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陈泳超

个人简介

陈泳超,男,1966年1月23日生,江苏常州人。北京大学中文系文学专业本科毕业,后于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获古典文学硕士、博士学位。1999年,进北京大学中文系博士后流动站工作,2001年4月起,成为北京大学中文系民间文学教研室教员,2011年4月—2012年3月任日本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客座研究员。 现为教授、博导,兼任中国俗文学学会、中国民俗学会副会长,《民族文学研究》、《民间文化论坛》编委,《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文学卷》第三版“民间文学”分支主编等职。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2017年 《无为即保护:论民间俗信文艺的保护策略——以常熟地区宣卷活动为中心》,《石河子大学学报(哲社版)》,2017年第2期。 《<太姥宝卷>的文本构成及其仪式指涉——兼谈吴地神灵宝卷的历史渊源》,《民族文学研究》,2017年第2期。 2016年 《一次人神合谋的民间调停——以“动力学”致敬“过渡礼仪”》,《民间文化论坛》,2016年第1期。 《朱炳国先生新收民国时期洛社宝卷考述》,《文化遗产》,2016年第1期。 《“再书写”与“被书写”》,《民间文化论坛》,2016年第3期。 《“无害”即道德》,《民族文学研究》,2016年第4期。 《至情所系,不在义民——从蒲剧<枣儿谣>说到戏曲的时代文学属性》,《艺术评论》,2016年第4期。 《“舜子变型”故事在中日两地的流传变异》,《民俗典籍文字研究(第十七辑)》,商务印书馆2016年6月。 《论山歌的雅俗对视——以吴地白茆山歌为例》,《冯梦龙研究》第二辑,苏州大学出版社2016年9月版。 2015年 《地方传统文献中的“接姑姑迎娘娘”民俗活动》,《中国典籍与文化》,2015年第1期。 《我们的干爹石山保》,《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5年第3期。 《我们的干爹石山保》,《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5年第3期。 《王三奶奶和秃奶奶》,《民间文化论坛》,2015年第4期。 《程憬先生的中国神话研究简论》,《民间文化论坛》,2015年第6期。 《冯梦龙真情民歌观》,《冯梦龙研究(第1辑)》,苏州大学出版社2015年8月。 2014年 《洪洞地区“圣王庙”神主名实考》,《西北民族研究》,2014年,第1期。 《程憬先生学术年谱考述》,《国学学刊》,2014年第4期。 《写传说》,《民族文学研究》,2014年第6期。 《地方传说的生命树》,《民族艺术》,2014年第6期。 《规范传说》,《文化遗产》,2014年第6期。 《对一个民间神明兴废史的田野知识考古》,《民俗研究》,2014年第6期。 《陌生的田野》,《读书》,2014年,第7期。 2013年 《革命时代的山歌:革命的和不革命的》,《民族艺术》,2013年第1期。 《民间传说改建的人群关系及其历史对应》,《中国文学学报》,2013年第3期。 《作为地方话语的民间传说》,《北京大学学报》,2013年,第4期。 《倡立民间文学的“文本学” 》,《民族文学研究》,2013年,第5期。 2012年 《革命时代的山歌:革命的和不革命的》,日本大学文理学部《中国语中国文化》第9号,2012年3月。 《天人之际的哲学、神话和文学》,《文史知识》,2012年5月9日。 《周作人手稿<绍兴儿歌集>考述》,《民间文化论坛》,2012年第6期。 《宣讲书中的舜孝故事》,《文史知识》,2012年12月5日。 2011年 《<中国古代神话研究>跋》,《中国古代神话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 《状元杀和尚:一个陌生故事的四次演述——从情节增加引起的主题变化》,《民俗研究》,2011年第2期。 《故事演述与宝卷叙事——以陆瑞英演述的故事与当地宝卷为例》,《苏州大学学报》, 2011年第2期。 《“写本”与传说研究范式的变换——杜德桥<妙善传说>述评》,《民族文学研究》,2011年第6期。 2010年 《姐妹娘娘:作为游神仪式支撑的尧舜传说》,《民族文学研究》,2010年第1期。 《西王母与舜帝的传说研究》,《河南教育学报》,2010年1月20日。 《民间传说演变的动力学机制》,《文史哲》,2010年5月10日。 《夔龙是什么龙》,台湾《中兴大学中文学报》,2010年12月20日。 2009年 《清明节的文化味道》,《中华遗产》,2009年4月5日。 《试论民间叙事中的“伦理悬置”现象》,《民俗研究》,2009年6月12日。 《庙会的复兴——世俗社会的精神生活》,《文化纵横》,2009年10月10日。 2008年 《<世经>帝德谱的形成过程及相关问题——再析“五德终始说下的政治和历史” 》,《文史哲》,2008年第1期。 《寒食缘起:从地方性到普泛化》,《民俗研究》,2008年第2期。 《民间故事的记录史和生命史》,《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8年7月31日。 2007年 《前沿和预留》,《民间文化论坛》,2007年第2期。 《羊獬、历山三月三“接姑姑”活动调查报告》(第一作者),《民间文化论坛》,2007年第3期。 《萝卜头·老板·当代传统——对常州城郊丧仪传统的解析》,《民族艺术》,2007年第4期。 《陆瑞英:吴歌现代传奇》(第二作者),《人民日报》(海外版),2007年5月15日 《“接姑姑迎娘娘”走亲习俗解读》,《中国社科院院报》,2007年6月12日。 《大槐树:凝聚力的民间符号》,《人民日报》(海外版),2007年7月24日。 2006年 《想象中的“民族的诗”》,《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6年第1期。 《作为运动与作为学术的民间文学》,《民俗研究》,2006年第1期。 《花开花落两由之》,《新西部》,2006年第C1期。 《目连救母故事的情节类型及其生长机制》,《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第5期。 《周作人<童谣研究手稿>考述》,《鲁迅研究月刊》,2006年第11期。 《潇湘入诗考》,《中国文化》,2006年12月第23期。 2005年 《作为学术史对象的“民间文学”》,《民族文学研究》,2004年第1期。 《学术转型与学科建设》,《民间文化论坛》,2005年第5期 。 2004年 《钟敬文民间文艺学思想研究》,《民俗研究》,2004年第1期。 《我对于民俗学的学科理解》,《民间文化论坛》,2004年第6期。 《朱自清与歌谣》,《民俗学刊》,2004年12月第6期。 2003年 《对于迷信的科学研究》,《民俗研究》,2003年第2期。 《闻一多的神话研究解析》,《民族艺术》,2003年第3期。 《郑振铎与中国俗文学——以<中国俗文学史>为中心》,《民俗学刊》第5期,2003年12月澳门出版社。 2002年 《关于“神话复原”的学理分析》,《民俗研究》,2002年3期。 《学术史研究的取向设计》,《现代中国第二辑》,2002年3月。 《胡适与歌谣》,《民俗学刊第二辑》,2002年4月。 《顾颉刚与现代民间文艺学》,《中国文学研究现代化进程二编》,2002年4月。 《阿英与晚清通俗文艺研究》,《中国文学研究现代化进程二编》,2002年4月。 《周作人·人类学·希腊神话》,《鲁迅研究月刊》,2002年第6期 。 《顾颉刚歌谣研究的学术评估》,《中国民俗学年刊(2000-2001)》,2002年7月。 《20世纪关于中国俗文学概论与发展史著作述评》,《辅仁国文学报》第18期 ,2002年12月。 2001年 《刘半农对民歌俗曲的借鉴与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1年第1期。 《<弁而钗>和<林兰香>里的“情”与同性之欲》(翻译),《中国学术》,2001年第2期。 《从白话文运动到<白话文学史>》,《现代中国第一辑》,2001年10月。 2000年 《顾颉刚古史神话研究之检讨》,《南京师大学报》,2000年第1期。 《顾颉刚关于孟姜女故事研究的方法论解析》,《民族艺术》,2000年第1期 《尧舜时代:政治理想的远古投影》,《文史知识》,2000年第3期。 《周作人的儿童文学研究》,《求是学刊》,2000年第6期。 《重读<中国俗文学史>》,《书品》,2000年第6期。 《周作人的民歌研究及其民众立场》,《鲁迅研究月刊》,2000年第9期。 1999年 《永州之野觅舜迹(上)》,《中国典籍与文化》,1999年第3期。 《永州之野觅舜迹(下)》,《中国典籍与文化》,1999年第4期。 1998年 《妒妇悍妻:类型叙述的语法及心理》,《南京师大学报》,1998年第1期。 《徐灵胎与<回溪道情>》,《苏州大学学报》,1998年第1期。 《尧舜传说主流意义的消解》,《学人》(第14辑),1998年12月 。 1997年 《傩的本义及正误》,《民族艺术》,1997年第1期。 《<白蛇传>故事的形成》,《艺术百家》,1997年第1期。 《论孔、墨鬼神天命观之异同》,《云南社会科学》,1997年第3期。 《<醒梦骈言>摹袭<聊斋志异>考》,《明清小说研究》,1997年第3期。 《论荀子的“贵文”思想及其美学意义》,《江海学刊》,1997年第5期。 《隐于朝廷的东方朔》,《古典文学知识》,1997年第6期。 1996年 《清明节源流考》,《苏州文博》,1996年第4期。 《<促织>本事补遗》,《蒲松龄研究》,1996年第4期。 1994年 《吴歌研究七十年(第二作者)》,《中国俗文学研究七十年》,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 1991年 《<白蛇传>形成前的情节定式》,《江海学刊》,1991年第3期。 《寒食节起因新探》,《晋阳学刊》,1991年第5期。 1990年 《从思春少女到荡妇情调》,《民间文艺季刊》,1990年第1期。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