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朱维耀

个人简介

教育教学: 本科生:工程流体力学、新能源概论、新生研讨课; 研究生(硕士生,博士生,留学生):现代渗流力学、高等渗流力学、数值模拟方法、流固耦合力学、非牛顿流体力学、力学前沿、流体能源开发等; 指导研究生情况:已指导培养流体力学学科博士和硕士研究生82名、环境科学与工程65名。 个人简介: 北京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力学学科负责人、系主任、应用力学研究所所长。 1983 年毕业于大庆石油学院油田开发专业获学士学位,1986年在中国科学院兰州渗流力学研究室获硕士学位,1990年在中国科学院渗流流体力学研究所获博士学位。 先后在中国科学院、中国石油部、北京科技大学工作,有35年的理论与工程技术研发、开发方案设计方面的经验。现任中国石油和化工联合会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石油和化工自动化协会理事、北京能源与环境学会副会长、北京力学学会流体力学专业组委员、中国石油国家提高采收率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石化国家微生物提高采收率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多种学术期刊编委, 加拿大“Journal of Natural Gas Engineering (JNGE)”期刊副主编。荣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北京市优秀教师”称号、石油行业协会“科技成就奖”、“科学中国人年度人物”、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渗流力学创新团队奖。

研究领域

主要研究领域:力学、能源、环境 ⑴渗流力学与油气田开发 ⑵非常规资源开发理论与技术 ⑶多场耦合力学理论及应用 ⑷数值模拟与工程仿真技术 ⑸细观流动理论及应用 ⑹城市管网流控理论及技术 ⑺海绵城市建设基础理论及技术 ⑻环境保护与灾害预报

科研项目(国家级): [1]国家重大专项—致密油渗流规律及产能预测方法研究(2016ZX05069003),在研,主持。 [2]国家重大专项—厚油层剩余油成因及挖潜对策研究(2016ZX05010003-004),在研,主持。 [3] 国家重大专项—致密油垂直井多层压裂裂缝形态与流场调控理论及应用研究(2016ZX05072-003),在研,主持。 [4]国家“973”重大基础性研究课题(2013CB228002),页岩气多场耦合非线性渗流理论研究,已结题、主持。 [5]国家重点基金—功能纳微米聚合物提高低渗透油藏采收率新技术的基础研究 (50934003),已结题、主持。 [6]国家重大专项—含CO2天然气藏开发技术(2008zx05016):专题-裂缝和底水对气藏开发效果的影响研究,已结题、主持。 [7]国家重大专项—薄互层低渗透油藏开发示范工程(2011ZX05019),已结题,专题主持。 [8]国家重大专项—高含水油田提高采收率技术(2011ZX05010),已结题,专题主持。 [9]国家“973”重大基础性研究课题(2007CB209500):课题-低渗透碎屑岩天然气藏有效储层分布与渗流规律(2007CB209506)。已结题、主持。 [10]国家自然基金“低渗非达西渗流压裂水平井流-固耦合渗流理论研究(10872027)”;已结题、主持。 [11]国家自然基金“特低渗透油层整体压裂两相渗流理论研究(10772023)”,已结题、主持。 [12]国家自然基金“多孔介质中细观剩余油成因与流动动力学机制研究(11372033 )”,已结题、主持。 3.国际合作: 曾参与中国与法国、加拿大、俄罗斯的石油天然气合作项目。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新发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出版专著: [1]朱维耀 等,页岩气藏有效开发非线性渗流理论及方法[M].科学出版社,2018.1,ISBN 978-7-03-056422-1 [2]朱维耀 等,薄互层低渗透油藏压裂开发渗流理论与技术[M].科学出版社,2016.6,ISBN 978-7-03-049225-8 [3]朱维耀 等,凝析气藏相变传质渗流理论和高效开发技术[M].科学出版社,2016.6 ,ISBN 978-7-03-047365-3 [4]朱维耀 等编,能源开发多场耦合理论及应用[M].科学出版社,2017.6 ,ISBN 978-7-03-051406-6 [5]朱维耀 等,复杂气藏有效开发非线性渗流理论及方法[M].科学出版社,2013.11,ISBN 978-7-03-039008-0 [6]朱维耀 等,强化采油复杂渗流理论及开发方法[M].科学出版社,2013.1,ISBN 978-7-03-035633-8 [7]朱维耀 等,特低渗透油藏有效开发渗流理论和方法[M].石油工业出版社,2010.8, ISBN 978-7-5021-7641-9 [8]朱维耀 等,提高油层波及效率增产渗流理论和方法[M].石油工业出版社,2004.10,ISBN 7-5021-4786-1 [9]朱维耀 等,强化采油油藏数值模拟基本方法[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2.6,ISBN 7-5021-3785-8 [10]Ying Wu,John J.and Weiyao Zhu,Acid Gas Extraction for Disposal and Related Topics [M]. Scrivener Publishing LLC. CANADA,2016., ISBN 978-1-118-93861-4 [11]Ying Wu,John J.and Weiyao Zhu,Sour Gas and Related Technologies[M]. Scrivener Publishing LLC. CANADA,2012., ,ISBN 978-0-470-94814-9 [12]胡永乐、罗凯、李相方、朱维耀、宋考平、李志平,凝析、低渗气藏流体相态与渗流机理[M].科学出版社,2010. [13]章根德、何鲜、朱维耀,岩石介质流变学[M].科学出版社,1999.5, ,ISBN 7-03-006961-7 近期发表论文: 多尺度流动方向: [1] Pressure Characteristics and Effective Deployment in a Water-Bearing Tight Gas Reservoir with Low-Velocity Non-Darcy Flow,Energy & Fuels,2011/3/1111-1117,第1作者,(SCI/2区) [2]A new seepage model for shale gas reservoir and productivity analysis of fractured well发表于Fuel,2014/124.15/232–240,第2作者,(SCI/2区) [3]页岩气多尺度复杂流动机理与模型研究[J]. 中国科学: 技术科学, 2016, 2: 001. 第1作者,(EI) [4]页岩气不稳定渗流压力传播规律和数学模型,石油勘探与开发,2016/2/453-460,第1作者,(SCI、EI) [5]纳微米级孔隙气体流动数学模型及应用[J].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 2014, 36(6): 709-715.第1作者,(EI) 多场耦合渗流方向: [6]复杂缝网页岩压裂水平井多区耦合产能分析[J].天然气工业,2017,37(7): 60-68.第1作者,(EI) [7]页岩储层应力敏感性及其对产能影响[J].天然气地球科学,2016, 27(5): 892-897.第1作者,(EI) [8]考虑应力敏感性的页岩气产能预测模型[J].天然气地球科学,2013,03:456-460+638. 第2作者,(EI) [9]低、特低渗透油藏压裂水平井产能计算方法[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12,07:750-754.第2作者,(EI) [10]压裂气藏裂缝扩展和裂缝干扰对水平井产能影响[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04:1487-1492.第2作者,(EI) 细观流动理论方向: [11]Zhu W, Li J, Lou Y, et al. Experiment and Capillary Bundle Network Model of Micro Polymer Particles Propagation in Porous Media[J]. Transport in Porous Media, 2017, 122(1):1-13. [12]Compressible liquid flow in nano- or micro-sized circular tubes considering wall-liquid Lifshitz-van der Waals interaction[J].,PHYSICS OF FLUIDS,Vol.30(6),Zhu, WY (通讯作者),(SCI) [13]Experiment and Capillary Bundle Network Model of Micro Polymer Particles Propagation in Porous Media,TRANSPORT IN POROUS MEDIA,VOL.122(1),Zhu, WY (1,通讯作者),(SCI) [14]Solid-Liquid Interfacial Effects on Residual Oil Distribution Utilizing Three-Dimensional Micro Network Models,ENERGIES,Vol.10(12),Zhu, WY(Zhu, Weiyao) [15]多孔介质中微观力的作用及渗流模型[J].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 2014, 4 第1作者,(EI) 三次采油多相渗流方向: [16]High-Pressure Microscopic Investigation on the Oil Recovery Mechanism by in Situ Biogases in Petroleum Reservoirs Energy & Fuels,2011/3/1111-1117,第1作者,(SCI/2区) [17]高温高压条件下油藏内源微生物微观驱油机理[J]. 石油学报, 2014, 35(3): 528-535. 第1作者,(EI) [18]Study on the Hydrolysis Degree of Polyacrylamide with High Temperature and High Salinity Reservoir[J].Information Technology Journal, 2013,12(22):6845.第1作者,(EI) [19]低渗透储层纳微米聚合物颗粒分散体系的流动机制[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39(6):178-186.第2作者,(EI) [20]薄层稠油油藏径向钻孔热采开发数值模拟[J].科技导报,2016, 36(9):108-113.第1作者 气液固相变复杂渗流理论方向: [21]蜡沉积凝析气-液-固微观渗流机理研究[J].石油学报,2007,(02):87-89+93.第1作者,(EI) [22]蜡沉积凝析气-液-固变相态复杂渗流数学模型[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7,(09):874-879.第1作者,(EI) [23]致密砂岩凝析气藏启动压力梯度[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46(9):3415-3421.第2作者,(EI) [24]致密砂岩凝析气藏微观结构及渗流特征[J].天然气地球科学,2014 (7): 1077-1084.第2作者,(EI) [25]具有蜡沉积的凝析气藏气液固微尺度变相渗流动力学模型研究[J].天然气地球科学,2005,03:363-365+373.第1作者,(EI)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