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
个人简介
最新个人主页请访问:https://faculty.xidian.edu.cn/yc/zh_CN/index.htm
杨超,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2008年6月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获得密码学专业工学博士学位,2012年1月-2013年1月于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MSU:MichiganStateUniversity)完成博士后研究工作。现任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网络与信息安全学部副主任。目前主要从事:基于人工智能与大数据的网络空间安全、无线网络安全、移动智能计算安全等研究。
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原973)网络空间安全专项子课题“面向互联网+的云服务系统安全防护技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云端大数据安全属性保护与操作忠实性验证方法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基于安全属性建模的协议安全性测试理论与方法研究”;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全国首批)“专业综合改革课程建设”;总装备部“十二五”国防预研重点项目“抗XXX技术”;陕西省自然科学基础研究计划(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基于安全属性建模的协议安全性测试理论与方法研究”;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科研合作项目"移动APP漏洞自动化检测”;华为创新研究计划HIRP“基于无线信道估计的物联网认证技术研究”;西昌卫星测控中心科研项目“通信网络与私有协议性能与可靠性分析与测试系统”;中石油集团管材研究所软件开发基金项目“油套管材典型环境选材图谱及数据管理系统”等。
获陕西省科学技术一等奖奖1项、陕西省科学技术二等奖奖1项、中国通信学会科学技术成果二等奖1项、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中国航空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在国内外期刊和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并以第一完成人授权PCT国际发明专利3项、US美国发明专利1项、中国技术发明专利20余项。其他授权/公开/申请的国家技术发明专利20余项,获软件著作权6项。
科学研究
主持的科研项目(项目负责人):
1.国家留学基金委-青年骨干教师出国研修项目博士后身份公派出国留学1年,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MichiganStateUniversity)15万元(2.3万美元);
2.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原973)网络空间安全专项“面向互联网+云服务系统安全防护技术(编号:SQ2017YFGX110123)”子课题2017.01–2020.1255万元;
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云端大数据安全属性保护与操作忠实性验证方法研究(编号:61672415)2017.1–2020.1263万元;
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基于安全属性建模的协议安全性测试理论与方法研究(编号:61303219)2014.1–2016.1225万元;
5.总装备部“十一五”国防预研项目网络XXXXXX技术-抗xxx技术(编号:XXX)2006.01-2010.12100万元;
6.总装备部“十二五”国防预研项目网络XXXXXX技术-XXX防御技术(编号:XXX)2011.01-2015.12100万元
7.西昌卫星测控中心科研项目通信网络与私有协议性能与可靠性分析与测试系统(编号:HX0113031503)2013.3–2013.89.5万元;
8.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科研合作项目移动APP漏洞自动化检测(编号:HX0114034215)2014.12–2014.1210万元;
9.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科研合作项目基于污染传播与数据流分析的移动APP漏洞检测与挖掘方法研究(编号:XXX)2015.12-2016.1220万元;
10.华为创新研究计划HIRP-2015(HuaweiInnovationResearchProgram)(面向全球公开申请评审)基于无线信道估计的物联网认证技术研究(编号:XXX)2016.1–2016.1218.6万元(3万美元);
11.解放军电子工程学院合作研究项目无线骨干网关键节点识别技术(编号:xxx)2016.1-2016.1223万元;
12.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管材研究所科研项目含H2S/CO2环境管材选择软件系统(编号:HX0109032814)2009.1-2009.64.8万元;
13.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管材研究所科研项目油套管材典型环境选材图谱及数据管理系统(编号:HX0113031914)2011.11-2012.54.8万元;
14.中国石油集团石油管工程技术研究院科研项目炼化腐蚀实验数据管理系统(编号:???)2014.3-2014.1210万元;
15.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安全协议的测试与仿真关键技术研究(编号:JY10000903006)2009.09-2011.096万元;
16.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新型虚拟机安全监控架构及关键技术研究研究(编号:K5051203016)2012.01-2013.126万元;
17.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云端大数据安全属性保护与操作忠实性验证方法研究(编号:JB140303)2014.01-2015.126万元;
18.腾讯公司产学合作专业综合改革课程建设项目(全国首批)《计算机与网络安全》课程产学合作综合改革(编号:xxx)2016.10–2017.103万元;
19.实验课程体系建设与实验教学改革项目(校级-重点项目)网络工程专业实验课程体系建设(编号:XXX)2014.1-2014.125万元;
20.新实验开发与新实验设备研制及实验教学改革项目(校级-重点项目)基于教学内容更新的网络新实验研制(编号:SY1332)2014.1-2014.121万元;
21.本科教学质量改革与提升计划(校级-重点项目)计算机通信与网络课程体系与内容改革(编号:XXX)2014.9-2015.91万元;
22.计算机通信与网络课程教学改革项目(校级)计算机通信与网络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改革(编号:XXX)2016.1–2016.124万元;
23.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基于RootKit的文件保护方法研究(编号:XXX)2011.6-2012.60.8万元(评审结果:优秀,全校40多个队伍的前10名);
24.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基于RFID和Android的行李防盗报警系统(编号:XXX)2013.11-2015.61万元;
25.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基于无线信道独特物理参数的密钥协商机制(编号:XXX)2014.11-2016.61万元;
26.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基于污染传播的安卓APP漏洞挖掘(编号:XXX)2015.11-2017.61万元;
27.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物联网中设备间基于信道特征的密钥生成(编号:XXX)2015.11—2017.61万元;
科研团队
硕士研究生团队:
2010级:何云华任佟
2011级:侯婉婷王照羽张驰黄为
2012级:张明月董超张坤周洪丞姚亮张鹏
2013级:纪倩金方园王旭张邦元
2014级:熊思纯罗丹陈东安迪付胧玉张华徐渊宋嘉良
2015级:卢璐何司蒙李丹平法哈日诺(国际留学生)
2016级:刘茂珍吴继超毛璀叶向豪
2017级:孟献昆闫志成杨延洲张静朱泉龙
2018级:潘晓波任秋凝张晓雨范思彧马宝林强薇王岁兴赵金广陈炳宏
研究生招生信息
研究生招收要求:
1.Diligence:勤奋、努力;
2.Motivation:有激情、有想法、积极肯干,对团队的研究方向有浓厚兴趣;
3.Skills:程序设计Programming、英语-English和数学Mathematics。
招生人数:
每年招收4-6名左右研究生。
研究领域
查看导师新发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1.基于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分析的网络空间安全(AI+BigDatabasedCyberSpaceSecurity)
随着互联网络的日益普及和网络空间的迅速扩大,保护用户、设备、数据及应用免受恶意攻击,免受未经授权的访问和信息泄漏变得至关重要。现代的网络安全系统越来越多地受益于机器学习等人工智能技术。因为机器学习等技术可以对恶意软件特征或恶意流量模式进行自动学习,并将学习经验推广到未知的网络入侵识别与检测;或者可以识别与正常行为明显不同的异常行为模式等。这不仅大大减少了网络安全防护人力资源的压力,还显著提升了对安全大数据的智能分析与处理能力,为最终实现网络空间安全体系化防御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提供了良好的理论基础和关键技术支撑。所以,将机器学习等人工智能理论与技术与网络空间安全结合,会给网络空间安全带来全新的机遇与挑战,也是实现“弯道超车”,突破网络空间安全核心技术,保障国家民生安全的关键途径与着力点。主要包括:大规模异构数据驱动的AI智能网络威胁检测与“狩猎”防御体系架构、基于AI智能与大数据分析的加密恶意流量检测与防御、基于机器学习的密文流量分析与异常行为检测、基于“云边协同”的安全大数据分析平台与系统、人工智能安全等。)
2.移动智能计算安全(MobileIntelligentComputingSecurity)
智能终端、智能穿戴、智能无人机、智能家居、智能汽车、智能医疗、智能物联网等耳熟能详的“热”词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描述了Mobile&SmartComputingandIoT的广阔应用前景。因为其软硬件平台多样化,应用环境异构与复杂化,安全问题带给用户的危害与后果日益严重化。所以,移动智能计算与物联网安全受到了学术界和工业界的广泛关注,是网络空间安全研究领域的热点。主要包括:智能无人机的安全性测试与反制、智能无人机飞控协议的逆向、智能物联网设备的漏洞利用与新型安全防护、链路层和TLS层的加密流量破解、无线WiFi攻击与防御等。)
学术兼职
陕西省计算机教育学会理事、陕西省信息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第一届)、中国信息安全测评西北中心高级咨询专家、腾讯公司特聘网络安全专家、信息安全教育部长江学者创新团队核心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