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李颖

个人简介

个人简介 山东菏泽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1995年毕业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通信工程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2005年3月获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通信与信息系统学科博士学位,并获2007年度陕西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2002年11月留校任教,2003年6月被评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讲师,2005年6月被评为副教授,2008年6月破格评为教授,2009年12月评为博士生导师。陕西省首批通信与信息系统学科“三秦学者”团队成员。 2002年8月至10月,在香港城市大学进行短期合作交流 2011年10月至2012年10月,在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计算机与科学学院,访问学者。 主要从事无线移动通信系统的关键技术研究,包括机器学习在通信信号处理中的应用、机器间通信、协作传输技术、MassiveMIMO、信道编码编码调制技术、网络编码等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承担多项国家级科研项,取得了一些富有创新的结果,在国内外相关领域的权威杂志与有重大影响的国际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被SCI、EI检索多篇,申请发明专利40余项,其中12项已经授权。向中国IMT-Advanced推进组提交标准文稿10余项,其中2项被大唐移动认领,1项被写入D2D技术白皮书 主持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宽带无线通信系统中的级联空时频码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无线中继网络中的联合信道-网络编码理论与技术研究”、“新一代宽带无线通信”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面向IMT-Advanced协作中继的网络编码技术研究”、国家863计划项目“多播网络传输中的网络编码技术研究”等国家级科研项目,参加国家自然基金委-广东省联合基金重点项目“提高宽带/超宽带无线通信系统的容量和质量的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的研究”的研究工作。作为课题副组长,主持了“新一代宽带无线通信”国家科技重大专项“IMT-Advanced系统中的开放性关键技术研究”,主要负责网络编码方面的研究。 目前,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项目“适用于M2M通信系统的联合Spinal码传输-随机接入基础理论及优化设计”,以及陕西省重点产业链项目“面向mMTC的低功耗大连接技术方案与试验系统研发”。同时与华为、中兴和大唐等公司有着广泛的合作交流。 科学研究 近几年承担的科研项目: 1.面向mMTC的低功耗大连接技术方案与试验系统研究,陕西省重点产业链项目, 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课题负责人 2.适用于M2M通信系统的联合Spinal码传输-随机接入基础理论及优化设计,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课题负责人。 课题说明: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的标准化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MassiveMIMO和M2M是其中两项关键技术。本项目针对5G下的M2M设备数量巨大对接入时延的影响,研究如何设计高效的随机接入算法及相关理论。 3.高移动宽带通信网络重点基础理论研究,科技部973,2012.1.1-2016.10,负责西电子课题之联合网络-信道编码研究 课题说明:本项目针对高移动环境下的信息传输与编码理论展开研究,目前重点研究已经被第五代移动通信标准采纳的两种信道编码技术,即LDPC码和Polar码的编译码算法及FPGA实现。 4.面向IMT-Advanced协作中继的网络编码技术,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课题总负责人 课题说明:网络编码技术是一项可有效提高无线协作通信网络传输效率的技术,本课题拟研究网络编码技术在IMT-Adavanced协作中继通信系统中应用的可行性,研究网络编码在多址接入中继信道、双向中继信道以及多播等典型场景下的解决方案,并搭建仿真演示平台。本课题的参与单位包括上海贝尔有限公司、复旦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 5.无线中继网络中的联合信道-网络编码理论与技术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课题负责人 课题说明:将信道编码和网络编码联合设计,可有效提高无线协作中继通信系统的传输可靠性和传输效率。本课题以LDPC码为基础,研究适用于无线中继网络的信道编码和网络编码的联合设计理论和方法,并研究其LTE、IMT-Advanced等实际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应用。 6.IMT-Advanced开放性关键技术研究,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课题副组长,参与单位有大唐移动; 7.网络编码技术提升传输效率研究,大唐移动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2011年5月-2013年5月,课题负责人 8.多播传输网络中的网络编码技术,863计划,2007年1月-2009年12月,课题负责人 9.空时频码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课题负责人 10.与华为、中兴等公司的横向合作项目5项,涉及MIMO、空时编码和网络编码等方面 科研成果 近几年的主要科研成果: 1.集成FPGA、DSP和Arm的实验平台开发(主体已完成) 简介:结合“面向IMT-Advanced协作中继的网络编码技术”重大专项,自主开发了集成FPGA、DSP和Arm的实验平台,可在该平台上设计大到LTE-A系统,小到编译码器的实现。 2.网络编码技术应用于IMT-Advanced系统的演示验证平台(硬件) 3.网络编码技术应用于IMT-Advanced系统的演示验证平台(软件) 4.基于Zigbee的网络编码多播传输系统 5.适用于多址接入中继信道的联合网络-低密度校验码的优化设计 专利申请 授权的专利: [1]李颖、王单、郭旭东、白宝明,基于预编码的并行卷积LDPC码的编码器及其快速编码方法。 [2]李颖,郭旭东,王新梅,混合递归网格空时码的编码方法。 [3]王新梅,李颖,苏宁,一种提高串行级连系统性能的方法。 [4]李颖,郭旭东,孙岳,分布式正交网络空时编码方法 [5]路姗,李颖,基于Turbo译码的网络编码算法 [6]周宁,李颖,无线网络多路路由网络传输方法 [7]李颖,郭旭东,马卓,孙岳,基于双对角准循环移位低密度校验码的校验位生成器. [8]李颖,马卓,郭旭东,基于双对角准循环移位LDPC码校验矩阵的编码器 [9]刘景伟,孙蓉,李颖,郭旭东,马文平,白宝明,无线体域网传感节点的安全唤醒装置及方法 申请的专利: [1]李颖,张元龙,郑贱平,正交网络空时编码方法 [2]李颖,侯伟,孙岳,一种基于网络低密度校验码的中继传输方法 [3]李颖,梁鲁娟等,联合Turbo码与网络编码的中继传输及对应译码方法 [4]李颖,梁鲁娟等,用于多址接入中继网络的中继传输方法 [5]李颖,李海强,双向信道中基于最小均方误差波束成型的信息传输方法 [6]李颖,郭旭东,马卓,刘景伟,准循环移位低密度校验码的数据存储与预编码器 [7]张茜,李颖等,基于D2D组间通信的协同传输传输方法 [8]皮爱霞,李颖等,基于网络编码的多播重传方法 [9]李厚意,李颖等,基于网络编码的广播重传系统及其方法 [10]苏玉萍,李颖等,多输入多输出信道中基于网络编码的信号传输方法. [11]马炎,李颖等,多输入多输出Y信道基于天线选择的信道传输方法 [12]YingLi,JunhongHui,ChoiEoi-YoungandXinmeiWang,Generalizedspace-timetrelliscodeencode [13]Choi,Eoi-Young,Suh,Seung-Bum,Hui,Jun-HongandLiYing,Datatransmission/receptionapparatusandmethodforimprovingperformanceinamobilecommunicationsystemusingspace-timetrelliscode 国际学术交流 1.2017年12月,李颖教授和博士生池育浩参加IEEEGlobecom国际会议 2.2017年6月,李颖教授和博士生于晓璞赴德国亚琛参加IEEEISIT国际会议 3.2016年12月,博士生刘雷赴美国参加IEEEGlobecom国际会议 4.2016年5月,李颖教授赴马来西亚吉隆坡参加IEEEICC国际会议 5.2016年5月,博士生刘雷赴马来西亚吉隆坡参加IEEEICC国际会议 6.2016年7月,李颖教授与博士生杨伟强赴西班牙巴塞罗那参加IEEEISIT国际会议 7.2015年12月,李颖教授赴新加坡参加IEEEICICS国际会议 8.2012年10月,孙岳副教授和苏玉萍博士赴加拿大参加IEEEVTC国际会议 9.2011-2012年,李颖教授赴美国UCDavis访学 10.2008年,李颖教授赴日本冲绳参加IEEEAINA国际会议。 国内学术交流 1.2010年7月,李颖教授和孙岳副教授应大唐移动国家重点实验室的邀请,做关于网络编码的学术报告。 2.2010年8月,李颖教授和孙岳副教授参加在上海举行的LTE-A推进子组会议,并与华为公司进行相关学术交流,做关于网络编码技术的学术报告。 3.2013年2月,李颖教授和皮爱霞硕士参加在北京举行的IMT-A推进子组工作会议。 4.2013年3月,李颖教授、孙岳副教授、杨伟强博士、池育浩硕士、张茜硕士和李宗徽硕士与大唐移动无线创新中心进行学术交流,李颖教授做了纠错编码理论新进展的学术报告,并与创新中心的相关人员就无线通信系统的系统级仿真和链路级仿真的相关问题进行了交流。 教师团队 团队负责人: 白宝明教授 团队其他教师: 孙蓉副教授、刘景美副教授、孙岳副教授、刘景伟副教授 郑贱平副教授、童胜副教授、车书玲副教授 博士研究生: 2010级:王静怡(毕业,西安石油大学工作)、苏玉萍(毕业,陕西师范大学工作) 2011级:吴道龙(毕业,20所工作)、刘洋(毕业,504所工作) 2012级:杨伟强、刘雷(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联合培养)、于晓璞 2013级-2016级:池育浩、吕治国、郝伟旭、刘敬敏、张昭基、韩会梅、张茗禹 硕士研究生: 2006级硕士:宋光辉(日本同知社大学博士学位,现在该校做博士后)、刘传梅(华为公司)、陶建武(华为公司) 2007级硕士:王静怡(直博)、王丽丽(优秀硕士毕业论文,中兴)、张元龙(优秀硕士毕业论文,中兴)、路姗(优秀硕士毕业论文,现在日本同知社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李海强(优秀硕士毕业论文,华为)、周宁(优秀硕士毕业论文,华为)、吴华(30所) 2008级硕士:侯伟(日本同知社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王亚南(上海)、程浪涛(西安)、王军龙(华为)、张婷(华为)、马崴(中兴)、王嘉(54所) 2009级硕士:苏玉萍(直博)、李旭东(上海银联)、樊永辉(留校工作)、刘金柳(北京华为)、邱爱珍(上海贝尔)、梁鲁娟(上海三十二所)、崔又月(华为)、刘瑜(华为)、林昊(辽宁移动)、周佳(北京百度)、武丹丹(呼和浩特) 2010级硕士:刘洋(直博)、周微(国家奖学金,优秀毕业生、优秀硕士论文,54所)、马炎(深圳)、顾嘉辉(504所)、李琳(江苏联通)、武丽琴(太原)、董兰(杭州)、齐赞(西安)、宋宣霈(航天三院)、张景鹏(广电设计院) 2011级硕士:于晓璞(直博)、李京娥、马建民、曲莉莉、邹希伦、杨伟强(直博)、刘雷(直博)、张辉、李小亮、刘建明、皮爱霞、张茜 2012级硕士:李珍、陈俊翔、王景龙、王奕轩、贺岩、池育浩 2013级硕士:张思延、李娟、刘伶俐、李宗徽、李厚意、刘敬敏、范召、白汝兵 课程教学 研究生教学任务: [1]信号检测与估值理论 [2]无线通信基础 本科生教学课程: 信号检测与估值理论 学术活动 1.2013年4月8日,19:30-21:30,凸优化理论,主讲:杨伟强 2.2013年4月11日,19:30-21:30,“Quantize-and-forwardfororthogonalmultiple-accessrelaychannel”,主讲人,刘雷 3.2013年4月15日,19:30-21:30,凸优化理论,主讲:杨伟强 招生要求 欢迎对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关键技术,包括协作中继传输技术、信道编码和网络编码等有兴趣的同学与我联系。另外,本课题组在关注理论研究的同时,也在逐步向通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等方面拓展。因此,我们同样欢迎对FPGA设计及实现有兴趣,且有一定基础的同学联系报考。 下面对具体的招生要求做以下简单说明。 基本要求: 1.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具有学习主动性。 2.良好的英语基础。硕士阶段和博士阶段的学习,均需要查阅大量的英文文献,在英文阅读和英文写作方面有一定基础者,能更快适应研究生阶段的学习。 3.良好的数学基础。做科研是离不开数学的,无论是哪个方向,哪个专业,都会或多或少的涉及到数学的某个分支。对我们这个方向,使用比较多的是概率论、随机过程、图论、矩阵和优化等。 4.较好的专业基础。对通信系统、无线通信、信息论以及纠错编码理论有一定了解,且有兴趣者最佳。 博士研究生招生要求: 1.对无线通信系统、信息及编码理论等有较为全面的了解者优先考虑。 2.有较好的编程习惯和编程能力。博士阶段的学习,将以理论研究为主。程序仿真是验证理论研究结果是否正确的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希望报考的学生,至少能用熟练掌握一门编程语言,如Matlab或C++。 3.有一定的组织沟通和领导能力。

研究领域

1.窄带物联网技术的应用研究 2.面向5G的机器间通信(M2M,machine-to-machinecommunication)研究,及其在智慧交通中的应用 3.机器学习理论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应用研究 4.无线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关键技术研究,包括MassiveMIMO、随机接入理论、信道编码调制算法等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2017: HuimeiHan,YingLi,XudongGuo.”AGraph-BasedRandomAccessProtocolforCrowdedMassiveMIMOSystems”,IEEETransactionsonWirelessCommunications,vol.16,no.11,pp.7348-7361,Nov.2017. HuimeiHan,GuoXudong,YingLi.”AHighThroughputPilotAllocationforM2MCommunicationinCrowdedMassiveMIMOSystems”,IEEETrans.Veh.Technol.,vol.22,no.10,pp.9572-9576,Oct.2017. L.Liu,Y.LiangandY.Li,"ANewUpperBoundontheAchievableRateofRelayChannelwithMIP-QFStrategy,"IEEETransactionsonVehicularTechnology,66(8),6787-6800,Aug.2017. Z.ZhangandY.Li,"AsymmetricSpatiallyCoupledLDPCCodesforMultiple-BurstErasureChannels,"IEEECommunicationsLetters,vol.21,no.8,pp.1695-1698,Aug.2017. L.Liu,Y.Li,Y.Chau,Y.L.GuanandY.Sun,"JointSource-ChannelCodingforAsymmetricSlepian-WolfMultipleAccessRelayChannel,"IEEEWirelessCommunicationsLetters,6(5),Oct2017. YuhaoChi,YingLi,GuanghuiSong,andYueSun,“SimplifiedMultiuserCodeDesignforMIMO-NOMA”,IETCommunication,vol.11,no.10,pp.1594-1599,Jul.2017. X.Yu,Y.LiandW.Yang,"SuperpositionSpinalCodesWithUnequalErrorProtectionProperty,"inIEEEAccess,vol.5,pp.6589-6599,2017. 张昭基,李颖.适用于突发删除信道的非对称空间耦合LDPC码[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17,44(5):1-6. 吕治国,李颖“采用压缩感知的贝叶斯信道估计算法”,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18(02):13-19. YuhaoChi,LeiLiu,GuanghuiSong,ChauYuen,YongLiangGuan,andYingLi,“MessagePassinginC-RAN:JointUserActivityandSignalDetection”,acceptedbyIEEEGLOBECOM2017. L.Liu,C.Huang,Y.Chi,Y.Chau,Y.L.GuanandY.Li,"SparseVectorRecovery:Bernoulli-GaussianMessagePassing,"IEEEGlobecom,Singapore,Dec2017. W.Yang,Y.LiandX.Yu,"Performanceofspinalcodeswithslidingwindowdecoding,"2017IEEEInternationalSymposiumonInformationTheory(ISIT),Aachen,2017,pp.2203-2207 LiXiaojie,LiYing,andHanHuimei,“AJointSUCRProtocolandTAinformationpilotrandomaccessscheme",IEEEVehicularTechnologyConference2017. 2016: WeiqiangYang,YingLiandXiaopuYu,RatelessSuperpositionSpinalCodingSchemeforHalf-DuplexRelayChannel,IEEETrans.OnWirelessCommunications,Vol15.No.9,pp6259-6272,2016 LeiLiu,YingLi,YupingSuandYueSun,Quantize-and-ForwardStrategyforInterleaveDivisionMultiple-AccessRelayChannel,IEEETrans.onVehicularTechnology,Vol.65,no.3,pp.1808-1814,March2016 LeiLiu,YuenChau,YongLiangGuanandYingLi,ConvergenceAnalysisandAssuranceforGuassianMessagePassingIterativeDetecorinMU-MIMO,IEEETrans.onWirelessCommunication,Vol15,No.9,pp6481-6501,2016. XiaopuYu,YingLi,WeiqiangYangandYueSun,DesignandAnalysisofUnequalErrorProtectionRatelessSpinalCodes,IEEETrans.onCommunication,Vol.64,No.11,pp4461-4473,2016 ZhiguoLvandYingLi,AChannelStateInformationFeedbackAlgorithmforMassiveMIMOSystems,IEEECommunicationLetters,Vol.20,No.7,2016. DaolongWu,YingLi,XudongGuo,YueSun,OrderedStatisticDecodingforShortPolarCodes,IEEECommunicationLetters,Vol.20,No.6,2016. DaolongWu,YingLi,YueSun,RateAssignmentforMulti-levelPolarizedNon-binaryPolarCodes,IETCommunications,Vol.10,No.10,2016 YuhaoChi,YingLi,GuanghuiSongandYueSun,PartialRepteatedSC-LDPCCodesforMultiple-AccessChannel,IEEECommunicationLetters,Vol.20,No.10,2016. WeiqiangYang,YingLi,XiaopuYuandYueSun,Two-waySpinaCodes,IEEEISIT2016 LeiLiu,YuenChau,YongliangGuanandYingLi,CapacityAchievingIterativeLMMSEDetectionforMIMO-NOMA,IEEEICC2016 LeiLiu,YuenChau,YongliangGuan,YingLiandChongwenHuang,GaussianMessagePassingIterativeDetectionforMIMO-NOMASystemwithMassiveUser,IEEEGlobecome,2016. 2015: YangLiu,YingLi,YuhaoChi,SpatiallyCoupledLDPCCodesConstructedbyParallellyConnectingMultipleChains,IEEECommunicationLetters,Vol19.,2015 WeiqiangYang,YingLi,XiaopuYu,JuanLi,ALowComplexitySequentialDecodingAlgorithmforRatelessSpinalCodes,IEEECommunicationLetters,Vol19.,2015 YupingSu,YingLi,GuanghuiSong,LeiLiu,Achievablerateregionsofmulti-wayrelaychannelwithdirectlinks,IETCommunications,2015 YupingSu,YingLi,GuanghuiSong,Information-theoreticlimitsforthemulti-wayrelaychannelwithdirectlinks,IEICETrans.onFundamentals,2015 2014: DaolongWu,YingLi,YueSun,ConsturctionandBlockEroorRateAnalysisofPolarCodesOverAWGNChannelBasedonGaussianApproximation,IEEECommunicationLetters,Vol18.,2014 2014年以前 YingLi;GuanghuiSong;LiliWang,AnalysisofjointnetworkLDPCCodesoverOrthogonalMulti-accessRelayChannel,Vol.14,No.2,IEEECommunicationLetters,2010 YingLi,GuanghuiSongandLiliWang,Designofjointnetwork-lowdensityparitycheckcodesbasedontheEXITcharts,IEEECommunicationLetters,Vol.13,No.8,pp:600-602,2009. YingLiandXudongGuo,AnewmodifiedGaussianapproximationdetectorforspace-timebit-interleavedcodedmodulationscheme”,IEEECommunicationLetters,vol.11,no.4,pp.348-350,Apr.2007. YingLi,XudongGuo,andXinmeiWang,Designofrecursiveconvolutionalspace-timecodeswithanarbitrarynumberoftransmitantennas,IEEECommunicationsletters,vol.9,no.7,pp.637-639,Jul.2005. YingLi,JunhongHuiandXinmeiWang,Thenon-fullrankspace-timetrelliscodesforseriallyconcatenatedsystems,IEEECommun.Letters,Vol.6,No.9,pp.397-399,2002. YingLi,XudongGuo,andXinmeiWang,Highraterecursivespace-timetrelliscodedesignedforseriallyconcatenatedspace-timecodes,IEICETrans.Commun.vol.E88-B,no.9,pp.3791-3793,Sept.2005. GuanghuiSong,YingLi,JunChengandY.Watanabe,NetworkLowDensityParityCheckCodesDesignedforMulti-accessRelayChannel,IEEEPacificRimConferenceonCommunications,ComputersandSignalProcessing,23-26Aug.2009,pp:521–526 SunYue,LiYing,WangXinmei,CooperativeHybrid-ARQProtocolwithNetworkCoding,inProc.2008Fourth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ComunicationsandNetworkinginChina(ChinaCom’09),Xi’an,China,Aug.,2009 YingLi,XudongGuo,JunhongHui,andXinmeiWang,Anewhighrateseriallyconcatenatedspace-timecode,inProceedingsofInternationalSymposiumonInformationTheory(ISIT),Sept.4-9,2005,Australia,pp.1043-1047. YingLi,XudongGuoandXinmeiWang,Effectivedesignofrecursiveconvolutionalspacetimecodeswithanarbitrarynumberoftransmitantennas,IEEEWirelessCommunicationandNetworkConference,Vol.1,p473-478,2005 YingLi,HongmeiXie,XudongGuoandXinmeiWang,ANewLowComplexityIterativeDetectionforSpace-TimeBit-InterleavedCodedModulationSchemes,IEEEAINA2008 YingLi,XudongGuo,andXinmeiWang,AnewmodifiedGaussianapproximationdetectorforspace-timebit-interleavedcodedmodulationschemes,inProceedingsof2006IEEEInformationTheoryWorkshop,pp.591-595,Chengdu,China,Oct.22-262006. YingLi,XudongGuoandXinmeiWang,Generalizedrecursivespace-timetrelliscodesdesignedforserialconcatenationstoachieverateanddiversitytradeoff,2006GlobalMobileCongress,pp.282-287,BeijingChina,Oct9-11,2006. JingWang,YingLi,andXinmeiWang,AnAlgorithmtoSearchMinimalSubtreeGraphs,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ParallelProcessing,WorkshoponNetworkCoding,2007,pp.39-43,2007 JingWang,YingLi,andXinmeiWang,NetworkCodingBasedMulticastinInternet,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ParallelProcessing,WorkshoponNetworkCoding,2007,pp.44-47,2007 JunhongHui,YingLi,ImprovedSCSTCwithCompoundRecursiveStructure,WWC'2005,p103-107

学术兼职

IEEE会员,中国通信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电子学会信息论分会委员,中国电子学会高级会员,参与中国"IMT-Advanced"推进组工作。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