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新发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塔娜,柴彦威.行为地理学的学科定位与前沿方向[J].地理科学进展,2022,41(01):1-15.
张艳,柴彦威.转向企划—活动系统研究的时间地理学[J].地理科学进展,2022,41(01):53-63.
饶婧雯,马静,柴彦威.时空行为视角下的实时空气污染暴露对居民日常活动满意度的影响研究——以北京市美和园社区为例[J].地理研究,2022,41(04):1183-1193.
陶印华,柴彦威,杨婕.城市居民健康生活方式研究的时空行为视角[J].人文地理,2021,36(01):22-29.
李彦熙,柴彦威,塔娜.从防灾生活圈到安全生活圈——日本经验与中国思考[J/OL].国际城市规划:1-14[2021-11-07].
李春江,杨振宇,柴彦威.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居民时间利用变化及其差异——以北京市双井街道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21,28(03):43-49.
李彦熙,王凤清,柴彦威.疫情防控期间孩子居家学习对家长时空行为的影响——以北京市双井街道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21,28(03):35-42+99.
许伟麟,李春江,柴彦威,张艳.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居民时空行为变化及其制约因素分析[J].城市发展研究,2021,28(03):3-9+17.
张文佳,柴彦威.时空间行为研究前沿专栏序言[J].人文地理,2021,36(02):1-2.
柴彦威,陈梓烽.时空间行为调查的回顾与未来展望[J].人文地理,2021,36(02):3-10.
杨婕,陶印华,刘志林,柴彦威.邻里效应视角下社区交往对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基于北京市26个社区居民的多层次路径分析[J].人文地理,2021,36(02):27-34+54.
端木一博,柴彦威.北京市就业者日常活动的时间利用研究——基于2007年与2017年调研数据的对比[J].人文地理,2021,36(02):136-145.
李彦熙,柴彦威,张艳.家庭企划情境下郊区居民一周活动时空特征分析——以北京上地—清河为例[J].地理科学进展,2021,40(04):597-606.
张文佳,李春江,罗雪瑶,柴彦威.机器学习与社区生活圈规划:应用框架与议题[J].上海城市规划,2021(04):59-65.
李春江,张艳,刘志林,柴彦威.通勤时间、社区活动对社区社会资本的影响:基于北京26个社区的调查研究[J].地理科学,2021,41(09):1606-1614.
柴彦威,李春江,张艳.社区生活圈的新时间地理学研究框架[J].地理科学进展,2020,39(12):1961-1971.
黄晓春,何莲娜,程辉,吴兰若,赵赫,柴彦威,高晓路,孙道胜,崔真真,王浩然,高娜,周志强. 城乡规划公共设施优化布置及选址模型建设与应用[J]. 建设科技,2020,(10):47-50.
柴彦威,李春江,张艳. 社区生活圈的新时间地理学研究框架[J]. 地理科学进展,2020,39(12):1961-1971.
段进,杨保军,周岚,张京祥,叶斌,罗海明,刘奇志,柴彦威,张文佳,等. 规划提高城市免疫力——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突发事件笔谈会[J].城市规划,2020,44(02):115-136.
马昕琳,柴彦威,张艳.郊区配建社区的居住混合与行为分异——以北京美和园社区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20,27(03):55-62+76.
柴彦威,许伟麟,张文佳,李春江,李彦熙. 新冠肺炎疫情精准防控的时空间行为地理学研究框架[J]. 地理科学,2020,40(10):1585-1592.
张雪,柴彦威.北京不同住房来源居民活动——移动模式的社会分异[J].城市发展研究,2019,26(12):17-27+2.
端木一博,柴彦威.社区设施供给与居民需求的时空间匹配研究——以北京清上园社区为例[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8,37(06):76-81.
孙道胜,柴彦威.日本的生活圈研究回顾与启示[J].城市建筑,2018(36):13-16.
何诗,柴彦威,郭文伯,谭一洺,刘伯初.基于整日尺度的城市女性休闲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以西宁市为例[J].经济地理,2019,39(02):224-231.
蒋晨,毛子丹,柴彦威.以家庭为单位的活动参与:联合与独立家庭维持性活动中的性别差异——以北京市家庭为例[J].人文地理,2019,34(02):24-31+124.
塔娜,柴彦威.理解中国城市生活方式:基于时空行为的研究框架[J].人文地理,2019,34(02):17-23.
柴彦威,李春江.城市生活圈规划:从研究到实践[J].城市规划,2019,43(05):9-16+60.
柴彦威,于一凡,王慧芳,吕海虹,程蓉,王德,王兰,黄瓴,武凤文.学术对话:从居住区规划到社区生活圈规划[J].城市规划,2019,43(05):23-32.
李春江,马静,柴彦威,关美宝.居住区环境与噪音污染对居民心理健康的影响——以北京为例[J].地理科学进展,2019,38(07):1103-1110.
刘冠秋,马静,柴彦威,关美宝.居民日常出行特征与空气污染暴露对出行满意度的影响——以北京市美和园社区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19,26(09):35-42+124.
柴彦威,李春江,夏万渠,王珏,张雪,孙道胜.城市社区生活圈划定模型——以北京市清河街道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19,26(09):1-8+68.
杨婕,陶印华,柴彦威.邻里建成环境与社区整合对居民身心健康的影响——交通性体力活动的调节效应[J].城市发展研究,2019,26(09):17-25.
陶印华,申悦.高校郊区化背景下学生日常活动空间的校区差异研究——以上海市华东师范大学为例[J].世界地理研究,2018,27(03):131-142.
陶印华,申悦.医疗设施可达性空间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基于上海市户籍与流动人口的对比[J].地理科学进展,2018,37(08):1075-1085.
孙道胜,柴彦威.日本的生活圈研究回顾与启示[J].城市建筑,2018(36):13-16.
端木一博,柴彦威.社区设施供给与居民需求的时空间匹配研究——以北京清上园社区为例[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8,37(06):76-81.
张雪,柴彦威.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西宁城市居民通勤行为及其影响因素[J].地理研究,2018,37(11):2331-2343.
肖作鹏,刘天宝,柴彦威.中国单位制度空间范型的探索性分析[J].新建筑,2018(05):38-42.
申悦,柴彦威.基于日常活动空间的社会空间分异研究进展[J].地理科学进展,2018,37(06):853-862.
符婷婷,张艳,柴彦威.大城市郊区居民通勤模式对健康的影响研究——以北京天通苑为例[J].地理科学进展,2018,37(04):547-555.
马昕琳,柴彦威,张艳.基于GPS数据的北京郊区就业者工作与通勤行为特征研究——以上地信息产业园为例[J].人文地理,2018,33(02):60-67.
刘瑜,詹朝晖,朱递,柴彦威,马修军,邬伦.集成多源地理大数据感知城市空间分异格局[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18,43(03):327-335.
柴彦威,刘伯初,刘瑜,马修军,塔娜,申悦.基于多源大数据的城市体征诊断指数构建与计算——以上海市为例[J].地理科学,2018,38(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