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魏一鸣

个人简介

魏一鸣现任北京理工大学杰出教授,副校长。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2008年)、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004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能源经济与气候政策”学术带头人(2015年),全国创新争先奖获奖者(2020年)。北京理工大学能源与环境政策研究中心主任,能源经济与环境管理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主任。兼任中国优选法统筹法与经济数学研究会能源经济与管理研究分会创始理事长等。受邀担任10余份国际期刊主编、副主编、编委或国际顾问,担任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 (IPCC) 第6次评估报告第三工作组能源系统协调人(Coordinating Lead Author)。曾任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副所长(2000-2008年)、研究员;中国优选法统筹法与经济数学研究会秘书长(2001-2009年)和副理事长(2010-2019年);曾任北京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院长(2009-2019年)。 长期从事能源环境系统工程和碳减排工程管理的研究和教学工作,在能源环境复杂系统、碳中和系统工程、全球气候政策评估等领域开展了有创新的研究工作并做出了贡献。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国际合作、973 计划课题、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欧盟FP7 等重要科研任务50 余项。著作20 余部;在包括4份《自然》子刊在内的国际主流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0 余篇,其中,SCI/SSCI收录200 余篇。论文累计他引 万余次、30余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自2014年起持续入选“中国高被引学者”;自2018年起连续入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研究成果获教育部自然科学奖、教育部科技进步奖、北京市自然科学奖等奖励14项、其中一等奖 7项。向中央和国务院提交了多份政策咨询报告并得到了重视。研究成果在学术界和政府部门均有较大影响。 魏一鸣教授曾入选中国青年科技奖(2001年);纪念博士后制度20 周年“全国优秀博士后”称号(2005年)、“首批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004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4年);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2012年)。 魏一鸣教授特别重视人才的培养,主讲的研究生课程《工业工程与管理》、《管理系统工程》先后被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评为优秀课程。曾获北京市优秀教师、中国科学院优秀研究生导师等荣誉称号。曾获国家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国家优秀教材二等奖等奖励。 荣誉与奖励(部分) 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2023年) 全国创新争先奖(2020年) 第七届中国青年科技奖(2001年)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004年)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4年) 纪念博士后制度设立20周年“全国优秀博士后”称号(2005年) 《工业工程与管理》获中国科学院优秀课程(2002年) 《管理系统工程》获中国科学院优秀课程(2003年) 教育部 “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2008年) 中国科学院优秀研究生导师(2008年) 北京市首届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导师基金(2008年) 北京市第二届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导师基金(2009年) 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2012年) 北京市优秀教师(2013年) 国家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排1,2023年) 全国优秀教材奖二等奖(排1,2020年) 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碳排放复杂系统演化机理与碳减排机制研究(排1, 2022年) 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 资源环境复杂系统建模方法及其应用(排1, 2012)年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一等奖:《中国能源报告(2012):能源安全研究》(排1, 2015年) 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一等奖: 《中国能源报告2010:能源效率研究》(排1,2013年) 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一等奖: 《气候工程管理》(排1,2021年) 国家能源局软科学成果一等奖:全球石油市场风险预测预警及中国石油安全研究(排1, 2015年)

研究领域

长期从事能源环境系统工程和气候工程管理的研究和教学工作,在能源经济预测与决策建模、灾害风险评估、全球气候政策等领域开展了有创新的研究工作并做出了贡献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新发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学术著作(部分) Y. M. Wei, L.C.Liu, G. Wu, L.-L-Zou. Energy Economics: CO2 Emissions in China. Heidelberg: Springer, 2010.(英文专著) Y.-M. Wei, H Liao. Energy Economics: Energy Efficiency in China. Heidelberg: Springer, 2016. (英文专著) Y. M. Wei, Y.Fan, Z.Y. Han and G. Wu. Energy Economics: Modeling and Empirical Analysis in China. New York: Taylor & Francis Group, 2010. (英文专著) Y.-M. Wei, H Liao. Energy Economics: Understanding and Interpreting Energy Poverty in China. Howard House: Emerald, 2019. (英文专著) 魏一鸣.碳减排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北京:科学出版社,2023年. 魏一鸣,梁巧梅,廖华.气候变化综合评估模型.北京:科学出版社,2022年. 魏一鸣.气候工程管理:碳捕集与封存技术管理.北京:科学出版社,2020年. 魏一鸣,廖华,余碧莹,唐葆君.中国能源报告2018:源密集型部门绿色转型.北京:科学出版社,2018年. 魏一鸣,刘兰翠,廖华.中国碳排放与低碳发展.北京:科学出版社,2017年. 魏一鸣,廖华,唐葆君,郝宇.中国能源报告2016:能源市场研究.北京:科学出版社,2016年. 魏一鸣,廖华,王科,郝宇.中国能源报告2014:能源贫困研究.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年. 魏一鸣,张跃军.中国能源经济数字图解:2012-2013.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年. 魏一鸣,吴刚,梁巧梅,廖华.中国能源报告2012:能源安全研究.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年. 张跃军,魏一鸣. 石油市场风险管理:模型与应用.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年. 魏一鸣,廖华. 中国能源报告2010: 能源效率研究.北京: 科学出版社,2010年. 魏一鸣,周少平等. 国外油气与矿产资源利用风险评价与决策支持技术.北京: 地质出版社,2010年. 魏一鸣,王恺, 风振华,邹乐乐. 碳金融与碳市场: 方法与实证. 北京: 科学出版社,2010年. 魏一鸣,刘兰翠,范英,吴刚.中国能源报告2008:碳排放研究.北京: 科学出版社,2008年. 魏一鸣,范英,韩智勇,吴刚.中国能源报告2006:战略与政策研究.北京: 科学出版社,2006年. 魏一鸣,傅小锋,陈长杰.中国可持续发展管理理论与实践.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年 金菊良,魏一鸣.复杂系统广义智能评价方法与应用.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年 胡清淮,魏一鸣. 线性规划及其应用.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年 教材 魏一鸣. 碳中和系列教材<碳减排技术经济管理>.<碳减排管理概论> <碳金融学>.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3年. 魏一鸣,廖华. 能源经济学(第3版).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9年. 魏一鸣,焦建玲. 高级能源经济学.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年. 魏一鸣,焦建玲,廖华. 能源经济学(第2版).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年. 国际学术期刊发表的论文(部分) (* 为通讯作者) 累计发表国际期刊论文240余篇。以下为代表性论文 L-J Liu & H-D Jiang & Q-M Liang & F Creutzig & H Liao & Y-F Yao & X-Y Qian & Z-Y Ren & J Qing & Q-R Cai & O Edenhofer & Y.-M. Wei*, 2023. Carbon emissions and economic impacts of an EU embargo on Russian fossil fuels, Nature Climate Change,13(3), pp 290-296. Y.-M. Wei*, J.-N.Kang, L.-C Liu, Q. Li, P.-T Wang, J.-J Hou, Q.-M. Liang, H.Liao, S.-F Huang, B.-Y Yu, 2021. A proposed global layout of carbon capture and storage in line with a 2 °C climate target, Nature Climate Change, 11(2),pp112-118. Y.-M. Wei*, R. Han, C. Wang, B.-Y. Yu, Q.-M. Liang, X.-C. Yuan, J.-J Chang, Q. Zhao, H Liao, B. Tang, J. Yan, L. Cheng, Z. Yang, 2020. Self-preservation strategy for approaching global warming targets in the post-Paris Agreement era, Nature Communications,11(1624), pp1-13. Z. Mi?, J. Zheng, J. Meng, J. Ou, K. Hubacek, Z. Liu, D. Coffman, N. Stern, S. Liang?, Y.-M. Wei*, 2020.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converging household carbon footprints in China, Nature Sustainability, 3(7), pp 529-537. B.-Y. Yu, Y.-M. Wei, G. - Kei, Y. Matsuoka, 2018. Future scenarios for energy consumption and carbon emissions due to demographic transitions in Chinese households. Nature Energy, 3(2), pp 109-118. Z.-F Mi, J. Meng, D.-B. Guan, Y. Shan, M. Song, Y.-M. Wei, Z. Liu, K. Hubacek, 2017,Chinese CO2 emission flows have reversed since the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Nature Communications, 8(1), pp 1-10. D. Wiedenhofer, D. Guan, Z Liu, J. Meng, N. Zhang, Y.-M. Wei*, 2017. Unequal household carbon footprints in China. Nature Climate Change, 7(1), pp 75-80. Y.-M. Wei*, R. Han, Q.-M. Liang, B-Y. Yu, Y.-F. Yao, M.-M. Xue, K. Zhang,L.-J. Liu, J. Peng, P. Yang, Z-F. Mi, Y.-F. Du, C. Wang, J.-J. Chang, Q.-R. Yang, Z. Yang, 2018. An integrated assessment of INDCs under Shared Socioeconomic Pathways: an implementation of C3IAM. Natural Hazards, 92(2), pp 585-618. X.-C Yuan, X. Sun, U. Lall, Z.-F. Mi, J. He, Y.-M. Wei*, 2016. China’s socioeconomic risk from extreme events in a changing climate: a hierarchical Bayesian model, Climatic Change,139, pp169-181. Y.-M. Wei*, G.. Wu, Y. Fan, L.C. Liu, 2008. Empirical analysis of optimal strategic petroleum reserve in China, Energy Economics, 30(2), pp 290-302. Y.-M. Wei*, H. Liao, Y. Fan, 2007, 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energy efficiency in China's iron and steel sector. Energy, 32(12), pp 2262-2270. Q. -M. Liang, Y. Fan and Y. -M. Wei*, 2007. Carbon taxation policy in China: How to protect energy- and trade-intensive sectors?, Journal of Policy Modeling, 29(2), pp 311–333. Y.-M. Wei*, L. C. Liu, Y. Fan and G. Wu, 2007. The impact of lifestyle on energy use and CO2 emission: 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China's residents, Energy Policy, 35(1), pp 247-257. H. Liao, Y.Fan, Y.-M Wei*, 2007. What induced China's energy intensity to fluctuate: 1997-2006? Energy Policy,35(9),pp 4640-4649. Y.-M. Wei*, Q.M Liang, Y. Fan, N. Okada and H.T. Tsai, 2006. A scenario analysis of energy requirements and energy intensity for China's rapidly developing society in the year 2020, Technological Forecasting and Social Change,73(4),pp 405-421. Y.-M.Wei, H. T. Tsai, Y. Fan, R. Zeng, 2004. Beijing’s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population, resources, environment and economy,Int. J. of Sustain. Dev. World Ecol, 11(9), pp 235-246. Y.-M.Wei*, Q.-H.Hu, Y.Fan, 2004. Mathematical model for the optimization of the allocation of nonferrous raw materials in China, Computers and Industrial Engineering, 46(2/4),pp 283-303. Y.-M.Wei, S.-J,Ying, Y.Fan, B.-H. Wang, 2003. The cellular automaton model of investment behavior in the stock market, Physica A: Statistical Mechanics and its Applications, 325(3/4),507-516. Y.-M.Wei*, W.-X Xu, Y. Fan and H.-T. Tsai, 2002.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based predictive method for flood disaster, Computers and Industrial Engineering, 42(2/4),pp 363-372. Y.-M.Wei*, Q.-H Hu, 1999. Calculations penalties in algorithm of mixed integer programming solving with revised dual simplex method for bounded variables, Journal of Computational Mathematics, 17(5),pp 545-552.

学术兼职

国防工业企业协会 副会长(2019年-) 中国优选法统筹法与经济数学研究会 副理事长(2010-2019) 中国优选法统筹法与经济数学研究会 秘书长(2001-2010) 中国优选法统筹法与经济数学研究会能源经济与管理研究分会 理事长(2010-) 中国优选法统筹法与经济数学研究会复杂系统分会 理事长 (2006-) 中国优选法统筹法与经济数学研究会计算机模拟分会副理事长 (2002-2009) 中国能源研究会能源系统工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2008-2012) 中国科学院预测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2006-2009)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咨询委员会委员(2014-202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第11届、第12届管理科学学科评审组成员 华中科技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华东理工大学、昆明理工大学、中国矿业大学等大学的兼职教授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