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车浩

个人简介

教育背景 北京大学法学硕士、博士(2000-2007) 工作经历 2007年9月-2008年8月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任教 2008年9月-2010年8月在清华大学法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2010年9月至今在北京大学法学院任教

研究领域

刑法学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新发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1. 《法学研究》2017年第2期, 行贿罪之“谋取不正当利益”的法理内涵 2. 《法学研究》2013年第1期, 中国刑法学的现状、传统与未来 3. 《法学研究》2012年第2期, 盗窃罪中的被害人同意 4. 《法学研究》2010年第2期, 强奸罪与嫖宿幼女罪的关系 5. 《法学研究》2009年第5期, 假定因果关系、结果避免可能性与客观归责 6. 《中国法学》2017年第6期, 抢劫罪与敲诈勒索罪之界分 7. 《中国法学》2013年第1期, 扒窃入刑:“贴身禁忌”与行为人刑法 8. 《中国法学》2012年第1期, 自我决定权与刑法家长主义 9. 《中国法学》2008年第4期, 被害人同意的体系性地位 10. 《中外法学》2017年第6期, 理解当代中国刑法教义学 11. 《中外法学》2014年第5期, 占有概念的二重性:事实与规范 12. 《中外法学》2008年第5期, 被害人同意在故意伤害罪中的界限 13. 《清华法学》2017年第5期, 当代阶层犯罪论体系的两个实践优势 14. 《清华法学》2015年第4期, 法定犯时代的违法性认识错误 15. 《政法论坛》2018年第3期, 责任理论的中国蜕变 16. 《政法论坛》2009年第3期, 从间接正犯到直接正犯 17. 《政法论坛》2006年第3期, 犯罪论体系在近现代中国的历史展开 18. 《法律科学》2015年第3期, 占有不是财产犯罪的法益 19. 《法律科学》2008年第6期, 刑法上的被害人同意能力 20. 《法学》2020年第3期,刑事政策的精准化:通过犯罪学抵达刑法适用 21. 《法学》2015年第10期, 刑事立法的法教义学反思 22. 《法学》2011年第8期, 从李昌奎案看“邻里纠纷”与“手段残忍”的涵义 23. 《法学》2008年第9期, 从华南虎照案看诈骗罪中的受害者责任 24. 《法学评论》2019年第4期,贿赂犯罪中“感情投资”与“人情往来”的教义学形塑 25. 《法学评论》2010年第1期, 论推定的被害人同意 26. 《法商研究》2017年第6期, 学术开放与刑法教义学 27. 《环球法律评论》2008年第6期, 德国关于被害人同意之错误理论的新进展 28. 《政治与法律》2017年第10期, 被害人教义学在德国:源流、发展与局限 29. 《政治与法律》2014年第5期, 过失犯中的被害人同意与被害人自陷风险 30. 《政治与法律》2010年第6期, 被害人视角下的持枪抢劫 31.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17年第6期, 从赵春华案看非法持枪罪的构成要件 32. 《中国法律评论》2017年第6期, 阶层犯罪论的中国命运 33. 《中国法律评论》2015年第1期, 谁应为互联网时代的中立行为买单 34. 《中国刑事法杂志》2008年第9期, 复数法益下的被害人同意 35. 《中国刑事法杂志》2009年第11期, 承诺还是同意?从语境差异看概念移植与翻译 36. 《浙江社会科学》2008年第5期, 从大众到精英:我国犯罪论体系话语模式的转变 37. 《刑事法评论》2003年第13卷, 被遮蔽的世界:监狱同居楼里的性和生育 38. 《刑事法评论》2002年第11卷, 刑法公法化的背后—对罪刑法定原则的一个反思 39. 《刑法评论》2009年第1卷, 论被害人同意的对象 40. 《刑事法判解》2019年第1期, 昆山启示录:正当防卫不是拳击比赛而是抗击侵略 41. 《刑事法判解》2009年第1期, 德国帝国法院关于癖马案的判决书(译) 42. 《人民检察》2008年第15期, 行政许可的出罪功能 43. 《中国检察官》2018年第18期, 正当防卫制度的理解与适用 44. 《北大研究生学志》2002年第1期, 大同的梦想与流放者的困惑

学术兼职

兼任北京大学刑事法治研究中心副主任、北京市检察院检察改革与发展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北京市门头沟区人民检察院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法学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研究会理事、中国检察学研究会未成年人检察专业委员会理事等社会职务。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