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佟新

个人简介

教育及培训经历 2013年—现在,北京大学中外妇女问题研究中心,副主任; 2005年—现在,北京大学中国工人与劳动研究中心,主任; 2004年—现在,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2002年1月—4月,香港中文大学社会学系高级访问学者; 1999年10月—2000年1月,加拿大UBC大学妇女中心访问学者; 1999年—2007年,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副主任,社会学人类学研究所副所长; 1997年—2004年,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 1994年—1997年,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博士研究生,获北京大学法学博士学位; 1986年—1994年,中国政法大学法社会学与青少年犯罪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1983年—1986年,北京大学社会学系硕士研究生,获北京大学法学硕士学位; 1979年—1983年,北京经济学院劳动经济系本科(现更名为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获经济学学士学位。 教学经验 本科生课程: 人口社会学(1997—2000); 社会学概论(2009—现在)。 本科生全校通识教育课: 社会性别研究导论(1999—现在)。 研究生课程: 劳动社会学(1997年—现在); 性别与发展(1999—现在); 女权主义方法论(2005—现在)。 研究课题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中国工人职业生涯研究》,项目负责人(1999—2002); 全国妇联项目:《中国妇女地位调查研究之子课题——妇女法律地位研究》,项目负责人(1999—2001); 全国妇女理论研究会项目:《妇女职业发展研究》,项目负责人(2000—2001);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软科学研究项目:《阶层消费与休闲运动的调查》,项目负责人(2003—2004); 国务院发展基金会项目:《一项国营企业改制的个案研究》,项目负责人(2003—2004); 挪威大学人权研究基金项目:《对底层劳工的就业歧视》,项目负责人(2004—2006); 香港理工大学社会科学系合作项目:《女性知识分子口述史研究》,项目负责人(2004—2006); 深圳城市建设规划设计院合作项目:《深圳城中村改造的社会学研究》,项目负责人(2005—2006); 福特基金会项目:《公司治理与工人参与管理(第二期)》,项目负责人之一(2005—2006); 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合作项目:《推动法律政策制定与执行中的社会性别平等》,项目负责人(2006—2007);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劳动关系研究”(05JJD840143)》; 福特基金会项目:《工会建设与矿业企业劳动安全》,项目负责人(2006—2007); 北京大学和香港理工大学合办“中国社会工作与实务研究中心”项目:《中国家庭社会工作的实践》”,项目负责人(2007—2009);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劳动力市场中的性别问题(07BSH046)》,项目负责人(2007—2009); 福特基金会项目:《城市治理的田野研究(第一期)》,(2007—2008); 福特基金会项目:《城中村比较研究”(第二期)》,项目负责人(2008—2009); 北京大学和香港理工大学合办“中国社会工作与实务研究中心”项目:《中国劳动用工制度和劳务派遣制度研究》,项目负责人(2010—2013); 北京市社科联项目:《北京市城乡结合部地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政策研究》项目负责人(2010—2011); 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城乡结合部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政策研究(10BaSH090)》,项目负责人(2011—2015);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女性高层次人才成长规律及发展对策研究(10JZD0045-1)》,首席专家(2010-2013);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和谐劳动关系协调积机制的法律构建研究(11&ZD031)》之子课题“新兴产业中的劳动关系”,项目负责人(2011—); 北京市婚姻家庭研究会项目:《北京市城区家庭状况调查》,项目负责人(2011.3—2011.12);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特别委托项目:《新时期中国妇女地位调查研究(10@ZH020)》之子课“女性高层次人才成长规律研究”,项目负责人(2010-2013);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项目:《投资女性:中国发展的新引擎》,项目负责人(2013.5—2013.10); 民进中央办公厅委托课题:《城镇化进程中的未成年人保护研究》,项目负责人(2014—); 北京市婚姻家庭研究会项目:《北京市青年婚恋观与社会需求研究》,项目负责人(2013.9—2014.4); 世界银行项目:《智能交通的性别影响评估》,项目负责人(2015—2016); 中华女子学院委托项目:《高校青年女教师成长研究》,项目负责人(2014—2015); 中国婚姻家庭研究基金项目:《淘宝店女店家的家庭与工作平衡》,项目负责人(2015—2017); 海峡两岸婚姻家庭协会项目:《婚姻登记机关在婚姻家庭建设中的主阵地作用》,项目负责人(2016.1—2016.7); 北京市东城区妇女联合会项目:《0-3岁儿童照料的公共服务研究》,项目负责人(2016.1—2016.7)。 会议经历 2015年6月29日—30日,参加国际研究型大学联盟(IARU)的“推动大学校园性别平等”小组的年会,做“北京大学推动性别平等”的发言,英国牛津大学; 2015年6月18日—23日,参加德法中日四国的“全球化与弹性劳动市场下的社会保障”会议,做“中国家政工状况与社会保障”的发言,德国洪堡大学工作和人类生命周期研究中心; 2014年7月13日—7月19日,参加国际社会学会第十八届世界社会学大会主办大会分论坛之一。主办“东亚地区非正式工作者的组织化”论坛,并做“中国家政工的组织化”报告,日本横滨; 2013年11月27日—12月1日,参加“妇女与家庭问题”研讨会,做“中国城市工作与家庭平衡”的发言,台湾映晟社会工作师事务所,顺访台湾大学社会工作学系,与学生讨论中国的妇女与家庭; 2013年8月10日—16日,参加美国社会学年会的“劳工和全球团结”(2013annualmeetingoftheAmericanSociologicalAssociation,conferenceof"LaborandGlobeSocidarity",做“中国非正式工作的组织化——以家政工为例”的报告,美国纽约。会后到伯克利大学的劳工研究中心做学术交流活动; 2012年4月19日—22日,参加“非正规就业研究:巴西、中国、墨西哥、南非和美国五国比较研究”的国际研讨会,美国UCLA劳动与就业研究所; 2012年3月14日—18日,参加大学联盟国际会议(IARU)“全球化大学的男人和女人”,做“北京大学的性别平等建设”的报告,日本东京大学; 2009年10月3日—7日,访问德国,对法兰福、海德堡和曼海姆的劳工NGO、德国金鹿拖拉机公司、海德堡大学医院工会等; 2009年9月28日—30日,参加“在中国和欧洲的社会发展:共同关注中国和欧洲的公民社会组织”(SocialDevelopmentsinChinaandEU:CommonConcernsofChineseandEuropeanCivilSocietyOrganizations)的国际会议。做“中国企业改革与劳工权益”和“全球化下的妇女劳动”的主旨发言,奥地利维也纳。并在维也纳访问了“南风”(劳工NGO组织)和林茨的“上奥地利的工人委员会”; 2008年11月19日—23日,参加“社会变迁研究的亚洲会议”,做“女性底层劳动力市场的形成及其后果”的报告,韩国中央大学; 2008年6月2日—7月4日,受法国科学院经济社会学研究所(ResearchCenterCNRSofEconomicalSociology-LISE/Cnam)的邀请,参加“中国与社会学的全球化”国际研讨会,并做“有关失业和失业者的生活”的报告,法国里昂和巴黎; 2007年11月14日—18日,参加“亚洲共同体研究中心”举办的“亚洲的少子高龄化与社会政策”国际研讨会,做“中国女性劳动力市场与少子化高龄化下养老政策”的报告,日本大阪产业大学; 2007年2月11日—24日,主讲“中国的新自由主义与妇女的劳动力市场状况”和“沃尔玛的工会化”,美国UYS的工人阶级研究中心和UCB的劳动关系研究所; 2006年11月,举办“中国妇女与劳动”的专题讲座,台湾慈济大学; 2005年9月,“亚洲妇女呼吁和平”的国际会议,韩国光州大学; 2004年12月,参加“两岸三地口述史研讨会”,做“女工的时间世界”的主旨发言,香港大学; 2004年5月,参加“欧盟—中国:就业、失业和社会保障”国际学术会议,做“失业危机——对中国工人阶级的影响”的主旨发言,比利时; 2003年12月,参加“两岸三地有关社会排斥的第三次研讨会”,做“女工的行动”的主旨发言,香港理工大学社会科学系; 2003年10月,参加“工会组织研究”国际学术会,香港中文大学中国研究中心; 2001年11月,参加“亚洲社会性别学与女性学”课程建设大会,做“中国——劳动性别分工”的主旨发言,韩国梨花女子大学; 2000年7月,参加太平洋地区“女性学”发展交流大会,做题为“中国革命的历史对妇女职业生涯的建构”的主旨发言,美国马里兰大学; 1999年7月,第七届“世界多学科社会性别研究大会”,做“中国不平等性别关系的生产和再生产”的主旨发言,挪威; 1994年4月,“亚洲反对对妇女暴力国际会议”,做“中国打击拐卖妇女罪行”报告,印度新德里。 奖励及荣誉 2013年,佟新《社会性别研究导论》(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精品教材,北京市教育委员会; 2010年,《社会性别研究导论》获得全国妇联、中国妇女研究会第二届中国妇女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 2010年,获得北京大学正大奖教,校级; 2008年,论文《三十年中国女性/性别社会学研究》获得中国妇女研究会年会研讨会优秀论文奖; 2008年,获得2006-2007年度北京市“三八”红旗奖章; 2006年,《社会性别研究导论》(北京大学出版社),获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 2005年,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NCET-05038),部级; 2004年,《人口社会学》获得中国人口学会三等奖; 2001年,北京市培养新世纪社会科学人才“百人工程”,市级,北京。

研究领域

劳动社会学; 妇女/性别研究; 婚姻家庭社会学。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2022,佟新,《对家庭财产关系的性别反思》,《楚雄师范学院学报》第1期; 2022,佟新,《顺从与反抗:青少年的自我认同及其整合——社会工作对平权型亲子关系的倡导性实践》,《学海》第1期; 2021,佟新、李珊珊,《将性别带入家庭社会学研究》,《山东女子学院学报》第3期。转载2021年7月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妇女研究》; 2021,佟新,《中国新女性的自我成长》,《人民论坛》第9期; 2020,佟新,《守住自我成长的初心才有广阔未来》,《中华家教》第3期; 2020,佟新,《女权/女性主义认知共同体的形成与发展》,《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第5期; 2020,杜洁、佟新等,《传承·反思·超越:中国性别社会学的学科发展和理论建构》,《妇女研究论丛》第4期; 2020,刘爱玉、佟新,《教育发展对少数民族男女性别观念的影响》,《民族教育研究》第2期; 2020,佟新,《消费社会中文化审美的异化与重塑》,《人民论坛》第9期; 2020,佟新,《性别气质与反骚扰》,《中华女子学院学报》第1期; 2019,佟新、陈玉佩,《中国城镇学龄前儿童抚育政策的嵌入性变迁———兼论中国城镇女性社会角色的变化》,《山东社会科学》第10期; 2018,佟新,《为新时代妇女儿童工作履职尽责》,《民主》第12期; 2018,佟新,《改革开放40年人口转型与女性家庭关系变化》,《中国妇女报》2018-11-20; 2018,佟新、王雅静,《城市居民出行方式的性别比较研究》,《山西师范大学》第3期; 2018,佟新、申超,《互联网时代资本主义的赢利模式与时间秩序的变化——以网络游戏为例的研究》,《江苏社会科学》第1期; 2018,佟新,《中国高校青年女教师发展状况报告》,张李玺主编《中国妇女教育发展报告No.3——高等教育中的女性》,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7,佟新,《照料劳动与性别化的劳动政体》,《江苏社会科学》第3期; 2017,佟新,《儿童福利权可以测量吗?》,《中国民政》; 2017,佟新,《中国的儿童福利理念与制度需要反思》,《社会政策研究》第1期; 2016,佟新,《性别社会学需要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性别实践理论》,《妇女研究论丛》第4期; 2016,佟新,《承前启后:袁方的劳动社会学思想》,《中国社会学评论》第2期; 2015,刘爱玉、佟新、付伟,《双薪家庭的家务性别分工:经济依赖、性别观念或情感表达》,《社会》第2期; 2015,佟新、梁萌,《致富神话与技术符号秩序——论我国互联网企业的劳资关系》,《江苏社会科学》第1期; 2015,佟新、刘爱玉,《城镇双职工家庭夫妻合作型家务劳动模式——基于2010年中国第三期妇女地位调查》,《中国社会科学》第6期; 2015,佟新,《话语竞争与性别平等理念的传播》,《妇女研究论丛》第3期; 2015,佟新、周旅军、马冬玲,《关怀经济学与投资女性——中国经济的新增长点》,《社会发展研究》第2期; 2015,佟新,《现当代知识女性共同体的发展》,《北京大学学报》第5期; 2014,佟新、刘爱玉,《我国政治精英晋升的性别比较研究》,《江苏社会科学》第1期; 2014,刘爱玉、佟新,《性别观念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基于第三期全国妇女地位调查》,《中国社会科学》第2期; 2014,李桂燕、佟新,《将女性置于多重风险中的“无痛人工流产”研究》,《妇女研究论丛》第2期; 2014,佟新,《“党办”、“官办”色彩阻碍我国工会现代化》,《中国与世界观察》第1期; 2014,佟新,《当代中国劳动问题的社会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4,佟新、马丹,《非婚生活方式和对美好生活的建构》,《南京社会科学》第11期; 2013,佟新,《我国服务业的工作和劳动关系——以星级饭店业的工作和劳动关系为例的研究》,《江苏社会科学》第2期; 2013,佟新、周旅军,《就业与家庭照顾间的平衡:基于性别与职业位置的比较》,《学海》第2期; 2013,佟新、戴地,《积极的夫妻互动与婚姻质量——2011年北京市婚姻家庭调查分析》,《学术探索》第1期; 2012,佟新,《平衡工作和家庭的个人、家庭和国家策略》,《江苏社会科学》第2期; 2012,佟新,《身体与情感的阶层化》,《文化纵横》第3期; 2012,佟新,《中国保安服务业的劳动关系和劳权保护》,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第5期; 2011,佟新,《社会性别研究导论》(第二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1,佟新,《论中国人才性别结构均衡发展》,《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5期; 2010,佟新,《人口社会学》(第四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0,佟新,《女性私营企业家状况与企业家精神》,《云南民族大学学报》第5期; 2010,佟新, 《劳动力市场、性别和社会分层》,《妇女研究论丛》第5期; 2009,佟新编著,《中国劳动关系调研报告》,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 2009,佟新,《对中国城市发展家庭社会工作的思考》,《山西师大学报》第6期; 2009,佟新,《城镇失业贫困及家庭生存战略》,《学海》第1期; 2009,佟新,《性别、阶级和流动——以小型餐饮业为例的研究》,《江苏社会科学》第3期; 2009,佟新,《反思工人阶级形成的理论》,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系《社会学评论》; 2008,佟新,《我国的老龄化、性别和养老政策》,《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2期; 2008,佟新,《30年中国女性性别社会学研究》,《妇女研究论丛》第3期; 2008,佟新,《跨国资本与中国中产阶级的生产——以在华跨国公司中方高端劳动力为例》,《社会》第4期; 2008,佟新,《劳工政策和劳工研究的四种理论视角》,《云南民族大学》第5期; 2008,佟新,《国有工业企业简单控制型的劳动关系分析》,《开放时代》第5期; 2007,佟新、沈旭,《文革研究对认识中国社会的意义——一种国家与社会的视角》,《开放时代》第2期; 2006,佟新,《延续的社会主义文化传统——一起国有企业工人集体行动个案分析》,《社会学研究》第1期; 2006,佟新,《论外资企业的工会建设——兼论工会建设的合法性问题》,《学习与实践》第10期; 2006,佟新、梁萌,《女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的性别歧视研究》,《妇女研究论丛》增刊; 2005,佟新,《“三资”企业劳资关系研究》,《学海》第4期; 2005,佟新,《企业工会:能动的行动者――以北京中外合资企业B有限公司工会实践为例》,《江苏行政学院学报》第5期; 2003,佟新,《社会结构与历史事件的契合——中国女工的历史命运》,《社会学研究》第4期; 2003,佟新,《话语对社会性别的建构》,《浙江学刊》第4期; 2002,佟新,《女性的生活经验与女权主义认识论》,《云南民族学院学报》第3期; 2002,佟新、龙彦,《反思与重构——对中国劳动性别分工研究的回顾》,《浙江学刊》第4期; 2002,佟新,《新劳工史研究――从历史唯物主义、文化主义到解构主义》,《国外社会科学》第2期; 2002,佟新,《社会变迁与工人社会身份的重构》,《社会学研究》第6期; 2001,佟新,《妇女劳动的理论建构》,《国外社会学》第1-2期; 2001,佟新,《研究城市妇女职业发展的理论框架》,《妇女研究论丛》第3期; 2001,佟新,《职业生涯研究》,《社会学研究》第1期; 2000,佟新, 《全球化下的国际人口迁移》,《中国人口科学》第5期; 2000,佟新,《不平等性别关系的生产与再生产——对中国家庭暴力的分析》,《社会学研究》第1期; 1999,佟新,《社会变迁与中国妇女就业的历史与趋势》,《妇女研究论丛》第1期; 1999,佟新,《论死亡率制度》,《中国人口科学》第6期; 1998,佟新,《中外合资企业工会研究》,《浙江学刊》第2期; 1998,佟新,《新产业革命对劳资关系的影响》,《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第2期; 1997,佟新, 《新时期有关劳动关系的社会学分析》,《浙江学刊》第1期; 1996,佟新,《越轨社会学研究综述》,《社会学研究》第3期; 1996,佟新,《强奸被害人:特征、教育与法律保护》,《妇女研究论丛》第3期; 1996,佟新,《国外妇女劳动参与和经济地位》,《妇女研究论丛》第1期。

学术兼职

社会兼职与服务 2016.6—至今,中国民主促进会北京大学基层委员会,主任委员; 2015—至今,中国社会学会妇女/性别专业委员会,理事长; 2014—至今,中国婚姻家庭研究会,副会长; 2014—至今,中国妇女/性别理论研究会,副秘书长; 2013—至今,中国民主促进会 中央委员会委员,妇女儿童委员会主任; 2013—至今,中国民主促进会北京市常委会常委,北京市妇女儿童委员会主任; 2009—至今,全国妇联执委; 2008—至今,中国社会学会劳动社会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 2006—至今,北京市婚姻家庭研究会,会长; 2018-现在,北京市政协第十三届委员。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