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
教育背景
2001.09–2006.07,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金融学专业,研究生,经济学博士
1997.09–2001.07,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学专业,本科,经济学学士
工作经历
2022.08–目 前,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长聘教授
2019.02–2022.07,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长聘副教授
2009.08–2019.01,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
2006.08–2009.07,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助理教授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新发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Nuno Palma and Liuyan Zhao, “The efficiency of the Chinese silver standard, 1920-33”,Journal of Economic History, vol. 81 (3), September 2021, 872–907.
Debin Ma and Liuyan Zhao, "A silver transformation: Chinese monetary integration in times of political disintegration during 1898–1933", Economic History Review, vol. 73 (2), May 2020, 513-539.
David Jacks, Se Yan and Liuyan Zhao, "Silver points, silver flows, and the measure of Chinese financial integration",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vol.108, September 2017, 377-387.
Anthony Howell, and Liuyan Zhao, "Turning points in the Chinese Civil War: a financial market perspective", Australian Economic History Review, vol. 59, November 2019, 263–288. (The winner of the Sir Timothy Coghlan Prize for best article published in the AEHR)
Liuyan Zhao, and Yan Zhao, "Purchasing Power Parity and Price Fluctuations in China before July 1937", Frontiers of Economics in China, vol. 13, October 2018, 458-483.
Liuyan Zhao, "Stock returns under hyperinflation: Evidence from China 1945-48", China Economic Review, Vol.45, September 2017, 155–167.
Liuyan Zhao, and Yan Zhao, "Alfred Marshall, silver and China", Australian Economic History Review, vol. 58, July 2018, 153-175. (The winner of the Sir Timothy Coghlan Prize for best article published in the AEHR)
Liuyan Zhao, "The behavior of money demand in the Chinese hyperinflation", China Economic Review, vol.42, February 2017, 145–154.
Liuyan Zhao, and Lianfa Li, "Interest rate, money demand and seigniorage: The Chinese hyperinflation 1946-1949", China Economic Review, vol.34, July 2015, 169–179.
Liuyan Zhao, "Determinates of the Decline in the Income-velocity of Money in China: A New Perspective", Frontiers of Economics in China, vol.1, April 2006, 256-271.
Liuyan Zhao, and Yiming Wang, “The Effect of the Suspension of IPOs in Shenzhen on the Volatility Transmission across Shenzhen and Shancew, vol.6, March 2004, 1–40.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赵留彦、宁可,“声誉激励与分析师行为——基于新财富评选的实证研究”,《经济科学》2020年第3期
赵留彦,“股票收益与通货膨胀:中国恶性通胀时期的实证研究”,《经济学季刊》2016年4月
赵留彦、隋福民,“股票收益与通货膨胀:近代中国的长期视角”,《中国经济史研究》2016年第1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6年第5期转载;《中文精品学术期刊双语数据库》收录
赵留彦,“银点套利与清末民国的货币市场整合——沪津洋厘市场的证据”,《经济学季刊》2015年7月
赵留彦、隋福民,“从汇率与国际银价关系看清末民国外汇市场整合”,《中国经济史研究》2015年第2期
赵留彦、黄桂田,“交易成本与长期购买力平价:近代中国的经验证据”,《金融研究》2013年第8期
赵留彦、赵岩、陈瑛,“金融交易与货币流通速度的波动”,《国际金融研究》2013年第4期
赵留彦、赵岩、窦志强,“裁厘改统对民国市场整合的效应”,《经济研究》2011年第8期
赵留彦、隋福民,“美国白银政策与大萧条时期的中国经济”,《中国经济史研究》2011年第4期
黄桂田、赵留彦,“供给冲击、需求冲击与经济周期效应”,《金融研究》2010年第6期
赵留彦,“持久盈利、暂时盈利与股价波动”,《经济科学》2010年第5期
王一鸣、赵留彦,“股票收益与通货膨胀:需求冲击与供给冲击的效应分解”,《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0年第12期
赵留彦,“通货膨胀、政府收益与社会福利损失”,《经济学季刊》第8卷第1期,2008年10月,179-198页
赵留彦,“供给、需求与中国宏观经济波动”,《财贸经济》2008年第3期
赵留彦、王一鸣,“我国通货膨胀与股票收益相关性:从长、短期视角的解释”,《经济学动态》2008年第3期
赵留彦,“通货膨胀预期与粮食价格动态”,《经济科学》2007年第6期
赵留彦,“理性泡沫与内生货币供给下的恶性通货膨胀”,《经济学季刊》第6卷第1期,2006年10月,151-170页
赵留彦,“货币化、货币流通速度与产出:扩展的CIA约束与中国的经验”,《经济研究》2006年第9期
赵留彦,“中国的核心通胀率与产出缺口经验分析”,《经济学季刊》第5卷第4期,2006年7月, 1197-1218页
赵留彦、王一鸣,“通胀预期与货币需求:实际调整与名义调整机制检验”,《财贸经济》2006年第8期
赵留彦,“二元人口结构转移对货币需求行为的影响”,《经济科学》2006年第4期
王一鸣、赵留彦,“农村保险市场深化中的金融创新模式探析”,《经济学动态》2006年第1期
赵留彦、王一鸣,“中国证券市场收益的非线性相关”,《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5年12期
赵留彦、王一鸣、蔡婧,“中国通胀水平与通胀不确定性:马尔柯夫域变分析”,《经济研究》2005年第8期
赵留彦、王一鸣,“我国货币流通速度下降的影响因素:新的分析视角”,《中国社会科学》2005年第4期
赵留彦,“中国通胀预期的卡尔曼滤波估计”,《经济学季刊》第4卷第4期,2005年7月,843-864页
赵留彦、赵岩,“投资-储蓄相关性与资本的地区间流动能力检验”,《经济科学》2005年第5期
赵留彦、王一鸣,“货币存量与物价水平:中国1952-2001”,《经济科学》2005年第2期
赵留彦、王一鸣,“深市停发新股对沪深市场间波动溢出效应的影响”,《中国会计与财务研究》第6卷第1期,2004年3月,1-40页
赵留彦、王一鸣,“中国股市收益率的时变方差与周内效应”,《世界经济》2004年第1期
赵留彦、王一鸣,“A、B股之间的信息流动与波动溢出”,《金融研究》2003年第10期
赵留彦、李绍荣,“罗伯特·恩格尔对计量经济学的贡献”,《经济学动态》2003年第10期
赵留彦、王一鸣,“沪深股市交易量与收益率及其波动的相关性”,《经济科学》2003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