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
主要学历
1987年10月—1993年1月:英国伦敦大学人类学博士研究生
1985年9月—1987年6月:厦门大学人类学系硕士研究生
1981年9月—1985年6月:厦门大学人类学系本科生
工作经验
1994年10月—今:北京大学社会学人类学研究所博士后(1994破格初站)、副教授(1995)、教授(1997破格)、博导(2001)
1993年10月—1994年10月:英国爱丁堡大学人文学院博士后博士后
1991年10月—1993年10月:英国城市大学社会科学系田野研究员、博士后、研究员
主持和参加的主要科研课题:
1985—1987年——“人类学研究”,国家教委博士点项目,主要研究人员之一。
1988—1991年——汉人社会中的仪式与时空专题研究课题,伦敦大学中心基金会、伦敦大学东方非洲学院资助,博士论文研究项目。
1991—1993年——“中国地方传统与互助制度:10个村落研究”,英国经济社会科学院资助,田野研究、资料分析。
1993—1994年——“中国传统宇宙观研究”,英国爱丁堡大学资助,独立研究。
1994—1996年——“中国民间权威与象征资源比较研究”,英国城市大学资助,研究课题主任之一。
1995—1997年——“中国农村社区医疗制度的改革”,国家教委博士后课题,独立研究。
1996年—今——社会人类学理论与方法及其在中国的应用,国家教委“九五”重大课题,主要研究人员。
1996年—今——“中外文化人类学比较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九五”一般项目,课题主持人。
1996年—今——“社会人类学理论与方法”,国家教委“九五”人文社会科学博士点课题,课题主持人。
1996年—今——“中韩华侨与侨乡社会比较研究”,韩国汉城大学比较文化研究所资助,中方合作者。
1999年—今——“云南著名人类学田野调查地点的再研究”,云南省政府省校合作基金,课题主持人。
2004年—今——“藏彝族走廊的族群与文化”,北京大学校长基金,课题主持人。
主要境外讲学经验
2005年4月:台湾东华大学“族群与社会研究国际研讨会”
2001年12月:法国索邦大学互惠知识国际会议、欧盟(布鲁塞尔)跨文化研究国际大会
2001年6月:应法国国际跨文化研究院邀请任访问教授,展开法国农村人类学调查
2000年5月:美国加州大学圣巴巴拉校区人类学系访问讲学
2000年4月:美国哈佛大学人类学系访问,人类学系与东亚研究中心联合讲演“第三只眼睛:迈向本土人类学的反思”
2000年3月:马里文化部互惠知识大会
2000年1月—6月:美国芝加哥大学人类学系访问教授,讲授博士课程“人类学的中国问题”
1998年12月:意大利波伦亚大学国际跨文化研讨会
1997年9月:全欧汉学会第12界大会主题讲演(爱丁堡大学人文学院)
1995年6—19月:台湾中研院民族学研究所访问学人,从事台湾汉人社区人类学调查。
1991年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丝绸之路沿线的英雄史诗专家会议”
学术简介
从研究生期间开始译介西方人类学理论,博士论文期间专门研究城市仪式、时间—空间象征及国家与社会关系,博士后期间转向乡村研究与理论研究,曾在闽台三村、一市中从事长期田野调查,撰述大量中文论著
现已发表中文学术专著18部,英文专著1部,译著3 部,主编论文集7部,及大量中外文核心期刊论文。
获奖情况
1990年伦敦大学东方非洲研究学院研究奖励(Postgraduate Research Awards)
1990年伦敦大学核心研究基金奖助(Central Research Fund, Research Awards)
1996年北京大学优秀科研成果奖(二等奖)
1997年北京大学优秀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1998年国家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科研奖(首届)
1998年北京市人文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奖(一等奖)
2001年国家教育部青年教师奖(第二届)
2003年国家图书奖(人文社会科学是什么之《人类学是什么》)
主要业绩
积极参加和组织科研活动,发表大量学术著作,研科成果具有前沿性;关注人类学学科建设,培养较多研究生,开设多门课程;曾作为班主任,组织全国社会文化人类学高级研讨班,在本单位研究室组织工作、外事联系、北京大学社会人类学硕士、博士点的建设、学生培养方案和课程设计等方面有贡献。
附:主要著述一览表
1986年
“心理人类学述议”,载于《人类学研究》(1986年试刊号)。
1987年
《当代人类学》(译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唐宋时期人口增长与泉州港的勃兴”,载于《福建人口》,1987年第1期。
1989年
“文化进化论:回顾与前瞻”,载于《人类学论丛》(第1卷),厦门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1990年
“试论考古人类学”(与叶文程合作),载于《当代中国人类学》,上海三联书店1990年版。
1991年
“政治人类学与传统政治制度分析”,载于《建设中国人类学》,上海三联书店1991年版。
1992年
“The politics of culture or a contest of histories: representations of Chinese popular religion in China”, in Dialectical Anthropology, 1992, Vol.16, No.1-2.
1993年
Flowers of the state, grass of the people: yearly rites and aesthetics of power in Quanzhou, Southeast China, University of London Ph.D Thesis, 1993.
1994年
“Quanzhou: the Chinese city as cosmogram”, in Cosmos, 1994, No.2.
Review: Chinese Almanacs (Richard Smith,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Cosmos, Vol.10, No.1, pp.131-134.
1995年
“Place, administration and territorial cults in late imperial China”, in Late Imperial China,1995, No.2.
“ 政体与基层社会的转型”, 载于《史学理论研究》,1995年第1期。
“文化想象的力量:读萨伊德《东方学》”,载于《中国书评》(香港),总第6卷。
“远方文化的迷:民族志与实验民族志”, 载于《中国社会科学季刊》,总第13卷。
“家族、社会与国家”,《北京青年报》,1995年11月20日。
1996年
“中国文化与社会知识的理念”,《北京青年报》,1996年2月5日。
“功能主义人类学的重新评估”, 载于《北京大学学报》,1996年第2期。
“中国民间宗教:国外人类学研究概述”, 载于《世界宗教研究》,1996年第2期。
“人类学与文化学说”, 载于《国外社会学》,1996年第1—2期。
“中国民间传统与现代化”, 载于《传统文化与现代化》,1996年第3期。
“宗族、国家与社会——弗里德曼理论的再思考”, 载于《中国社会科学季刊》,总第16卷。
“历史、人情与互惠:闽南两村社会互助与福利的民间模式”, 载于《福建与台湾社会—文化研究论文集》(第3卷),台湾中央研究院1996年版。
“文化•经济•符号”, 载于《读书》,1996年第11期。
“现代的自醒:塘东村田野调查与理论对话”, 载于《社区研究与社会发展》,天津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马克思主义人类学的若干特点”, 载于《中国人类学的发展》,上海三联书店1996年版。
《社区研究与社会发展》(合编论文集),天津人民出版社。
1997年
《社区的历程:溪村汉人家族的个案研究》(专著),天津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文化格局与人的表述:当代西方人类学思潮评介》(专著),天津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社会人类学与中国研究》(专著),北京三联书店1997年版。
《山街的记忆:一个台湾社区的信仰与人生》(专著),上海文艺出版社1997年版。
《乡土社会的秩序、公正与权威》(合编论文集),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社会文化人类学讲演集》(合编论文集),天津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象征与社会:中国民间文化的探讨》(合编论文集),天津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作为文化批评的人类学》(译著),北京三联书店1997年版。
“小地方与大社会:中国社会的社区观察”, 载于《社会学研究》,1997年第1期。
“布迪厄:制度、实践与社会再生产的理论”, 载于《国外社会学》,1997年第2期。
“功能主义与英国社会人类学”,《社会文化人类学讲演集》,天津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空间阐释的人文精神”, 载于《读书》,1997年第5期。
“思考的实践”, 载于《读书》,1997年第7期。
“社会人类学的中国研究:认识论范式的概观与评介”, 载于《中国社会科学》,载于1997年第5期。
“人与社会再生产:从《生育制度》到实践理论”, 载于《社会科学战线》,1997年5期。
“体验•自觉”, 载于《读书》,1997年第9期。
“超越文化的局限:本土人类学与中国社会科学的思考”, 载于《中国社会科学季刊》(香港),总第20卷。
“地方道教与民间信仰:法主公研究笔记”, 载于《民俗研究》,1997年第4期。
1998年
《村落视野中的文化与权力——闽台三村五论》(专著),北京三联书店1998年版。
《想象的异邦——社会与文化人类学散论》(专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幸福、自我权力与社会本体论”, 载于《社会学研究》,1998年第1期。
“文化变迁与现代性的思考”, 载于《民俗研究》,1998年第1期。
“象征的秩序”,《读书》,载于1998年第2期。
“船帮、妈祖、跨世纪”, 载于《读书》,1998年第7期
“家国天下”,《中国图书商报——书评周刊》,1998年9月25日。
“国家与社会关系史视野中的中国乡镇政府”, 载于《中国社会科学季刊》,总第24卷。
“文化与普遍性解释——别的讲演之后的讲演”, 载于《当代艺术与人文科学》,湖南美术出版社1998年版。
“日常江村之思”,〈中国图书商报——书评周刊〉,1998年9月11日。
“El patrimonio en duda: un templo sus fiestas”, in Anthropología de la Transmisión Heretaria, edited by José Anthonio de Rota, pp.139-178, Universidate Da Coruña Servicio de Publications, 1998.
“作为文化翻译的述评——《自由秩序原理代译序》之“深描说”,《中国书评》,1998年第11期。
1999年
“王铭铭回应曹树基——兼论学术价值”,《中国图书商报——书评周刊》,1999年1月12日。
“知识的现状:学科之乱”,〈中国图书商报——书评周刊〉,1999年11月30日。
“文明的焦虑”,〈中国图书商报——书评周刊〉,1999年2月3日。
《逝去的繁荣——一座老城的历史人类学考察》(专著),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History, fraternity and reciprocity: the folk model of welfare and mutual aid in two south Fujian villages, in Chinese Social Sciences Yearbook, Hong Kong Press for Social Sciences, 1999.
“格尔兹的解释人类学”, 载于《教学与研究》,1999年第4期。
“知识的自觉——读邓正来《研究与反思》”,《学术思想评论》,1999年第5辑。
“村落姓氏与权力”,《民俗研究》,载于1999年第1期。
“教育空间的现代性与民间观念——闽台三村初等教育的历史轨迹”, 载于《社会学研究》,1999年第6期。
“家庭危机与公共权力——台湾石碇乡生活史研究笔记”, 载于《中国家庭及其伦理研讨会论文集》,台北汉学研究中心1999年版。
“地方政治与传统的再创造”, 载于《民俗研究》,1999年第4期。
“民族与国家——从吴文藻的早期论述出发(之一)”,载于《云南民族学院学报》,1999年第6期。
2000年
《非我与我:王铭铭学术自选集》,福建教育出版社2000年3月版。
《社会人类学》,台湾五南图书出版公司2000年5月版。
《甜蜜的悲哀》(与胡宗泽合译,第一译者、序言作者),北京三联书店。
民族与国家——从吴文藻的早期论述出发(之二),云南民族学院学报》,2000(1),2万字。
寻找一种人的观念,《读书》2000(3)。
他者的意义——现代人类学的后现代性,《现代性与中国》,广东教育出版社。
出版专著
九十年代文化研究的内在困境,《南方文坛》,2000(3)。
灵验的遗产:围绕一个村神及其仪式的考察,《仪式与社会变迁》,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危亡与超生:1896年东南沿海的超度仪式,《民族学研究集刊》2000(1),总83。
文化与二十一世纪,《人类学理论的新格局》(纳日碧力戈等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奢侈生出了资本主义——说《奢侈与资本主义》,《文汇报》2000年12月16日,书缘版。
Comment: “Putting Global Capitalism in Its Place” (Mayfair Yang), Current Anthropology, Vol.41, Number 4, pp.502-503.
2001年
“Shiding: Popular authority, life history and social power”, in Chinese Studies in History, Summer 2001, Vol.1, No.4.
留住天伦之乐,《北京日报》,2001年1月1日
人类学在20世纪中国,《二十世纪的中国/学术与社会:社会学卷》,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王铭铭自选集》(新世纪学人文存),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流动的礼物——读《礼物的流动》,《文汇报》书缘版,2001,4,7。
我们的文化是怎样西传的——读安田朴《中国文化西传欧洲史》,《文汇报》书缘版,2001,4,14。
阿Q,秋菊… …故事还在上演——读苏力《送法下乡——中国基层司法制度研究》,《文汇报》书缘版,2001,4,21。
漂泊的洞察——读《民族与民族主义》,《文汇报》书缘版,2001,4,28。
波伦亚思古记,《民俗研究》,2001年第2期。
马里三地(一),《读书》,2001年第7期。
明清时期的区位、行政与地缘崇拜——来自闽南的个案研究,杨念群编《空间/记忆/社会转型——“新社会史”研究论文精选集》,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Grassroots Charisma: Four Local Leaders in China, Co-Authored with Stephan Feuchtwang, London: Routledge, 2001.
从“天下”到“国族”——兼及互惠理解,《跨文化对话》,第7辑,上海文艺出版社。
《人文世界:中国社会与文化人类学年刊》(主编),2001年卷
“Le renversement du ciel”, in Trancultural Dialogue (2), Alliage, 2001.
“从芝加哥到萨林斯的世界”,《社会理论丛刊》,第1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人文史观”——潘光旦与我们这代人的问题,《论证》,2001年第2辑。
推己及人,推人及己,《论证》,2001年第2辑。
2002年
“The third eye: towards a critique of ‘nativistic anthropology’”, Critique of Anthropology, Vol.22, Issue 22, PP.149-174.
《人类学是什么》,北京大学出版社。
“费孝通与我们所要承担的”,《中国图书商报/书评周刊》,2002年10月25日。
“Tributes and shares of center: some notes on Chinese ‘pilgrimages’”, in En el Camino: Cultura y Patrimonio, Jose Antonio Fernandez de Rota y Monter ed., pp.43-56, Universidade Da Coruna.
“The Fa Zhu Gong Festival: The Birth of a God or the Reproduction of Locality in a Chinese Village”, in The Chinese at Play: Festivals, Games and Leisure, edited by Anders Hansson with Bonnie S. McDougall, London: Kegan Paul, 2002.
“钟敬文”,《南方周末》,2002年12月26日。
2003年
《西方与非西方——文化人类学述评选集》(编),华夏出版社2003年版。
“序言”,《权力与公正——乡土社会的纠纷解决与权威多元》(赵旭东著),第1-10页,天津古籍出版社2003年1月版。
“村落研究二人谈”(与刘铁梁合作),《民俗研究》,2003年第1期。
“由张光直想起的”,《读书》,2003年第6期。
《无处非中》,山东画报出版社2003年版。
《漂泊的洞察》,上海三联书店2003年版。
《走在乡土上:历史人类学札记》,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中国人类学文化性格的探寻者”,《中国民族学纵横》,民族出版社。
“Europe, une terre sans ancestres”,Les Assises de la Connnaissance Reciproque,Alain Le Pichon ed., Paris: Le Robert, 2003.
“针对念群说的几句‘废话’”,《东方》,2003年第10期。
“远山的呼唤”,《经济观察报》,专栏版,2003年12月22日。
2004年
“柏林墙的价格”,《经济观察报》,专栏版,2004年1月5日。
“中国马达”,《经济观察报》,专栏版,2004年1月19日。
“两种书”,《中国图书商报/书评周刊》,2004年1月19日。
“冥币中的哲学”,《经济观察报》,专栏版,2004年2月2日。
“魁阁的过客”,《读书》,2004年第2期。
《裂缝间的桥——解读摩尔根<古代社会>》,山东人民出版社。
“重新树立起摩尔根的旗帜”,《中华读书报》,2004年3月3日。
“社会生活的道德想象”,《中国图书商报/书评周刊》,2004年3月36日。
“摩尔根与‘政治文明’”,《经济观察报》,书评增刊,第7期。
“禄村:‘消暇经济’的再解释”,《三农中国》,2004年第1期。
“Mapping ‘chaos’:the dong xi fo feuds of Quanzhou, 1644-1839”, in Making Place: State Projects, Globalisation and Local Responses in China, Stephan Feuchtwang ed., pp.33-60, London: UCL Press.
“序”,《中国古代神话》(袁珂著),华夏出版社2004年版。
“保住‘处女江’”,《经济观察报》,专栏版,2004年4月19日。
“储藏‘民族自传’的大厦”,《中华读书报》,2004年4月。
“被现代性包裹的肉体”,《经济观察报》,书评增刊,2004年5月10日,No.9。
“戏说的‘全球化’”,《城市俱乐部》,2004年5月号。
“动物园的公共性”,《经济观察报》,专栏版,2004年5月31日。
“继承与反思——记云南三个人类学田野工作地点的‘再研究’”,《五音》(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学生刊物),总第8期,第3卷。
《西方人类学名著提要》(主编),江西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溪村家族:社区史、仪式与地方政治》,贵州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村曲缘何挽歌调”,《中国图书商报》书评周刊,2004年5月28日。
“雅典娜的风姿”,《经济观察报,书评周刊》,no.10,2004,7,19。
“蛮界迷思”,《城市俱乐部》,2004年7月号。
“我所读到的‘现代性’”,《中国最佳讲座》,李公明主编,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4年版。
“在乡土世界寻找遗产——关于《溪村家族》”,《文汇报》书缘版,2004年9月11日。
“水利社会的类型”,《读书》,2004(11)。
“天下作为世界图式”,《年度学术2004》,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西方人类学名著提要》导论”,《西北民族研究》,2004(4)。
“文化生态的发展观”,《经济观察报》,2004年11月22日。
2005年
“茶及其‘他者’”,《读书》,2005年第3期。
“说香史”,《西北民族研究》,2005年第1期。
“继承与反思——记云南三个人类学田野工作地点的‘再研究’”,《社会学研究》,2005年,第2期。
“谈‘天’录(之一)”,《西北民族研究》,2005年第2期。
“寻找中国人类学的世界观”,《中国最佳讲座2004》,长江文艺出版社2005年版。
“朝圣:历史中的文化翻译”,乔健、李沛良、李友梅、马戎主编《文化、族群与社会的反思》,台北:丽文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2005年版。
“费孝通的学术理想”,《书城》,2005年5月号。
“我所认识的费孝通”,《南风窗》,2005年5月16日。
“Anthropology in mainland China in the past decade”, Asian Anthropology, Vol.4.
《西方人类学思潮十讲》,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社会人类学与中国研究》,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西学“中国化”的历史困境》,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水的精神”,《社会学家茶座》,第11辑。
“谈‘天’录(之二)”,《西北民族研究》,2005年第3期。
“糖粒上的历史”,《南方文物》,2005年第3期。
“槟榔与咖啡”,《读书》,2005年第11期。
《重归“魁阁”》(与潘乃谷合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
“谈‘天’录(之三)”,《西北民族研究》,2005年第4期。
“过去二十五年来的中国人类学:成就与问题”,《江西社会科学》,2005年第12期。
评《黄岩诉讼档案及调查报告》,《中国书评》第二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2006年
“我想象中的人类学”,《广西民族学院学报》,2006年第1期。
“悍妇与乡约”,《西北民族研究》,2006年第1期。
“乩•书写•神秘主义”,《社会学家茶座》,第13辑(2006年)。
“ ‘Great tradition’ and its enemy: the issue of ‘Chinese culture’ on the Southeast coast”, in Southern Fujian: The Reproduction of Traditions in Post-Mao China, Tan Chee-beng ed., Hong Kong: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Press, 2006.
“文化史三题”,吴天泰主编《族群与社会》,台北五南图书出版公司2006年版。
“李济给张光直的一封信”,《中国图书商报》阅读周刊,2006年3月31日。
《没有后门的教室——人类学随谈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君子比德于玉”,《西北民族研究》,2006年第2期。
《走在乡土上——历史人类学札记》(增订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我们的‘祖先’吃人吗?”,《广州日报》专栏版,2006年5月24日。
“学位‘大跃进’的忧心”,《广州日报》专栏版,2006年5月30日。
“中国人类学的海外视野”,《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6年第3期。
“疾病与医疗不仅是科学问题,也是人文问题”,《广州日报》专栏版,2006年6月7日。
“儿童不易承受之重”,《广州日报》专栏版,2006年6月12日。
“警惕遗产保护中的运动化苗头”,《广州日报》专栏版,2006年6月15日。
“质疑博士论文匿名评审”,《广州日报》专栏版,2006年6月21日。
“中国学术的‘语言时尚’问题”,《广州日报》专栏版,2006年6月22日。
“如此修旧如旧等于破坏”,《广州日报》专栏版,2006年6月28日。
研究领域
致力于中国人类学研究,在社会文化人类学理论、区域研究、宗教人类学、文化研究等领域有研究专长。目前除继续既有研究脉络外,开始关注中国历史上的异文化叙述及海外民族志及文化展示研究。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新发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2020,王铭铭,《古典学的人类学相关性:还原并反思地引申一种主张》,《社会》第2期;
2019,王铭铭,《从地理—宇宙形态、历史时间性看学术体系构建》,《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第4期;
2019,王铭铭,《<古代社会〉一个时代的车碑》,《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第5期;
2019,王铭铭,《联想、比较与思考:费孝通“天人合一论”与人类学“本体论转向”》,《学术月刊》第8期;
2019,王铭铭,《升平之境:从《意大利游记》看康有为欧亚文明论》,《社会》第3期;
2019,王铭铭,《植物/文化:<物与人> <地方知识与自然阶序>序文二则》,《西北民族研究》;
2018,王铭铭、渠敬东、大卫·帕金、杨圣敏、张志强、江湄、朱晓阳、罗祎楠
、邓小南、孙静、加娜古丽,《人类学与当代世界的危机》,《探索与争鸣》第11期;
2018,王铭铭,《费孝通(英文版<社会理论百科全书>词条)》,《西北民族研究》第3期;
2018,王铭铭,《在国族与世界之间:莫斯对文明与文明研究的构想》,《社会》第4期;
2018,王铭铭,《刺桐城:滨海中国的地方与世界》(《逝去的繁荣》修订版),北京:三联书店;
2018,王铭铭,《社会中的社会——读涂尔干、莫斯<关于文明概念的札记>》,《西北民族研究》第1期;
2018,王铭铭,《“道德环境”与文明》,《学海》第2期;
2018,王铭铭,《在国族与世界之间:莫斯对文明和文明研究的构想》,《社会》第4期;
2018,王铭铭,《费孝通(英文版<社会理论百科全书>词条)》,《西北民族研究》第3期;
2018,Wang Mingming,Some Turns in a 'Journey to the West': Cosmological Proliferation in an Anthropology of Eurasia, in Janet Carsten and Simon Frith eds., British Academy Lectures, 2016-2017,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8,Wang Mingming, Afterword: a view from a relationist standpoint, The New Chinese Anthropology, Cardo: Revue Internationale d’Anthropologie Culturelle $ Sociale, Paris: de 1’université Paris Descartes-Sorbonne Paris Cité.
2017,Wang Mingming, "Some turns in a journey to the West: Cosmologicalproliferation in an anthropology of Eurasia", Journal of the British Academy, 5: 201–250.
2016,王铭铭,《说“边疆”》,《西北民族研究》第2期;
2016,王铭铭,《局部作为整体——从一个案例看社区研究的视野拓展》,《社会学研究》第4期;
2016,王铭铭、罗兰、孙静,《聚宝城南:“闽南文化生态园”人文区位学考察》,《民俗研究》第3期;
2016,王铭铭,苏国勋,渠敬东等,《费孝通佚作<新教教义与资本主义精神之关系>研讨座谈会实录》,《西北民族研究》第1期;
2016,王铭铭、张瑞,《费孝通佚稿<新教教义与资本主义精神之关系>整理后记》,《西北民族研究》第1期;
2016,王铭铭、吴银玲、孙静、金婧怡,《地理与社会视野中的民间文化——惠东小岞考察》,中国社会与发展研究中心,北京大学社会学人类学研究所;
2015,王铭铭,《在欧亚与民族志世界之间》,《西北民族研究》第4期;
2015,王铭铭、舒瑜编,《文化复合型:西南地区的仪式、人物与交换》,北京:北京出版集团;
2015,王铭铭,《超社会体系——文明与中国》,北京:三联书店;
2015,王铭铭,《“世界闽南文化论坛”学术小结》,《西北民族研究》第3期;
2015,王铭铭,《当代民族志形态的形成:从知识论的转向到新本体论的回归》,《民族研究》第3期;
2015,王铭铭,《民族志:一种广义人文关系学的界定》,《学术月刊》3月号;
2015,王铭铭,《对学科问题的三点看法》,《西北民族研究》第1期;
2015,王铭铭,《<超社会体系——文明与中国>前言》,《西北民族研究》第1期;
2015,王铭铭、舒瑜,《跨越边界与范式——<文化复合性:西南的仪式、人物与交换>导论》,《云南民族大学学报》第1期;
2015,王铭铭,《王铭铭对吴文藻、费孝通:中华民族理论之解读》,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
2014,王铭铭、刘琪,《人类学家的凝视与环顾:王铭铭教授访谈录》,《学术月刊》3月号;
2014.Wang Mingming."The West as the Other: A Genealogy of ChineseOccidentalism". Hong Kong: The Chinese University Press;
2014,王铭铭,《马林诺夫斯基<一本严格意义上的日记>中文版序》,《西北民族研究》第1期;
2014,王铭铭、罗杨、翟淑平等,《安溪铁观音人文状况调查报告》,《文化学刊》第2期;
2014,Wang Mingming (with David Parkin). "Sacrifice in Different Civilizations",《民族学刊》第2期;
2014,王铭铭、David Parkin,《不同文明中的祭祀》,《民族学刊》第2期;
2014,王铭铭,《谈“作为世界体系的闽南”》,《西北民族研究》第2期;
2014,王铭铭,《文明,及有关于此的民族学、社会人类学与社会学观点》,《中南民族大学学报》第4期;
2014,王铭铭,《文明的宇宙观形态:方位、季节与他性》,《西北民族研究》第3期;
2014,Wang Mingming. "To Learn from the Ancestors or to Borrow from theForeigners: China’s Selfidentity as A Modern Civilisation". Critiqueof Anthropology .34(4): 397–409;
2014.Wang Mingming, and Robero Malighetti. "Dal.punto di vista cinese. Dialogo sulle prospettive dell'antropologia (From the Chinese Point ofView. Dialogue on the Anthropological Perspectives)", EthnoAnthropologyAssociazione Italiana per le Scienze EtnoAntropologiche - i.e. Italian Association for the Ethno-AnthropologicalSciences). 2 (2): 11-25;
2014.Wang Mingming. "Nuovi percorsi per la storia dell'antropologiamoderna". Pp.13~30 in Antropologies dala Cina, edited by RobertoMalighetti. Frenze: SEID Editori;
2014,王铭铭,《当代中国的几种文明论述》,《西北民族研究》第4期;
2013,王铭铭,《西南之“外”:文明与生活的民族志》,《西南民族大学学报》第1期;
2013,王铭铭,《三圈说:另一种世界观,另一种社会科学》,《西北民族研究》第1期;
2013,王铭铭,《心灵穿梭于古今之间:<古典人类学译丛>总序》,《南方文物》第1期;
2013,王铭铭,《东亚文明中的山:对中国之山的几个印象》,《西北民族研究》第2期;
2013,王铭铭,《山川意境及其人类学相关性》,《民族学刊》第3期;
2013,王铭铭,《莫斯民族学的“社会论”》,《西北民族研究》第3期;
2013.Wang Mingming. "Directions, Seasons, and Alterities: Notes on theEarly History of Chinese Political Cosmology". The Journal of theTraditional Cosmology Society 29:25-58;
2013,王铭铭,《序》,谢文哲:《茶之原香:铁观音风土考察》,5-8页,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013,王铭铭,《<茶之原香:铁观音风土考察>序》,《西北民族研究》第4期;
2012,王铭铭,《中国人类学评论》第22辑,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012,王铭铭、张帆,《西南研究答问录》,《西北民族研究》第1期;
2012,王铭铭,《<西方作为他者>书后》,《西北民族研究》第2期;
2012,王铭铭,《近代人类学史的另一条线索》,《西北民族研究》第3期;
2012.Wang Mingming. "Southeast and Southwest: Searching for the Linkbetween 'Academic Regions'". Pp.161-190 in Sociology andAnthropology in Twentieth-Century China, edited by Arif Dirlik. HongKong: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Press;
2012.Wang Mingming."All under heaven (tianxia): Cosmological Perspectives and Political On tologies in Premodern China."Hau: Journal of Ethnographic Theory 2(1):337–383;
2012.Wang Mingming."A Drama of the Concepts of Religion: Reflectingon Some of the Issues of 'Faith' in Contemporary China". FudanJournal of the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A Quarterly. 5(2):1-35;
2012,王铭铭,《超越“新战国”:吴文藻、费孝通的中华民族理论》,北京:三联书店;
2012,王铭铭,《文明、“超社会体系”与中国》,《西北民族研究》第4期;
2012,王铭铭、王斯福、罗兰,《人类学的中国取向:王铭铭教授访谈录》,《西岸》第1辑,福州:海峡出版发行集团、福建教育出版社;
2011,王铭铭编,《中国人类学评论》,第19辑,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011,王铭铭编,《中国人类学评论》,第20辑,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011,王铭铭编,《中国人类学评论》,第21辑,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011.Wang Mingming."Chinese Rural Township Government:ASequence of the Expansive Moments of the State in History".Pp.311364 in State and Civil Society:The Chinese Perspective, edited byDeng Zhenglai. Singapore: World Scientific Publishing Co. PTC Ltd;
2011,王铭铭,《我理解的“人类学”大概是什么?》,《西北民族研究》,第1期;
2011,王铭铭,《所谓“海外民族志”》,《西北民族研究》第2期;
2011,王铭铭,《再谈“超社会体系”》,《西北民族研究》第3期;
2011,王铭铭,《宗教概念的剧场——当下中国的“信仰问题”》,《西北民族研究》第4期;
2011.Wang Mingming. "A Drama of the Concepts of Religion: Reflectingon Some of the Issues of 'faith' in Contemporary China", WorkingPaper Series. 155, Asia Research Institute, National University ofSingapore;
2011,王铭铭,《人类学讲义稿》,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011.Wang Mingming. "Le Renversement du Ciel, De l'Empire devenuune Nation et de la pertinece de la compréhension réciproque pour laChine".Pp. 469~482
in le Renversement du Ciel, edited by Alain LePichon and Moussa Sow. Paris: CNRS Editions;
2011.Wang Mingming."Cosmologie et Ethnographies de la ChineImpériale". Pp.551~567 in le Renversement du Ciel, edited by Alain LePichon and Moussa Sow.Paris: CNRS Editions;
2011.Wang Mingming."Du thé et de ses conséquences. La paix, la guerreet autres petites choses". Pp.567~580 in le Renversement du Ciel, edited by Alain Le Pichon and Moussa Sow. Paris: CNRS Editions;
2010,王铭铭编,《中国人类学评论》,第15辑,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010,王铭铭编,《中国人类学评论》,第16辑,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010,王铭铭编,《中国人类学评论》,第17辑,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010,王铭铭编,《中国人类学评论》,第18辑,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010,王铭铭编,《民族、文明与新世界——20世纪前期的中国叙述》,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010,王铭铭,《线条与结构,人物与境界——文明、历史形态与人生史》,《新史学》第三卷,北京:中华书局;
2010,王铭铭,《民族地区人类学研究的方法与课题》,《西北民族研究》第1期;
2010,王铭铭,《仪式研究与社会理论的混合观》,《西北民族研究》第2期;
2010,王铭铭,《神话学与人类学》,《西北民族研究》,第4期;
2010,王铭铭,《超社会体系——对文明人类学的初步探讨》,《中国人类学评论》,第15辑,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010,王铭铭,《文字的魔力——关于书写的人类学》,《社会学研究》第2期;
2010,王铭铭,《文字这把“双刃剑”:从一个“反例”看》,《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第1期;
2010,王铭铭,《文化史:从梁启超那里“再出发”》,《中华读书报》4月23日;
2010,王铭铭,《民族学与社会学之战及其终结——一个人类学家的札记与评论》,《思想战线》第3期;
2010,王铭铭,《葛兰言(MarcelGranet)何故少有追随者?》,《民族学刊》,第1期;
2010,王铭铭,《潘光旦先生<土家族源研究>导读》,《中国社会科学辑刊》第31期,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10,王铭铭,《从“没有统治者的部落”到“剧场国家”》,《西北民族研究》,第3期;
2010,王铭铭,《艺术人类学:艺术与艺术家的魅惑》,《世界民族》,第4期;
2010,王铭铭,《一篇讲稿透露出的人类学宗教观》,《南方文物》第3期;
2010,王铭铭,《人生史与人类学》,北京:三联书店;
2010.Wang Mingming."The Intermediate Circle: AnthropologicalResearch of Minzu and the History of Civilization". Chinese Sociologyand Anthropology. 42(4):62–77;
2010,王铭铭,《“三圈说”:中国人类学汉人、少数民族、海外研究的学术遗产》,《中国深度研究高级论坛讲演录》第一辑,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9,王铭铭编,《中国人类学评论》,第8辑,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009,王铭铭编,《中国人类学评论》,第9辑,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009,王铭铭编,《中国人类学评论》,第10辑,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009,王铭铭编,《中国人类学评论》,第11辑,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009,王铭铭编,《中国人类学评论》,第12辑,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009,王铭铭编,《中国人类学评论》,第13辑,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009,王铭铭编,《中国人类学评论》,第14辑,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009.Wang Mingming.2009.Empire and Local Worlds:A Chinese Model forLongTerm Historical Anthropology. Walnut Creek, California: Left Coast Press;
2009,王铭铭,《人生史杂谈(之一)》,《西北民族研究》,2009年第1期;
2009,王铭铭,《人生史杂谈(之二)》,《西北民族研究》,2009年第2期;
2009,王铭铭,《人生史杂谈(之三)》,《西北民族研究》,2009年第3期;
2009,王铭铭,《从“礼治秩序”看法律人类学及其问题》,《西北民族研究》第4期;
2009,王铭铭,《差异与关联——从汉、藏、彝三个文本中的“生死观”看比较人类学》,《南方文物》第2期;
2009,王铭铭,《士与大一统——读<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中国社会科学辑刊》第28期;
2009,王铭铭,《<汉夷杂区社会研究>序》,《汉夷杂区社会研究——民国石林社会研究文集》,北京:民族出版社;
2009,王铭铭编,《序》,赵旭东《文化的表达》,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8,王铭铭编,《中国人类学评论》,第5辑,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008,王铭铭编,《中国人类学评论》,第6辑,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008,王铭铭编,《中国人类学评论》,第7辑,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008,王铭铭编,《中国人类学评论》,第8辑,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008,王铭铭,《说口述史》,《西南民族大学学报》第1期;
2008,王铭铭,《口述史·口承传统·人生史》,《西南民族大学学报》第二期;
2008,王铭铭,《由彼及此,由此及彼——家乡人类学自白(上)》,《西北民族研究》第1期;
2008,王铭铭,《由彼及此,由此及彼——家乡人类学自白(中)》,《西北民族研究》第2期;
2008,王铭铭,《由彼及此,由此及彼——家乡人类学自白(下)》,《西北民族研究》第3期;
2008,王铭铭,《从“当地知识”到“世界思想”》,《西北民族研究》第4期;
2008,王铭铭,《谈人类学的历史基础与人文价值(上)》,《湖北民族学院学报》第2期;
2008,王铭铭,《谈人类学的历史基础与人文价值(下)》,《湖北民族学院学报》第3期;
2008,王铭铭,《从弗思的“遗憾”到中国研究的“余地”》,《云南民族大学学报》第3期;
2008,王铭铭,《费孝通与“桃花源”》,《书城》第8期;
2008,王铭铭,《东南与西南——寻找“学术区”之间的纽带》,《社会学研究》第4期;
2008,王铭铭,《鸡足山与凉山》,《读书》第10期;
2008,王铭铭,《由此及彼,由彼及此:人类学随笔》,北京:民族出版社;
2008,王铭铭,《中国——民族体还是文明体?》,《文化纵横》12月号;
2008,王铭铭,《中间圈——“藏彝走廊”与人类学的再构思》,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7,王铭铭编,《中国人类学评论》第1辑,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7年版;
2007,王铭铭编,《中国人类学评论》第2辑,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7年版;
2007,王铭铭编,《中国人类学评论》第3辑,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7年版;
2007,王铭铭编,《中国人类学评论》第4辑,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7年版;
2007,王铭铭,《经验与心态——历史、世界想象与社会》,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王铭铭,《西方作为他者——论中国“西方学”的谱系与意义》,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007,王铭铭,《从江村到禄村——青年费孝通的“心史”》,《书城》,第1期;
2007,王铭铭,《天•地•人——古代观念的人类学意义》,《西北民族研究》第1期;
2007,王铭铭,《从礼仪看中国式社会理论》,《中国人类学评论》第2辑,主编,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007,王铭铭,《藏彝走廊——多学科区域研究》,《西南民族大学学报》,第1期;
2007,王铭铭,《关于国家的人类学》,《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第1期;
2007,王铭铭,《命与历史》,《读书》第5期;
2007,王铭铭,《我所了解的历史人类学》,《西北民族研究》第2期;
2007,王铭铭,《中间圈:民族的人类学研究与文明史》,《中国人类学评论》第3辑,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007,王铭铭,《“会说话的孩子”说了什么?》,《书城》7月号;
2007,王铭铭,《印度九日记》,《西北民族研究》第3期;
2007,王铭铭、杨正文、彭文斌,《跨越边界与范式——中国西南人类学的再思考国际学术研讨会纪要》,《西南民族大学学报》第10期;
2007,王铭铭,《初入藏彝族走廊记》,《西北民族研究》第4期;
2006,王铭铭,《我想象中的人类学》,《广西民族学院学报》第1期;
2006,王铭铭,《悍妇与乡约》,《西北民族研究》第1期;
2006,王铭铭,《乩•书写•神秘主义》,《社会学家茶座》第13辑;
2006.Wang Mingming."Great Traditionand Its Enemy: the Issue of ChineseCultureon the Southeast coast", in Southern Fujian: The Reproduction ofTraditions in Post~Mao China, edited by Tan Chee~beng., Hong Kong: ChineseUniversity of Hong Kong Press;
2006,王铭铭,《文化史三题》,《族群与社会》,台北:台北五南图书出版公司;
2006,王铭铭,《没有后门的教室——人类学随谈录》,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王铭铭,《君子比德于玉》,《西北民族研究》,2006年第2期;
2006,王铭铭,《走在乡土上——历史人类学札记》(增订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王铭铭,《中国人类学的海外视野》,《中南民族大学学报》第3期;
2006,王铭铭,《物的社会生命?——莫斯<论礼物>的解释力与局限性》,《社会学研究》第4期;
2006,王铭铭,《范式与超越——人类学中国社会研究》,《广西民族学院学报》第4期;
2006,王铭铭,《作为“陌生人”的人类学家》,《西北民族研究》第3期;
2006,王铭铭,《中国到底有多乡土?——“村庄窥视法”的谱系》,《年度学术2006》,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王铭铭,《从“牛人”说起》,《民俗研究》第1期;
2006,王铭铭,《心与物游》,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王铭铭,《历史与文明社会》,《社会学家茶座》第16期;
2006,王铭铭,《从埃利亚斯的文明论看西方人类学的“学派”》,《西北民族研究》第4期;
2006,王铭铭,《威慑艺术:形象、仪式与“法”》,《民间文化论坛》第4期;
2006,王铭铭,《从江村到禄村》,《群言》第12期;
2005,王铭铭,《茶及其“他者”》,《读书》第3期;
2005,王铭铭,《说香史》,《西北民族研究》第1期;
2005,王铭铭,《继承与反思——记云南三个人类学田野工作地点的“再研究”》,《社会学研究》第2期;
2005,王铭铭,《谈“天”录(之一)》,《西北民族研究》第2期;
2005,王铭铭,《寻找中国人类学的世界观》,《中国最佳讲座2004》,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
2005,王铭铭,《朝圣:历史中的文化翻译》,《文化、族群与社会的反思》,台北:丽文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
2005,王铭铭,《费孝通的学术理想》,《书城》5月号;
2005.Wang Mingming. "Anthropology in Mainland China in the Past Decade", Asian Anthropology 4;
2005,王铭铭,《西方人类学思潮十讲》,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王铭铭,《社会人类学与中国研究》,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王铭铭,《西学“中国化”的历史困境》,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王铭铭,《水的精神》,《社会学家茶座》第11辑;
2005,王铭铭,《谈“天“录(之二)》,《西北民族研究》第3期;
2005,王铭铭,《糖粒上的历史》,《南方文物》第3期;
2005,王铭铭,《槟榔与咖啡》,《读书》第11期;
2005,王铭铭、潘乃谷编,《重归“魁阁”》,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5,王铭铭,《谈“天”录(之三)》,《西北民族研究》第4期;
2005,王铭铭,《过去二十五年来的中国人类学:成就与问题》,《江西社会科学》第12期;
2005,王铭铭,《评<黄岩诉讼档案及调查报告>》,《中国书评》第二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王铭铭,《魁阁的过客》,《读书》第2期;
2004,王铭铭,《裂缝间的桥——解读摩尔根<古代社会>》,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
2004,王铭铭,《禄村:“消暇经济”的再解释》,《三农中国》第1期;
2004.Wang Mingming."Mapping 'chaos': the dong xi fo feuds ofQuanzhou,1644~1839".Pp.33~60 in Making Place:State Projects, Globalisation and Local Responses in China, edited by Stephan Feuchtwang. London: UCL Press;
2004,王铭铭,《序》,《中国古代神话》,北京:华夏出版社;
2004,王铭铭,《继承与反思——记云南三个人类学田野工作地点的“再研究”》,《五音》第8期,第3卷;
2004,王铭铭编,《西方人类学名著提要》,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
2004,王铭铭,《溪村家族:社区史、仪式与地方政治》,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
2004,王铭铭,《我所读到的“现代性”》,《中国最佳讲座》,李公明主编,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
2004,王铭铭,《水利社会的类型》,《读书》第11期;
2004,王铭铭,《天下作为世界图式》,《年度学术2004》,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王铭铭,《<西方人类学名著提要>导论》,《西北民族研究》第4期;
2003,王铭铭编,《西方与非西方——文化人类学述评选集》,北京:华夏出版社;
2003,王铭铭,《序言》,《权力与公正——乡土社会的纠纷解决与权威多元》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
2003,王铭铭、刘铁梁,《村落研究二人谈》,《民俗研究》第1期;
2003,王铭铭,《由张光直想起的》,《读书》第6期;
2003,王铭铭,《无处非中》,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
2003,王铭铭,《漂泊的洞察》,上海:上海三联书店;
2003,王铭铭,《走在乡土上:历史人类学札记》,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王铭铭,《中国人类学文化性格的探寻者》,《中国民族学纵横》,北京:民族出版社;
2003.Wang Mingming"Europe, une terre sans ancestres". Les Assises dela Connnaissance Reciproque, edited by Alain Le Pichon. Paris: LeRobert;
2003,王铭铭,《针对念群说的几句“废话”》,《东方》第10期;
2002.Wang Mingming."The Third Eye: Towards A Critique of 'Nativistic Anthropology' ", Critique of Anthropology 22(2);
2002,王铭铭,《人类学是什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Wang Mingming."Tributes and Shares of Center: Some Notes onChinese 'Pilgrimages'". Pp.43~56 in En el Camino: Cultura yPatrimonio, edited by Jose Antonio Fernandez de Rota y Monter. Universidade Da Coruna;
2002.Wang Mingming. "The Fa Zhu Gong Festival: The Birth of a God orthe Reproduction of Locality in a Chinese Village", in The Chinese atPlay: Festivals, Games and Leisure, edited by Anders Hansson withBonnie S. McDougall, London: Kegan Paul;
2001.Wang Mingming."Shiding: Popular authority, Life History andSocial Power", in Chinese Studies in History, 1(4);
2001.王铭铭,《人类学在20世纪中国》,《二十世纪的中国/学术与社会:社会学卷》,山东人民出版社;
2001,王铭铭,《王铭铭自选集》,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波伦亚思古记》,《民俗研究》第2期;
2001,王铭铭,《马里三地(一)》,《读书》第7期;
2001,王铭铭,《明清时期的区位、行政与地缘崇拜——来自闽南的个案研究》,《空间/记忆/社会转型——“新社会史”研究论文精选集》,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1.Wang Mingming and Stephan Feuchtwang. "Grassroots Charisma: Four Local Leaders in China". London: Routledge;
2001,王铭铭,《从“天下”到“国族”——兼及互惠理解》,《跨文化对话》第7辑,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
2001,王铭铭编,《人文世界:中国社会与文化人类学年刊》2001年卷;
2001.Wang Mingming. "Le renversement du ciel". Trancultural Dialogue(2);
2001,王铭铭,《从芝加哥到萨林斯的世界》,《社会理论丛刊》第1辑,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1,王铭铭,《“人文史观”——潘光旦与我们这代人的问题》,《论证》第2辑;
2001,王铭铭,《推己及人,推人及己》,《论证》第2辑;
2000,王铭铭,《非我与我:王铭铭学术自选集》,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
2000,王铭铭,《社会人类学》,台北:台湾五南图书出版公司;
2000,王铭铭、胡宗泽译,《甜蜜的悲哀》,北京:北京三联书店;
2000,王铭铭,《民族与国家——从吴文藻的早期论述出发(之二)》,《云南民族学院学报》第1期;
2000,王铭铭,《选择一种人的概念》,《读书》第2期;
2000,王铭铭,《他者的意义——现代人类学的后现代性》,《现代性与中国》,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
2000,王铭铭,《九十年代文化研究的内在困境》,《南方文坛》第3期;
2000,王铭铭,《灵验的遗产:围绕一个村神及其仪式的考察》,《仪式与社会变迁》,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0,王铭铭,《危亡与超生:1896年东南沿海的超度仪式》,《民族学研究集刊》第1期;
2000,王铭铭,《文化与二十一世纪》,《人类学理论的新格局》,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0.Wang Mingming. "Comment: Putting Global Capitalism in Its Place", Current Anthropology 41(4);
1999,王铭铭,《逝去的繁荣——一座老城的历史人类学考察》,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1999.Wang Mingming. "History, Fraternity and Reciprocity: the FolkModel of Welfare and Mutual Aid in Two South Fujian Villages", inChinese Social Sciences Yearbook, Hong Kong Press for SocialSciences;
1999,王铭铭,《格尔兹的解释人类学》,《教学与研究》第4期;
1999,王铭铭,《知识的自觉——读邓正来<研究与反思>》,《学术思想评论》第5辑;
1999,王铭铭,《村落姓氏与权力》,《民俗研究》第1期;
1999,王铭铭,《教育空间的现代性与民间观念——闽台三村初等教育的历史轨迹》,《社会学研究》第6期;
1999,王铭铭,《家庭危机与公共权力——台湾石碇乡生活史研究笔记》,《中国家庭及其伦理研讨会论文集》,台北:台北汉学研究中心;
1999,王铭铭,《地方政治与传统的再创造》,《民俗研究》第4期;
1999,王铭铭,《民族与国家——从吴文藻的早期论述出发(之一)》,《云南民族学院学报》第6期;
1998,王铭铭,《村落视野中的文化与权力——闽台三村五论》,北京三联书店;
1998,王铭铭,《幸福、自我权力与社会本体论》,《社会学研究》第1期;
1998,王铭铭,《文化变迁与现代性的思考》,《民俗研究》第1期;
1998,王铭铭,《象征的秩序》,《读书》第2期;
1998,王铭铭,《船帮、妈祖、跨世纪》,《读书》第7期;
1998,王铭铭,《国家与社会关系史视野中的中国乡镇政府》,《中国社会科学季刊》第24卷;
1998,王铭铭,《文化与普遍性解释——别的讲演之后的讲演》,《当代艺术与人文科学》,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
1998.Wang Mingming. "El patrimonio en duda: un templo sus fiestas". Pp.139~178 in Anthropología de la Transmisión Heretaria, edited byJosé Anthonio de Rota, Universidate Da Coruña Servicio dePublications;
1997,王铭铭,《社区的历程:溪村汉人家族的个案研究》,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1997,王铭铭,《文化格局与人的表述:当代西方人类学思潮评介》,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1997,王铭铭,《社会人类学与中国研究》,北京:北京三联书店;
1997,王铭铭,《山街的记忆:一个台湾社区的信仰与人生》,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
1997,王铭铭,《乡土社会的秩序、公正与权威》,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7,王铭铭,《社会文化人类学讲演集》,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1997,王铭铭,《象征与社会:中国民间文化的探讨》,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1997,王铭铭译,《作为文化批评的人类学》,北京:北京三联书店;
1997,王铭铭,《小地方与大社会:中国社会的社区观察》,《社会学研究》第1期;
1997,王铭铭,《布迪厄:制度、实践与社会再生产的理论》,《国外社会学》第2期;
1997,王铭铭,《功能主义与英国社会人类学》,《社会文化人类学讲演集》,天津人民出版社;
1997,王铭铭,《空间阐释的人文精神》,《读书》第5期;
1997,王铭铭,《思考的实践》,《读书》第7期;
1997,王铭铭,《社会人类学的中国研究:认识论范式的概观与评介》,《中国社会科学》第5期;
1997,王铭铭,《人与社会再生产:从<生育制度>到实践理论》,《社会科学战线》5期;
1997,王铭铭,《体验•自觉》,《读书》第9期;
1997,王铭铭,《超越文化的局限:本土人类学与中国社会科学的思考》,《中国社会科学季刊》总第20卷;
1997,王铭铭,《地方道教与民间信仰:法主公研究笔记》,《民俗研究》第4期;
1996,王铭铭,《功能主义人类学的重新评估》,《北京大学学报》第2期;
1996,王铭铭,《中国民间宗教:国外人类学研究概述》,《世界宗教研究》第2期;
1996,王铭铭,《人类学与文化学说》,《国外社会学》第1—2期;
1996,王铭铭,《中国民间传统与现代化》,《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第3期;
1996,王铭铭,《宗族、国家与社会——弗里德曼理论的再思考》,《中国社会科学季刊》第16卷;
1996,王铭铭,《历史、人情与互惠:闽南两村社会互助与福利的民间模式》,《福建与台湾社会—文化研究论文集》第3卷,台北:台湾中央研究院;
1996,王铭铭,《文化•经济•符号》,《读书》第11期;
1996,王铭铭,《现代的自醒:塘东村田野调查与理论对话》,《社区研究与社会发展》,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1996,王铭铭,《马克思主义人类学的若干特点》,《中国人类学的发展》,上海:上海三联书店;
1996,王铭铭编,《社区研究与社会发展》,天津人民出版社;
1995.Wang Mingming. "Place, Administration and Territorial Cults in LateImperial China". Late Imperial China 2;
1995,王铭铭,《政体与基层社会的转型》,《史学理论研究》第1期;
1995,王铭铭,《文化想象的力量:读萨伊德<东方学>》,《中国书评》总第6卷;
1995,王铭铭,《远方文化的迷:民族志与实验民族志》,《中国社会科学季刊》总第13卷;
1994.Wang Mingming. "Quanzhou: the Chinese City as Cosmogram". Cosmos 2;
1994.Wang Mingming."Review: Chinese Almanacs" Pp.131~134.inCosmos 10(1), edited by Richard Smith.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3.Wang Mingming. "Flowers of the State, Grass of the People: YearlyRites and Aesthetics of Power in Quanzhou, Southeast China", University of London Ph.D Thesis;
1992.Wang Mingming. "The Politics of Culture or A Contest of Histories: Representations of Chinese Popular Religion in China". Dialectical Anthropology, 16(1-2);
1991.王铭铭,《政治人类学与传统政治制度分析》,《建设中国人类学》,上海:上海三联书店;
1990.王铭铭、叶文程,《试论考古人类学》,《当代中国人类学》,上海:上海三联书店;
1989.王铭铭,《文化进化论:回顾与前瞻》,《人类学论丛》第1卷,厦门大学出版社;
1987.王铭铭译,《当代人类学》,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7.王铭铭,《唐宋时期人口增长与泉州港的勃兴》,《福建人口》第1期;
1986.王铭铭,《心理人类学述议》,《人类学研究》试刊号。
学术兼职
曾任行政职务
1996年6月—2001年12月:北京大学社会学人类学研究所人类学研究室主任、人类学与民俗研究中心主任兼秘书长
担任社团职务
2005年—:中国文学人类学会副会长
2000年6月—今:中国人类学会常务理事、学术委员会主任、《人文世界》年刊主编
1998年6月—今:中国都市人类学会常务理事
1998年6月—今:法国国际跨文化研究院学术委员
1997年12月—今:英国皇家人类学会海外会员
1997年12月—今:英国《国际文化研究杂志》(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ultural Studies)学术编委
1995年—2000年:香港《中国社会科学季刊》学术编委
1991年1月—今:北欧民俗学会会员
社会兼职
中南民族大学兼职教授(2004-2006)
南京大学社会学系兼职教授(2001起)
云南民族大学兼职教授(2000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