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新发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1]柴红梅,刘伟.论鲁迅对中野重治的影响[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9,9:131-140
[2]刘伟.评柴红梅的《二十世纪日本文学与大连》[J],文学教育(上),2018,10:177-178
[3]刘伟.现象学马克思主义——以梅洛-庞蒂、萨特为例[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8,2:103-110
[4]刘伟.“脱离肉身的视看的形而上学”批判——梅洛-庞蒂对笛卡尔和胡塞尔哲学中的“心看”的解构[J],江海学刊,2018,2:87-93
[5]刘伟.身体、意向性与"情感先验" ——杜夫海纳对康德美学的梅洛-庞蒂化重构[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46-53
[6]刘伟.现象学马克思主义[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8,153(2):103-110
[7]刘伟.“脱离肉身的视看的形而上学”批判[J],江海学刊,2018,2:87-93
[8]刘伟.身体、意向性与情感先验[J],南京师大学报,2018,215(1):46-53
[9]刘伟."超级空间"的本质直观——透过后现代主义建筑看现象学的深度理论[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8(3):143-149
[10]柴红梅,刘伟.地图映像、空间发现、殖民批判:日本作家的大连都市体验与文学书写[J],山东社会科学,2016,2:102-107
[11]刘伟,李烨.身体理论视域下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综述(1996-2014)[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9(4):81-84
[12]刘伟.反抗父亲:空间、身体、话语权力视阈下的周氏兄弟失和[J],《鲁迅研究月刊》,2014,9:16-28
[13]刘伟,李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型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文学教育(上),2014,9:48-49
[14]刘伟.中国现代文学对日本的影响问题研究[J],山东社会科学,2014,3:86-92
[15]刘伟.殖民体验与他者镜像——日本近现代文学中的中国东北人形象[J],日语知识,2013,1(2):20-25
[16]刘伟.“竹内鲁迅”与“西田哲学”[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4(3):125-129
[17]刘伟.木上英雄视角下的鲁迅周作人与中国传统文化[J],中国文学研究,2013,1:122-125
[18]刘伟.殖民体验与他者镜像:近现代日本文学中的中国东北人形象[J],东北亚外语研究.,2013,2:20-25
[19]刘伟.从“日本影响”到“中国影响”:中国现代文学与日本关系研究的空间拓展[A],《“国際シンポジウム「文化の越境と他者の表象」”国际学术研讨会论集》,2013
[20]柴红梅,刘伟.日本探偵小説と中国大連[A],“「日本文学と植民地表象」シンポジウム”国际学术研讨会论集,2013,4-14
[21]柴红梅,刘伟.殖民地空间中的文学想象[A],“古今通俗文学演变”国际学术研讨会论集,2013,304-308
[22]刘伟.近代日本文学中的殖民地意识与辽宁人形象[A],外国文学:文学经典与文化传承论文集,2013,20-25
[23]刘伟,柴红梅.近代日本文学中的殖民地意识与辽宁人形象[J],文学界(理论版),2012,09:138+140
[24]柴红梅,刘伟.日本思想史视角下的鲁迅研究——兼论“伊藤鲁迅”与丸山真男的精神联系[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2,9:29-38
[25]刘伟.竹内好《鲁迅》的“玄学主义”与“西田哲学”[J],鲁迅研究月刊,2012,6:63-69
[26]刘伟.文学教学中课件的利弊分析与科学运用[J],文学教育(上),2012,6:48-49
[27]刘伟,柴红梅.日本殖民时期大连都市文化与中国作家的文学创作[J],学理论,2012,12:138-139
[28]刘伟.战前日本鲁迅研究批判与竹内好《鲁迅》生成[J],北方文学(中旬刊),2012,7:13-14
[29]刘伟.战前日本鲁迅研究批判与竹内《鲁迅》生成[J],北方文学,2012,7(中):13-14
[30]刘伟.揭开历史彼岸的记忆[J],学理论,2012,10:160-161
[31]柴红梅,刘伟.日本思想史视角下的鲁迅研究[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2,9:29-38
[32]刘伟.摩登与殖民的悖论:日本作家笔下的大连[A],多元文化与外国文学研究会议论文集,2012,31-37
[33]刘伟,柴红梅.近代日本文学中的殖民地意识——以日本文学中的大连人形象为中心[A],中日邦交正常化四十周年回顾与展望,2012
[34]刘伟.鲁迅的抵抗与亚洲的主体性建构——伊藤虎丸和竹内好关于中日近代化的比较性思考[J],理论界,2011,10:113-114
[35]柴红梅,刘伟.日本侦探小说与殖民时期的大连[J],日本研究,2011,3:112-116
[36]刘伟.竹内好、《鲁迅》与近三十年中国鲁迅研究[J],文艺争鸣,2011,9:65-70
[37]刘伟.文化视阈里的伊藤虎丸与竹内好[J],文化学刊,2011,05:157-161
[38]刘伟,柴红梅.日本作家“乡愁”中的“大连记忆”与殖民体验[J],学理论,2011,25:95-96
[39]刘伟.20世纪日本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比较视野[J],学理论,2011,24:116-117
[40]刘伟.直面死亡的生命体悟——余华小说的死亡主题变奏[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6:88-89
[41]刘伟.二十世纪日本鲁迅研究的三次转向[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2(2):110-115
[42]刘伟.中国现代文学的日本传播[J],社会科学家,2011,2:18-22
[43]刘伟.伊藤虎丸的创造社研究[J],《齐鲁学刊》(CSSCI),2011,4:141-144
[44]刘伟.《鲁迅》的竹内视角与文学主义[J],《求索》(CSSCI),2011,4:203-205
[45]刘伟.原点的追问:伊藤虎丸对鲁迅与明治文学的研究[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CSSCI),2011,9:93-102
[46]刘伟.中国大连的日本侦探小说论[A],2011,283-284
[47]刘伟.中国大连都市化空间中的日本侦探小说[A],“文化研究视阈中的外国文学”学术研讨会(辽宁省外国文学会2011.7.)。,2011
[48]刘伟,柴红梅.日本侦探小说与大连之关联[A],《“21世纪中日关系回顾与思考”国际学术研讨会论集》,2011,342-347
[49]刘伟.一百年,鲁迅研究在日本.(独立)[J],《人民日报》,2010,3,2.:24-24
[50]刘伟.“竹内鲁迅”与战后日本鲁迅研究(独立)[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cssci),2010,6:71-77
[51]刘伟.超越“竹内鲁迅”:木山英雄对“政治与文学框架”的突破. (独立)[J],《东岳论坛》(CSSCI),2010,8:32-36
[52]刘伟.“相对化视角”:木山英雄的鲁迅、周作人并行研究. (独立)[J],《齐鲁学刊》(CSSCI),2010,1:140-143
[53]刘伟.寻找学院批评的灵魂(独立)[J],《文艺评论》(cssci扩展版),2010,4:41-44
[54]刘伟.李长之《鲁迅批判》对竹内好《鲁迅》影响(独立)[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CSSCI),2010,5:91-101
[55]刘伟.日本“战后民族主义运动”与“伊藤鲁迅”的形成. (独立)[J],《学术交流》(CSSCI扩展),2010,11:175-177
[56]刘伟.鲁迅的"原点":伊藤虎丸对竹内好和丸山升的质疑[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3(4):94-98
[57]刘伟.比较视野中的中日文化与文学(独立)[J],《社会科学家》(cssci),2009,11:19-23
[58]刘伟,柴红梅.鲁迅与周作人对日本文化选择的比较研究[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7(6):107-109
[59]刘伟,柴红梅.周作人的日本文化论[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7(6):37-41
[60]李兆友,刘伟.科技传播体系与创新[J],当代传播,2003,6:2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