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薛军

个人简介

教育背景 1996年获得法学学士学位(中南政法学院) 2000年获得法学硕士学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2001年意大利比萨大学法律系访问学者 2005年获得意大利罗马大学(Torvergata)法学博士 工作经历 1996年8月-1997年8月,江苏南通中级法院工作 2005年7月-至今,北京大学法学院

研究领域

民法、商法、比较法、罗马法、电子商务与互联网法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中国民法编纂三要》,载《中国改革》2016年第5期。 《民法总则:中国民法成熟之始》,载《人民日报》2016年6月29日版5。 《姓名权法律保护的边界:基于乔丹案的思考》,载《中国审判》2016年第9期。 《电商数据信息提供应谁说了算?》,载《新产经》2016年第6期。 《良善的互联网竞争秩序向何处寻?——《反不正当竞争法(修订草案)》互联网专条的反思》,载《中国知识产权》2016年第6期。 《论被宣告死亡者死亡日期的确定——以中国民法典编纂为背景的论述》,载《政治与法律》2016年第6期。 《论意思表示错误的撤销权存续期间——以中国民法典编纂为背景的分析》,载《比较法研究》2016年第3期。 《互联网不正当竞争的民法视角》,载《人民司法》2016年第4期。 《电子商务立法路径》,载《财经》2015年12月。 《民法典编纂如何对待司法解释》,载《中国法律评论》2015年04期。 《罗马公法中的“向人民申诉”制度初探》,载《河南工业大学学报》2015年第3期。 《中国民法典编纂:观念、愿景与思路》,载《中国法学》2015年第4期。 《民法典编纂与法官“造法”:罗马法的经验与启示》,载《法学杂志》2015年第6期。 《中国民法典编纂的组织体制问题:结合意大利经验的讨论》,载《比较法研究》2015年第3期。 《为夏洛克辩护的法学家》,载《读书》2015年第4期。 《中国民法发展评价(2012-2013)基于期刊论文的分析》,载《中外法学》2015年第2期。 《质疑“非公益必要不干扰原则”》,载《电子知识产权》2015年第1期。 《古罗马政制中的正当程序观念》,载《罗马法与共同法》第三辑,法律出版社。 《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的中国语境与制度传统》,载《法学研究》2013年第4期。 《干扰婚姻关系的损害赔偿:意大利的法理与判例(核心)》,载《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13年第3期。 《西塞罗:一个罗马人》,载《读书》2013年第5期。 《现代性理论与中国法治》,载《读书》2013年第2期。 《中国民法学科发展评价(2010-2011)基于期刊论文的分析》(责任编辑),载《中外法学》2013年第1期。 《古罗马政制中的正当程序观念》载《西方古代中世纪政治思想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年10月。 《公法与共和政体问题》,载《公共论丛》第八辑“社会理论的两种传统”,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2年7月版。 《非典型人格利益的民法保护模式研究》,载《暨南学报》2012年第3期。 《LatraduzionecinesedellaStoriadellaCostituzioneromanadiFrancescoDeMartino:ilvaloreel'attualita》(罗马宪政史研究的中国语境:现实性及其价值),载《罗马共同法》,MUCCHIEDITORE(ISSN1125-7105)2010年30期。 《优良政体何处寻——西塞罗政体思想片论》,载《历史法学》第五卷“优良政体”。 《实证研究与民法方法论的发展(笔谈“民法实证方法之内涵与展开”)》,载《法学研究》2012年第1期。 《法人人格权理论的展开》,载《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11年第6期。 《《侵权责任法》对监护人责任制度的发展》,载《苏州大学学报》2011年第6期。 《论利他法律行为涉他效力的制度建构》,载《北大法律评论》第12卷第2辑北大出版社2011.12。 《第三人欺诈与第三人胁迫》,载《法学研究》2011年第1期。 《损害的概念与中国侵权责任制度的体系化建构》,载《广东社会科学》2011年第1期 《“哲学王”的双重隐喻》,载《读书》2010年第12期。 《罗马公法与现代欧洲宪政》(文集论文),载《从罗马法走来》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民法-宪法关系的演变与民法的转型》,载《中国法学》2010年第1期。 《论<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64条的定性与解释》,载《法商研究》2010年第2期。 《走出监护人“补充责任”的误区》,载《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10年第3期。 《“高度危险责任”的法律适用探析》,载《政治与法律》2010年第5期。 《权利的道德基础与现代权利理论的危机》,载《法学研究》2009年第4期。 《意大利的判例制度》,载《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09年第1期。 《私法立宪主义论》,载《法学研究》2008年第4期。 《揭开“一般人格权”的面纱》,载《比较法研究》2008年第5期。 《两种市场观念与两种民法模式》,载《法制与社会发展》2008年第5期。 《“不真正利他合同”研究》,载《政治与法律》2008年第5期。 《法律行为“合法性”谜局之破解》,载《法商研究》2008年第2期。 《意思自治与法律行为涉他效力的模式选择》,载《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08年第5期。 《部分履行的法律行为研究》,载《中国法学》2007年第2期。 《民法的两种伦理正当性的模式》,载《比较法研究》2007年第3期。 《“物权法”关于共同共有的规定在适用中的若干问题》,载《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07年第6期。 《利他合同的基本理论问题》,《法学研究》2006年第4期。 《人的保护:中国民法典编撰的价值基础》,《中国社会科学》,2006年第4期。 《法律行为理论:影响民法典立法模式的重要因素》,《法商研究》2006年第3期。 《论“提供担保”义务的履行规则》,《法学》2006年第4期。 《地役权与居住权问题》,载于《中外法学》2006年第1期。 《法律行为理论在欧洲私法史上的产生及术语表达问题研究》,《环球法律评论》,2007年第1期。 《“无财产即无人格”质疑》,《法学》2005年第2期。 《人格权的两种基本理论模式与中国的人格权立法》,《法商研究》2004年第4期。 《法人人格权的基本理论问题》,载于《法律科学》2004年的1期。 《略论德国民法潘德克吞体系的形成》,载于《中外法学》2003年第1期。 《蒂堡对萨维尼的论战及其历史遗产》,载于《清华法学》(第三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11月版。 《物的概念的反思与中国民法典编纂》,载于《法学》2002年第4期。 《论未来中国民法典债法编的结构设计》,载于《法商研究》2001年第2期。 《良法何在?》,载于《比较法研究》2001年第4期。 《理想与现实的距离》,载于《民法典起草思路论战》,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胡适的态度》,载于《读书》2000年第10期。 《民法典编纂的若干理论问题研究》,载于《清华法律评论》(第2辑)。 译文《思考一部新民法典》,载于《中外法学》2004年第6期。 译文《关于欧洲民法典编纂的短论》,载于《中外法学》2004年第6期。 译文《意大利私法体系之概观》,载于《中外法学》2004年第6期。 译文《关于中国民法典编纂问题的提问与回答》,载于《中外法学》2004年第6期。 译文《第三个千年之中的民法典编纂》,载于《中外法学》2004年第6期。 译文《关于智利民法典重新编纂的一些思考》,载于《中外法学》2004年第6期。 译文《回到法典编纂》,载于《中外法学》2004年第6期。 译文《法学家:法的创立者》,载于《比较法研究》2004年第3期。 译文《个人主义与罗马私法》,载于《罗马法与现代民法》(第4卷),2004年。 译文《解法典的时代》,载于《罗马法与现代民法》(第4卷),2004年。

学术兼职

主要兼职: 北京大学法治与发展研究院秘书长 北京大学电子商务法律与发展研究基地主任 全国人大财经委立法专家顾问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