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霍四通

个人简介

霍四通,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望道研究院副院长。主要研究方向为现代汉语修辞、自然语言处理。

研究领域

现代汉语修辞、自然语言处理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语体与品种》,《修辞学习》,1996-06,1-2页 《语体和原型-语体研究方法论探讨之二》,《修辞学习》,1997-02,42-43页 《语体和功能-语体研究方法论探讨之三》,《修辞学习》,1997-03,5-7页 《语体研究中引入时间范畴的几点思考》(与李熙宗合作),载《语言研究的新思路》171-186页,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语体和语言规范化》(与李熙宗合作),载《世纪之交的中国应用语言学研究》265-274页,华语教学出版社1999 《交谈语体作为主题连接性语言的内涵》,《黄山高等专科学报》,2000-04,46-49页 《语体研究和自然语言处理》,《修辞学习》,2000-05~06,10-11页 《研究语言和社会关系问题的好书――简评〈语言变异研究〉》(与李熙宗合作),《中国图书评论》,2000-02,37-38页 《试论典饰》,《语言研究》2001-02,104-109页 《语体范畴化的层次和基本层次》,2001《修辞学习》,第3期3-4页17页 《试论动喻》(与李熙宗合作),《古汉语研究》,2002-01,42-44页 《网络语言中的试题》,《修辞学习》,2002-02,19-20页7页 《语体研究中文本的选择和解释》,《修辞学研究》第九辑279-294页,华星出版社,2002-06 《语体研究和语言特征》,《华文教学与研究》,2002-04,57-64页 《交谈语体中主题的建立及其分布形式》,《黄山学院学报》,2003-01,46-49页 《语体:能力平面的现象》,《修辞学习》,2003-02,14-15页 《主题作为语篇层面概念的内涵》,载《辞章学论文集》(下册)277-286页,海潮摄影艺术出版社,2003-04 《现代汉语小说语体的一个语义特征》,《阜阳师范学院学报》,2003-04,43-45页 《语体演变的概貌和基本特征》,《中国学研究》,第6辑253-262页,济南出版社2003-10 《主题连续方式作为交谈语体次分类的功能标准》,《平顶山师专学报》,2003-04,62-66页 《上海家装市场中的语文问题》,载《给城市洗把脸》79-83页,上海文艺出版社,2003-12 《辞章学导论的主要特色》(与祝克懿合作),《修辞学习》,2004-06,76页 《简论戏曲对其他诸文学文体特征的继承》,《中国语文学志》(韩国)16辑213-227页2004-12 《诗歌文体演变与中国文学的发展》(与李熙宗合作),《韩中言语文化研究》(第8辑),121-134页,韩国现代中国研究会编,2005-03 《评郑颐寿的辞章学导论》,《国文天地》(台湾),2005-04,109-112页 《中语义语法的构造及其应用》,《语言研究集刊》(第二辑),168-188页,上海辞书出版社,2005-08 《现代汉语群言体的分类及其功能》,《修辞学习》,2005-06,23-27页 《数词+单音节形容词+名词的功能分析及歧义消解》,《语言研究集刊》(第三辑),169-175页,2006-08,上海辞书出版社 《同语的基本语用功能及相关的句法、语义问题》,《语言研究集刊》(第四辑),2007-08,上海辞书出版社 《就从空间义到时间义演化链条的历时和共时构建》,《语言研究集刊》(第五辑),2008-08,上海辞书出版社 《有+程度义的产生过程以有钱为例》,《冈山大学文学部纪要》(日本),第50号 2008-12,103-110页 《斯明顿的修辞观中国现代修辞学史上一个悬案之解决》,《修辞学习》,2009 -01,78-81页 《谈谈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化身现象以〈闲情赋〉为中心》,《中国文史论丛》(日本)第5号,2009-03,1-18页 《篇章层面的汉英对比修辞研究三题》,中国修辞学会编,《修辞学论文集》第12集,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9-03 《民国修辞著作中的学术腐败和几本书的评价问题》,《语言研究集刊》(第六辑),2009,上海辞书出版社 《云六并非王云六中国现代修辞学史上一宗疑案之解决》,《修辞学习》,2009-06,65-70页 《知识工程中现代语义分析方法的应用及检讨》(「知識工程」における現代の語義の分析方法-その応用と検討―),《岡山大学大学院社会文化科学研究科紀要》第28号, 1-12页, 2009-11 《汉语嵌数体的流变》,《岡山大学文学部纪要》第52号145-154 页,2009 -12 《抬头又见王晓湘中国现代修辞学史中一桩公案之发掘》,《修辞学习》,2010 年第1期87-90页 《积极修辞与创新的限度》(積極的な修辞と創新の限度),《岡山大学大学院社会文化科学研究科紀要》,第29号,1-12页 汉语网络语言的传播和文化的融合》(中国語におけるインターネット言語の伝播と文化の融合),《文化共生学研究》第9号,1-10页,2010-03-26 《〈修词学教科书〉作者考》《中國文史論叢》第6号,153-165页,2010-03-20 《简论〈修辞学发凡〉辞格论的源流及评价问题》,韩国《中国语文学志》,第32辑(2010-04)231-251页 《建立可能世界的四种积极修辞话语》,《华文教学与研究》,2010-02,87-94页 《中国现代修辞学史学案举例》,复旦大学中文系编《卿云集三编》,707-730页,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09 《陳望道〈修辞学発凡?第四篇消極的修辞〉訳注》(与甲斐勝二等合作),《福岡大学研究部論集》第316号(人文科学編10 .3 ,29-48页,2010-11 《〈修辞学発凡〉的版本》,《福岡大学研究部論集》第316号(人文科学編10 .3,31-36页2010-11 《〈发凡引言〉十一题》,《语言研究集刊》第七辑,110-133页,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 《〈修辞学发凡〉中的文化交融以日语词的应用为例》,2011,第14号,5-26页 《中国修辞学通史》(明清卷)(合著),吉林教育出版社,1998 《公关语言教程》(合作第一章第三节第七章第十三章),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公关语言学》(合作第一章第三节第七章第十四章),东方出版中心,2004-07 《大学辞章学》(第七章《遣词与释词》 112-137 页),福建人民出版社,2004-12 《面向自然语言处理的语体学理论》,海风出版社,2005-02 《二十世纪中国社会科学语言学卷》(《二十世纪汉语汉字的处理》314322页),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09 《公关语言教程》(复旦博学语言学系列)(合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08 积极修辞话语生成机制研究(批准号2007001)上海社科青年项目 陈望道《修辞学发凡》考释(批准号2009003结项证书号20110345)国家社科后期资助项目 语言学名著选读现代汉语(下)《修辞学发凡》研究语体学研究《普通语言学教程》精读计算语言学留学生高级汉语语法修辞等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