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张建军

个人简介

教育背景 1983年考入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专业。1987年在北京林业大学获学士学位教。1996年获硕士学位,2001年获博士学位。2002年5月-2004年5月在日本森林综合研究所进行博士后工作。 四、工作背景 1987年留校任教至今。 曾在水土保持学院水土保持研究室、土壤侵蚀原理教研室、荒漠化防治教研室任教,现为水土保持学院地理学科负责人。 五、 教学工作 承担本科生《水文与水资源学》、《植物地理学》、《工程水文计算》、《流域水文学》的教学工作。承担研究生《流域自然地理》、《资源环境监测与管理》的教学任务。 主持完成《水文与水资源学》精品课程建设 主持完成《水文与水资源》视频公开课建设 主持完成《植物地理学》精品课程建设 参加完成《土壤侵蚀原理》视频公开课 参加完成《土壤侵蚀原理》资源共享课 参加完成《土壤侵蚀原理》国家级精品课程

研究领域

水土保持、植被恢复、生态效益评价、森林水文

承担项目 1. 主持完成的项目有: (1) 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黄土坡面地表径流挟沙能力研究”。 (2) 日本丰田基金项目“控制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植被管理方法”2005-2007。 (3) 日本住友基金项目“中国黄土高原における水土保持林の蒸発散と合理的な植林密度に関する研究2008-2009” (4) 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专题“黄土高原半湿润区水土保持植被恢复技术试验示范” 2006BAD03A1204 (5) 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专题“防海岸侵蚀沿海泥质海岸防护林体系研究与示范”。2009BADB2B0602 (6) 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专题“晋陕黄土丘陵沟壑区生态经济型水土保持林研究与示范。2011BAD38B06 (7) 教育部留学人员回国科研启动基金“黄土坡面地表径流挟沙能力的水动力学研究”,主持人。 2.参加的国家科研攻关项目有: (1) 国家“七.五”攻关专题“黄土高原水土保持林体系综合效益研究”中承担林冠截留、坡面径流泥沙、小流域径流泥沙、土壤水分的研究工作。该项目获1994年度林业部科技进步一等奖(第15名)。 (2) 国家“八.五”攻关专题"三北地区防护林体系区域生态效益研究"中承担坡面水土保持林地水文生态效益和流域水文生态效益的研究工作。该项目获1999年度国家林业局林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第8名)。 (3) 黄河流域水土保持重点基金课题“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灌木研究”中承担沙棘、虎榛子林地土壤水分动态的研究工作。 (4) 中日技术合作“黄土高原水土保持技术培训”项目中负责森林水文学科、土壤科学方面的研究。 (5) 国家“九五”攻关专题“黄河中游防护林体系水土保持功能持续提高综合配套技术研究”中主持“黄河中游防护林体系水土保持功能持续提高技术研究”子专题的研究工作。 (6) 中国工程院《中国可持续发展水资源战略研究项目》水土保持和林业生态工程建设问题研究中,承担海河流域水土保持和林业生态工程在水资源开发利用中的作用的研究工作。 (7) 中日技术合作黄土高原水土保持技术培训项目的完善项目,负责森林水文、治山技术方面的研究工作。 (8) 国家十五攻关项目“黄河中游黄土丘陵沟壑区(吉县)水土保持型植被建设综合技术研究与示范”中承担流域水土保持林草植被恢复及结构优化技术的研究。 (9) 霍英东青年教师基金“黄土区水土保持防护林生态耗水机理与合理密度研究”,中主要负责水土保持林耗水机理研究。 (10) 863计划课题“中国西部现代荒漠化防治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中负责荒漠化防治技术研究。 (11) 973计划课题“森林植被调控区域农业水土资源与环境的尺度辨析与转换”中负责小流域水文过程研究。 (12)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基金“黄土高原平缓坡退耕还林农林复合可持续经营技术(02EFN216701228)”中负责项目设计、实施、报告撰写等。 (13) 国家林业局科技成果转化项目“防护林体系高效配置及可持续经营技术(2002-46)” 中负责项目设计、实施、报告撰写等。 (14) 国家林业科学技术推广项目“黄土高原植被重建与优化配置技术(2005-82)” 中负责项目设计、实施、报告撰写等。 (15) 国家林业科学技术推广项目“吕梁山南麓黄土区森林植被恢复与重建技术(2006-76)” 中负责项目设计、实施、报告撰写等。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新发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著作: (1) 水土保持监测指标的测定方法,中国林业出版社,2013,著者 (2)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实践教程,科学出版社,2013,编委 (3) 水土保持学,中国林业出版社,2013,编委 (4) 水土流失动态监测方法研究,水利部水土保持监测中心编著.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1,编委 (5) 水文与水资源学,余新晓主编.中国林业出版社,2010.6,副主编 (6) 中国生态系统定位观测与研究数据集(山西吉县站),朱金兆、朱清科、张建军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10.10 (7) 注册土木工程师(水利水电工程)资格考试指定辅导教材《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案例(水土保持篇)》,黄河水利出版社,2009,编委 (8) 注册土木工程师(水利水电工程)资格考试指定辅导教材《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知识》,黄河水利出版社,2009,编委 (9) 中国生态环境建设与水资源保护利用,沈国舫,王礼先主编.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1年,编委 (10) 中国黄土高原治山技术研究,朱金兆,松冈广雄主编,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3,编委 (11) 防护林体系综合效益研究与评价,孙立达;朱金兆主编,中国科学出版社,1995,编委 (12) 山区可持续发展理论与实践,余新晓等主编,中国林业出版社,1997,编委 (13) 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灌木,赵金荣,朱金兆主编,中国林业出版社,1995,编委 2. 专利 (1) 土壤饱和导水率测定仪 ZL2010 1 0100556.X(发明专利) (2) 一种在泥质盐土上造林的方法ZL2009 1 0077397.3(发明专利) (3) 根土钻一体式采样器 ZL2009 1 0077339.0(发明专利) (4) 测定原状积雪容重的取样器ZL2013 2 0680861.X (5) 土壤入渗过程测定仪ZL2008 2 0109421.8 (6) 煤矸石山柔性固土护坡装置ZL2009 2 0153997.9 (7) 土壤饱和导水率测定仪 ZL2010 2 01000875.6 (8) 集雨渗灌器 ZL 2012 2 0053494.6 3. 论文 (1) Zhang, J. J., Guo, B. N., Jiang, Q. O., Ru, H., & Wang, Z. Study on Microclimate Characteristics and Vertical Variation of Potential Evapotranspiration of the Robinia pseudoacacia Forest in the Loess Plateau of China. Advances in Meteorology. (2) 尹诗萌,张建军.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对人才培养的作用——以北京林业大学“校园植物检索系统”的建设为例.中国林业教育,2014,32(2):17-19 (3) 李玉婷,张建军.晋西黄土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抗冲性及糙率的影响.水土保持学报,2013,27(4):1-6 (4) 王丹丹,张建军.晋西黄土高原不同地类土壤抗冲性研究.水土保持学报,2013,27(3):28-32 (5) 李民义,张建军.晋西黄土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水土保持学报,2013,27(3):125-130 (6) 李民义,张建军.晋西黄土区不同密度油松人工林林下植物多样性及水文效应.生态学杂志,2013,32(5):1083-1090 (7) 郭宝妮,张建军.晋西黄土区刺槐林耗水特征.生态学杂志,2012,31(11):2736-2741 (8) 黄明,张建军.晋西黄土区不同植被覆盖小流域的产流输沙特性.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12,10(5):16-23 (9) 郭宝妮,张建军.吉县蔡家川流域不同树龄刺槐林和油松林土壤微团聚体分形特征研究.土壤通报,2012,43(4):787-792 (10) 黄明,张建军.基于CLUE-S模型的罗玉沟流域多尺度土地利用变化模拟.资源科学,2012,34(4):769-776 (11) 郭宝妮,张建军.晋西黄土区刺槐和油松树干液流比较.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12,10(4):73-79 (12) 茹豪,张建军.晋西黄土区不同地类土壤抗冲性分析.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12,10(4):6-11 (13) 茹豪,张建军.融雪剂胁迫对月季光合特性的影响.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2,40(7):51-55 (14) 王清玉,张建军.晋西黄土区土壤呼吸日变化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广东农业科学,2012,10:80-84 (15) 张建军,任荣荣,朱金兆.长江三峡水库消落带桑树耐水淹试验.林业科学,2012,48(5):154-158 (16) 张岩,朱岩,张建军.林地土壤水分模型SWUF在晋西黄土高原的适用性.林业科学,2012,48(5):8-14 (17) 李慧敏,张建军.基于DEM的黄土高原典型流域特征参数分析.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12,34(2):97-102 (18) 郑芳,张建军.蔡家川流域降雨-径流关系及水量平衡分析.水土保持通报,2012,32(1):71-76 (19) 张建军, 徐佳佳,李慧敏.水土保持林生长过程及碳密度的动态变化.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12,10(1):70-76 (20) 张建军,李慧敏,徐佳佳.黄土高原水土保持林对土壤水分的影响.生态学报.2011,31(23):7056-7066 (21) 李慧敏,张建军.黄土高原不同下垫面小流域径流特征.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1,39(10):90-93 (22) 徐佳佳,张建军.融雪剂对大叶黄杨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生态环境学报,2011, 20(8-9): 1238-1242 (23) 徐佳佳,张建军.油松和侧柏的光和蒸腾特性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1,39,(7):15-18 (24) 隋旭红,张建军.晋西黄土区辽东栎、山杨树干液流比较研究.生态学报,2011,31(16):4791-4798 (25) 张波, 张建军.黄土区不同地类景观功能的综合评价方法.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10,8(6)75-79 (26) 张波, 张建军.黄土区刺槐林地土壤水分剖面的垂直分层.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10,8(4)39-44 (27) 隋旭红,张建军.黄土高原主要灌木树种蒸腾特性研究.水土保持通报,2010,30(4):40-45 (28) 周晓新,张建军.不同密度刺槐林在蒸腾旺季的蒸腾特征.水土保持通报,2010,30(3):41-47 (29) 隋旭红,张建军.晋西黄土区主要灌木树种蒸腾特性.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10,32(6):20-26 (30) 郑芳,张建军.晋西黄土区不同植被覆盖流域的水文响应.生态学报,2010,30(20):5475-5484 (31) 郑芳,张建军.晋西黄土残塬沟壑区土壤水分的时空变化研究.水土保持研究,2010,17(5):226-230 (32) 张波, 张建军.LFA方法在晋西黄土区植被景观功能评价中的应用.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10,8(2)85-90 (33) 卢倩,张建军.基于组件式GIS的水文生态数据管理系统.计算机与现代化,2010,6:44-47 (34) 张建军,纳磊,张波,张瑞.黄土高原小流域水土保持林空间配置对场降雨径流影响的模拟.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09,7(6):26-31 (35) 张建军,张岩,张波.晋西黄土区水土保持林地的土壤水分.林业科学,2009,45(11):63-69 (36) 张建军.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水文与水资源学”课程改革初探.中国林业教育,2009,27(5):69-71 (37) 周晓新,张建军.黄土高原主要水土保持树种的蒸腾特性.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09,7(4)44-48 (38) 张瑞,张建军.晋西黄土高原水土保持林适宜密度研究.水土保持通报,2009,29(4):67-71 (39) 王鹏,张建军.晋西黄土区封禁流域植被群落组成及物种多样性变化.生态环境学报,2009,18(1):242-248 (40) 袁琳丽,张建军.在Portal中应用IPC集成CMS的方法.计算机与现代化,2009,5:11-14 (41) 张建军,纳磊,张波.HEC—HMS分布式水文模型在黄土高原小流域的可应用性,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9,31(3):52-57 (42) 董煌标,张建军,等.晋西黄土区不同地类降雨-坡面径流关系研究.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9,23(1):110-116 (43) Bi Huaxing,Zhang jJianjun.Spatial Dynamics of Soil Moisture in a Complex Terrain in the Semiarid Loess Plateau Region, China.(SCI收录).Journal of the American Water Resources Association,2008,44(5):1121-1131 (44) 张建军,纳磊,董煌标,王鹏.黄土高原不同植被覆盖对流域水文的影响.生态学报,2008,28(8):3597-3605 (45) 张建军,董煌标,纳磊,王鹏.晋西黄土区不同尺度小流域降雨径流过程的对比分析.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8,30(2):106-112 (46) 纳磊,张建军,朱金兆.晋西黄土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小流域径流产沙研究.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08,6(2):49-54 (47) JIanjun ZHANG.Appropriate density of water and soil conservation of Pinus tabulaeformis and Robinia pseudoacacia forests in lossarea,North China.Frontiers of Forestry in China,2008,3(1):79-84 (48) 纳磊,张建军,朱金兆.晋西黄土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坡面土壤饱和导水率研究.水土保持研究,2008,15(3):69-73 (49) 张建军.黄土坡面地表径流挟沙能力研究综述.泥沙研究.2007,(4):77-81 (50) 贺维,张建军.晋西黄土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降雨-径流关系的研究.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7,21(5):80-87 (51) 张建军,贺维,纳磊.黄土区刺槐和油松水土保持林合理密度的研究.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07,5(2):55-59 (52) 张建军,纳磊,方家强.晋西黄土区坡面糙率的研究.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7,29(1):108-113 (53) 张建军,清水晃,壁谷直记,延廣竜彦.日本山地森林小流域悬移质泥沙研究.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5,27(6):14-19 (54) 张建军,清水晃.黄土高原水土保全林地の土壌水分動態に関する研究.森林立地(Japannese Journal of Forest Environment).2004,46(2):85-92 (55) 张建军,毕华兴.黄土区不同植被条件下的土壤抗冲性.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4,26(6):25-29(EI收录,检索号05279197115) (56) 张建军,清水晃.中国黄土高原における原位置表面流流出実験.日本森林総合研究所研究報告.2004,3(2):185-191 (57) 张建军,清水晃.地表流の侵食力に対する黄土高原林地の耐侵食性に関する研究.55回日本林学会関東支部大会論文.2004,257-260 (58) 张建军.坡面水土保持林地地表径流挟沙能力研究.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3,25(5):25-28 (59) 毕华兴,张建军.山西吉县2010年水土资源承载力预测.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3,25(1):69-73 (60) 张建军.中国黄土高原の治山技術.日本砂防学会誌,2003,55(5),59-63 (61) 张建军.晋西黄土区不同密度林分的水土保持作用研究.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2, 24(3):50-53 (62) 张建军.晋西黄土区水土保持林地抗冲性研究.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8,20(6):20-24 (63) 贺康宁,张建军.晋西黄土残塬沟壑区水土保持林坡面径流规律研究.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7,19(4):1-6 (64) 余新晓,张建军.黄土区防护林生态系统土壤水分条件的分析与评价.林业科学,1996,32(4):25-33 (65) 张建军.晋西黄土区坡面水土保持林地产流产沙的观测分析.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6,18(3):14-20 (66) 张建军.晋西黄土区水土保持林林冠截留的研究.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5,17(2):27-31 (67) 余新晓,张建军.晋西黄土区刺槐人工林水土保持作用分级标准.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4,16(2):43-50 (68) 张津涛,张建军.晋西黄土残塬沟壑区沙棘生物量及水土保持效益的研究.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3,15(4):118-123 (69) 张建军.沙棘、虎榛子林地土壤水分动态及有效性的研究.中国治沙暨沙产业学会论文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70) 张建军.晋西黄土残塬沟壑区水土保持林冠层水文作用研究.中国黄土高原治山技术培训项目合作研究论文集,中国林业出版社,1994 (71) 张建军.晋西黄土残源沟壑区水土保持林地土壤水分有效性的研究.北京林业大学学报增刊,1994,12 (72) 张建军.晋西 黄土残源沟壑区水土保持林地土壤水分动态的研究,北京林业大学学报增刊,1994,12 (73) 张建军.晋西黄土区主要防护林树种——刺槐生长规律的研究,水土保持科学与发展,中国林业出版社,1993 (74) 张建军.黄土区坡面股流冲刷研究.中国黄土高原治山技术研究,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3 (75) 张建军.封禁流域的植被恢复及水土保持效益研究.中国黄土高原治山技术研究,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3 (76) 张建军.晋西黄土区坡面径流监测分析,中国黄土高原治山技术研究,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3 (77) 张建军.林地枯落物截留降水规律的研究,中国黄土高原治山技术研究,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3 (78) 张建军.不同密度林分的水土保持作用,中国黄土高原治山技术研究,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3 (79) 张建军.水土保持功能持续提高的指标体系及其评价,中国黄土高原治山技术研究,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3 (80) 张建军.山西省吉县坡面径流小区观测研究成果初报,中国黄土高原治山技术研究,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3 (81) 张建军.通用流失方程式在林地的应用,中国黄土高原治山技术研究,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3 (82) 张建军.蔡家川流域水文观测研究,中国黄土高原治山技术研究,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3 (83) 张建军.树木蒸散量的测定方法,中国黄土高原治山技术研究,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3 (84) 张建军.蔡家川流域蒸发散计算方法,中国黄土高原治山技术研究,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3

学术兼职

中国水土保持学会会员,中国水土保持学会工程绿化专业委员会委员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