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
教学工作
在清华大学本科及研究所教学工作,包括《材料力学性能》、《金属加工》、《超塑性》等
教育背景
教育背景:
1965-1970 北京大学物理系 本科
1978-1979 北京大学物理系 进修
1979-1982 清华大学 研究生
1987-1991 清华大学 博士生
工作经历:
1982-1999年 北京机电研究所 研究员
1999-2011年清华大学 教授 博导
2011年至今 北京交通大学 教授
研究领域
科研项目
北京交通大学:凿岩钎具用热轧圆钢的研制,2014-01-01--2015-12-31,14.5万元,参加
基本科研业务费:贝氏体钢轨的Q-P-T工艺处理及残余奥氏体调控,2014-01-01--2015-12-31,8.0万元,参加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无碳化物贝/马复相高强钢基于Q-P-T工艺的强塑性改善及其机理研究,2014-01-01--2016-12-31,26.0万元,参加
铁道部科技司: 既有线开行大轴重列车关键技术研究—贝氏体钢轨及道岔用贝氏体钢部件研发和应用—贝氏体钢轨基础理论研究,2012-06-01--2014-06-30,40.0万元,参加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贝/马复相高强钢超高周疲劳行为及非夹杂起裂机理的研究,2013-01-01--2016-12-31,80.0万元,主持
北京交通大学:低成本贝氏体钢轨材料研究,2012-04-25--2013-12-31,50.0万元,主持
基本科研业务费: 贝氏体钢轨在曲线上的应用,2012-03-01--2013-12-31,50.0万元,参加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新发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专著/译著
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其中SCI引用40余篇。
论文/期刊
在超塑性研究中连续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资助,在超塑性变形各向异性、非均匀性的规律及控制、超塑性变形中材料显微组织变化规律等方面取得进展。实验和理论方面的研究已在超塑性成形中得到应用,在钛合金、铝合金等超塑性成形中降低成本,提高成品率和成形件质量取得显著成效。成形零件在航天、航空、电子、通讯等领域得到应用。
在粒状贝氏体相变等方面的实验及理论研究具有独到见解。他负责的“973” 课题《1500MPa级经济型合金结构钢》从“成分—工艺—组织--性能”的整体方位研制成功高强韧性1500MPa经济型合金结构钢,该钢具有优异的强韧性、抗应力腐蚀性能等,制成的大型14.9级高强螺栓等已经在国家重大建设工程上应用。在另一“973”项目《提高钢铁质量和使用寿命的冶金学基础研究》中担任项目专家组专家,并负责其中的《长寿命贝/马复相高强高韧钢的研究》课题研究。在该项目中对于高强和超高强贝/马复相钢的超高周疲劳性能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获得了具有优良超高周疲劳性能的新型贝/马复相钢,该类型的钢已经在高速重载铁路的辙叉等方面得到应用,取得显著效果。
近年来,白秉哲负责“贝氏体钢研究及推广中心”的工作。该中心属于科技部和教育部的国家级重点科技推广项目,贝氏体钢研究及推广工作被列为清华大学十大推广项目之一,该中心发明及推广的Mn系贝氏体钢具有高性能、低成本的显著特点,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多种贝氏体钢产品在能源、交通、机械、建筑、铁路等多个领域得到应用并取得显著的经济及社会效益。
学术兼职
任核心期刊《稀有金属》副主编,任《热处理学报》、《金属热处理》、《材料热处理学报》《锻压技术》等编委。相变及凝固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