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
张宜民,男,1975——,安徽庐江人。2005年6月毕业于合肥工业大学英语语言文学专业,获文学硕士学位。2005年7月来到安农大外语学院工作。2006-2016,讲师职称;2016年底,获副教授(特任)职称。2018年12月底,获副教授职称。2018年5月考取安徽大学博士研究生,2018年9月在读至今。
主要教学经历与成果:
2005年起至今主讲如下课程:大学英语、英语写作、高级英语写作与视听说、科技英语翻译与阅读、英汉语言文化比较、科技英语翻译与写作、研究生英语精读;并且,06至11年曾承担英语本科毕业论文指导的工作。
研究领域
社会语言学,翻译学等;近年来,为了扩展研究视野,正逐渐将中国历史、英国历史与社会语言学结合起来研究
主要科研项目:
主持4项厅级及校级课题,如:1. 软环境建设下的合肥市公共标识语英译研究(合肥市2015年社科规划课题);2. 高中与大学英语写作教学衔接研究(安徽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JG13012));3. 基于新农村建设的乡村旅游语言环境规划(安农大繁荣发展哲学社科基金项目(2010zs22));4. 禅宗话语的语用研究(安农大2007年校长青年基金项目)。参与了4项课题,如: 1. 安徽省汉英公示语与公共治理研究(2011年安徽省社科联课题(B2011008));2. 后殖民主义翻译理论在中国的接受(2012年度全国高校外语教科项目(皖-032-A));3. 《论语》英译的多视角融合研究(2014年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AHSKY2014D140));4. 基于英汉双语语料库的农林翻译教学平台(中国外语教育基金项目)。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新发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发表论文20篇。
I.科研论文二类、三类及四类成果
(I)2016.12获聘副教授以来
[1]张宜民. “封建+X”系列术语问题的语言学分析[J].湖北文理学院学报,2019 (10):5-8.
[2]张宜民.房产广告英文失范问题及语言的装饰功能[J].宜春学院学报,2018,40(01):72-75.
[3]张宜民.横纵理论与科技术语翻译选词问题[J].昆明学院学报,2017,39(05):123-127
[4]张宜民.科技术语翻译中的选词问题探讨——以“转基因”为例[J].怀化学院学报,2017,36(08):86-89.
[5]张宜民.城市软环境与街道多语路牌书写研究——以合肥市为例[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38(05):115-117.
(II)2016.12获聘副教授之前 (2006.07-2016.11讲师职称)
[6]张宜民.佛教跨文化东传与中国佛寺命名[J].学术界,2016(05):196-205. CSSCI
[7]Zhang Yimin.Rationalityin Irrationality’s Clothing——Inference of Zen Koans bythe Theory of Indirect Speech Act[J].学术界,2015(09):296-302. CSSCI
[8]张宜民,胡作友.农业高校生源基地建设下的高中与大学英语写作衔接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15,21(19):131-134.
[9]张宜民,胡作友.嫁接农业谚语与大学英语习得农业专业化转向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4,42(36):13143-13146+13148.
[10]张宜民,胡作友.理解是英语农业谚语汉译的灵魂[J].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9):8421-8423.
[11]张宜民.我国省级粮食局网站域名使用现状调查[J].农业网络信息,2012(04):82-85+88.
[12]张宜民.中国省级农科院网站域名使用现状调查[J].中国农学通报,2012,28(06):297-302. CSCD扩展版
[13]张宜民.农药类论文英文摘要存在的问题与建议[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6):22828-22829+22847.
[14]张宜民.论礼貌的互谅与第三方评判[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1,28(10):23-25.
[15]张宜民.汉英詈语的语音特征分析[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1,26(03):70-73.
[16]张宜民.试论大学英语语法口诀教学——2004年新大纲下的语法教学探索[J].经济研究导刊,2010(28):297-300.
[17]张宜民.图式理论和CET-4听力教学策略[J].中国电力教育,2010(25):188-190.
[18]张宜民.汉英詈语的以言行事方式分析[J].中国科技信息,2010(14):264+286.
[19]张宜民.是“贴士”还是“提示”?[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与教学),2010(03):88-89.
[20]禅宗语录的独特言说方式[J].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2008(12).
II.教学论文成果
(18)图示理论和CET-4听力教学策略. 中国电力教育,2010年第25期. 四类.
(19)试论大学英语语法口诀教学——2004年新大纲下的语法教学探索. 经济研究导刊,2010年第28期. 四类.
III.参编教材成果:
1.大学英语阅读拓展(第1册). 2013. 中国农业出版社ISBN 978-7-109-17901-1.
2.大学英语快速阅读(第一册). 2009. 中国农业出版社ISBN 978-7-109-17901-1.
代表性论文论著:
(1)佛教跨文化东传与中国佛寺命名. 学术界,2016年第5期.(CSSCI) 二类
合肥市2015年社科规划课题和2014年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AHSKY2014D140)成果
(2)Rationality in Irrationality’s Clothing ——Inference of Zen Koans by the Theory of Indirect Speech Act. 学术界,2015年第9期.(CSSCI) 二类
合肥市2015年社科规划课题和2014年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AHSKY2014D140)成果
1. 第一篇代表作Rationality in Irrationality’s Clothing ——Inference of Zen Koans by the Theory of Indirect Speech Act于2015年9月发表在CSSCI期刊《学术界》(英文版)上第296-302页,共7页。
该文以“间接语言行为”理论来分析禅宗公案中使用的看似没有逻辑的措辞,解释了禅师刻意使用语言迷宫背后的语用逻辑。该文于2015年12月 获“2015年安徽省外文学会论文征文三等奖”。
2. 第二篇代表作《佛教跨文化东传与中国佛寺命名》发表于《学术界》2016年第5期,第196-205页,共10页,一万两千字。
该文从跨文化角度来讨论佛教的中国化。中国佛寺名称并未引起研究者们重视,以中国佛寺命名为切入点的佛教中国化研究几乎没有。印度文化与中国文化本身分属两种异质文化,佛教跨文化东传必然与中国文化产生冲突。为了适应中国文化,佛教跨文化传播策略经历了漫长的依附、抗争和融合过程,最终在文化形态、修行方法和政治上实现了中国化,表现出明显的入世性、儒学化特征。中国佛寺名称极好地体现了佛教与中国的自然、王权、儒道思想和语言符号的融合,具有明显的孝亲、忠君、爱国的儒家入世精神。本文实证分析了中国汉传佛教寺庙和藏传佛教寺庙的名称,说明了来自于异质文化的佛教如何适应中国的自然环境、儒家孝道、家国观念和语言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