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姚洋

个人简介

北大博雅教授、北大国发院院长、BiMBA商学院院长、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教授(2016年)、北大南南合作与发展学院执行院长,是“金融40人”和“中国经济50人”论坛成员。姚洋教授198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理系本科,198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管理科学中心,获经济学硕士学位,1996年毕业于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农业与应用经济学系,获发展经济学博士学位。2016年当选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获2008、2014年孙冶方经济科学奖、第一届和第二届浦山国际经济学奖(2008年、2010年)、第二届张培刚发展经济学奖(2008年);被评为2006年北京大学十佳教师。 现任 北大博雅教授、北大国发院院长、BiMBA商学院院长、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16年)、北大南南合作与发展学院执行院长

研究领域

中国经济发展、新政治经济学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新发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姚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现代中华文明的构建”,《文化纵横》,2021年第6期:49-59页。 姚洋、秦子忠:“儒家自由主义辨析”,《文史哲》,2021年第3期:70-85页。 姚洋、席天扬、李力行等:“选拔、培养和激励——来自CCER官员数据库的证据”,《经济学季刊》,2020年,Vol. 19, No. 3: 1017 – 1040页。 游五岳、姚洋:“女性的政治地位与出生人口性别比——基于1950—2000年县级数据的实证研究”,《中国社会科学》,2020年第4期。 申广军、姚洋、钟宁桦:“民营企业融资难与我国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问题”,《管理世界》,2020年第2期。 姚洋、秦子忠:“中国务实主义及其儒家哲学基础”,《文史哲》,2019年第5期:69-79页。 姚洋:“中国经济学的本土话语构建”,《文史哲》,2019年第1期:13-19页。 姚洋:“中国务实主义传统的儒家哲学基础”,“中国话语专题”,《开放时代》,2019年第1期:80-83页。 刘亚琳、茅锐、姚洋:“结构转型、金融危机与中国劳动收入份额的变化”,《经济学季刊》,2018,Vol. 17, No.2: 609-632页。 姚洋:“中国经济成就的政治经济学原因”,《经济与管理研究》,2018年第1期:1-10页。 姚洋、秦子忠:“人性的差异性和儒家政治结构”,《开放时代》,2017年第6期:146-165页。(《文史哲》和《中华读书报》2017年人文十大学术热点) 姚洋:“美丽的烦恼:如何用好我国的巨额储蓄?”《新金融评论》,2017年第4期。 姚洋:“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动力与目标”,《中国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7年第3期:37-40页。 姚洋:“作为一种分配正义原则的帕累托改进”,《学术月刊》,2016年第10期:44-54页。 姚洋、邹静娴:“经济增长差异、生命周期假说和‘配置之谜’”,《经济研究》,2016年第3期:51-65页。 姚洋:“供给侧改革与中国经济赶超”,《经济导刊》,2016年第3期:30-35页。 姚洋:“中国能否避免‘日本综合征’”,《开放导报》,2015年第6期:13-21页。 申广军、龚雅娴、姚洋:“金融发展与教育回报率的地区差异”,《金融研究》,2015年第3期:131-145页。 姚洋、崔静远:“中国人力资本测算研究”,《中国人口科学》,2015年第1期:70-78页。 吴鸾莺、李力行、姚洋:“农业税费改革对土地流转的影响”,《中国农村经济》,2014年第7期:48-60页。 郭云南、姚洋、Jeromy Foltz:“宗族网络与村庄收入分配”,《管理世界》,2014年第1期:1-17页。 姚洋:“十八届三中全会与政府职能转变”, 《经济科学》,2013年第6期:23-25页。 田巍、余淼杰、姚洋、周羿:“ 人口结构与国际贸易”,《经济研究》,2013年第11期:87-99页。 姚洋、柳庆刚:“经济增长差异和外部失衡”,《中国高校社会科学》,2013年第3期:115-124页。 “中国2020”课题组:“2020:中国在世界的定位”,《国际经济评论》,2013年第3期:9-43页(执笔人)。 王雪珂、姚洋:“两国相对生产率与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一个经验检验”,《世界经济》,2013年第6期:18-35页。 姚洋、张牧扬,“官员绩效与竞争竞标赛”,《经济研究》,2013年第1期:137-150页。 茅锐、徐建炜、姚洋:“经常账户失衡的根源”,《金融研究》,2012年第12期:23-37页。(获2012年度最佳论文奖) 柳庆刚、姚洋,“地方政府竞争与结构失衡”,《世界经济》,2012年第12期:3-22页。 王敏、姚洋,“从改革金融体系入手治理经济结构失衡”,国务院研究室《决策参考》,2012年(8)号,总902号。 郭云南、姚洋、Jeremy Foltz,“正式与非正式权威、问责与平滑消费:来自中国村庄的经验数据”,《管理世界》,2012年第1期:67-78页。 姚洋,“生产型政府”,《理论学刊》,2011年第8期。 贺大兴、姚洋,“社会平等、中性政府与中国经济增长”,《经济研究》,2011年第1期:4-17页。 姚洋,“威权政府还是中性政府”,《二十一世纪》,2010年10月号:97-100页。 徐建炜、姚洋,“国际分工新形态、金融市场发展与全球失衡”,《世界经济》,2010年第3期:1-30页。(头篇文章) 姚洋,“中国道路的世界意义”,《国际经济评论》,2010年第1期:7-18页。(头篇文章) 姚洋、于淼杰,“劳动力、人口和中国出口导向的增长模式”,《金融研究》,2009年第9期:1-13页。 姚洋,“中性政府:对转型期中国经济成功的一个解释”,《经济评论》,2009年第3期:5-13页。(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国民经济管理》,2009年第10期转载。)获《经济评论》创刊三十周年优秀论文奖。 王泽填、姚洋,“结构转型与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世界经济》,2009年第4期:38-49页。第二届(2010)浦山奖。 贺大兴、姚洋,“平等与中性政府:对中国三十年经济增长的一个解释”,《世界经济文汇》,2009年第1期:103-120页。 王泽填、姚洋,“人民币均衡汇率估计”,《金融研究》,2008年第12期:22-36页。 姚洋,“是否存在一个中国模式?”《绿叶》,也见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2008年第10期:14-20页。 姚洋、钟宁桦,“工会是否提高了工人的福利?- 来自12个城市的证据”,《世界经济文汇》,2008年第5期:5-29页。(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工会工作》2009年第1期转载:52-71页。) 姚洋,“意识形态和制度变迁:以中国国有企业改制为例”,《江海学刊》,2008年第5期:78-86页。 杨汝岱、姚洋,“有限赶超与经济增长”,《经济研究》,2008年第8期:29-41页。 姚洋,“中性政府与中国的经济奇迹”,《二十一世纪评论》,2008年第6期:15-25页。 姚洋、郑东雅,“重工业和经济发展:计划经济时代再考察”,《经济研究》,2008年第4期:26-40页。 姚洋、张晔,“中国出口品国内技术含量升级的动态研究-来自全国及江苏省、广东省的证据”,《中国社会科学》,2008年第2期:67-82页。获2008年浦山奖最高奖、2008年孙冶方经济科学奖。 姚洋、章林峰,“中国本土企业出口竞争优势和技术变迁分析”,《世界经济》,2008年第3期:3-11页。 姚洋、高印朝,“金融中心评价指标体系研究”,《金融论坛》,2007年第5期:3-8页。 姚洋,“政府转型和农村社区重建”,《二十一世纪评论》,2007年第2期。 姚洋、郑东雅,“外部性和重工业发展”,《南开经济研究》,2007年第2期:3-19页。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工业经济》2007年第8期转载(首篇文章)。 姚洋,“新农村建设与农村发展观的转变”,《学习与探索》,2007年第2期:140-146页。 甘犁、徐立新、姚洋,“村庄治理、融资和消费保险:来自8省49村的经验证据”,《中国农村观察》,2007年第2期:2-13页。 黄玲文、姚洋,“国有企业改制对就业的影响――来自11个城市的证据”,《经济研究》,2007年第3期:57-69页。 王书娜、姚洋,“基层民主和村庄治理――来自8省48村的证据”,《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2期:121-130页。 高梦滔、姚洋,“农户收入差距的微观基础:物质资本还是人力资本?”《经济研究》,2006年第12期,71-80页。 姚洋,“国家与乡村社会的重建――中国农村发展观的两大范式转变”,《二十一世纪评论》。 姚洋、高梦滔,“中国农村基层民主惠及穷人”,《中国社会政策》,2006年,225-247页。 杨汝岱、姚洋,“有限赶超和大国经济发展”,《国际经济评论》,2006年7-8月号,16-19页。 沈艳、姚洋,“村庄选举和收入分配-来自8省48村的证据”,《经济研究》,2006年第4期,97-105页。 孙昂、姚洋,“劳动力的大病对家庭教育投资行为的影响-中国农村的研究”,《世界经济文汇》,2006年第1期,26-36页。 高梦滔、甘犁、徐立新、姚洋,“健康风险冲击下的农户收入能力与村级民主”,《中国人口科学》,2006年第1期,21-32页。 高梦滔、姚洋,“健康风险冲击对农户收入的影响:基于面板数据的动态估计”,《经济研究》,2005年第12期,15-25页。 姚洋,“泛利性国家”,《制度经济学研究》,2005年,第6辑,第1-10页。 宋立刚、姚洋,“改制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中国社会科学》,2005年第2期,17-31页。 郭凯、姚洋,“国有企业改制的成因:对五个假说的检验”,《世界经济》,2004年12月号,总第316期,3-13页。 姚洋,“以市场替代农民的公共合作”,《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Vol. 43(5): 40-41页。 Michael Carter、姚洋,“工业化、土地市场和农业投资”,《经济学季刊》,2004年,Vol. 3 (4): 983-1002页。 高梦滔、姚洋,“性别、生命周期与家庭内部健康投资”,《经济研究》,2004年第7期,第115-125页。 卢峰、姚洋,“金融压抑下的法治、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中国社会科学》,2004年第1期,第42-55页。 姚洋、杨雷,“制度供给失衡和中国财政分权的后果”,《战略与管理》,2003年第3期,第27-33页。 姚洋,“集体决策中的理性模型和政治模型”,《经济学季刊》,2003年,Vol. 2 (3): 679-700页。 姚洋,“政治过程和有效制度变迁”, 《制度经济学研究》,2003年,Vol. 1 (1): 第1-16页。 姚洋,“高水平陷阱-李约瑟之谜再考察”,《经济研究》,2003年第1期,第71-79页。 李菁、林毅夫、姚洋,“信贷约束、土地和不发达地区农户子女教育投资”,《中国人口科学》,2002年第6期,第10-26页。 姚洋,“对惩罚婚外情的经济学分析”,《经济学季刊》,2002年,Vol. 1 (4): 977-984页。 容昭、盛来运、姚洋,“中国农村耐用消费品需求研究”,《经济学季刊》,2002年,Vol. 1 (3): 589-602页。 杨雷、姚洋,“石器时代的规则”,《经济学季刊》,2002年,Vol. 1 (3): 654-670页。 姚洋、章奇,“中国工业企业效率分析”,《经济研究》,2001年,第10期,第13-19页。 姚洋,“自由可以这样来追求”,《经济学季刊》,2001年,Vol. 1 (1): 207-217页。 王春华、姚洋,“农地配置与农村劳动力外出”,《农村经济文稿》,2001年第1期,第54-59页。 姚洋,“社会排斥和经济歧视:东部农村地区移民的现状调查”,《战略与管理》,2001年第3期, 第32-42页。 姚洋,“发达地区村庄劳动力市场的整合”,《中国农村观察》,2001年第2期,第10-20页。 姚洋,“中国农地制度与农村社会保障”,《中国社会科学季刊(香港)》,2000年秋季号,第19-26页。 赖平耀、姚洋,“沟通与交易”,《经济研究》,2000年第9期,第43-48页。 姚洋,“集体决策下的诱导性制度变迁-中国农村地权稳定性的实证研究”,《中国农村观察》,2000年第2期,第11-19页。 姚洋,“中国农地制度:一个分析框架”,《中国社会科学》,2000年第2期,第54-65页。 姚洋、支兆华,“政府角色定位与企业改制的成败”,《经济研究》,2000年第1期,第3-10页。 姚洋,“劳动力市场缺陷与土地市场的活动”, 《中国农村观察》,1999年第2期,第16-27页。 姚洋,“非国有经济成分与我国工业企业的技术效率”,《经济研究》,1998年第12期,第29-35页。 姚洋,“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安排与农业绩效”,《中国农村观察》,1998年第6期,第1-10页。(获第二届“农村发展研究奖”,论文奖) 姚洋,“小农与效率”,《中国经济史研究》,1998年12月号,第140-144页。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