,上海辞书出版社, 2015年 从认知图景看不及物动词带宾语问题,《汉语学习》2016年第3期。 关于“句式”研究的一点理论思考——以“放置”类动词为例,日本《中国语文法研究》,2016年卷 关于汉语“存在句”几个问题的新思考,《语言教学与研究》2017年第3期。、...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