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
1989年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法律系,同年参加工作。1994年调入东北师范大学政治系任教,先后获得法学硕士、博士学位。现为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部教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学科硕士、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承担本科生专业基础课、研究生专业主干课等多门课程的教育教学任务。近年来,主持完成了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子课题、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项目等省部级科研项目多项。出版专著2部,合著2部,主编教材1本,参编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1本,参编其他著作和教材4部。在《马克思主义研究》、《高校理论战线》、《社会科学战线》、《思想理论教育导刊》等国家和学科重点刊物发表论文30余篇。研究成果先后获吉林省人民政府颁发的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2014年被授予“吉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荣誉称号。
工作经历
主要教育经历:1985.9——1989.7中国政法大学法律系学士
1997.9——2000.7东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政治学理论专业硕士
2007.9——2010.7东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中共党史专业博士
2012.9——2012.9中共中央党校全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研修班(48期)
主要工作经历:
1989.7——1994.7吉林工商学院助教
1994.8——2004.7东北师范大学政治系、政法学院讲师副教授
2004.8——2005.3天津大学法学系副教授
2005.3——2013.3东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
2013.3——至今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教学工作
博士生: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学科前沿问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文献阅读
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专题
硕士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基本理论与方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史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社会发展中国道路专题
本科生:法学概论科研项目
1.2015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历程与经验研究”(15BDJ025)B级,经费20万元,主持。
2.2013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科学发展观视阈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完善和发展研究”(13YJA710018),C级,经费10万元,主持。
3.2013年度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十八大”专项):“科学发展观视阈下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研究”(2013B004),D级,经费1万元,主持。
4.2010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10zd&001),A级,资助经费60万元,子课题负责人。
5.2010年度教育部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理论体系基本问题研究”(10JZD0029),B级,资助经费70万元,参加。
6.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专项任务课题:马克思主
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当代特点研究(2010),C级,经费8万元,参加。
7.吉林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三进”研究(2010),D级,参加。
8.吉林省“十一五”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构建机制研究(2009M006),D级,经费1万元,主持。
9.企事业单位委托项目:转型中国的新农村法治建设研究(2009),D级,经费5万元,主持。
10.教育部调研项目:理论热点面对面(2009),D级,经费0.3万元,主持。
11.教育部“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理论研究(应急)课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2008JYJ026),C级,经费5万元,参加。
12.教育部调研项目:理论热点面对面(2008),C级,经费0.2万元,主持。
13.东北师大“十一五”哲学社会科学重大创新团队攻关项目:新世纪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与新形态研究(2007),E级,经费150万元,参加。
14.吉林省“十五”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海峡两岸和平统一进程中的法律问题研究(2003),D级,主持。
15.吉林大学远程教育教学资源项目:刑法学(2002),E级,经费1.2万元,主持。
16.全国教育规划项目:学校纠纷的法律关系与法律救济(2002FFB011130),C级,参加。
17.吉林省“十五”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加入WTO对中国政治影响研究(2001),D级,参加。
18.吉林省“十五”教育科学规划项目:中小学生法律素质与道德素质的现状及对策(2001),D级,参加。
著作教材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新论》,合著,人民出版社,2016年6月。
2.《邓小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社科出版基金项目,合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年1月。
3.《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概论》(第二版),参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年3月。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完善和发展研究》,独撰,人民出版社,2015年12月。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第二版),参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2月。
6.《中国刑法学概论》,主编,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4月。
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构建研究》,独撰,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10月。
8.《公证律师辞海》,副主编,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3年5月。
9.《法律问题诠释》,副主编,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3年5月。
10.《少年学法律案例评析》,副主编,长春人民出版社,2002年5月。获奖信息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由来和创新发展——以宪法及其修正案为分析视角的思考,吉林省第十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论文类一等奖,省级,吉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管理办公室,2014年6月。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由来和创新发展——以宪法及其修正案为分析视角的思考,第六届长春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省级,长春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评审委员会,2014年5月。
3.2014年被授予“吉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荣誉称号。
4.《中国刑法学概论》,东北师范大学第十一届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市级,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5月。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构建研究》,吉林省第九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著作类一等奖,省级,吉林省人民政府,2012年12月。
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构建研究》,东北师范大学第九届社会科学研究优秀著作奖,
特等奖,市级,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5月。
7.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及其经验启示——基于中国特色法律体系构建的视角,吉林省社科联第三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吉林省第八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论文类二等奖,省级,吉林省人民政府,2010年12月。
8.我国高校教育纠纷的法律类型及其解决机制探究,吉林省第六届教育科学优秀成果奖,论文类三等奖,省级,吉林省教育科学研究领导小组,2009年12月。
9.女性性犯罪心理动因探析,第一届犯罪学理论研讨会论文二等奖,群团奖,吉林省犯罪心理学会,1999年8月
研究领域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基本理论问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新发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1. 中国共产党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创新发展,《山东社会科学》,2016年第8期。
2. 公共权力运行与公民权利保障的冲突及平衡,《学术交流》,2016年第3期。
3. 传统法治思想的基本内涵及其当代价值,《求索》,2015年第12期。
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进一步完善发展的必要性论析,《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5年第11期。
5. “五四宪法”及其制定过程中对群众路线的贯彻和运用,《思想理论教育》,2015年第7期。
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构建的基本经验,《社会科学战线》, 2014年第10期。《新华文摘》2015年第2期摘要转载。
7. 毛泽东宪法思想及其当代价值,《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4年第7期。
8.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理论溯源——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法治思想的认识与思考,《思想理论教育》,2013年第11期。《新华文摘》2014年第5期摘要转载。
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由来和创新发展——以宪法及其修正案为分析视角的思考,《马克思主义研究》,2013年第8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2013年第11期全文转载,中国社会科学网、光明网、中央党校干部学习网、中央编译局网、人民论坛网等多家网站全文转载。
10. 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当代特点的三个维度,《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4期。
11. 继续完善以宪法为统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2-6(3)
1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概念演进与制度定位,《社会科学战线》,2012年第10期。
13. 高校加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的思考与建议,《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年第12期。
14.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发展特征的认识,《高校理论战线》,2011年第11期。
1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的国际借鉴,《江苏社会科学》,2011年第4期。
16. 中国环境立法的现状、发展趋向与生态文明建设,第五届生态文明国际论坛:“生态文明与经济可持续发展”参会论文,2011年4月。
1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构建的原则和基本精神,《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年第11期。
18. 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及其经验启示——基于中国特色法律体系构建的视角,《马克思主义研究》,2009年第9期。
19. 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几点思考,《高校理论战线》,2009年第3期。
2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构的思考,《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8年第11期。
21.《我国高校教育纠纷的法律类型及其解决机制探究》,《社会科学战线》,2008年第11期。
22. 校园暴力的法律思考,《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3期。
23. 环境教育融入环境法教学实践的有益尝试,《教学研究》,2007年第12期。
24. 网络游戏对青少年暴力犯罪的影响及其防治对策,《行政与法》,2007年第9期。
25. 校园刑事案件的法律关系与法律救济,《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6期 。
26. 试论学校纠纷的法律关系与法律救济,《社会科学战线》, 2006年第6期。
27. 澳门与内陆刑法犯罪未完成形态问题比较研究,《学术前沿》, 2005年第12期。
28. 海峡两岸保护消费者权益若干法律问题的比较,《人文社会科学问题研究》, 2005年3月。
29. 青少年犯罪的心理成因探析,《刑事法律若干热点问题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3年6月。
30. 关于期待可能性的地位与判断标准的思考》,《刑事法律若干热点问题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3年6月。
31. 海峡两岸抢劫罪客观构成特征比较研究,《刑事法律若干热点问题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6月。
32. 论国际刑法的新发展,《刑事法律热点问题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3月。
33. “一国两制”解决海峡两岸和平统一问题的法律思考,《社会科学战线》, 2002年第4期。
34. 关于我国无效婚姻制度的几点思考,吉林人民出版社, 2002年4月。
36. 对影响司法公正因素的再探析,《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2期 。
36. 司法公正的障碍性因素分析及其整治,《社会主义研究》 2002年第2期。
37. 经济发达国家教育经费结构特征及改革动向,《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6期。
38. “三个代表”与中国民主政治建设,《新长征》,2001年第12期。
39. 浅谈司法人员枉法罪的几个问题,《当代法学》,1999年第3期。
40. 女性性犯罪心理动因探析,《公安司法理论与实践》,吉林人民出版社,1999年12月
41. 浅析女性犯罪的特点、成因及防治对策,《白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年第4期。
42. 我国黑社会性质有组织犯罪的特点及其防治对策,《当代法学》,1999年第6期。
学术兼职
吉林省中国共产党历史与理论研究会常务理事 吉林省企业法治研究会副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