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卢晓东

个人简介

北京大学理学学士(地球物理学),北京大学管理学博士(教育经济与管理)。 1998-2017年曾任北京大学教务部副部长,2007-2015曾兼任北京大学元培学院副院长,积累管理实务经验二十六年,致力于对一流本科教育、创新人才成长的教育实践和理论探索。个人研究领域为高等教育管理、课程和教学论、比较高等教育、院校研究、教育财政,主持和参与多项国家和省部级研究项目,在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20余篇,在报纸发表教育评论200余篇,出版专著1部,H指数25。2001年、2005年、2010年三次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获得省部级教学成果奖、科研奖多项。曾担任多项兼职工作,如北京市高等学校专业设置评议委员会委员,北京市高等教育质量监控工作专家组成员,教育部“质量工程”总结与论证专家组成员、本科专业目录修订专家组成员等。目前任中国高教学会素质教育分会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财政专委会常务理事、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高等教育专委会常务理事、创新人才教育研究会大学专委会常务理事等。

研究领域

高等教育管理、课程与教学论、比较高等教育、教育财政、院校研究。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1. 周烑秀,董金明,卢晓东.煤田自燃区上磁异常的成因(J).物探与化探,1992,(4). 2. 王义遒,卢晓东. 当前高等理科教育研究的若干问题(J).教学与教材研究,1993(6):4-5. 3. 刘皇风,周烑秀,董金明,卢晓东,杨钟,宋毅. 菱铁矿热处理后的异常等温剩磁特征(J).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4,(1). 4. 王义遒,羌笛,卢晓东.关于开展和加强垮学科教学和科研(J).高等理科教育,1995(3):1-10. 5. 卢晓东. 大学的功用(J).读书, 1996,(7). 6. 卢晓东. 联邦政府与美国研究型大学的发展(J).高等教育研究,1997(2). 7. 卢晓东,刘雨.1993-1996:北京大学教学计划修订回顾(J).高等教育研究,1998,(1). 8. 李克安,卢晓东,刘雨.北京大学本科基础课教师队伍现状调查与分析(J).高等教育论坛, 1998,(3). 9. 卢晓东、郭翠华.北京大学本科考试模式改革的研究(J).高等理科教育,1999,(4). 10. 卢晓东. Shift underway from teacher-centered to learner centered:The case of Peking University(C).第24届“促进大学学习与教学”国际会议论文集.(24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Improving University Learning and Teaching) 11. 卢晓东.北京大学应当创办新闻传播学院(J)高等教育论坛,1999(4).(北京大学校刊,1999-12-15). 12. 金顶兵,李克安,卢晓东. 加强队伍建设,提高管理水平,努力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J).高等理科教育,2000(1). 13. 杨承运,卢晓东,刘雨,吴朝东. 国外地学教育概括与一些启示(J).中国地质教育,2000(1).(收入《地球科学发展趋势与人才培养》(论文集),河海大学出版社1998年:272) 14. 蔡宝英,卢晓东.不断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J).高等教育论坛,2000,(1). 15. 卢晓东. 本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伯克利加州大学本科生科研(J).高等理科教育,2000(5):67-74. 16. 卢晓东. 依据现有学科恢复构建北京大学工学院的建议(J).高等教育论坛,2000(4):60.( 北京大学校刊,2000-12-5(3版)). 17. 卢晓东. 中美大学本科专业设置比较(J).比较教育研究,2001(2):18-23. 18. 卢晓东. 高等教育的国际化与原版教材的引进(J).中国大学教学,2001(2):38-40. 19. 卢晓东. 21世纪初叶高等学校教材选用与教材建设(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1(4):154-158. 20. 卢晓东.双轨制:WTO后高等学校入学与学费政策及其对社会公平的促进(J).现代大学教育,2002(1):36-39. 21. 宋鑫,卢晓东. 美国高校辅修制度述评(J).现代大学教育,2002(3). (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 新思路》2002年第5期论点摘登) 22. 卢晓东,陈孝戴. 高等学校’专业’内涵研究”(J).教育研究,2002(7):47-52.(《新华文摘》2002年10期,摘登主要观点;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 高等教育》2002年第9期论点转摘登)。 23. 宋鑫,卢晓东. 北京大学辅修制度的现状与思考(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原《青年工作论坛》),2002(4):60-61. 24. 卢晓东,董南燕,王卫. 面对面选课与网上选课相结合——北京大学新的选课制度(J).中国大学教学,2002(7-8合刊) 25. 卢晓东. 留学生学费定价与资助政策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02(6).(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 高等教育》2003年第3期全文转载;全文收入《探索教育变革:经济学和管理政策的视角》第十一章,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年,闵维方主编) 26. 李克安,卢晓东,刘雨,宋鑫. 深化改革促进本科教学再上新台阶(J).中国大学教学,2003(1). 27. 卢晓东. 研究生教育收费定价与资助政策研究(J),中国高等教育,2003(11)(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 高等教育》2003年第7期论点摘登) 28.卢晓东.研究生教育收费定价与资助政策(J).高等教育研究,2003,(5). (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 高等教育》2004年第1期全文转载) 29. 卢晓东. 对高等教育教学中四个重要名词的修正(J).中国高等教育,2003(19). 30. 卢晓东,宋鑫,王卫,董南燕. 大学本科培养跨学科知识复合型人才的作法与相关问题探讨(J).当代教育论坛,2003(10):88-92. 31. 卢晓东. 北京大学研究生学费定价与资助政策研究报告——基于多因素市场决定论的院校个案(J).复旦教育论坛,2003(6). 32. 卢晓东. 依靠市场力量促进第二学士学位教育适度发展(J).科技导报,2003(11):49-51. 33. 卢晓东,王小玥. 变革双重低效率的博士生学制初探(J).中国高等教育,2004(2). 34. 卢晓东,孙燕君.实用性:全球化中高等教育的价值取向(J).复旦教育论坛,2004(2). 35. 卢晓东,董南燕、王卫. 考试模式改革与教学方式转变——兼论学籍管理制度改革的内在原因(J).中国高等教育,2004(10). 36. 卢晓东. 博士生学费与博士学制变革(J).教育研究,2004(6).(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 高等教育》2004年第9期全文转载) 37. 卢晓东. 研究生生均教育成本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4(5). (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 高等教育》2004年第11期全文转载) 38. 卢晓东.确定成本约束下学费、财政经费的市场化互补模型——向成本补偿本义的回归(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4(4). 39. 董南燕,卢晓东. 自主权扩大视域下的高校学生规范管理(J).中国高等教育(J).2005(8). 40. 卢晓东. 暑期学校与学期制度改革的探索(J).中国高等教育,2005(10). 41. 卢晓东. 论研究生学费与资助政策中的公平问题 (J).复旦教育论坛,2005,(4).(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 高等教育》2005年第9期全文转载) 42. 王海欣,卢晓东,关海庭,刘雨. 设立研究课程,构建创新和实践能力培养平台(J). 北京教育(高教版),2005,(12). 43. 卢晓东,王卫,董南燕,何山,李克安.持续管理创新与制度环境再造(J).高等理科教育,2006,(1). 44. 卢晓东. 研究生学费定价与资助政策研究综述(J).中国高教研究,2006,(2). 45. 徐白羽,卢晓东.耶鲁大学暑期学校英语课程教学特色(J).中国大学教学,2006,(2). 46. 王卫,董南燕,贺凯丰,卢晓东. 不断建立和完善科学化、人性化的本科生学术管理制度体系(J).中国大学教学,2006,(4). 47. 卢晓东. 在市场中确定成本约束的研究生学费定价与财政资助——解决成本分担比例问题的第二种方案(J).比较教育研究,2006,(6). (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 高等教育》2006年第8期论点摘登) 48. 卢晓东. 高等学校科研成本与教育成本关系的深入探讨(J).现代大学教育,2006,(5). 49. 董南燕,王卫,安会泳,卢晓东.构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立交桥(J).北京教育(高教版),2006,(12). 50. 贺凯丰,卢晓东,董德刚,王卫,何山.不同来源地区本科生学习成绩研究(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6(高等教育管理专刊). 51. 卢晓东. 谈大学开放教学体系的构建(J).中国高等教育,2007(8). 52. 董南燕,王卫,卢晓东.暑期学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的新模式(J).高等理科教育,2007(4). 53. 沈琛华,张怡,傅晓忱,卢晓东. 耶鲁大学住宿学院内部组织结构、外部关系的比较研究(J).复旦教育论坛,2007(6):67-71. 54. 卢晓东,刘雨.考教分离模式对创造性人才培养的制约(J).北京教育(高教版),2008(5). 55. 宋鑫,卢晓东. 中美大学暑期学校实践比较(J).高等理科教育,2008(5). 56. 卢晓东,孙燕君.以研讨课教室建设促进高校研讨课教学开展(J).中国大学教学,2009(12). 57. 贺凯丰,王卫,金顶兵,卢晓东,李克安.创造更广阔的选择空间——北京大学本科教学管理制度改革(J).北京教育( 高教版),2009(10). 58.董南燕,宋鑫,田勇强,林莉,卢晓东.暑期学校——高校学期制度改革的探索(J).北京教育(高教版),2009(12). 59.庞晓东,卢晓东.对“一成一败”两个成人专业的理论探讨(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12). 60. 漆丽萍,卢晓东.浅析高校学生国际交流的类型与问题(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9(Z1). 61. 卢晓东.北京大学以元培学院为平台建设跨学科专业(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0(3):23. 62. 卢晓东.大学专业设置改革路径(J).中国改革,2010(5). 63. 卢晓东.本科专业划分的逻辑与跨学科专业类的建立(J).中国大学教学,2010(9):10-15. 64.谈小媊,漆丽萍,卢晓东.专业自主选择与跨学科专业建构的实践——以北京大学元培学院为例(J).中国高教研究,2011,(1):54-57. 65. 贺凯丰,王卫,蒋晓涛,卢晓东.高校学分转换机制的研究与探索(J).北京教育(高教版),2011(1):51-52. 66. 卢晓东. 如何破解钱学森之问(J).中国高校科技,2011(7):9-12.(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 高等教育》2011年第11期全文转载) 67. 卢晓东. 排行榜作用远未发挥(J). 科学新闻,2011(11):16. 68. 卢晓东.文化传承与创新需要跨学科专业的建立与发展(J). 科学新闻,2011(11):90-93. 69. 卢晓东. 乔布斯的创新启示(J).发明与创新,2011(12):21. 70. 漆丽萍,任慧岩,卢晓东.高校学生国际交流效果探研(J).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2(Z1). 71. 卢晓东.范式陷阱与制约创造性(J).博览群书,2012(2):5-9. 72. 林莉,赵国栋,卢晓东.在选课模式中引入导师因子的算法设计(J).北大青年研究,2012(1):95-99. 73. 卢晓东.中国留美学生数增加?(J).科学新闻,2012,(3):17. 74. 许小雯,王智慧,谢天龙,卢晓东,鲍 威. 元培模式教育满意度实证分析(J).中国大学教学,2012(5):77-81. 75. 孙燕君,卢晓东.小班研讨课教学:本科精英教育的核心元素——以北京大学为例(J).中国大学教学,2012,(8). 76. 卢晓东.中国一流大学本科教学改革进程与思考——以北京大学为中心考察(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5):96-104.(《教育科学文摘》2012年6期全文转摘) 77. 曹建,王海欣,朱若珊,卢晓东.以本科生科研促进创新能力培养(J).中国高校科技,2013(1-2合刊):16-19.(收录入:周光礼,马海泉等.《科教融合,创新育人》,浙江大学出版社,2014:265-272) 78. 卢晓东. 流失的是顶尖人才还是顶尖人才毛坯(J).求知导刊,2013(1):80. 79. 卢晓东.本科教育质量核心数据再探讨(J).中国大学教学,2013(3):29-36. 80. 陈雅清,刘淑彦,张艺苧,卢晓东.北京大学小班研讨课教学改革的实证研究(J).教育学术月刊(江西),2013(11):25-30. 81. 卢晓东. 关于北京大学“十六字”教学方针的反思(J).中国大学教学,2014(1):19-28. 82. 张泽懿,卢晓东. 中美理科专业设置比较研究(J).高等理科教育,2014(2):61-87. 83. 冯倩倩,王海欣,卢晓东. 中日理科本科专业设置比较(J).教育学术月刊,2014(5):97-105. 84. 卢晓东. 超越因材施教(J). 教育学术月刊,2014(10):3-17.(《新华文摘》2015年第1期全文转摘) 85. 乔天一,邓溪瑶,于晓磊,陈虎,卢晓东,黄晓婷. 以“基尼系数”衡量部属高校分省招生指标的公平性(J).中国高教研究,2014(10):11-15. 86. 邓溪瑶,乔天一,于晓磊,陈虎,卢晓东,黄晓婷. 高校分省招生计划的效率判据(J).中国高教研究,2014(12):23-27. 87. 曹建,卢晓东. 李政道先生与“本科生科学研究”教学模式的引入(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4(管理专刊):1-6. 88. 卢晓东. 从通识教育深入到通识学习(J). 中国高校科技,2015(Z1):54-57.(收录入:《素质教育与大学教育改革》,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19-26.) 89. 董礼,薛珊,卢晓东. 本科课程评估结果群体特征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2015(2):87-92. 90. 黄晓婷,关可心,陈虎,熊光辉,卢晓东.自主招生价值何在——高校自主招生公平与效率的实证研究(J).教育学术月刊,2015(6):28-33.(新华文摘》2016年第3期 网刊 全文转摘) 91. 卢晓东. 论学习量(J). 中国高教研究,2015(6):38-48. (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 高等教育》2015年第9期全文转载) 92. 卢晓东. 挑战:激发创造的教学方法(J). 中国高教研究,2015(12):6-13. 93. 卢晓东,于晓磊,陈虎,黄晓婷. 基础教育中的城乡差异是否在大学延续(J).高校教育管理,2016(1):56-60. (《新华文摘》2016年第9期全文转摘,《教育科学文摘》2016年第1期全文转载) 94. 黄晓婷,关可心,熊光辉,陈虎,卢晓东.“超级中学” 公平与效率的实证研究——以K大学学生学业表现为例(J).教育学术月刊,2016(5):32-37.(《新华文摘》2016年第18期摘要转摘; 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 教育学》2016年第8期全文转载) 95. 卢晓东.学分制发展与成本分担机制的精细分析.上(J). 中国高教研究,2016(7):47-53. 96. 卢晓东.学分制发展与成本分担机制的精细分析.下(J). 中国高教研究,2016(8):20-26. 97. 卢晓东.考试如何激发创新(J).教育学术月刊,2017(2):3-18. 98. 卢晓东. 本科生院是一流本科教育组织模式变革的重要方向(J).中国大学教学,2017(4):7-13. 99. 卢晓东. “超越因材施教”的小学分班原则研究(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8(1):82-94. 100. 卢晓东,满都拉. 打散分班原理探析:返回赫尔巴特(J). 教育学术月刊,2018(1):3-15. 101. 卢晓东. 自主招生价值与实践的错判——与吴晓刚、李忠路教授商榷(J).中国高教研究,2018(4):65-69. 102. 满都拉,卢晓东.通识教育背景下的大类招生与专业分流——以东京大学为例(J).高校教育管理,2018(3):21-27. 103. 卢晓东. 劳动,在人工智能时代意味着什么?(J).中国高等教育,2018(21):7-9. 104. 李丽萍,卢晓东.高校本科化学类专业培养方案结构分析(J). 中国大学教学,2018(11):88-93. 105. 卢晓东.一流本科教育不可忽视跨学科人才培养(J).重庆高等教育,2019(1):28-30.(笔谈之一) 106. 卢晓东. “绝学”与“反讽”(上)(J). 教育学术月刊,2019(4):3-11. 107. 卢晓东. “绝学”与“反讽”(下)(J). 教育学术月刊,2019(5):13-22.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