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陈少峰

个人简介

陈少峰,北京大学哲学博士,1964年7月生于福建省漳浦县。现为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文化部-北京大学国家文化产业创新与发展研究基地副主任,中国文化产业30人论坛召集人(之一),中国文化产业前沿论坛召集人,中国文化产业前沿网首席顾问。

研究领域

中国伦理学史、社会正义、管理哲学、文化产业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文化与经济融合驱动经济发展,载《中国投资》2012年5月号(上半月刊) 文化企业亟需培育核心竞争力,载《新领军》2012年4月 城市文化软实力与城市经营伦理,载《建筑伦理与城市文化》(第三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年4月 文化产业的格局与重点,载《中国税务》2012年第4期 文化体制改革的关键点,载《人民论坛》2012年3月(下) 产业文化化的理念与方法,载《企业文明》2012年第2期 促进文化内容产业发展的对策性思考,载《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1期 加强外部环境建设 引导企业实现绿色转型,载《绿叶》2012年第1期。 中小文化企业与文化内容产业,载《北京联合大学》2012年第1期。 纠正正义与弱势群体问题,载《汉语哲学新视域》,台湾学生书局2011年。 深化体制改革 文化产业迎来黄金十年,载《中国市场》,2011年第50期。 让体育插上娱乐的翅膀,载《第五频道》,2011年11月 城市文化产业创新的几种模式,载《时事报告》,2011年10月 文化产业同质化竞争透视,载《前线》,2011年10月10日 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的对策思考,载《福建论坛》,2011年10月 提升文化国际竞争力的立体化视角,载《人民论坛》2011年8月(下) 行业文化的结构、价值与建设路径,载《企业文明》2011年第8期。 十二五时期文化企业发展的焦点问题分析,载《文化产业导刊》2011年4月第4期 走向文化产业强国的对策思考,载《福建论坛》(2011年4月)第4期 谈社会正义,载《北大讲座》第二十二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3月 开拓“十二五”文化产业发展新格局,载《中国文化产业》,2011年1月号,总第55期 陈少峰:学术判断应有“程序正义”,载《人民日报》2010年9月30日 培育动漫产业市场主体的若干对策,载《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2月第2期 关于打造“两岸家庭文化交流中心”的构想,载《台湾工作通讯》 2010年7月(总第211期) 做好文化产业“十二五”规划的对策,载《文化产业导刊》 2010年第6期 我国文化建设的战略取向和重点任务,载《时事资料手册》 2010年第5期 关于提升文化产业集聚园效益的思考,载《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3月第3期 青少年生活方式的变动与文化产业商业模式选择,载《文化创意产业参考》 2009年第8期 谈房地产中的预期,载《求是》杂志,2009年第3期 体育营销的10个新视角,载《奥运经济》 2009年2月 国际视野中的中国经济转型与文化产业,载《思想战线》2009年第2期 儒家法家的核心正义观及其现代解读,载《理论的弘扬与创新》一书,巴蜀书社2008年11月 动漫产业链经营及其人才培养,载《书香两岸》,2008年11月第2期 国际化时代的中国文化表达,载《人民论坛》,2008年5月 奥运经济与广电传媒发展的机遇,载《中国广播影视》,2008年第2期 以商业模式的创新来促进文化产业,载《探索与争鸣》,2007年第8期 发展文化产业的国际经验借鉴,载《人民论坛》,2007年10月 从竞争机?看文化管理体?改革,载《北京观察》,2007年第1期 区域文化产业品牌如何打造,载《人民论坛》,2006年10月 区域文化产业模式研究,载《北大文化产业》(第二辑)湖南人民出版社2006年9月 区域文化战略与文化产业模式创新,载《特区实践与理论》,2006年第3期 北京发展文化创意产业要有战略定位,《前线》,2006年第3期 活动经济与旅游资源的拓展,载《红色旅游开发管理与营销》,2006年1月 电视媒体产业化与传播公正,载《中国应用伦理学2005-2006》,2006年11月 区域文化产业品牌如何打造,载《人民论坛》,2006年10月A 由文化大国到文化产业大国,载《人民论坛》,2005年第五期 企业文化的核心问题,载《在北大听讲座(十三辑)》,2005年1月 关于中国电视产业集团的多元化经营及其资本运作的几个视角,载《中国传媒经济(第二辑)》2005年10月 儒家关于相互依存的伦理及其现代意义,载《价值与文化(第四辑)》2005年10月 商业伦理学:基本问题及其分析方法,载《面向21世纪人文社会科学100个重大问题》2005年 诚信与智慧,载《北大讲座(第七辑)》2005年 家庭道德教育新思路,载《前线》 2004年第6期 新儒商:价值观与思想方法 ,载《薪火集》,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年4月 企业文化的哲学思考,载《北大讲座(第五辑)》2004年 文化产业的趋势与商机分析,载《北大文化产业前沿报告》,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 文化产业与文化艺术的产业化,载《前线》 2003年第11期 从演艺明星经纪业看人才培养的趋势 ,载《2003年中国唱片音像业发展战略国际高峰论坛文集》2003年11月 谈企业伦理,载《人文之窗》2003年 无边界娱乐时代—信息娱乐业的趋势与商机,载《信息空间》2003年第1期 关于企业人力资源的几个伦理问题,载《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四卷第3期 诚信观:在继续传统中创新,载《前线》2002年第7期 向秀、郭象《庄子注》中的“性”“心”之学,载《道家文化研究(第19辑)》 2002年。 The View of the Universal Ethical Principle in Chinese Pre-Qin Dynasty Philosophy and its Significance for Research into General Ethics ,载《普适伦理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2年 传统智慧与当代伦理学研究,载《天津社会科学》2001年第3期 道德的黄金律,载《百科知识》2001年第6期 社区建设与公民伦理,载《中韩21世纪公民伦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0年7月 日本近代佛教伦理观的转折,载《中日近现代佛教的交流与比较研究》2000年6月 张载的易学与伦理学,载《海峡两岸易学研讨会论文集》,2000年6月 明治末期-大正前期森鸥外安身立命观的转换(日文) 载《日本国文学研究资料馆纪要》, 2000年第26号(2000年3月) 论环境伦理与经济可持续发展之关系,载《道德与文明》 2000年第1期 朱熹与道家哲学,载《 哲学门》2000年第一卷第二期 2000年12月 关于庄子价值学说的几个问题,载《中国传统哲学新论》1999年3月 王弼用《庄》解《易》论略,载《道家文化研究(第12辑)》1998年1月 周敦颐易学的道家思想渊源,载《道家文化研究(第12辑)》1998年1月 程颐易学与道家哲学,载《道家文化研究(第12辑)》1998年1月 关于人文学术研究的基本规定性,载《学术思想评论(第一辑)》1997年1月 王阳明的良知说与道家哲学,载《道家文化研究(第10辑)》1996年8月 Confucian Methodology of Filial Piety Education and Its Application in contemporary Society Filial Piety and Future Society ,国际学术会议论文1995年9月 王弼的本体说及其对于《庄子》义的发挥,载《原学(第三辑)》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5年8月 道德境界论,载《伦理学与文化(第一卷)》河南人民出版社1995年5月 近代伦理启蒙中的精神气质与思想方法,载《武汉大学学报》1994年第5期 当代价值多元与价值导向的多重性格,载《人文杂志 》1994年第7期 嵇康的“自然”观衍释,载《 原学(第一辑)》1994年2月 人权与中国近代思想的转折,载《北方论丛》 1994年第1期 陶渊明的人生哲学研究,载《中国哲学史》1993年第4期 中国近代博爱主义思想的发展及其比较研究的几个视点,载《东西方文化交融的道路与选择》1993年12月 伦理思想的近代传统及其批判继承方法的运用,载《天津社会科学》1993年第6期 中国文化的特殊性与文化现代化,载《中国文化:阐释与前瞻》1993年11月 中国近代博爱主义思想的发展,载《文献》1992年第6期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