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张艳红

个人简介

1997年7月东北师范大学毕业获学士学位,2003年获硕士学位,2011年获博士学位。1997年7月参加工作,本科生《思想道德修养课与法律基础课》主讲教师,硕士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论》主讲教师。先后在东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评论、教育理论与实践等刊物上发表文章多篇。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项目两项、吉林省教育科学规划项目一项。获省级奖励四项。台湾大学访问学者,美国阿拉巴马大学访问学者。美国道德教育协会会员,吉林省伦理学会会员。工作经历 2013.3-2014.4美国亚拉巴马大学访问学者 2011.11-2011.12台湾大学访问学者 2010.5-2010.6国家教育行政学院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骨干教师研修班学习 2004.9—2011.7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博士研究生) 2000.9—2003.7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硕士研究生) 2001.4—今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副教授) 1997.7—2001.4东北师范大学德育教研室(助教) 1993.9—1997.7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本科生) 学术观点“育人”需始于“育心”。教学工作 主要讲授课程: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本科生); 大学生法律基础(本科生); 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本科生);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论(硕士生)。科研项目 主持项目: 1、教育部2012年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的优秀经验总结与现存问题调查研究》(12YJC710085); 2、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度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建设基金项目《“研讨式”研究生教学方式的实践与探索》(2012YJG02); 3、教育部2007年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研究项目《大学生德性生成与德行培养》(07JC710009);(已结项) 4、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度教师教育研究基金项目《德育教师职前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SJSJY20090220); 5、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8年度滚动立项课题《德育资源论》(GH08056); 6、东北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校内青年基金项目《德育资源配置的公平问题研究》(05QN009);(已结项) 7、东北师范大学校内青年基金滚动项目《德育资源问题研究》; 8、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大学新生人际交往能力发展与培养研究》015323。(已结项) 参加项目: 1、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B类,国家级一般项目《贫困地区农村义务教育课程发展模式研究》(BHAO10080); 2.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吉林省农村基础教育为三农服务研究》(015005); 3.团中央项目《大学生德育问题研究》,立项时间2005年7月。 4.东北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校内青年基金项目,《性别观念与人的全面发展问题研究》,2002年12月。 此外,还参加国家级、省级项目多项。【著作类】 《德育资源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年1月。获奖信息 2014东北师范大学第十二届社会科学研究优秀著作一等奖; 2013年吉林省第八届教育科学优秀成果著作类三等奖; 2013年吉林省第八届教育科学优秀成果论文类奖; 2012吉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第四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2011年吉林省第七届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2009年吉林省第六届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2008年长春市思想政治工作优秀论文二等奖; 2007年第一届吉林省高校青年德育工作者论坛征文活动二等奖; 2004年吉林省高校“两课”教学“精彩一课”二等奖。

研究领域

1、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理论;2、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论。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思想政治教育史: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亟需澄清的重要理论问题。东北师大学报2013(2) (cssci) 张艳红.20世纪50年代城市青年思想道德教育始末.教育评论.2012.2.28. (cssci) 张艳红.隐性德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2).(cssci) 张艳红.教育资源配置视角下的女童教育——兼论中国农村基础教育资源配置问题。“北京+15”:中国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回眸与前瞻论文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12月 张艳红 张澍军.影响大学生德性成长的校园文化因素分析.山西师范大学学报.2009,3.(cssci) 张艳红 张澍军.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德育资源开发与利用.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9,3.(cssci) 张艳红.教师是德育资源开发与利用的主体.兰州学刊.2009(2). (cssci) 张艳红.化道德为德性.文化学刊.2009(2).(学术文摘摘录主要观点) 张艳红 洪俊. 现有经济条件下,影响农村基础教育改革的课程资源因素分析.教育评论.2008(5). (cssci) 张艳红.化道德为德性的路径探析.东北师范大学学报.2008,4. (cssci) 张艳红.传统文化中思想政治教育途径资源的历史梳理.东北师范大学学报.2008,10. 张艳红.浅析德育资源价值认识.科学教育研究.2007(6). 张艳红.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与教育引导.长春工业大学学报.2004(12). 张艳红.协商式家长参与课程实施模式建构.现代教育科学.2004(12). 张艳红.大学新生人际交往问题论析.教学研究(东北师范大学教务处).2004,12. 张艳红 洪俊.关于我国目前校本课程发展的理论思考.教学与管理.2003,10. 张艳红.立足校本培训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东北师范大学学报.2003,6特刊. 洪俊、张艳红.中小学校本课程的发展:观念与对策.教育科学研究.2003,5. 张艳红.德育课程现代化的理论思考.教学研究(东北师范大学教务处).2002,1. 洪俊、张艳红.校本课程开发中的教师角色定位.教育科学研究.2002,4. 张艳红.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教学与管理.2002,1 张艳红 王胜乾.思想道德修养课如何应对知识经济的挑战.东北师大学报.2001, 12. 赵野田、张艳红.“三个代表”的价值学解读.东北师大学报.2001,10. 张艳红.坚持先进文化前进方向 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东北师大学报.2001,10. 张艳红 洪俊.略论教师在课程编制中的角色定位.课程研究,2001,4. 王玲 张艳红, “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学适应素质教育的思考.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0增.

学术兼职

美国道德教育学会会员 吉林省伦理学会委员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