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
彭军(1968~),男,四川仁寿人,博士学位(博士后),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沉积学、储层地质学及层序地层学方面的科研与教学工作。1989年6月获湖南科技大学地质系煤田地质与勘探工学学士学位;并分别于1992年6月、1999年12月获得成都理工大学沉积地质研究院沉积学(含古地理学)硕士、古生物学与地层学(含古人类学)博士学位。1992年7月参加工作,1994年12月晋升为讲师,1999年12月晋升为副教授,2002年12月晋升为教授,2004年10月被批准为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同年被批准为西南石油大学博士生指导教师。
自1992年7月硕士研究生毕业参加工作以来,已先后在成都理工大学、西南石油大学为本专科学生、研究生主讲了《沉积岩石学》、《岩相古地理》、《开发地质学》、《沉积学原理》、《层序地层学》、《沉积相综合解释技术》等多门学位课程。治学严谨,教学工作中尤其注重培养学生的理解、独立思考和动手能力,教学效果突出,曾多次获校级教学成果奖,也多次被评为学校优秀指导教师。
在科学研究方面,已负责、主研和参加国家油气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部级攻关、部级定向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横向科研协作项目72项,其中负责项目40项,科研经费超过1200万元,近5年平均年科研经费70万元左右。已公开在《CarbonatesandEvaporites》、《PetroleumScience》、《ACTAGEOLOGICASINICA》、《ChineseJournalofGEOCHEMISTRY》、《地球化学》、《地质论评》、《沉积学报》、《地球学报》、《石油学报》、《石油与天然气地质》、《石油实验地质》、《天然气工业》等国家自然科学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100多篇和多篇国内学术会议交流论文,其中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38篇,SCI收录5篇、EI收录18篇。
在学术成果和学术地位方面,彭军教授在热水沉积作用与硅质岩成因、油气储层沉积微相分析、层序--岩相古地理编图、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及在油气勘探开发应用、致密储层成因机理及评价、细粒沉积物旋回地层学等方面有较高的造诣,取得了部分创新性的研究成果。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下,针对中国南方晚前寒武纪广泛分布的缺乏硅质生物的厚层块状硅质岩的成因难题,通过研究首次提出了硅质矿物来源于热水、有大量菌藻等微生物参与的正常生物化学沉积成因的认识,公开发表论文12篇,被多数同行专家公认为达到了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SCI收录1篇,CSCD引文检索相关论文共被引49次,单篇论文最高引用23次,成为在热水沉积和硅质岩成因研究领域的知名学者。在油气储层沉积微相研究方面,主持和主研了32个油气田委托科研项目,成为国内石油天然气行业该领域的知名专家。在层序--岩相古地理编图方面,首次编绘了中国南方石炭纪构造—层序岩相古地理图。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研究方面,与他人合作,首次提出了陆相盆地不同级次基准面旋回的划分标准和六级次的划分方案、以及基准面旋回的结构类型和叠加样式的沉积动力学分析等新理论,该研究成果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推动了该学科的发展;并创新性地将该理论应用于油气田开发阶段储集体等时精细划分与对比、储层时空展布规律以及剩余油分布预测等方面。研究成果已经在四川盆地川西坳陷、川东北前陆盆地、川中-川南过渡带、百色油田、胜利油田、新疆油田、青海油田等成功应用并被生产实践所证实,在该研究领域已经发表论文31篇,EI收录4篇,CSCD引文检索相关论文被引354次,有两篇论文分别被引用108次和105次,奠定了在国内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研究领域的领先学术地位。近年来一直致力于致密砂岩储层、深层碳酸盐岩储层、泥页岩等细粒沉积储层的成因机理和储层评价,细粒沉积岩旋回地层学等方面的研究,已经完成相关的委托科研项目12项,发表论文32篇,SCI收录4篇,EI收录12篇。
教育背景及工作经历
教育背景:
1985.09—1989.06,学士,湖南科技大学,煤田地质与勘探;
1989.09—1992.06,硕士,成都理工大学,沉积学(含古地理学);
1997.09—1999.12,博士,成都理工大学,古生物学与地层学(含古人类学);
1999.12—2002.05,博士后,西南石油大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工作经历:
1992.07—1997.09,成都理工大学,讲师,从事沉积地质与矿产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
1999.12—2002.05,成都理工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从事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与开发地质学的科研工作;
2002.05—2004.06,西南石油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从事沉积学、层序地层学、开发地质学的教学与科研工作;
2004.07—2006.06,西南石油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沉积学、层序地层学、开发地质学的教学与科研工作;
2006.07—今,西南石油大学,科研处副处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沉积学、层序地层学、开发地质学的教学与科研工作。
研究领域
沉积储层与层序地层学
研究领域
1、热水沉积作用与硅质岩成因;
2、油气储层沉积微相分析;
3、层序--岩相古地理编图;
4、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
5、碳酸盐岩、致密砂岩储层评价;
6、细粒沉积岩旋回地层学。
主要研究项目
1、塔里木盆地寒武系碳酸盐岩储层特征及成因研究,2015/12-2016/12,中石化西北油田分公司项目,主持;
2、中央隆起带志留系--泥盆系储层成岩作用研究,2013/07-2014/10,中石化西北油田分公司项目,已结题,主持;
3、塔中地区志留系储层成岩作用及主控因素研究,2012.12-2014.1,中石化西北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已结题,主持;
4、川中地区公山庙公39井区侏罗系油藏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研究,2012/08-2012/12,中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项目,已结题,主持;
5、川东北大安寨致密油藏地质特征及开发潜力评价(元坝投标专题8),2012/05-2013/06,中石化西南油气分公司,已结题,主持;
6、川西前陆盆地中段须家河组优质储层形成的成岩机制研究,2010/05-2012/05,CNPC科技管理部创新基金,已结题,主持;
7、前陆盆地斜坡—隆起地带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研究——以川中—川南过渡带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为例,2008/12-2009/06,四川省教育厅重点项目,已结题,主持;
8、《四川龙岗地区大型碳酸盐岩气田勘探开发示范工程》任务五—龙岗地区礁滩气藏描述和地质建模研究,2008/01-2010/12,国家油气重大专项—CNPC科技管理部,已结题,主持;
9、川东北飞仙关组鲕滩气藏储层演化与油气成藏效应研究,2009/11-2010/08,四川省应用基础研究项目计划,已结题,主持;
10、菲律宾深水SC57区块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研究和储层分析,2007/08-2008/07,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已结题,主持;
11、扬子板块东南大陆边缘晚前寒武纪硅质岩成因及含矿性研究,1990/12-1992/0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已结题,主研。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新发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第一作者论文
(1)JunPENG,HanbingZHANG,XiaoxianLIN,StudyoncharacteristicsandgenesisofbotryoidaldolostoneoftheUpperSinianDengyingFormation:AcasestudyfromHanyuanregion,Sichuan,China,CarbonatesandEvaporites,2017,(已录用,待刊).
(2)PengJun,LiuJinku,WangYan,LiuJianfeng,Originandcontrollingfactorsofchloritecoatings-anexamplefromthereservoirofT(3)xGroupoftheBaojiearea,SichuanBasin,China,PETROLEUMSCIENCE,2009,6(4):376-382.
(3)PengJun,YiHaisheng,XiaWenjie,GeochemicalIndicationofSinianBeddedSiliceous
RocksintheHunan-Guizhou-GuangxiAreaandTheirEnvironmentalSignificance.ActaGeologicaSinica,2000,74(1):46-53.
(4)PengJun,YiHaisheng,XiaWenjie.GeochemicalCriteriaoftheUpperSinianChertsofHydrothermalOriginontheSoutheastContinentalMarginoftheYangtzePlate,ChineseJournalofGeochemistry,2000,19(3):217-226.
(5)彭军,吴慧明,韩浩东,等.巴楚地区东河塘组致密砂岩储层成岩相研究[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16,(02):245-255+279。
(6)彭军,张涵冰,鲁明,等.顺托果勒柯坪塔格组储层成岩作用与孔隙演化[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04):173-182。
(7)彭军,唐丹,张桂瑞,李斌,曹脊翔,四川盆地东北部飞仙关组白云岩成因分析,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4(06):169-174。
(8)彭军,汪彦,张齐,游李伟,赵冉,保山盆地羊邑组二~三段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分析,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0(01):165-169。
(9)彭军,汪彦,游李伟,刘建锋,贾松,张晓东,陆相断陷湖盆扇三角洲高分辨率层序分析——以保山气田羊邑组2~3段为例,天然气工业,2006,26(05):24-26+19。
(10)彭军,游李伟,汪彦,刘建锋,贾松,张晓东,TK625井区鹰山组碳酸盐岩储层精细对比研究,天然气工业,2006,26(06):36-38。
(11)彭军,陈果,郑荣才,游李伟,汪彦,百色盆地东部古近系那读组湖相灰岩储层特征,地球学报,2005,26(06):557-563。
(12)彭军,郑荣才,陈果,那坤地区那读组湖相灰岩储层评价,天然气工业,2004,24(08):17-126。
(13)彭军,郑荣才,陈果,广西百色盆地东部古近系那读组湖相灰岩,古地理学报,2004,6(02):163-173。
(14)彭军,陈景山,郑荣才,蔡勋育,韦景春,百色盆地百岗组高分辨率层序分析及研究意义,地球学报,2002,23(02):153-158。
(15)彭军,郑荣才,陈景山,蔡勋育,韦景春,百色盆地那读组短期基准面旋回层序分析,沉积学报,2002,20(02):203-209。
(16)彭军,郑荣才,陈景山,百色盆地那读组层序分析与生储盖组合,沉积学报,2002,20(01):106-111。
(17)彭军,徐望国,湘西上震旦统层状硅质岩沉积环境的地球化学标志,地球化学,2001,30(03):293-298。
(18)彭军,陈景山,陈洪德,田景春,侯中健,黔桂地区石炭纪Ⅰ型层序界面沉积记录及成因分析,地球学报,2000,21(04):433-440。
(19)彭军,陈洪德,田景春,覃建雄,侯中建,杨晓宁,寿建峰,沈安江,陈子炓,川滇黔桂地区石炭系层序地层研究,沉积学报,2000,18(02):190-197。
(20)彭军,陈洪德,曾允孚,龙门山南段前陆盆地中—新生代砂岩特征及物源分析,中国区域地质,2000,19(01):78-85。
(21)彭军,伊海生,夏文杰,扬子板块东南大陆边缘上震旦统热水成因硅质岩的地球化学标志,成都理工学院学报,2000,27(01):11-17。
(22)彭军,田景春,伊海生,夏文杰,扬子板块东南大陆边缘晚前寒武纪热水沉积作用,沉积学报,2000,27(01):107-113。
(23)彭军,伊海生,夏文杰,湘黔桂地区震旦纪层状硅岩热水沉积地球化学标志及其环境意义,地质学报,2000,95(01):95-96。
(24)彭军,伊海生,夏文杰,湘黔桂地区晚前寒武纪层状硅质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地质地球化学,1999,27(04):33-39。
(25)彭军,夏文杰,伊海生,湘西晚前寒武纪层状硅质岩的热水沉积地球化学标志及其环境意义,岩相古地理,1999,19(02):31-39。
(26)彭军,夏文杰,伊海生,湖南新晃贡溪重晶石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分析,成都理工学院学报,1999,26(01):95-99。
(27)彭军,田景春,陕甘宁盆地中部气田中区马五_4段白云岩成因类型及其地球化学特征,矿物岩石,1998,18(02):36-40。
(28)彭军,田景春,赖生华,陕甘宁盆地中部马家沟组白云岩成因及储集性,成都理工学院学报,1998,25(01):89-95。
(29)彭军,夏文杰,伊海生,湘西晚前寒武纪层状硅质岩硅氧同位素组成及成因分析,地质论评,1995,41(01):34-41。
通讯作者论文
(1)刘金库,彭军*,石岩,鲍作帆,孙永亮,刘学敏,张泽,致密砂岩储层石英溶蚀成因及对孔隙发育的影响——以川中—川南过渡带须家河组为例,石油学报,2015,36(09):1090-1097。
(2)林孝先,彭军*,闫建平,侯中健,四川盆地震旦系灯影组葡萄状白云岩成因讨论,古地理学报,2015,17(06):755-770。
(3)刘露,彭军*,吴慧明,张涵冰,巴楚地区与塔中地区东河塘组储层储集性能差异分析,岩性油气藏,2015,27(05):225-231。
(4)刘焕,彭军*,李丽娟,罗文军,肖艳,川西坳陷中段钙屑砂岩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岩性油气藏,2012,24(02):77-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