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王大树

个人简介

工作经历 02年7月-现在: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98年2月-01年7月: 澳大利亚La Trobe大学亚洲研究学院研究员 94年2月-95年2月 :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 85年1月-90年6月: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助研、副研究员 讲授课程 比较财政学、比较税收学、货币银行学、市场学、中国经济 主要作品 作为负责人主持的科研课题 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京津冀产业疏解—承接问题研究,2014年。 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项目:人口城镇化与城乡统筹发展,2012年。 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项目:人口城镇化问题的比较研究,2010年 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项目:关于提高独生子女父母奖励的研究报告, 2010年。 RETA 6428: Facility for Policy Reform and Poverty Reduction as Expert on Cross-regional Collaboration in Poverty Reduction for the Subproject 2.4 on Study on a Framework and Policies for Comprehensive Poverty Reduction in the PRC in a New Era. 《中国统筹性减贫的政策和框架》。亚洲开发银行和国务院扶贫小组办公室,2009年。 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项目:人口和计划生育公共财政保障机制研究,2009年。 An Overview of Indian Growth and Development,RETA 6398: A Program of Studies on the Development Experience of the PRC and India (由中国和印度财政部牵头组织的亚洲开发银行课题:《中国—印度发展经验》,2006-09年)。 国家人口与计划生育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委员课题:《人口发展功能区政策研究和制度安排》,发规2008-09。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基础设施产业中的垄断与竞争问题》,2005-08年;(05JA790003) 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课题:《人口发展指标体系研究》,2006-07年 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五”规划项目:《北京市财政收入合理化问题》,2005-08年;(05BJDJG153) 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课题:《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总体目标相适应的人口发展目标》,2004-06年。 作为主要成员参与的科研课题 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项目:公共危机管理:制度视角下政府公共危机管理机制和对策研究,2008-2009年。 海南省课题:《海口市经济发展战略》,2007年。 铁道部课题:《高速铁路的经济分析》,2005—2007年 陕西省西安市课题:《临潼区经济发展战略》,2006年。 黑龙江省课题:《宝清县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2005年 江西省课题:《吉安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2004年 主要著作: 《中国经济增长报告2014》,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合作) 《中国经济增长报告2013》,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合作) 《中国经济增长报告2012》,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合作) The Determinants of Capital Structure in Chinese Listed Companies(中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决定因素), China Financial and Economic Publishing House, 2009. Global Challenge and Perspective for Chinese and Japanese Economic Development (全球化挑战和中日经济未来的发展前景), Tokyo, Chuo University Press, 2011. (Co-edited) 《价格、税收和信贷的比较研究》,改革出版社。 重要会议演讲 “China’s Urbanization and Migrant Workers(中国的城镇化和农民工)”,Paper presented at the 26-th Annual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the Chinese Economic Studies Association of Australia, July 8,2014. “China’s Successful Economic Reform(中国成功的经济改革)”, Paper presented at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rganized by the 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 of Thailand, May 8, 2014. “中国文化的几个问题”,在中国科学院和甘肃省政府举办的《绿洲论坛》上的演讲,2014年8月16日。 “中国城镇化:流动性过剩?”,在《经济研究》杂志社和河北大学联合举办的《首都圈、城镇化与经济持续发展》学术研讨会的主旨演讲,2014年7月26日。 “中国的互联网金融”,在台湾金融教育协会举办的《两岸金融论坛》的演讲。2014年。 “流动的城镇化”,在山东大学经济研究院的讲座,2013年。 “创意产业与经济创新”,在景德镇市政府举办的《创意产业论坛》的主旨演讲,2009年 “税收与企业家创业”,在团中央和中国青年企业家协会举办的《中国青年企业家发展思想北大湖论坛》上的发言,2008年 “China’s Demographic Dividend and Economic Growth”, Paper presented at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hina’s Surging Economy: Adjusting for More Balanced Development, jointly organized by East Asian Institute and Peking University, held in Singapore, 2006. “中澳经济的互补性”,在澳大利亚外交部和中国商务部联合举办的《中澳自由贸易区国际研讨会》上的专题报告,2006年7月。 “范围经济?区域经济?民营经济”,在全国工商联、江苏省政府和团中央举办的《民营经济与区域经济》研讨会的主题演讲,2005年2月。 "China: Tax Revenue, Public Goods and Economic Transition(中国:税收收入、公共产品和经济转型)",Paper presented at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held at 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2004. “Timing and Intensity of Changes in Monetary Policy in China”, Paper presented at the 10-th Annual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the Chinese Economic Studies Association of Australia, 1999. “The Chinese market: Its features and fluctuations”, Paper presented at the 4-th Annual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the Chinese Economic Studies Association of Australia, 1995. . 荣誉奖励 全国人口和计划生育软科学特等奖,2006年。 花旗奖教金,2007年

研究领域

研究领域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主要论文: “个税改革大思路:适当减税为改革让出空间”,《半月谈》,2014年第19期,第21-24页。 “我国城乡收入差距分析”,《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4年第7期,第95-98页。 “通过新“四化”来实现城乡一体化”,《东莞经济》,2013年第11期)。 “中央应该给地方政府留出税收空间”,《财税研究》,2013年第10期。 “流动人口与社会保障便携性”,《财税研究》,2013年第9期,第29-32页。 “地方政府出现债务是必然”,《财税研究》,2013年第8期。 “减税应成为财税体制改革的方向”,《财税研究》,2013年第8期。 “城市化与贫困:文献综述”,《中国国际扶贫中心研究报告》,2013年第10期。 “论社会保障税开征的必要性与紧迫性”,《新视野》,2013年第3期。 Dashu Wang and Veronica Scuotto, “Innovation, Second Mover and Network System(创新、后发和网络系统)”, SYMPHONYA Emerging Issues in Management, n. 2, 2012. “提高城镇化的质量”,《中国国情国力》,2012年第12期,第27—28页。 “流动的城镇化”,载于《城市转型与绿色发展:中国经济论坛2012论文集》,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和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编,2012年。 “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人民币的流入与流出路径安排”,《商业时代》,2012年第11期,第41—43页。 “‘两个全面’ 缺一不可”,《经济日报》2012年11月16日 “关于人民币国际化风险及防范的思考”,《金融与经济 >> 2012年4期 。 ‘“漏洞”会演变成怎样的“陷阱”’, 《人民论坛》2012年第4期。 “人民币国际化的路径、步骤和战略”,《两岸金融研讨会论文集》,2012年,北京。 “关于人民币国际化问题的思考”,《西南金融》,2011年第7期。 “后危机时代的货币政策”,《2011CSBF两岸金融研讨会暨高峰论坛论文集》,2011年3月 “公共危机治理需要多元主体协作机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经济要参》,2011年第7期 “关于人民币国际化的若干问题”,《对外贸易大学国际金融研讨会论文集》,2011年4月 《SOME CAUSES BEHIND THE IMBALANCED REGIONAL DEVELOPMENT IN CHINA(中国地区不均衡发展的若干原因)》,Paper presented at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rganized by the Association of Studies China’s Economic Studies in Australia, 2011. “中国的直接税和间接税收入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生产力研究》2010年 第12期 An Overview of Indian Growth and Development(印度增长和发展的总体经验),Resurging Asian Giants:Lessons from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and India,(eds.) Asian Development Bank, 2010 “抓住人口城镇化际遇期 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载于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编,《国家人口计生委重大课题调研成果集》,中国人口出版社,2010年。 Multilateralism and FTAs : a Chinese Perspective on an Australia-China FTA,in Jayasuriya, MacLaren and Magee (eds.), Negotiating a Preferential Trading Agreement : Issues, Constraints and Practical Options, p. 35-47 Edward Elgar Publising, London, 2009. “科学界定人口发展功能区 促进区域人口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载于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编《人口发展功能区研究》,世界知识出版社,2009年。(合作) “建设国家生态屏障 促进区域人口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载于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编《人口发展功能区研究》,世界知识出版社,2009年。(合作) “生态(安全)屏障研究及其政策意义” ,载于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编《人口发展功能区研究》,世界知识出版社,2009年。(合作) “The New Policy of China during the Global Financial Crisis”,the World in the Future: G8’s Ideas and Suggestions, Universita Bocconi, Milano, 2009 “以产权制度推进生态屏障地区的建设” ,载于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编《人口发展功能区研究》,世界知识出版社,2009年。(合作) “通过人口适度集中 促进生态自然恢复”,载于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编《人口发展功能区研究》,世界知识出版社,2009年。(合作) “中国文化、创意经济与景德镇瓷器”,《中国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陶瓷文化创意产业论坛》,2009年。 “积极开展生态移民,缓解生态屏障地区人与自然矛盾”,载于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编《人口发展功能区研究》,世界知识出版社,2009年。(合作) “改变以GDP增长为主的政绩评价体系刻不容缓” ,载于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编《人口发展功能区研究》,世界知识出版社,2009年。(合作) “关于甘肃省生态移民工作的调研与思考” ,载于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编《人口发展功能区研究》,世界知识出版社,2009年。(合作) 地方政府债券的经济影响分析,《财经理论与实践》,2009年第3期,第40-44页(合作)。 “市政债券与地方经济发展”,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经济要参》,2009年4月(合作)。 “China’s tax revenue, public goods, and economic transition(中国的税收、公共品与经济转型)”, in Wilson, Peter (ed.), Economic Policies and Social Welfare in the 21st Century: Challenges and Responses for China and Thailand, Cengage Learning, Singapore, 2009, pp. 125-142. “关于中国税收负担的思考”,《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8年第10期第25-27页(合作)。 “Economic growth and development in India(印度的经济增长与发展)”, in ADB (ed.) The Dragon and the Elephant: Emerging Lessons from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and India, Asian Development Bank, 2008. “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总体目标相适应的人口发展研究”,载于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编:《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报告》,20007年,中国人口出版社。(合作) “China’s demographic dividend and economic growth(中国的人口红利与经济成长)”, in WONG, John & LIU, Wei (eds.), China's Surging Economy: Adjusting for More Balanced Development, World Scientific Publishing Co. Pte Ltd, New Jersey, (2007).pp.333-348. “实物期权视角下的创新路径”,《经济科学》2007年第2期第112—119。 “Economic complementarity between China and Australia(中国和澳大利亚的经济互补)”, Proceedings of Australia-China Free Trade Conference, Australian Government, 2007. “基础产业的自然垄断与竞争问题”,《经济学动态》,2007年第7期,第36—40页(合作)。 “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在于农民的素质建设”,载于《党政干部理论学习文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 “人口政策与财税政策”, 载于《2005年西北地区人口与发展论坛论文集》,青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 “关于农村教育培训市场问题”,《新财经》,2006年5月。《环球工商月刊》,2006年第7期 “台湾海峡两岸税收负担比较”,载于《第二届中山思想与现代化经营管理海峡两岸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5年。 “我国信用指数评级方法初探”,《经济学动态》,2005年第5期(合作)。 “关于范围经济的几个问题”, 《管理世界》,2004年第3期。 “Tax burdens in China(中国税收负担问题)”, in Fraser and Xu (eds.), China in the New Era: Strategies for Sustainable Economic Growth and Business Responses to Regional Demands and Global Opportunities, RMIT Press, Melbourne,2004 “The central bank's operation in China during the transitional period”, in Wu Yanrui (ed.) China’s Economy in Transition, Adelaide University Press. 「关于货币时滞的测算与分析」,『经济研究』,1995年第3期,第48-52页。 「西方宏观调控的五大特点」,『经济日报』,1994年12月16日第4版。 「中国市场:特点与波动」,『中国经济论坛学术论文集(中国留美经济学会编)』,1993年,第115-131页。 "What is Wrong with the Australian Economy", Focus, January 1993, p.1. 「中国的经济改革与调整」,『国际贸易』,1990年第5期,第23-25页。 "Are There Really no Rules to Follow in China? On the Features of the Chinese Market", China Market, July 1990, pp. 12-14. 「论我国经济杠杆的特点」,『管理世界』,1990年第3期,第38-46页。 "The Sluggish Market: Causes and Countermeasures", Intertrade, March 1990, pp. 51-53. 「关于财政与金融的几个问题」,『金融理论与实践』,1990年第7期,第15-18页。 「治理整顿进入调整经济结构的关键阶段」,『改革』,1990年第4期,第29-31页。 「金融改革:回顾、反思与建议」,『经济体制改革』,1990年第4期, 第61-66页。 「市场疲软:问题的原因和对策」,『国际贸易』,1990年第3期,第51-53页。 「把控制总量与调整结构结合起来」,『中国金融』,1989年第2期,第27-29页。 「紧缩要紧在正地方」,『中国金融』,1988年第1期,第22-24页。 「系统思想与综合运用经济杠杆」,『经济体制改革』,1985年第5期。第11-14页。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