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
教育背景
2012-09至2015-12,兰州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博士,导师:杜永峰
2009-09至2012-06,兰州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硕士,导师:李慧
2005-09至2009-06,兰州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学士
工作经历
2018-12至现在,宁夏大学,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副教授
2019-10至2020-10,马来西亚彭亨大学,土木工程系,访问学者
2018-07至2018-08,英国哈德斯菲尔德大学,教育与职业发展学院,访问学者
2017-09至2018-12,宁夏大学,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讲师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新发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1] Bao Chao, Xu Fangze, Chen Gang, et al. Seismic response analysis of frame structure with uneven settlement of foundation[J]. Physics and Chemistry of the Earth, Parts A/B/C, 2020: 102928.
[2] 包超, 马肖彤, 杜永峰, 等. 基础隔震结构抗连续倒塌设计方法研究[J]. 建筑结构, 2020, 50(3): 52-58.
[3] Bao Chao, Xu Fangze, Chen Gang, et al. Seismic vulnerability analysis of structure subjected to uneven foundation settlement[J]. Applied Sciences, 2019, 9(17): 3507.
[4] 包超, 马肖彤, 杜永峰, 等. 竖向不规则基础隔震结构抗连续倒塌机制研究[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19, 42(1): 94-101.
[5] 包超, 张尚荣, 马肖彤, 等. 不规则性对基础隔震结构抗连续倒塌性能影响研究[J]. 地震工程学报, 2018, 40(3): 480-489.
[6] 包超, 马肖彤, 杜永峰, 等. 基础隔震结构抗连续倒塌动力非线性分析关键问题研究[J].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2018, 40(2): 13-20.
[7] 包超, 杜永峰, 徐天妮, 等. 基于地震响应的结构鲁棒性定量分析方法[J]. 振动、测试与诊断, 2017, 37(1): 120-125.
[8] 马肖彤, 包超, 陆华, 等. K型相贯管节点抗冲击动力性能分析与加强研究[J]. 建筑科学, 2017, 33(1): 29-34.
[9] 马肖彤, 包超, 王秀丽, 等. 冲击荷载下K6型单层网壳结构抗冲击设计方法研究[J]. 空间结构, 2017, 23(4): 22-28.
[10] 马肖彤, 包超, 王秀丽, 等. 基于能量原理的单层网壳结构抗冲击性能简化分析方法研究[J]. 工业建筑, 2017, 47(11): 155-162.
[11] 马肖彤, 包超, 王秀丽, 等. 冲击荷载下固支梁弹塑性动力响应分析[J].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2017, 43(3): 133-139.
[12] 马肖彤, 包超, 杨文伟, 等. K型加强节点承载力及滞回性能分析[J]. 地震工程学报, 2017, 39(4): 738-743.
[13] 马肖彤, 包超, 王秀丽, 等. 水平冲击荷载下K6型单层网壳结构抗冲击性能研究[J]. 空间结构, 2016, 22(4): 29-34.
[14] 杜永峰, 包超, 李慧, 等. 竖向不规则RC框架结构连续倒塌动力放大系数研究[J].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 2015, 47(2): 43-49.
[15] 包超, 杜永峰, 刘勇, 等. 结构抗震鲁棒性分析方法研究[J]. 地震工程学报, 2015, 37(3): 660-666.
[16] 杜永峰, 包超, 宋翔, 等. 结构抗连续倒塌鲁棒性简化分析方法研究[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15, 47(2): 171-175.
[17] 杜永峰, 包超, 张尚荣, 等. 竖向不规则RC框架抗竖向连续倒塌鲁棒性分析[J]. 土木工程学报, 2014, 47(S2): 101-107.
[18] 杜永峰, 包超, 李慧. 竖向不规则框架结构连续性倒塌分析[J].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2014, 34(2): 229-234.
[19] 杜永峰, 包超, 李慧, 等. 基于变换路径法的竖向不规则RC框架动力增大系数研究[J].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2014, 31(2): 45-50.
[20] 李慧, 包超, 杜永峰. 近场地震作用下不规则层间隔震结构的动力响应分析[J]. 地震工程学报, 2013, 35(1): 5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