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熊跃根

个人简介

教育及培训经历 2017年12月哥廷根大学东亚研究所访问学者 2015年11月至2016年1月德国雅各布大学历史系访问教授 2012年4月挪威卑尔根大学比较政治学系访问学者 2010年2月芝加哥大学社会服务行政学院访问学者 2005年10月东京大学社会学系访问学者 2002年11月至2003年9月牛津大学社会政策与社会工作系访问学者 1998年7月至2000年6月: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博士后研究人员; 1994年3月至1998年3月:博士,香港中文大学社会工作学系; 1990年9月至1993年3月:硕士,吉林大学人口研究所(社会学系); 1991年8月14日至20日:培训,香港大学社会工作与社会行政学系; 1987年9月至1988年7月:进修,北京语言学院出国部; 1984年9月至1988年7月:本科,吉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经济学系。 教学经验 本科生课程: 社会工作概论(1998年—至今); 影视文本与社会工作(2000年—2010年)。 研究生课程: 比较社会福利制度(2001年—至今); 社会保障与社会政策研究(2010年—2013年); 非营利组织与社会服务研究专题(2006年—2009年); 中国社会工作的理论与实践(2000年—至今); 社会政策分析(2010年—至今)。 奖励及荣誉 2013年9月,北京大学2012-2013年度优秀教学奖; 2012年4月,挪威卑尔根大学克里斯蒂会议大会发言人; 2011年11月,奥地利萨尔斯堡第483次全球研讨会教员(InvitedFacultyMember); 2011年8月,教育部2010年度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学人; 2011年3月,专著《需要、互惠和责任分担——中国城市老人照顾的政策与实践》获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2007年9月,北京大学2007年度“中国工商银行教师奖”; 2005年10月,东京大学日本科学振兴学会访问学人; 2003年12月—2004年2月,德国汉莎高等研究院(HWK)研究员; 2003年9月,北京大学2003年度树仁奖教金; 2002年11月—2003年9月,牛津大学英国学术院(BritishAcademy)王宽诚访问学人; 2002年5月,加拿大政府“加拿大研究特别奖学金”; 2000年1月—2002年12月,香港大学社会工作与社会行政学系荣誉副教授; 1994年9月—1995年8月,香港中文大学香港中英奖学金。

研究领域

社会政策; 比较福利体制; 社会工作理论; 非营利组织与社会服务。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2022,熊跃根,《大变革时代的社会政策范式与实践:共同富裕的中国道路》,《江海学刊》 第1期; 2021,熊跃根,《大变革时代福利资本主义的发展与社会政策的中国道路》,《社会政策研究》 第1期; 2021,熊跃根、吴富兰,《村庄防疫共同体的形成与基层治理策略》, 《社会建设》第1期; 2020,熊跃根,《马克斯.韦伯的政治理念与变革时代的社会政策: 对理解当代中国的启示》,《社会学评论》 第1期; 2020,熊跃根,《动荡岁月的韦伯与德国社会政策的历史发展(1890-1920)—— 一种历史社会学的分析》, 《社会科学研究》第1期; 2019,熊跃根,《大变革背景下中国社会政策的发展方向与基本策略》,《社会政策研究》 第3期; 2019,熊跃根,《福利体制比较的类型学:源流与发展》,《江海学刊》 第3期; 2019,熊跃根,《政策下乡与发展中的乡土躁动——对江西农村精准扶贫的田野观察》,《社会科学研究》第2期; 2018,熊跃根,《社会政策在民生制度建设中的作用》,《光明日报》1月12日; 2017,申秋、熊跃根,《时间中的社会政治:中国农村扶贫的演进过程一种历史制度主义的分析视角》,《社会政策评论》第7辑; 2017,熊跃根,《志在富民——费孝通先生的学术追求》,《社会科学研究》第4期; 2017,熊跃根,《费孝通先生“志在富民”思想与当代中国的脱贫攻坚》,《北京日报》地方级,2017年9月4日; 2016,熊跃根、杨雪,《我国城市老年人健康水平的性别差异研究——基于CHARLS数据的实证分析》,《江苏行政学院学报》第4期; 2016,熊跃根,《后现代主义与社会工作干预:理论与实务的再反思》,《社会科学研究》第5期; 2016,熊跃根、黄静,《我国城乡医疗服务利用的不平等研究——一项基于CHARLS数据的实证分析》,《人口学刊》第6期; 2015,熊跃根,《在技术时代里我们如何重返自由?——论经典与经典阅读》,《北大青年》5月14日; 2015,熊跃根,《论社会政策发展与我国性别不平等机制的变化》,《社会发展研究》第3期; 2015,熊跃根,《作为社会治理的社会政策实施:技术理性与政治实践的结合》,《江海学刊》第4期; 2014,熊跃根,《福利国家儿童保护与社会政策的经验比较分析及启示》,《江海学刊》第3期; 2014,熊跃根,《新时期我国社会福利制度的建构与社会治理实践的发展》,《社会工作与管理》第1期; 2014,熊跃根,《社会救助怎样用好社会力量》,《时事报告》第4期; 2014,熊跃根,《新时期社会政策的整体效应与创新社会治理的策略》,《社会工作》第1期; 2013,熊跃根,《女性主义论述与转变中的欧洲家庭政策——基于福利国家体制的比较分析》,《学海》第2期。 2013,熊跃根,《第九章女性与社会福利》,《中国女性社会学:本土知识建构》,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2,熊跃根,《中国的社会转型与妇女福利的发展:本土经验及其反思》,《学海》第5期; 2012,熊跃根,《从社会诊断迈向社会干预: 社会工作理论发展的反思》,《江海学刊》第4期; 2012,熊跃根,《福利的理念和中国社会政策的限制》,《中国社会工作研究》第八辑; 2012,熊跃根,《国家、市场和家庭关系中的性别与权利配置:如何理解女性在就业与家庭之间的选择自由?》,《学习与实践》第1期; 2011,熊跃根, 《转型进程中城市社区发展和公众参与的理论分析》,《中国民政》第12期; 2011,熊跃根,《经济不安全和全球化背景下变迁的中国福利体制》,《东亚福利制度:全球化、文化和政府角色》,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 2011,熊跃根,《社会政策的比较研究:概念、方法及其应用》,《经济社会体制比较》第3期; 2011,熊跃根,《风险社会中的大城市治理与社会政策的发展》,《探索与争鸣》第1期; 2010,熊跃根,《中国福利体制建构与发展的社会基础:一种比较的观点》,《经济社会体制比较》第5期; 2010,熊跃根,《全球化背景下福利国家危机与变革的再思考》,《学海》第4期; 2010,熊跃根,《转型经济国家的社会变迁与制度建构:理解中国经验》,《社会科学》第4期; 2010,熊跃根,《福利体制比较研究的理论与方法:对“意义”与真实世界的探究》,《社会福利研究》第2辑; 2010,熊跃根,《论转型时期我国福利体制的改革与社会政策的发展》,《学习与实践》第1期; 2009,熊跃根,《转型过程中我国社会工作职业化与本土化实践的理论分析》, 《中国社会工作发展报告(1988-2008》,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9,熊跃根,《转型经济国家社会保护机制的建构:中国与波兰的比较》,《大国策. 全球视野中的社会转型》,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8,熊跃根,《“震”兴公民社会的道德基础》,《政工研究动态》第13期; 2008,熊跃根,《如何从比较的视野来认识社会福利与福利体制》,《社会保障研究》第1期; 2008,熊跃根,《转型经济国家社会保护机制的建立:中国与波兰的比较》,《学海》第3期; 2008,熊跃根,《国家力量、社会结构与文化传统——中国、日本和韩国福利范式的理论探索与比较研究》,《社会政策评论》第二辑; 2008,熊跃根、王颖,《我国私营医院“公营化”运行机制分析:新制度主义的视角》,《江苏社会科学》第3期; 2007,熊跃根,《国家力量、社会结构与文化传统——中国、日本和韩国福利范式的理论探索与比较分析》, 《江苏社会科学》第4期; 2007,熊跃根、曾宪才,《医疗救助中公民身体与国家治理关系研究——以山东省T市医疗救助为个案的研究》,《学习与实践》第12期; 2006,熊跃根,《劳动的价值与意义是永恒的》,《中国青年》第11期; 2006,熊跃根,《后现代主义与当代社会工作:理论与实践反思》,《中国社会工作研究》第4辑; 2006,熊跃根,《论中国社会工作本土化发展过程中的实践逻辑与体制嵌入》, 《社会工作专业化及本土化实践》(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2003-2004论文集),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6,熊跃根,《第五章社会福利制度》,《社会工作概论》(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熊跃根,《第三章福利经济学及其对现代社会福利思想的影响》,《现代社会福利思想》,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熊跃根,《论当代社会变迁中的社会资本建构与市民社会发展》,《广东社会科学》第5期; 2005,熊跃根,《明星梦与精英文化的再生产》, 《中国青年》第11期; 2005,熊跃根,《转型时期中国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发展的路径与策略》,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1期; 2005,熊跃根,《e时代的新邻里关系:“局域集体主义”正在形成》, 《中国青年》第2期; 2005,熊跃根,《导读》,《社会问题读本》,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熊跃根、何欣,《我国城市弱势群体自助组织的社会资本的建构与发展》, 《中国社会工作研究》第3辑; 2004,熊跃根、何欣,《论中国社 会工作本土化发展过程中的实践逻辑与体制嵌 入——中国社会工作专业教育10年的经验反思》第3辑; 2003,熊跃根,《论当代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发展中的专业性与专业自律问题》,《社会工作专业化及本土化实践》,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2003~2004论文集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会议论文集; 2003,熊跃根,《第三章国外社团的发展情况》、《第四章有关社团的主要理论》、《社团的管理与能力建设》,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 2003,熊跃根,《市民社会向何处去》,《中国发展简报 》(冬季刊)第17卷; 2002,熊跃根,《公/私二分法与福利国家的“性别化”:西方社会工作的现代性思考》,《长沙民政学院学报》第6期; 2002,熊跃根,《从城市贫困问题探讨中国社会政策模式和分析框架的建构》, 《中国社会工作研究 》第1辑; 2001,熊跃根,《论当前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发展中的专业性与专业自律问题》,《转型期的中国社会工作》,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2001年会议论文集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会议论文集; 2001,熊跃根,《转型经济国家中的“第三部门”发展:对中国现实的解释》, 《 社会学研究 》第1期; 2000,熊跃根,《社工专业教育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上海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第1期; 2000,熊跃根,《宏观实践模式与当代中国社会工作的发展》,《华人社会工作本质初探》,香港:八方文化企业公司; 1999,熊跃根,《21世纪中国社会工作教育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专刊); 1999,熊跃根,《我国城市居家老年人晚年生活满意程度研究——对一项调查结果的分析》,《人口与经济》第4期; 1999,熊跃根,《论国家、市场与福利之间的关系:西方社会政策理念发展及其反思”》,《社会学研究》第3期; 1999,熊跃根,《21世纪中国社会工作教育面临的问题和挑战》,1999年社会工作教育专刊——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第二届年会暨“面向21世纪的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会议时间1999年5月1日; 1998,熊跃根,《中国城市家庭的代际关系与老人照顾》,《中国人口科学》第6期; 1998,莫邦豪、熊跃根,《高龄化过程中城市老年人的社区照顾:论家庭、社区与政府之间的联结》,《香港老年学报》第2期; 1998,熊跃根,《成年子女对照顾老人的看法》, 《社会学研究》第5期; 1998,熊跃根,《需要理论及其在老人照顾领域中的应用》,《人口学刊》第5期; 1998,熊跃根、周健林,《宏观社会工作在当代中国的意义》,《中国社会工作》第4期。

学术兼职

社会兼职与服务 2006年12月—至今,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评价专家委员会委员 2007年8月—2015年7月,China Journal of Social Work (Routledge) 执行编辑 2007年9月—至今,Asian Social Work and Policy Review(Wiley)编委 2008年7月—2014年7月,东亚社会政策研究网络(EASP)顾问委员会委员 2008年11月—2016年10月,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 2009年4月—至今,全国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专家委员会委员 2010年1月—2012年12月,《社会保障研究》学术委员会委员 2002年11月—至今,《中国社会工作研究》编委 2016年3月—至今,《中国社会工作研究》副主编 2011年4月—至今,Asian Education Development Studies (Emerald)编委 2014年1月—至今,British Journal of Interdisciplinary Studies (UK)编委 2016年11月—至今,Journal of Ageing, Disability and Chronic Disease (Aster Publications ) 编委 2018年5月—至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munity and Social Development (Sage) 编委。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