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
1995年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中文系,获学士学位。同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攻读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的硕士、博士,2001年获得博士学位。现为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副教授。
研究领域
中国古代文学、对外汉语教学、中国军事史、中外文化。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新发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1、1998年,“牛运震和他的《诗志》”,中国诗经学会编《第三届诗经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香港:天马图书有限公司。(与费振刚合著)
2、2000年,“20世纪《左传》研究概述”,《文史知识》,2000年第10期。
3、2005年,“论王逸《楚辞章句》的阐释体系”,赵敏俐、佐藤利行主编《中国中古文学研究——中国中古(汉-唐)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14-221.北京:学苑出版社。
4、2008年,“‘风雨’的历程”,《文史知识》,2008年第3期。
5、2008年,“《诗经》与先秦两汉劝谏文化”,《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1期。
6、2008年,“对外汉语专业‘外国文化’课程建设刍议”,《国际汉语教学动态与研究》,2008年第1期。
7、2008年,“落红不是无情物——李商隐《落花》赏析”,《文史知识》,2008年第9期。
8、2010年,“壮志难酬之悲——遭人猜忌之痛——读李商隐《安定城楼》”,《文史知识》,2010年第10期。
9、2012年,“周郑繻葛之战与‘鱼丽’之阵”,《文史知识》,2012年第3期。
10、2012年,“春秋车战中的单车战术”,《文史知识》,2012年第7期。
11、2015年,“戚继光御倭的鸳鸯阵战术”,《文史知识》,2015年第9期。
12、2016年,“‘芈月’的原型——秦宣太后”,《文史知识》,2016年第2期。
13、2016年,“‘伊人’是谁?——说《诗经•蒹葭》”,《文史知识》,2016年第8期。
14、2016年,“一篇《关雎》解人难”,《文史知识》,2016年第9期。
15、《文化本体知识对于跨文化交际的意义》(《国际汉语教育》第2卷2017年第2期)
16、《明月下的思念与乡愁》(《文史知识》2017年第10期)
学术兼职
[社会工作]
2001年至2009年,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 工会宣传委员
2009年至2013年,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 工会副主席
2006年至2012年,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 研究生课程班项目主管
2007年至2009年,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 研究生班主任
2010年至2012年,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 选修课教研室主任
2013年至2015年,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 选修课教研室主任
2015年5至11月,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 文化与跨文化交际研究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