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
个人简历
王振钰,男,1981年生,河南南阳人,中共党员,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芜湖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二、教育学习
1996年9月至2000年6月,河南师范大学教育学系。
2002年9月至2005年6月,南京大学哲学系。
2016年9月—,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博士在读。
讲授课程
1.本科生课程:中外伦理思想史;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
2.硕士生课程:中国近现代伦理思想史;应用伦理学;西方伦理学经典选读
研究领域
中西伦理比较;思想政治教育;中国佛教
课题项目
1.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徽商诚信伦理与信用安徽建设研究(AHSK11—12D133),主持人。
2.安徽省教育科学规划项目:新时期青少年道德智慧养成的理论与策略研究(JG13023),主持人。
3. 安徽省教育科学规划项目:中小学德育审美化的模式建构与应用研究(JG09026),主持人。
4. 安徽师范大学2014年度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文科研究生学术交流平台建设研究(2014yjg037),主持人。
5. 安徽师范大学青年基金项目:诚信视域中的中国伦理范式转型研究(2008xqn11),主持人。
6.芜湖市“十二五”规划前期研究重点项目:芜湖市经济社会发展要素支撑体系研究,主持人。
7.芜湖市决策咨询研究项目:从经济伦理学视角看信用芜湖建设,主持人。
8.芜湖市决策咨询研究项目:精神富民研究(2012—18),主持人。
9.安徽师范大学政治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重点学科课题:新时期雷锋精神的他者维度诠释(mxk03010),主持人。
10. 安徽师范大学政治学院专业核心课程建设项目:中外伦理思想史,主持人。
11.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他者伦理研究(14BZX123),第二参与人。
12.安徽省哲学社科规划项目:经典诠释视域下的朱熹与戴震孟学比较研究(AHSKQ2014D131),第一参与人。
13.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先秦时期“他人”思想研究(09CZX023),第二参与人。
14.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项目:他者伦理视野中的道德教育研究(13YJA720018),第二参与人。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新发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学术论文
1、“皋陶敬羊”对法治建设的借鉴意义,安徽日报,2015-3-9 第7版
2、中国传统道德智慧的实践伦理特质及启示,高校辅导员学刊,2015/01
3、解脱与救赎——近代中国审美静观的路径分歧与演进逻辑,内蒙古社会科学,2010/05
4、“民生禀命,各有所错”——屈原“他人”思想对儒学的继承与超越,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3
5、道统维护与思想启蒙的悖结——论李贽“童心说”的双重使命及内在困境,太平洋学报,2009/07
6、新时期建立法治政府浅议,青海社会科学,2004/02
7、书院会讲制度对建构文科研究生学术交流平台的启示,中国研究生,2016/03
8、《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价值观教育的“他者”维度阐释,《思想理论教育》2011/01
9、“童心”的诠释与守护——中小学审美化德育的哲学根基与模式建构,《教育与教学研究》,2010/05
10、论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的“一体两翼”结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4
10.《护生画集》中的儒家生态智慧,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05
11、他者视域中的中国伦理范式转型研究——以“诚信”范畴的内涵嬗变为例,《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5
12、他者作为自由的基础与目的——他者伦理视域中的当代安徽人际和谐建设,《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科版)》,2011/02
13.“君自西洛来,妾住在西厢”——论《西厢记》之“西”,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4
14.责任先于权利——“他者”视域中安徽和谐生态建设的伦理基石,安徽理工大学学报,2010/04
15.《护生画集》的创作缘起及其历史隐喻,佛教文化,2008/02 ,中文核心期刊 北图版
16.从思想启蒙到人性守护——近代审美境界的理性建构及其困境,学习与实践,2008/06
17.高校专职辅导员+兼职班主任队伍模式探析,高校辅导员学刊,2009/03
18、《护生画集》的创作理路及其现代启示,五台山研究,2008/01
19、《护生画集》中的儒家生态伦理思想,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2
20、《护生画集》中的佛教生态伦理思想,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04
21、富行其德——浅论范蠡的经济伦理观及其现代意义,金陵科技学院学报,2005/01
22、和合僧团 正法久住——从《四分律》看佛祖结戒本意,五台山研究,2005/02
23、“三农”问题与黄炎培周期率——论中央“一号文件”对毛泽东民主思想的新发展,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