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张建卫

个人简介

学习经历 2016,07~2017,02. 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U.C. Berkeley)教育研究院开展访学研究 2011,10~2012,05. 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U.C. Berkeley)心理系开展访学研究 1996,07~2001,07. 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硕博连读 工作经历 现为北京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学习科学与教育发展实验室主任。目前主要承担博士生《当代学习科学前沿》、硕士生《社会性与人格发展》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与教材》、本科生《幸福心理学》等教学工作。同时,还讲授EMBA和MBA的《组织行为学》《管理沟通》《领导艺术》等课程。自2003年起担任北理工管理与经济学院EMBA《组织行为学》主讲教授;2007年起担任北理工—德国奔驰EMBA《管理沟通与领导艺术》主讲教授。 2018, 06至今,北京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 2011, 02~2018, 05. 北京理工大学教育研究院 2001, 07~2011, 01. 北京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系 1994, 07~1995, 07. 山东省丝绸工业学校工作 1992, 09~1994, 07. 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区农业银行 本人获奖 2012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2015年入选北京市“四个一批人才计划” 2020年获评北京理工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 《心理健康教育案例研究与理论探索》获评2019年北京理工大学精品教材 2005年首批入选“北京理工大学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 《动作与心理发展》(参著.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获“北京市第八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我国中小学创造力教育的透视与反思”(第一作者. 人民教育,1997, 1)获“第7届全国教育期刊优秀论文评选”二等奖 2010年北京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青年学者研究论坛”二等奖 2006年北京理工大学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 2004北京理工大学优秀研究生课程(《组织行为学》) 所指导研究生获奖 周愉凡(2018博)学位论文获评2022年北京理工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周愉凡(2018博)获评2021年研究生国家奖学金 李海红(2016博)学位论文获评2020年北京理工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李海红(2016博)获评2019年研究生国家奖学金 赵辉(2014博)获评2016年研究生国家奖学金 周愉凡(2018博)获评2020年华瑞世纪奖学金 田满红(2004硕)学位论文获评2006年北京理工大学优秀硕士学位论文

研究领域

高等教育研究;创造创新教育;教育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新发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著作 行业特色高校高质量发展和创新型人才培养研究. 参著. 北京:科学出版社,2023年版. 青少年心理十万个为什么. 编委. 北京:科学出版社,2018年版. 中国科协学会学术部编(林崇德,张建卫,欧建平任领衔专家). 军民融合培育新型军事人才:理论构建与机制创新. 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8年版. 军民合育后备军官人才教育质量研究报告. 主编. 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7年版. 军民融合教育组织行为学:案例研究与理论解析. 主编. 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7年版. 教师和员工工作偏差行为的理论与实证研究:职业健康心理学视角. 合著. 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 心理健康教育案例研究与理论探索. 主编. 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 家长参与:家校协同的心理学研究. 独著. 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成功与幸福:企业家均衡发展的理论与实践. 独著.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健康、卓越与责任:企业家持续发展的理论与实践. 合著.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版. 人力资源管理. 参著.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年版. 动作与心理发展. 参著.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论文 教导何以有方?教师辩证反馈对大学生团队创造力的作用机制. 第一作者, 心理学报( CSSCI ), 2023, 55(8), 1301-1316. When and How Job Design Influences Work Motivation: A Self-Determination Theory Approach( SSCI ). 第三作者. Psychological Reports( SSCI ), 2022, 125(3): 1573-1600. DOI: 10.1177/00332941211027320 Why, how and when the double-edged sword of workplace friendship impacts differentiated 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 A relationship motivation theory approach. 第三作者.Current Psychology( SSCI ), 2022: 1-18. DOI: https://doi. org /10. 1007/s12144-022-03818-0 成长型心智模式何以激发研究生学术激情 ——基于社会认知理论的视角. 第一作者.中国高教研究(C SSCI ), 2022, 12: 51-57. 协同演化视角下“双一流”建设的战略定位与创新逻辑 ———基于华为公司的发展启示. 第二作者(通讯作者).科教发展评论, 2022, 9: 10-18. How and why non-balanced reciprocity differently influence employees’ compliance behavior: The mediating role of thriving and the moderating roles of perceived cognitive capabilities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conscientiousness. 第三作者.Frontiers in Psychology( SSCI ), 2022, 13: 1029081. DOI: 10.3389/ fpsyg. 2022.1029081 21世纪以来国内外团队创造力的比较研究. 第二作者.科研管理(C SSCI ), 2022, 43(11): 65-72. 多层面视角下谦卑型领导与科学创造力研究. 第二作者(通讯作者).科学学研究(C SSCI ), 2022, 40(9): 1630-1640. How Does Enlistment Motivation Shape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The Role of Career Identity and Organizational Support. 第二作者(通讯作者).Psychological Reports( SSCI ), 2022. DOI:https://doi.org/10.1177/00332941221109097 Team growth mindset and team scientific creativity of college students: The role of team achievement goal orientation and leader behavioral feedback.第二作者.Thinking Skills and Creativity( SSCI ) ,2021,42. DOI:https://doi. org/10. 1016 /j. tsc. 2021.100957 The effect of perceived fit on thriving at work in a Chinese context. 第二作者. Chinese Management Studies( SSCI ), 2022, 16(2), 493-505. DOI: https://doi.org/10.1108/CMS-04-2021-0128 国防科技研发人员职业使命感对创新行为的作用机制.第二作者(通讯作者).中国科技论坛(C SSCI ),2022, 4: 58-67. Synergistic effect of autonomy and relatedness satisfaction on cognitive deconstruction,第三作者.The Journal of General Psychology( SSCI ), 2022,149:2, 196-231.DOI: https: //doi.org/10.1080/00221309.2020.1820434 What motivates individuals to emerge as leaders? A regulatory focus theory approach and the moderating role of undergraduate students’ extracurricular activity participation. 第三作者.Current Psychology( SSCI ), 2022,41,8384–8399. DOI:https: //doi. org /10. 10 07 /s12144-022-03882-6 研发人员跨界行为何以影响其创造力?——基于知识共享和领导积极反馈的整合视角.第一作者.预测(C SSCI ),2021,40(5):9-16. 行业特色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使命担当.第一作者.中国科技人才, 2021,8:48-53. Making Sense of Chinese Employees Suicide Ideation: Does Meaning in Life Matter? OMEGA-第三作者.Journal of Death and Dying( SSCI ), 2021, 83(2): 212-238. DOI: https://doi.org/10.1177/0030222819846721 国防特色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发展的机理及启示——《教育规划纲要》实施的政策契机. 第一作者.中国高教研究(C SSCI ),2021,3: 30-36+68. Sustainable supply management practices and sustainability performance: The dynamic capability perspective( SSCI ). 第三作者. Sage Open, 2021, 11(1). DOI:10. 1177/ 215 82 440211000046 How Ethical Leadership Impacts Deviant Normative Conduct? The Role of Trait Affect, Voice Behaviour, and Social Support. 第三作者.Australian Journal of Psychology( SSCI ), 2021, 73(2): 200-211.DOI:10.1080/00049 530. 20 21.1882274 穿行光与影——变革型领导的发展之道. 第一作者.清华管理评论,2021,1-2:38-46. 团队科学创造力的提升需重视团队成就目标导向——被调节的中介效应.第二作者.科技进步与对策(C SSCI ),2021,38(2):137-144. Why do employees struggle to thrive in the workplaces? A look at the impact of abusive supervision. 第三作者. Personnel Review( SSCI ),2021. DOI: 10.1108/PR-04-2019-0213 Compensatory Association of Autonomy and Relatedness Satisfaction on Affect and Aggressive Feelings. 第三作者.Journal of Happiness Studies ( SSCI ) ,2021, 22(6): 2739-2760.DOI: 10.1007/s10902-020-00338-1 Does organizational reciprocity improve employees’ motivation?The mediating role of basic psychological need satisfaction. 第三作者.Current Psychology( SSCI ),2021,40(7):3136-3150. DOI:https://doi.org/10.1007/s12144-020-00984-x Enabling the engine of workplace thriving through servant leadership: The moderating role of core self-evaluations.第四作者. Journal of Management & Organization( SSCI ), 2021, 27(3): 582-600. DOI: https://doi.org/10.1017/jmo.2020.11 Abusive supervision and suicidal ideation: The potential role of meaning in life. 第三作者.Deviant Behavior ( SSCI ), 2021, 42(12): 1513-1524. DOI:10.1080/ 0163 9625. 2020. 1757195 疫情防控期高校在线教学与学生发展:基于B大学的案例研究. 第一作者. 中国高教研究(C SSCI ),2020,6:64-71. 生存分析视角下杰出青年科技人才的成长路径研究. 第一作者. 中国科技论坛(C SSCI ),2020,287(3):158-165. 领导-成员心智模式一致性对研发人员创造力的作用机理. 第二作者(通讯作者).科学学研究(C SSCI ),2020,38(10):1743-1753. 时间压力对研发人员创新行为的双刃剑效应:一个双链式中介模型. 第一作者.预测(C SSCI ),2020,39(4):45-52. The Curvilinear Relationship Between Career Calling and Work Fatigue: A Moderated Mediating Model. 第二作者. Frontiers in Psychology ( SSCI ), 2020,(11):583-604. DOI: https://doi.org/10.3389/fpsyg.2020.583604 双元视角下调节聚焦对国防研发人员创新行为的影响机制. 第二作者(通讯作者).科技进步与对策(C SSCI ),2020,37(23):124-133. Linking autonomy support and health at work: The self-determination theory perspective. 第三作者. Current Psychology ( SSCI ), 2020: 1-13. DOI: https://doi.org/ 10.1007/ s12 144-020-00884-0 Making Sense of Chinese Employees’ Suicidal Ideation: A Psychological Strain-Life Meaning Model. 第三作者. Psychological Reports( SSCI ), 2020,123(2):201-223. DOI:https://doi.org/10.1177/0033294118811096 国防特色高校教师的铸魂育才之道——以七位院士为例的质性研究. 第一作者.北京理工大学(社会科学版)(C SSCI ),2020,22(S1):113-118. 军工研发人员内部人身份感知对其离职意向及创新行为的作用机理:主动性人格与组织职业生涯管理的联合效应. 第一作者. 科技进步与对策(C SSCI ),2020,37(12):108-117. 差错是创新之源——双元视角下组织差错管理氛围对国防研发人员创新能力的作用机制. 第二作者(通讯作者).预测(C SSCI ),2020,39(6):1-9. 心智模式及其与创造力相关概念关系研究评述. 第二作者. 科技进步与对策(C SSCI ),2020,37(11):153-160. 工作压力双路径视角下国防研发人员主动性行为形成机理:职场精神力的调节效应. 第二作者(通讯作者). 科技进步与对策(C SSCI ), 2020,37(20):135-144. Abusive Supervision and Suicidal Ideation: The Mediating Role of Basic Psychological Need Satisfaction. 第三作者. Death Studies( SSCI ).2020,44(9):578-585.DOI:https: //doi.org/10.1080/07481187.2019.1609134 何以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特质激活理论的缘起、现状和未来. 第四作者. 心理科学进展(C SSCI ),2020, 28(1): 161-177. 主动性人格对研发人员创新行为的作用机理——特质激活与资源保存理论整合性视角. 第一作者. 软科学(C SSCI ),2020,34(7):33-37. 职场回溯视角下国防科技行业毕业生培养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第一作者. 西北工业大学(社会科学版),2019,4: 35-43. 新中国成立70 年来高校国防科技人才培养制度院变迁逻辑与发展走向. 第一作者. 中国高教研究(C SSCI ),2019,11:13-20. 团队思维方式影响团队科学创造力的过程机理. 第一作者. 科学学研究(C SSCI ),2019,11:1933-1943. 国防科技行业研究生生涯适应力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职场回溯视角. 第一作者.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C SSCI ),2019,10:41-47. 组织职业生涯管理何以影响军工研发人员的创新行为?——自我决定与特质激活理论整合视角. 第一作者. 预测(C SSCI ),2019,2:9-16 员工组织承诺水平变迁的横断历史元分析:2004~2014. 第一作者.商业经济与管理(C SSCI ),2019,5:27-39. 自我职业生涯管理对组织承诺的作用机制:链式中介及调节效应. 第一作者.心理与行为研究(C SSCI ),2019,17(3):422~432. 军民合育国防科技人才的机制与路径:美国高校的经验及启示. 第一作者.黑龙江高教研究(C SSCI 扩展版 ),2019,3:75-81. 国防科技人员使命取向如何提升其工作旺盛力?——特质激活与自我决定理论整合性视角. 第二作者(通讯作者).科技进步与对策(C SSCI ),2019,36(11):135-143. 军工研发人员生涯适应力对其创新行为、离职意向的作用机制:一个整合性过程模型. 第二作者(通讯作者).科技进步与对策(C SSCI ),2019, 36(9):133-142. 员工何以蓬勃旺盛?影响工作旺盛感的组织情境与理论模型. 第二作者. 心理科学进展(C SSCI ). 2019, 27 (12): 2122-2132. 高校高层次领军人才成长的实证研究. 第一作者.科学学研究(C SSCI ),2019,37(2):235-244. 领导创新支持对大学生团队科学创造力的作用机理——团队积极情绪和团队创新效能感的链式中介作用. 第一作者.复旦教育论坛(C SSCI ),2019,17(2):47-54. 高校国防科技人才心理素质教育的发展现状与改进策略——基于国防科技行业毕业生的实证研究. 第一作者. 黑龙江高教研究(C SSCI 扩展版 ),2018, 12:16-21. 美国高校军民合育军事人才:价值取向、逻辑演进及启示. 第一作者.黑龙江高教研究(C SSCI 扩展版 ),2018, 11:11-15. 我国军事心理人才的培养现状与发展路径. 第二作者. 教育评论(中文核心),2018,10:107-111. 普通高校推进军民融合科技创新:优势、问题与对策. 第二作者.黑龙江高教研究(C SSCI 扩展版 ),2018, 10:20-27. 美国军民融合高等教育发展的协调机制研究:系统科学视角. 第二作者. 黑龙江高教研究( 中文核心 ),2018, 9:13-17. 大学生后备军官组织公平影响其组织承诺的过程机理. 第二作者. 黑龙江高教研究( 中文核心 ),2018, 8:20-26. 家长式领导对多层面创造力的作用机制. 第一作者.心理科学进展(C SSCI ),2018,26(7):1319-1330. 我国军民融合高等教育法规政策的现状分析与对策思考. 第二作者. 黑龙江高教研究( 中文核心 ),2018, 7:19-24. 1999~2017年国内外组织承诺的比较研究:基于知识图谱视角. 第二作者. 领导科学( 中文核心 ),2018, 7:47-50. 军民融合发展战略与“双一流”建设战略:耦合机理与推进路径. 第二作者.黑龙江高教研究( 中文核心 ),2018,6:22-26. 团队创新氛围、内部动机与团队科学创造力:团队共享心智模式的调节作用. 第一作者.科技进步与政策(C SSCI ), 2018, 35(6): 149-155. 大学生后备军官的社会支持对其旺盛力的作用机制:军民合育视角的实证研究. 第一作者. 黑龙江高教研究( 中文核心 ),2018, 5:1-7. 变革型领导对多层面创造力的双刃剑效应. 第一作者. 外国经济与管理(C SSCI ),2018, 40(5):31-42. (此文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F31《企业管理研究》2018年第11期全文转载.) Linking Psychological Strain and Suicide Ideation: A Test of the Mediating Effect of Self-Determination Among Chinese Workers. 第三作者. Journal of Nervous and Mental Disease( SSCI ). 2018, 206(5): 362-369.DOI: 10.1097/NMD.0000000000000809 军民融合发展战略背景下的普通高等教育学:现实挑战与突破路径. 第一作者 .黑龙江高教研究( 中文核心 ),2018, 4: 7-13. 论一流大学组织文化的建设与变革.第二作者. 第二作者. 教育探索( 中文核心 ),2018, 1: 61-65. 军民融合式高等教育:发展历程、现存问题与改革路径. 第一作者. 黑龙江高教研究( 中文核心 ),2017, 8:37-41. 领导授权行为对大学生团队科学创造力的作用机制. 第一作者. 复旦教育论坛(C SSCI ),2017, 15(5):56-63. 中学教师人际冲突、组织约束对工作偏差行为的作用机制. 第二作者. 现代中小学教育( 中文核心 ), 2017, 33(3):78-82 理工科大学生团队科学创造力的理论探索与培养路径——北京理工大学光电创新教育实验基地的模式及启示. 第一作者. 现代教育科学,2016, 11:74-80. 家庭心理需求及其对家庭幸福的影响——基于1139个家庭的研究证据. 第三作者.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C SSCI ),2016, 5:98-104. 协同支持条件下心理契约从违背到重建的演进机制:入伍适应期国防生军官的案例研究.第一作者.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中文核心 ),2015, 24:75-85. 美国交叉学科博士研究生的培养:现状评析与实践启示. 第一作者.学位与研究生教育(C SSCI ),2015,9:59-63. The Change in Suicide Rates between 2002 and 2011 in China. 第四作者. Suicide and Life-Threatening Behavior ( SSCI ). 2014, 44 (5):560-568. DOI: https://doi.org/10.1111/sltb.12090 职场排斥对反生产行为作用机制的实验研究. 第二作者. 中国软科学(C SSCI ),2013, 10:157-167. 理工科研究生团队科学创造力的研究与培养. 第二作者.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C SSCI ),2013, 8:34-39. 新生代员工自杀意念的产生机理. 第二作者. 心理科学进展(C SSCI ),2013,21(7):1150-1161. 工作压力对职场网络偏差行为的影响:工作意义的调节效应.第二作者. 预测(C SSCI ),2013, 32(5): 21-26. 工作家庭冲突视角下怠工行为的心理机制:工作满意度和自我决定倾向的作用. 第二作者. 心理与行为研究(C SSCI ),2013, 11(5): 671-678. 大学生应对方式的发展特点及其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第二作者.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C SSCI ),2013,15(3): 155-160. 职场欺负、人际冲突与反生产行为的关系:情绪智力的调节效应. 第二作者. 预测(C SSCI ), 2012, 5: 1-8. 中国企业家均衡发展的理论思考:积极心理学视角. 第二作者. 华东经济管理( CSSCI ), 2011, 11: 101-108. 组织公正对反生产行为的影响机制:自我决定理论视角. 第二作者.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C SSCI ). 2011, 8:162-172. 家庭友好计划的效应与机制研究:现状与展望. 第一作者. 西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C SSCI ),2011, 2:30-35. 社会变革期领导干部的工作压力:理论探讨与调控策略. 第一作者. 中国行政管理(C SSCI ),2011, 2:62-65. 工作家庭冲突与退缩行为:家庭友好实践与工作意义的调节作用. 第一作者. 预测(C SSCI ),2011, 30(1): 1-9. 企业家成长与发展的理论架构:生态系统论视角. 第一作者. 改革(C SSCI ),2010, 11:102-110. “师—生契合”教学模式的理论内涵与应用艺术. 独著.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C SSCI ),2011, 3:56-60. 家庭友好实践、人格特质对工作家庭冲突的影响. 第二作者. 中国工业经济(C SSCI ), 2010, 5:132-144.(此文被《新华文摘》2010年第15期全文转载). 企业反生产行为: 概念与结构解析. 第一作者. 心理科学进展(C SSCI ), 2009,17 (5):1059-1066. 反生产行为的理论述评. 第一作者. 学术研究(C SSCI ),2008, 12: 80-90. 绩效管理与员工发展:一种发展心理学视角. 第一作者. 商业经济与管理(C SSCI ),2006, 8:29-32. 社会支持与人格对大学生应对方式的影响. 第二作者.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C SSCI ), 2006,5:103-108. 高层管理者的工作压力、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第一作者. 经济管理(C SSCI ),2005,13: 61-65. 高层管理者的工作压力、社会支持及二者关系研究. 第二作者. 南开管理评论(C SSCI ),2005,8(6):9-16. 高层管理者A型性格、社会支持对其幸福感的影响. 第一作者. 管理现代化(C SSCI ),2005, 4: 7-9.(此文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期刊《管理科学》,2005年第12期全文转载). 社会支持与人格对大学生压力的影响. 第二作者. 心理学报(C SSCI ),2005, 37 (1):92-99. 大学生应对过程的实证分析. 第一作者.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C SSCI ),2004, 6(6): 40-43. 管理心态的初步实证研究及其思考. 第二作者. 南开管理评论(C SSCI ),2003, 6(1):73-77. MBA组织行为学的教书育人启示. 独著.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C SSCI ),2003,4: 29-31. 中国企业家素质的创新与转型. 第一作者. 东北师大学报(社科板)(C SSCI ),2003,2: 73-79. 特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及其人格研究. 第三作者.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中文核心 ),2001, 15(6):. 特困大学生的压力源及应对方式研究. 第一作者.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中文核心 ),2000, 4. 内隐社会认知探析. 第二作者.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C SSCI ),2000, 2:88-93.(此文被人大复印资料《心理学》,2000年第6期全文转载). 管理者沟通风格的诊断与改善. 第一作者. 学术论坛(C SSCI ),2000, 1:24-27. 维果茨基发展心理研究方法体系之初探. 第一作者.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C SSCI ), 1999, 5: 92-96.(此文被人大复印资料《心理学》,99年第10期全文转载。) 当代青年情感隐私披露的心理学思考. 第一作者. 青年探索,1999, 3: 23-25.(此文被人大复印资料《青少年研究》,99年第5期全文转载). 构建倾听文化. 第一作者. 中国青年研究(C SSCI ),1999, 1:8-9. 皮亚杰发展心理研究方法体系论. 第一作者. 北京师范大学(社会科学版)(C SSCI ),1998,5:86-91. (此文被人大复印资料《心理学》,98年第10期全文转载) 隔膜与消解:中国青年的跨文化交流. 第一作者. 中国青年研究(C SSCI ),1998, 3:55-58.(此文被人大复印资料《中国青少年》,98年第5期全文转载). 高校精神和创造力教育. 第一作者. 教育发展研究(C SSCI ),1997,3:16-20. 我国中小学创造力教育的透视与反思. 第一作者. 人民教育(C SSCI ),1997,1:22-24.

学术兼职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学专业委员会理事 西北工业大学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 中北大学职业发展与就业创业专家委员会委员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全国博士学位论文等通讯评审专家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