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
学习经历:
1995.09.-2000.7,承德医学院学习,临床医学,学士
2005.02.-2006.08,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在职研究生班,医学心理学,硕士
工作经历:
2016.12-至今承德医学院心理学系,教授,系副主任
2014.12.-2016.11.承德医学院心理学系,副教授,系副主任
2010.10.-2014.12.承德医学院心理学系,副教授,教研室主任
2007.09.-2010.10.承德医学院心理学系,讲师,教研室副主任
2000.07.-2007.08,承德医学院护理系,助教,年级主任
主持课题
1.2016-2018年,(厅局级/河北省教育厅)萨提亚团体对有留守经历大学生自我价值感提升的效果研究
2.2014-2015年,(厅局级/河北省卫计委)恢复期偏执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道德认知及其康复研究
3.2014年5月-2014年12月,(厅局级/承德市社会科学发展联合会)儿童期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心理行为问题及干预
4.2013-2014年,(省级/河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农村留守经历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对策研究
5.2011-2014年,(校级/承德医学院高等教育研究室)应用心理学专业心理治疗学课程体系研究
6.2009-2010年,(省级/河北省教育厅)农村留守儿童成年后成人依恋现状及心理干预对策的研究
7.2006-2008年,(校级/承德医学院科技处)应用团体咨询技术对医学院校新生心理素质的干预研究
参研课题:
1.李晓敏(第二完成人),应用心理学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与探索,河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河北省教育厅,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课题编号:2016GJJG150
2.李晓敏(第二完成人),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健康促进医院的实践研究,承德医学院重点重点资助项目,2016.1—2017.12,承德医学院重点资助项目(201632)
3.李晓敏(第二),应用心理学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与探索,河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河北省教育厅,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编号2016GJJG150。
4.李晓敏(第二),创建健康促进医院的理论与实践:医院员工的健康促进,ZD20140185,河北省2014年度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2014-2015,河北省卫计委。
5.李晓敏(第二),父母培训、家庭治疗对青少年行为问题的干预效果,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一般课题),2013-2014,河北省社科联课题管理办公室,201303072。
6.李晓敏(第二),儿童、青少年行为问题调查与家庭干预研究,20100004,承德医学院教改重点经费资助课题,2010.1-2011.12。
7.李晓敏(第二),儿童、青少年行为问题调查与家庭干预研究,20100004,承德医学院教改重点经费资助课题,2010-2011,承德医学院高等教育研究室。
8.李晓敏(第二),互动式教学模式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效果的研究,06020204,河北省教育厅“十一五”规划资助重点课题,2007年4月,2006-2009,河北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
9.李晓敏(第二),中学生网络成瘾的原因探析与干预,2004019,承德医学院,2004-2005,承德医学院科技处。
10.李晓敏(第二),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心理成因及干预,承德医学院,2004-2006,承德医学院科技处。
指导大学生课题:
1.萨提亚团体对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干预研究,承德医学院大学生科研项目,2015年5月,0.10万元,2015-2016,承德医学院团委,田悦,杨佳利,麻丹丹,郭扬柳,杨易菲,刘建霞,李莎莎,姚佳欣(负责人,田悦,共8人)。
2.萨提亚团体对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干预研究,承德医学院大学生科研项目,2015年5月,0.10万元,2015-2016,承德医学院团委,曹文叶,孙晓露、朱倾倾、孟依婷、任雪薇、皮东芹、杨菲云、贾美华、王熙、候雪娜、王潇涵、李孟瑶(负责人,曹文叶,共12人)。
3.创建健康促进医院的理论与实践:医务人员的健康促进,201350,承德医学院大学生科研项目,2013年立项,2013-2014,承德医学院团委,杨蕊吉新明吴硕霍超罗荟张晓丹田悦籍涛颖(负责人,杨蕊,共8人)。
4.有留守经历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对策研究,201335,承德医学院大学生科研项目,2013年立项,2013-2014,承德医学院大学生科研活动领导小组,高梦莹,李子平郭潮秦智悦代嘉幸刘金莲胡斐齐红煜李召永(负责人,高梦莹,共9人)。
5.人际容纳与孤独感、抑郁情绪的关系,201052,承德医学院大学生科研项目,2013年立项,2010年6月立项,2010-2012,承德医学院大学生科研活动领导小组,李晓,韩梦霏、肖川、刘凡、郭霓眸、冯泽华、史东东、石茹、任彦明、杨楠楠、陈启龙(负责人,李晓,共11人)。
6.应用团体咨询技术对医学院校新生心理素质的干预研究,2006047,承德医学院大学生科研项目,2006年1月立项,2006-2007,承德医学院大学生科研活动领导小组,王亚静、刘浩、陶佳雨、邸秀娟(负责人,王亚静,共4人)。
7.中学生网络成瘾的原因探析与干预,2004019,承德医学院大学生科研项目,2004年10月立项,2004-2006,承德医学院大学生科研活动领导小组,张琳,范志娟、王蕾、齐菲(负责人:齐菲,共4人)。
8.李晓敏(指导教师),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原因探析与干预,2004020,承德医学院大学生科研项目,2004年10月立项,2004-2006,承德医学院大学生科研活动领导小组,牛佳琳,周文辉、杜炜、席晨光、李淼(负责人:牛佳琳,共5人)。
参编教材:
1.李晓敏(副主编).(2018)心理评估,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李晓敏(编委).(2016)护理心理学,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3.李晓敏(主编).(2015)大学生心理健康,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4.李晓敏(编委).(2013)心理健康教育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5.李晓敏(编委).(2013)医学心理学,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6.李晓敏(副主编).(2010)大学生心理健康,北京:教育科学社
7.李晓敏(编委).(2005)心理与精神护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科研成果获奖:
1.2018年,河北省第十六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第一完成人)
2.2018年,承德市第十四届社会科学成果二等奖(第一完成人)
3.2016年,承德市第十三届社会科学成果二等奖(第一完成人)
4.2013年,河北省教学成果三等奖(第二完成人)
5.2012年,承德市第十一届社会科学成果三等奖(第一完成人)
6.2012年,河北省高等教育学会优秀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第一完成人)
7.2012年,河北省高等教育学会第十三届优秀教育科研研究成果二等奖(第二完成人)
8.2012年,承德医学院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第二完成人)
教学工作
心理测量学、心理治疗学、咨询心理学、团体心理辅导、大学生心理健康
社会工作
1.2014.07,河北省医学会心身医学分会第一届委员会委员
2.2016.07,河北省心理卫生学会第三届常务理事
3.2016.07,河北省医学会行为医学分会第二届委员会委员
其他
荣誉奖励:
1.2018年,2015-2018年度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优秀工作者”称号
2.2018年,河北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优秀工作者”称号
3.2015年,河北省三三三人才工程第三层次人选
4.2007年,河北省优秀教育工作者,
5.2007年,河北省先进德育工作者
6.2005年,承德市“新长征突击手”称号
7.2006年,承德市青年志愿者行动优秀组织工作者
8.2016年,承德医学院学术带头人
9.2015年,承德医学院优秀硕士研究生导师
10.2014年,承德医学院教学改革实践先进个人
11.2014年,承德医学院临床专业认证先进个人
12.2012、2013、2015年,承德医学院优秀教研室主任
13.2012年,承德医学院教学质量工程建设先进个人
14.2011、2014年,承德医学院优秀骨干教师
15.2007年,承德医学院中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
16.多次被评为承德医学院优秀授课教师、优秀教师、优秀共产党员
培训交流
1.2018年,绘画投射分析(初级),成功之道(北京)
2.2017年,“丧失与哀悼”——第二届儿童青少年叙事治疗国际连续培训高级班(一、二期)南京师范大学(南京)
3.2016年,“萨提亚模式推广讲座者”公益培训项目,沐德文化石家庄萨提亚中心(石家庄)
4.2016年,参加“家庭重塑-亲密关系主题工作坊”,圆融国际全人成长中心萨提亚深圳教育与应用中心(深圳)
5.2016年,参加“萨提亚模式推广讲座者”公益培训项目,沐德文化石家庄萨提亚中心(石家庄)
6.2016年,参加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临床心理高级研修班面授(二),中国科学院心理所(北京)
7.2015年,心理危机干预与焦点解决治疗技术高级培训班(承德)
8.2015年,参加萨提亚模式转化式系统治疗助教第二期培训工作坊,贝曼萨提亚中国管理中心,深圳。
9.2015年,参加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临床心理高级研修班面授(一),中国科学院心理所(北京)
10.2015年,全国高校心理咨询专业教师系统培训:萨提亚模式转化治疗专业培训(高级课程-3),首都师范大学(北京)
11.2014年,第四届高校心理危机干预与焦点解决治疗技术高级培训班,北京大学(北京)
12.2014年,全国高校心理咨询专业教师系统培训:萨提亚模式转化治疗专业培训(高级课程-1,2),首都师范大学(北京)
13.2013年,全国高校心理咨询专业教师系统培训:萨提亚模式转化治疗专业培训(中级课程-1,2),2013.08.01-09,首都师范大学(北京)
14.2012年,叙事疗法,北京凤凰华瑞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北京)
15.2011年,首届中澳叙事践行工作坊,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北京)
16.2009年,国际催眠师培训班,杭州馨舟健康咨询有限公司(北京)
17.2006年,国际心理测量班,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北京)
18.2005年,团体心理咨询与治疗培训班,中华医学会辽宁分会(沈阳)
19.2005年,国际心理治疗系列培训项目——首届认知行为疗法培训班,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北京)
20.2004年,心理咨询员职业资格培训班,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北京)
21.2003年,北京师范大学学心理测量技术培训班,北京师大辅仁应用心理发展中心(北京)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新发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1]高洁,李晓敏(通讯作者),马璐,辛铁钢,梁明明,曾超超.萨提亚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无聊倾向的干预效果[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8,26(2):276-280.
[2]李晓敏,代嘉幸,魏翠娟,辛铁钢,杨光,刘海宁.河北高校留守经历大学生生活事件与抑郁的关系[J].卫生研究,2017,46(1):57-61.(PKU,CSCD)
[3]李晓敏,辛铁钢,尚文晶,刘勇,杜玉凤,吕丽霞,李宝芬.简版无聊倾向量表在大学生群体中的试用[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6,24(6):1029-1033.(PKU,CSSCI,CSCD)
[4]刘海宁,曾维希,李现文,李晓敏(通讯作者),张孟.注意训练对抑郁大学生注意偏向的影响.中华行为与脑科学杂志,2016,25(1):60-64.(PKU,CSCD)
[5]高洁,李晓敏(通讯作者),杜玉凤,曾超超,梁明明.某高校大学生生命意义感的影响因素分析[J].心理医生,2016,22(33):30-32.
[6]李晓敏,彭保艳,孙王乐贤,杜玉凤,郝长来,刘莹.护理人员健康促进生活方式与自我效能感关系研究[J].中国职业医学,2016,43(3):337-340.(PKU,CSCD)
[7]李晓敏,辛铁钢,张琳钰,等.中学生无聊倾向、自我控制与手机成瘾的关系[J].中国学校卫生,2016,37(10):1487-1490.(PKU)
[8]李晓敏,辛铁钢,袁婧,等.人际需求问卷中文版测评大学生样本问的效度与信度[J].中国临床心理杂志,2015,23(4):590-593.(PKU,CSSCI,CSCD)
[9]李晓敏,刘勇,辛铁钢,等.河北大学生愤怒和敌意在无聊倾向和攻击行为间的中介作用[J].中国学校卫生,2015,36(8):1167-1172.(PKU)
[10]彭保艳,李晓敏(通讯作者),刘莹,等.健康促进视角下医院员工生活方式与生活质量的关系研究[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5,32(6):468-470.(PKU,CSCD)
[11]李晓敏,彭保艳,刘莹,等.综合性医院护士健康促进及影响因素分析[J].解放军医管理杂志,2015,22(7):659-662.
[12]彭保艳,李晓敏(通讯作者),刘莹,等.我国护理硕士研究生职业期望与社会需分[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5,22(5):490-491.
[13]冯金东,李晓敏(通讯作者),王瑞,梁云微,杜玉凤,等.叙事疗法对乳腺癌术后患者应对方式的干预效果[J].心理医生,2015,21(15):3-4.
[14]彭保艳,李晓敏(通讯作者),刘莹,等.健康促进视角下护理人员生活方式的现状调查[J].承德医学院学报,2015,32(4):360-362.
[15]刘海宁,李现文,杜玉凤,李晓敏(通讯作者).团体咨询对社交焦虑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meta分析[J].中华行为与脑科学杂志,2014,23(10):938-940.13.(PKU,CSCD)
[16]彭保艳,李晓敏(通讯作者),刘莹,等.医务人员心理健康促进的研究进展[J].全科护理,2014,12(27):2502-2504.
[17]李晓敏,袁婧,高文斌,等.留守儿童成年以后情绪、行为、人际关系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18(1):92-93.
[18]李晓敏,高文斌,罗静,等.农村留守经历大学生成人依恋状况及其与心理行为的关系[J].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10,19(6):535-537.(PKU,CSCD)
[19]李晓敏,高文斌,罗静,等.农村留守经历大学生成人依恋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10,26(6):748-750.(PKU,CSCD)
[20]李晓敏,袁婧,韩福生,等.农村留守经历大学生心理行为与人际关系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0,31(8):954-956.(PKU)
[21]李晓敏,罗静,吕丽霞,等.承德高校有留守经历农村大学生成人依恋类型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0,31(6):676-678.(PKU)
[22]李晓敏,罗静,高文斌,等.有留守经历大学生的负性情绪、应对方式自尊水平及人际关系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9,17(5):620-622.(PKU,CSSCI)
[23]李晓敏,王亚静,袁婧,等.应用团体咨询技术对医学院校新生心理素质的干预[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17(5):572-574.
[24]李晓敏,宋成军,封桂英.护理本科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承德医学院学报,2007,24(4):453-454.
[25]袁婧,李晓敏(通讯作者),张琳,等.中学生网络成瘾研究进展[J].国际中华应用心理学杂志,2005,2(3,4):194-196.
[26]李晓敏,张琳,袁婧,等.大学生网络成瘾研究进展[J].承德医学院学报,2005,22(3):270-272.
[27]李晓敏,赵连志,张雷.大学生网络心理问题初探[J].承德医学院学报,2004,21(2):183-184.
[28]李晓敏,晏凤春.高职学生的自卑心理及其对策[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2,10(3):4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