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王继安

个人简介

个人简历 学历: 1980-1985年吉林农业大学农学专业本科毕业;1992-1995年东北农业大学作物遗传育种专业农学硕士毕业;1998-2001年东北农业大学作物遗传育种专业农学博士毕业;2002-2004年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博士后流动站博士后毕业。 工作简历: 1980年9月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实习研究员;1985年7月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助理研究员;1995年7月 东北农业大学助理研究员;1996年7月东北农业大学副研究员;1998年7月东北农业大学硕士生导师;2004年9月东北农业大学研究员;2005年9月东北农业大学博士生导师。 育成大豆新品种10余个,先后主持国际合作、国家“863”合作、国家重大基础研究前期专项、省科技厅“十五”和“十一五”科技攻关重大项目、省博士后资金自然科学基金、省教育厅重大项目等科研课题8项。支配科研经费达200余万元。正在主持国家科技部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重大专项“大豆光周期抗病及抗逆基因的克隆和功能验证”主要研究方向有大豆高产优质新品种选育,大豆分子辅助育种与转基因育种,大豆食心虫抗性研究与新品种选育,大豆优质脂肪酸研究与新品种选育。 教学情况 开设课程:种子产业化理论与技术(硕士生课程);种子产业化理论(博士生课程) 研究课题:主要研究方向有大豆高产优质新品种选育,大豆分子辅助育种与转基因育种,大豆食心虫抗性研究与新品种选育,大豆优质脂肪酸研究与新品种选育。 科研项目 近5年先后主持国际合作、国家“863”合作、国家重大基础研究前期专项、省科技厅“十五”和“十一五”科技攻关重大项目、省博士后资金自然科学基金、省教育厅重大项目等科研课题8项。支配科研经费达200余万元。正在主持国家科技部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重大专项“大豆光周期抗病及抗逆基因的克隆和功能验证”获资助经费350万元。2009.01-2011.04 成果、专利及获奖 主要成果: 主持育成东农44;东农45;东大1号;东大2号;东农48;东农49;东农52等7个大豆新品种。 主要获奖情况: ⑴“超早熟大豆系列新品种选育与推广”,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一名。获奖人员:王继安,李文滨,张淑珍,宁海龙,宋友,鲍德海,黄桂荣,魏成礼,王举,王秋,张庆宇。证书号2007-029-01。 ⑵“高油大豆新品种选育与推广”,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二名,证书编号:2006-029-02。 主要专利情况: ⑴新品种保护专利CNA20010077.7“东农44”专利人员:王继安,王忠良,杨庆凯,黄桂荣,孟兆禹,宋友,王洪岩,马风林,鲍德海,姬长举,吴宗璞,赵淑文。授权日期:2007年7月1日。 ⑵新品种保护专利CNA20060477.5“东农48”专利人员:王继安,吕文河,李文滨,张大勇,宁海龙,陈庆山,张淑珍,姜振峰,武小侠,张彬彬。授权日期:2010年1月1日。 ⑶ 新品种保护专利CNA20060470.8“东农49” 专利人员:王继安,李文滨,宁海龙,陈庆山,张淑珍,张大勇,姜振峰,武小侠,张彬彬,韩英鹏。授权日期:2010年1月1日。 发表著作: ⑴韩天富、周新安、王继安、郭瑞华、崔野韩、吴存祥、堵苑苑、蔡淑平,2004.12,《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中国标准出版社 ⑵李文滨、宁海龙、邹德堂、王继安,2005.1,大豆优质高产关键技术,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⑶刘丽君主编《中国东北优质大豆》, 2008.10,黑龙江省科技出版社,参加编写15000字。

研究领域

大豆高产优质新品种选育,大豆分子辅助育种与转基因育种,大豆食心虫抗性分子遗传研究,大豆优质脂肪酸分子遗传研究 大豆耐旱性分子遗传研究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新发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⑴Selection of Breeding Materials with high Linoleic Acid and/or low Linolenic Acid Content in Soybean,ji’an wang; The journal of American science 2006 2(3) P.29~32. ⑵Study on the physiology of photosynthesis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yield of soybean ,Ⅶ wold soybean reseach conference,jian wang , 2004.05ISSN 1516-781X: P.176. ⑶Identification of QTLQ underlying the resistance of soybean to pod borer obraztsov and correlations with plant ,pod and seed traits.Guiyun Zhao;Jian Wang;YingPeng Han;Weili Teng;Genlou Sun;Wenbin Li.Euphytica(2008) 164:P.275~282. ⑷ Identification of QTL underlying isoflavone contents in soybean seeds among multiple environments.Guoliang Zeng;Dongmei Li;Yingpeng Han;Weili Teng;Jian Wang;Liquan Qiu;Wenbin Li.Theor APPL Genet(2009)118:P.1455~1463. ⑸《大豆子叶节再生体系的优化与农杆菌转化的研究》韩雪; 韩岚岚; 宋雯雯; 高慕娟; 张颖; 王继安(通讯作者);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 Journal of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2010年 02期 P.1~5. ⑹《干旱胁迫下大豆幼苗根系基因的表达谱分析,宋雯雯,李文滨,韩雪,高慕娟,王继安(通讯作者);中国农业科学学术期刊2010,43(22):P.4579~4586。 ⑺大豆皂甙含量的QTL分析 田俊; 宋雯雯; 韩雪; 高慕娟; 杨继学; 王继安(通讯作者)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 Journal of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2010年 10期 P.1~4. ⑻ 大豆F3’H基因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及拟南芥的遗传转化》马键; 宋雯雯; 张颖; 韩雪; 田俊; 王继安(通讯作者) 作物杂志 , Crops, 2009年 02期 P.60~62. ⑼《农杆菌介导法将SPS基因导入大豆的研究》 宋雯雯; 刘宝辉; 杨明亮; 张颖; 王继安(通讯作者); 大豆科学 , Soybean Science, 2008年 03期P.387~390. ⑽ 大豆高油酸、低亚麻酸性状的分子标记 康明; 王继安(通讯作者); 杨明亮;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 Journal of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2008年 09期 P.1~5.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