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孙飞宇

个人简介

2005年—2010年: 加拿大约克大学,社会与政治思想(Social and Political Thought) 博士候选人,获博士学位; 2002年—2004年:北京大学社会学系,硕士研究生在读,获硕士学位; 1998年—2002年: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本科在读,获法学学士学位

研究领域

西方社会学理论史; 经典精神分析(ClassicalPsychoanalysis)理论; 现象学-诠释学(PhenomenologicalHermeneutics)社会理论; 历史社会学。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新发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2023,孙飞宇,《“无家可归”的孤儿与作为天职的科学韦伯科学观中的精神气质问题》,《社会》,第03期第43卷; 2023,孙飞宇,《社会学对通识教育的承诺:米尔斯 <社会学的想象力>中的三个面向》,《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学报》,第二期; 2022,孙飞宇,《从西学研究到文明比较:苏国勋先生社会理论转向的内在理路》,《社会理论学报》,春季版; 2021,孙飞宇,《一个自由学习的共同体——北京大学元培学院的本科教学改革实践》,《光明日报》9月7日13版《教育周刊》; 2021,孙飞宇,《自恋与现代性:作为一个起点的“冯小青研究”》,《社会学评论》第2期; 2021,孙飞宇,《作为“位育”的通识教育:潘光旦的本土化视角》,《北京大学教育评论》第1期; 2020,孙飞宇、周文杰,《以书院为中心的通识教育—北京论坛第13分论坛会议综述》,《通识教育评论》第7期; 2020,孙飞宇,《奥尼尔的醉与爱——读<灵魂的家庭经济学>》,《社会理论辑刊》第2期; 2020,孙飞宇,《化孤独为共同:北京大学元培学院的通识教育及书院制探索》,《信睿周报》第35期; 2020,孙飞宇,《处境与实践视角下的社会事实———梅洛-庞蒂的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对于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意义》,《社会学研究》第2期; 2018,孙飞宇,《个体的自我保存与社会学的现代道德人格属性:<自杀论>中的双重结构》,《社会》第6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2019年第3期全文转载;《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9年第3期转载; 2018,孙飞宇,《教育职业化趋势中的传统与传承:一项关于北京大学社会学的个案研究》,《北大教育评论》第2期; 2018,孙飞宇,《社会科学的质性研究与意义的发现》,《公共管理评论》第3期; 2018,英文版:Sun, Feiyu, Chinese Sociology: “Chinese Learning” or “Western Learning”, Contemporary Social Sciences, Serial No.12. 2017,孙飞宇,《爱欲与神圣:弗洛伊德思想中的单性繁殖原则初探》,《学海》第5期; 2017,孙飞宇,《中国社会学的“中”与“西”》,《北京大学学报》第4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17年第5期转载;《新华文摘》2017年第22期全文转载;《人大复印报刊资料》2017年第11期全文转载; 2017,孙飞宇,《从灵魂到心理——关于精神分析理性化的知识社会学研究》,《社会学研究》第4期; 2017,孙飞宇,《从社会变迁到社会平衡:费孝通在“江村调查”之前的思想梳理》,《社会学评论》第1期; 2017,孙飞宇,《弗洛伊德的案例剧场:忏悔者与生活世界(下)》,《社会》第2期; 2017,孙飞宇,《现代忏悔的发生学: 忏悔者与生活世界(上)》,《社会》第1期; 2017,孙飞宇,《舒茨的生活世界理论及其进一步发展浅析》,《学术交流》第1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7年第5期选摘; 2017,李勰、孙飞宇,《从草根工业到项目制:对村庄公共品提供传统的回归——兼论村庄治理的物质基础》,《学术论坛》第1期; 2016,杨善华、郭金华、孙飞宇等,《城乡养老制度顶层设计建议》,《改革内参》第12期; 2016,孙飞宇,《约翰•奥尼尔及其“野性社会学”》,《山东社会科学》第5期;《社会科学文摘》2016年第7期转载;《人大复印报刊资料》2016年第9期全文转载; 2016,孙飞宇、杨善华、张雨晴,《镶嵌式公益扶贫模式与反思——对K基金会扶贫模式的个案研究》, 《学术论坛》第2期; 2016,孙飞宇、储卉娟、张闫龙,《生产“社会”,还是社会的自我生产?—关于一个NGO扶贫困境的个案研究》,《社会》第1期; 2018,英文版:Sun, Feiyu,Chu, Huijuan,Zhang, Yanlong, Producing Society or the self-Producing of Society? A Study of an NGO's difficult Situation on Poverty Reduction, Chinese Journal of Sociology, 2018, Vol. 4. 2015,杨善华、孙飞宇,《“社会底蕴”:田野经验与思考》,《社会》第1期;《红旗文摘》2015年第4期摘登了其中的三、四、五、六四个部分约5200字;《新华文摘》2015年第12期摘登了该文的主要内容。 2013,孙飞宇,《方法论与生活世界—舒茨主体间性理论再讨论》, 《社会》第1期; 2012,孙飞宇,《精神分析百年及其反思》,《中国社会工作研究》第九辑; 2012,孙飞宇,《论社会官能征——现代性与微观的爱之政治社会学片论》,《社会学研究》第6期; 2012,孙飞宇,《经验与经验的现象学社会学化 读哈维·弗格森的<现象学社会学>》,《社会》第5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3年第3期以“哈维·弗格森的《现象学社会学》” 的题目转载; 2012,孙飞宇,《流亡者与他的双重世界—舒茨的<社会世界的现象学>》的背景及其生活世界的三重意义》,《启真》第2期; 2012,孙飞宇,《人口与社会——读马尔萨斯<人口原理>》 ,《启真》第1期; 2011,孙飞宇,《流亡者与生活世界》,《社会学研究》第5期;本文部分内容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第1期以“《陌生人》与《返乡者》——舒茨对生活世界的诠释”为题转载; 2009,孙飞宇,《作为一种社会官能征的贫民区—读素德·文卡特斯<黑帮老大的一天>》 ,《社会学研究》第2期; 2007,孙飞宇,《对苦难的社会学解读:开始,而不是终结—读赖•威尔金森<苦难:一种社会学的引介>》,《社会学研究》第4期;本文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7年第六期摘录; 2005,杨善华,孙飞宇,《作为意义探究的深度访谈》, 《社会学研究》第5期;本文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等刊物摘录 ; 2005,孙飞宇,《论舒茨的主体间性理论:下》,《社会理论学报》第9期; 2004,孙飞宇,《论舒茨的主体间性理论:上》,《社会理论学报》第8期; 2003,孙飞宇,《在舒茨的常态社会世界之前—以米兰•昆德拉的“可能性”为关照》,《北京大学研究生学志》第2-3期;

学术兼职

社会兼职与服务 2018年11月起,任北京大学元培学院副院长 2018年5月至11月,任元培学院院长助理 2016年至2019年,担任“余天休优博奖”评审委员会秘书长 2012-2016,担任“余天休优博奖”组委会秘书 2016年起至今,担任国际期刊《社会理论学报》执行主编 2018年起至今,担任中国社会学会学术传播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 2019年开始至今,担任北京市社会学会理事 2019年起至今,担任北京大学教务部通识教育委员会专家委员 2019年起至今,担任北京大学外国专家委员会委员 2021年3月起,担任东亚社会学会理论分会副主席 2021年7月起,担任北京大学燕京学堂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2011-2015年起,北京大学社会学系2011级本科生 班主任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