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
教育背景:
2000-2004年,北京大学东语系学士;
2004-2006年,北京大学东语系硕士;
2009-2016年,北京大学南亚学系博士。
任职简历:
2006-2008年,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助教;
2008年至2019年7月,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
2019年8月至今,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助理教授。
获奖情况:
1. 2020年北京大学第二十届青教赛二等奖;
2. 2018年度“北京大学优秀班主任”;
3. 2016年度“北京大学黄廷方/信合青年杰出学者奖”;
4. 2014-15年度“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教学优秀奖”;
5. 2011-12年度“北京大学优秀班主任”;
6. 2004年度印度政府“谭云山奖”。
国际学术交流活动:
2019年2月至2019年8月,赴韩国外国语大学印地语系短期访学并开设讲座
2012年11月至2013年2月,赴印度德里大学东亚学系短期访学;
2011年11月,会议发言《The Religion of Love in Rabindranath Tagore’s Poems》,北京:泰戈尔诞辰15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
2007年9月至2008年5月,赴印度中央印地语学院进修;
2004年11月至2005年1月,赴印度尼赫鲁大学、贝拿勒斯印度大学、印度国际大学印地语系短期访问。
研究领域
印度语言文化、印度近现代文学、印度宗教文学、印度女性文学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新发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论〈苏尔诗海〉对印度黑天文学传统的继承与发展》,《北大南亚东南亚研究》2020年第3卷。
《论印度黑天信仰的起源与嬗变》,《新世界史》2020年第4辑。
《从爱欲到离欲:论印度〈苏尔诗海〉艳情诗中的宗教哲思》,《文学跨学科研究》,2018年第2期。
《论印度"黑天诛妖"故事及其宗教哲思》,《亚太研究论丛》(第 15 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9 年 5 月。
《论〈苏尔诗海〉中黑天"四臂相"的内涵》,《东方研究》(2015-2017),阳光出版社,2018年12月。
《人神之间:论印度教中黑天形象的起源与嬗变》,《世界宗教文化》,2017年第3期。
《印度知识女性的代言人——论曼奴·彭达莉的女性主义小说》,《中国语言文学研究》,2017年秋之卷。
《论〈苏尔诗海〉黑天名号的汉译》,《东方语言文化论丛》(第36卷),2017年8月。
《曼奴·彭达莉小说〈班迪〉的女性叙事策略》,《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16年第4期,2016.12。
《〈苏尔诗海〉慈母形象之论析》,《东方语言文化论丛》(第35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6.10。
《解读〈班迪〉中独立后印度知识女性形象》,《东方语言文化论丛》(第34卷),军事谊文出版社,2015.9。
《〈苏尔诗海〉六首诗歌的分离艳情味赏析》,《东方语言文化论丛》(第32卷),军事谊文出版社,2013.11。
《浅析普列姆昌德小说〈戈丹〉中的主要女性形象》,《北大南亚东南亚研究》(第1卷),中国青年出版社,2013.2。
《〈苏尔诗海〉六首译赏》,《北大南亚东南亚研究》(第1卷),第二作者,中国青年出版社,2013.2。
《浅谈泰戈尔的艺术创作观》,《中国学者论泰戈尔》,阳光出版社,2011.12。
《浅析曼奴·彭达丽在小说〈班迪〉中的叙事策略》,《多维视野中印度文学文化》,阳光出版社,2010.6。
《爱的说教——解读般吉姆笔下的〈毒树〉》,《东方研究》,阳光出版社,2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