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江溯

个人简介

教育背景 1997-2001年,文学学士,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2001-2004年,法律硕士,北京大学法学院 2005-2009年,法学博士,北京大学法学院 2007-2008年,中美联合培养博士生,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法学院(国家留学基金资助) 工作经历 2004-2005年,武汉大学出版社法律编辑 2009-2010年,德国马普外国刑法与国际刑法研究所博士后研究人员 2010-2012年,北京大学法学院博士后研究人员 2012-2013年,北京大学法学院讲师 2013-2022年,北京大学法学院副教授(2016年以来,博士生导师) 2022年7月以来,北京大学法学院长聘副教授/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研究领域

刑法基础理论、法律实证研究、比较刑法学、刑罚社会学、人工智能法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1.“承继的共同正犯研究——以日本的判例和学说为中心的考察”,载陈兴良主编:《刑事法评论》第14卷,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2.“共犯与身份——大陆法系与我国之比较研究”,载陈兴良主编:《刑事法评论》第15卷,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3.“宪政视野下的宽严相济刑事政策”,载《内蒙古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2期 4.“论恢复性司法中的刑事司法专业人士”,载《公安研究:浙江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第4期 5.“美国刑法上的共犯——以《模范刑法典》为中心的考察”,载陈兴良主编:《刑事法评论》第21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6.“社会学视野下的刑罚——刑罚社会学研究”,载陈兴良主编:《刑事法评论》第23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7.“刑罚的文化分析——加兰德刑罚社会学理论研究”,载《清华法学》2008年第6期 8.“单一正犯体系研究”,载陈兴良主编:《刑事法评论》第24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9.“社会团结,集体意识与刑罚——涂尔干刑罚社会学思想研究”,载《昆明理工大学学报(法学版)》2009年第3期 10.“犯罪参与体系中的行为概念与行为人概念”,载《昆明理工大学学报(法学版)》2009年第4期 11.“权力技术与刑罚——福柯刑罚社会学研究”,载《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9年第5期 12.“犯罪参与的二重性”,载《中国刑事法杂志》2011年第6期 13.“关于单一正犯体系的若干辩驳”,载《当代法学》2011年第5期 14.“区分制共犯体系的整体性批判”,载《法学论坛》2011年第6期 15.“单一正犯体系的类型化考察”,载《内蒙古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1期 16.“《奥地利刑法典》单一正犯体系研究”,载《刑法论丛》2012年第1期 17.“英美刑法上的被害人共同责任”,载《北方法学》2012年第6期 18.“日本刑法上的被害人危险接受理论及其借鉴”,载《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12年第6期 19.“从形式主义的刑罚概念到实质主义的刑罚概念”,载《时代法学》2012年第4期 20.“过失犯中被害人自陷风险的体系性地位”,载《北大法律评论》2013年第1卷 21.“论犯罪论体系对刑法典的形塑作用”,载《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13年第1期 22.“中国刑法学科发展评价(2010-2011):基于期刊论文的分析”,载《中外法学》2013年第1期 23.“纪念西田典之先生”,载陈兴良主编:《刑事法评论》第33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24.“二元违法论与未遂犯的处罚根据”,载《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14年第2期 25.“超越共犯独立性与共犯从属性:刑法第29条第2款的再解释”,载《苏州大学学报(法学版)》2014年第2期 26.“中国刑法学发展评价(2012-2013)基于期刊论文的分析”,载《中外法学》2015年第2期 27. “Kill Fewer and Kill Carefully? A Critical Review of Death Penalty Reforms in China Since 2007”, Peking University Law Journal, Vol. 2, Issue 2, 2014. 28.“医生的说明义务与假定的患者同意”,载《北大法律评论》2015年第1卷 29.“国际刑法上的行为控制理论”,载《环球法律评论》2015年第2期 30.“无需量刑指南的轻缓与均衡:德国量刑制度的经验”,载《法律科学》2015年第4期 31“Punishment without Trial: the Past, Present and Future of Reeducation Through Labor in China”,Peking University Law Journal, Vol. 4, Issue 1, 2016. 32.“论美国《模范刑法典》的犯罪论体系”,载《比较法研究》2016年第3期 33.“财产犯罪的保护法益:法律—经济财产说之提倡”,载《法学评论》2016年第6期 34. “Strafzumessung in Deutschland und ihre Bedeutung fuer die Reform in China”, Zeitschrift fuer Chinesisches Recht, Heft 4/2016, S. 291-306. 35.“跨國公司在華商業賄賂的法律責任:以2014年GSKCI商業賄賂案為素材”,载《月旦刑事法评论》2017年第4期。 36. “From “Harsh Justice” to “Balancing Leniency with Severity””,Peking University Law Journal, Vol. 5, Issue 1, 2017. 37.“法治国家视野之下中国大陆法上的保安处分”,《月旦刑事法评论》2017年第6期。 38.“规范性构成要件要素的故意及错误:以赵春华非法持有枪支案为例”,《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17年第6期 39. “Making Sense of Life without Parole in China”, Tobias Smith and Su Jiang, Punishment and Society (SSCI), Vol. 21, No. 1, pp. 70-88. 40.“自动驾驶汽车对法律的挑战”,《中国法律评论》2018年第2期 41.“隐瞒接触史、症状进入公共场所定罪研究”,《法学》,2020年第4期 42.“不作为的故意杀人罪司法认定实证研究”,《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20年第4期 43.“自动化决策、刑事司法与算法规制:由卢米斯案引发的思考”,《东方法学》2020年第2期 44.“论网络犯罪治理的公私合作模式“,《政治与法律》,2020年第8期 45.“大数据在刑事司法体系中的应用及其问题”,《月旦法学杂志》,2020年第8期 46.“律师对毒品犯罪死刑态度的实证研究”,《清华法学》2020年第5期 47.“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的解释方向”,《中国刑事法杂志》2020年第5期 48.“人工智能作为刑事责任主体:基于刑法哲学的证立”,《法制与社会发展》2021年第3期 49.“论刑事司法中的危险评估”,《南京社会科学》2021年第5期 50.“罪刑法定原则的挑战及其应对”,《政法论丛》2021年第3期 51.“从记忆到遗忘:欧盟被遗忘权制度的运行及其启示”,《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4期 52.“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认定规则研究”,《中国法学》2021年第4期 53.“论犯罪故意在三阶层体系中的地位”,《法学论坛》2022年第1期 54.“防卫限度判断规则的体系化展开”,《法律科学》2022年第1期

学术兼职

社会兼职 1.2011年至今,中德刑法学者联合会中方秘书 2.2016年至今,中芬刑事法论坛中方召集人 3.2016年至今,《月旦刑事法评论》大陆地区主编 4.2017年7月至今,北京大学刑事法治研究中心副主任 5.2017年12月至今,北京大学法律人工智能实验室/研究中心副主任 6.2018年至今,《刑事法评论》主编 7.2018年至今,中国犯罪学会信息犯罪防控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8.2018年至今,中国犯罪学会理事 9.2018年至今,美国华人犯罪学会终身会员 10.2019年至今,亚洲犯罪学会终身会员 11.2019年至今,中国监狱工作协会监狱法学专委会委员 12.2019年至今,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法律英文译审专家委员会委员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