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刘怡

个人简介

教育背景 北京大学经济学博士(2001)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经济学硕士(1987) 中央财政金融学院(现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学士(1984) 工作经历 2007.8至今,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2012.8-2013.8,哈佛大学访问学者; 1999.9-2000.8,牛津大学访问学者; 1994.2-2007.8,北京大学经济学院讲师、副教授; 1987.7-1994.2,中央财政金融学院(现中央财经大学)任教

研究领域

税收地区间分享、政府支出绩效评估、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综合所得个人所得税区域税收优惠补贴计算办法的完善”(与聂海峰合作),《税务研究》2022年第10期; “增值税收入归属、退税负担机制与消费地原则”(与耿纯合作),《北京大学学报》2022年第9期; “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的影响与分担机制”(与聂海峰合作),《经济研究》2022年第8期; “综合所得个人所得税地区间分配研究”(与聂海峰合作),《税务研究》2022年第2期; “电子商务增值税地区间分享和清算”(与聂海峰、张凌霄、崔小勇合作),《管理世界》2022年第1期; “房地产依赖、产业布局与财政平衡”(与周凌云、张宁川合作),《财政科学》2021年第10期; “增值税分享、消费统计与区域协调发展”(与张宁川、耿纯合作),《税务研究》2021年第8期; “以税收分享制度改革促消费增长”(与赵煦风合作),《学习与探索》2021年第4期; “增值税跨地区转移与留抵退税负担机制研究”(与耿纯合作),《税务研究》2020年第10期; “应对经济数字化挑战的国际税收规则演进:市场国和新联结度”(与侯思捷合作),《国际税收》2020年第9期; “个人所得税地区间汇算清缴方法研究”(与聂海峰合作),《财政研究》2020年第05期; “房地产市场调控:形格势禁还是政策信号?”(与侯思捷、耿纯合作),《北京大学学报》2020年第4期; “个人所得税综合所得预扣预缴与汇算清缴制度研析”(与侯思捷合作),《税务研究》2020年第2期; “电子商务下的销售新格局与增值税地区间分享”(与耿纯、张宁川合作),《税务研究》2019年第9期; “工资薪金个人所得税预扣模式的比较分析”(与聂海峰合作),《税务研究》2018年第12期; “高铁建设与区域均衡发展——来自京津冀高铁通车的证据”(与张宁川、周凌云合作),《北京大学学报》,2018年第5期; “美国税改的国际税收解析”(与侯思捷、严云扬合作),《财政研究》,2018年第5期; “增值税留抵规模、分布及成本估算”(与耿纯合作),《税务研究》,2018年第3期; “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评估:基于区位熵灰色关联度的分析”(与周凌云、耿纯合作),《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7年第12期; “婚姻匹配、代际流动与家庭模式的个税改革”(与李智慧、耿志祥合作),《管理世界》2017年第9期; “出口退税政府间分担对产品出口的影响”(与耿纯、赵仲匡合作),《经济学季刊》2017年第16卷第3期(总第65期); “增值税还是企业所得税促进了固定资产投资”(与侯思捷、耿纯合作),《财贸经济》2017年第6期; “美国税制改革方向:基于消费地的现金流量税”(与侯思捷、黄钇淼合作),《税务研究》,2017年第4期; “出口退税对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与耿纯合作),《财政研究》2016年第5期; “金融业营改增对制造业企业影响估算”(与耿纯合作),《税务研究》2015年第11期; “税收分享、征税努力与地方公共支出行为”(与刘维刚合作),《财贸经济》2015年第6期; “税收分享对地方征税努力的影响”(与刘维刚合作),《财政研究》2015年第3期; “增值税分享对产能过剩的影响”(与袁佳合作),《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2期; “转移支付对地方支出规模影响”(与刘维刚合作),《经济科学》2015年第2期; “重构增值税地区间分享制度”(与杨帆合作),《税务研究》2014年第8期; “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与地方征税努力”(与胡祖铨、黄夏岚合作),《经济学季刊》2013年第3期; “我国地方人均财政差异状况研究”(与胡祖铨合作),《财贸经济》2013年第6期; “税收能力、税收努力与地区税负差异”(与黄夏岚、胡祖铨合作),《经济科学》2012年第4期; “构建促进居民收入合理分配的税收体系”(与缪思合作),《涉外税务》2012年 第2期; “增值税收入地区间转移的衡量”(与黄夏岚合作),《财贸经济》2012年第1期; “增值税和营业税行业税负差异研究”(与聂海峰合作),《税务研究》2011年第10期,《新华文摘》2012年第3期转载; “美国劳动所得税抵免制度及其借鉴”(与杨帆合作),《涉外税务》2011年第7期; “公共支出的税收创造效应:一个自然实验的评价”(与聂海峰合作),《财政研究》2011年第7期; “工薪所得个人所得税税率的累进设计:问题与改进”(与胡祖铨、胡筱丹合作),《税务研究》2010年第9期; “城镇居民的间接税负担:基于投入产出表的估算”(与聂海峰合作),《经济研究》2010年第7期。 “个人所得税费用扣除调整的劳动供给效应”(与聂海峰、邢春冰合作),《财贸经济》2010年第6期; “增值税的负担分布和累进性演变研究”(与聂海峰合作),《经济科学》2010年第6期; “城镇居民间接税负担的演变”(与聂海峰合作),《经济学(季刊)》2010年第4期; “增值税和营业税对收入分配的不同影响研究”(与聂海峰合作),《财贸经济》2009年第6期; “增值税转型对收入分配的影响”(与聂海峰合作),《税务研究》2009年第8期 “财政统一推动的经济一体化”(与李鑫、王淼、张悦合作),《财贸经济》2008年第8期; “税收优惠与财政补贴对企业R&D影响比较分析” (与戴晨合作)《经济科学》,2008年第3期; “中国传统文化与纳税人意识”(与杨长湧合作),《北京大学学报》2006年第3 期; “中国工薪税有效税率研究”(与聂海峰合作),《中国社会科学》2005年第6期; “价内税与价外税选择偏好研究”(与聂海峰合作),《涉外税务》2005年第4期; “间接税负担对收入分配的影响分析”(与聂海峰合作),《经济研究》2004年第5期; “税种选择对公民税收意识的影响”,《财政研究》2003年第8期; “改革税制:创建更加有效的公共预算制度”,《经济科学》2001年第4期; “电子贸易挑战传统税制”,《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1998年第6期; “出口退税:理论与实践”,《北京大学学报》1998年第4期,该文获安子介国际贸易研究论文三等奖; “李嘉图等价定理的启示”,《经济科学》1997年第5期。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