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肖世国

个人简介

教师简介 肖世国,博士(后),教授,博士生导师。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 教育经历 工学博士2000.9-2003.7中国西南交通大学岩土工程 工学硕士1998.9-2000.9中国西南交通大学岩土工程 工学学士1991.9-1995.7中国上海铁道大学铁道工程 工作经历 高级访问学者(VisitingSeniorFellow)2014.11-2015.10澳大利亚卧龙岗大学(TheUniversityofWollongong) 教授2013.9-现在中国西南交通大学 博士生导师20013.7-现在中国西南交通大学 副教授2006.7-2013.8中国西南交通大学 讲师2005.6-2006.6中国西南交通大学 博士后2003.9-2005.5中国同济大学 助理工程师1995.8-1998.7中国铁道部第三勘测设计院 学术研究 长期从事岩土力学、边坡与基础工程、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方面的科研与教学工作,涉及铁路、公路、建筑、管线、市政及水利等行业领域。已独立主持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共10余项,包括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国家973项目的专题、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项目、教育部博士点基金、中国博士后基金及四川省、铁道部等省部级科研项目;同时,主持20余项其他技术创新类科研项目;以第一或通讯(学生第一)作者已在: Geotechnique CanadianGeotechnicalJournal SoilsandFoundations InternationalJournalforNumericalandAnalyticalMethodsinGeomechanics InternationalJournalofGeomechanicsASCE ProceedingsoftheInstitutionofCivilEngineersGeotechnicalEngineeringICE AppliedMathematicalModelling BulletinofEngineeringGeologyandtheEnvironment JournalofMountainScience InternationalJournalofCivilEngineering IndianGeotechncialJournal 以及岩土工程学报、岩土力学、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土木工程学报、水利学报等本领域国内外重要期刊上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SCI检索近20篇、EI检索70余篇,论文他引总数1500余次,单篇最高他引700余次;以第一完成人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5项,独立完成人授权实用新型7项;获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一等奖2项、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一等奖3项、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中国铁道学会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获西南交通大学2001年度优秀硕士与2004年度优秀博士论文奖、同济大学2005年度优秀博士后奖。2008年入选西南交通大学高层次人才计划竢实之星系列。2010年当选九三学社成都市十大优秀青年。2012年获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第一届谷德振青年科技奖(全国奖励8人)。2013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2014年当选九三学社成都市杰出青年(共3人)。2016年获詹天佑科学技术发展基金会专项奖。2017年获西南交通大学唐立新优秀学者奖。 代表性研究成果 (1)建立了边坡稳定系数新的统一定义:基于变形能概念,建立边坡稳定系数定义,避免了极限抗滑力除以下滑力概念的缺陷,涵盖了极限平衡法、数值模拟强度折减法等经典定义,具有统一性。本法比SSRM(FLAC3D)计算的稳定系数略小,与其他经典方法的误差在5%之内,且计算效率远远高于数值模拟强度折减法。成果发表于CanadianGeotechnicalJournal、JournalofMountainScience、IndianGeotechncialJournal等重要期刊。 (2)提出了沉埋式抗滑桩的解析计算方法:提出采用极限平衡理论近似解析桩顶埋深的几种方法,把桩顶埋深与坡体设计安全系数联系起来,还可用于岸坡拓宽工程。成果发表于InternationalJournalforNumericalandAnalyticalMethodsinGeomechanics、BulletinofEngineeringGeologyandtheEnvironment等重要期刊。 (3)提出了新型岩土支挡结构设计计算理论:建立了单元板式束筋型微型桩组合抗滑结构的设计计算理论,及多级微型桩群各级滑坡推力设计计算方法。提出考虑锚拉力应力扩散效应的锚固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及基于稳定性的锚固边坡设计计算新方法;提出考虑结构与坡体相互作用机制的桩锚结构设计计算理论,及桩前有限地层的地基系数确定方法。成果发表于Geotechnique、InternationalJournalofGeomechanics、InternationalJournalofCivilEngineering等重要期刊,获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 (4)发展了挡墙土压力、锚拉式挡墙锚拉力、单排抗滑桩受力的极限分析与变分方法。成果发表于AppliedMathematicalModelling、ProceedingsoftheInstitutionofCivilEngineers,GeotechnicalEngineering、MathematicalProblemsinEngineering等重要期刊。 (5)发展了地基承载力、邻坡地基承载力系列问题的分析方法。成果发表于SoilsandFoundations、InternationalJournalofCivilEngineering、ProceedingsoftheInstitutionofCivilEngineers,EngineeringandComputationalMechanics等重要期刊。 教学经历 (1)土力学(本科) (2)基础工程(本科) (3)岩土工程概论(本科) (4)桥梁基础工程(研究生) (5)岩土工程设计理论(研究生) (6)高等土力学(研究生) (7)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理论(研究生) (8)支挡结构设计(本科) (9)岩体力学(研究生) (10)岩土工程(研究生) (11)岩土-结构相互作用(博士生) 教学成果 指导的博士生、硕士生多人次获得国家奖学金; 指导的博士生、硕士生以第一作者发表的高水平期刊论文20篇,其中SCI检索10篇; 指导的硕士研究生中,有两人获得西南交通大学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奖; 指导3名本科生参加2010年度全国交通科技大赛获得西南交通大学三等奖; 指导本科生SRTP国创项目。 近年承担的主要科研项目 1.市厅级一般项目,西南强震区长输成品油管线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技术研究(市县级) 2.市厅级重点项目,孟加拉帕德玛大桥铁路连接线深厚软土地基新型高路堤结构设计理论与施工技术研究(市县级) 3.市厅级一般项目,多级绿色拼装悬臂式挡墙设计理论与工程应用研究(市县级) 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多排沉埋-全长组合式抗滑桩加固大型滑坡力学机制及计算理论研究(国家级) 5.省部级一般项目,雅康高速公路泸定大渡河桥桥位边坡粗粒土工程特性及锚碇边坡稳定性分析(省部级) 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板连式束筋微型抗滑桩群加固滑坡机制及计算理论研究(国家级) 7.教育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多排抗滑桩加固大型滑坡计算理论研究(国家级) 专利成果 1.中国,实用新型,泥石流多级耗散拦挡结构(专利号:201920537163.1) 2.中国,实用新型,全过程直剪仪(专利号:201821288512.2) 3.中国,实用新型,路基边坡工程模型试验箱(专利号:201821699507.0) 4.中国,实用新型,用于铁路高填方路堤的箱型结构及一种铁路高填方路堤(专利号:201821353366.7) 5.中国,发明专利,坡体压力自调式多级框架梁护坡结构(专利号:201310148973.5) 6.中国,发明专利,岩土工程滑坡模型试验箱(专利号:201310174944.6) 标准规范编制 1.2013,地方标准,四川省建筑边坡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学术交流情况 1.2019,16thAsianRegionalConferenceonSoilMechanicsandGeotechnicalEngineering 2.2018,GeoShanghai2018InternationalConference 荣誉与奖励 1.不同地层及复杂受力条件下微型桩抗滑组合结构设计理论及施工技术研究(协会,一等奖,2015年) 2.砂卵石地层圆形深基坑排桩支护结构设计理论(地市级,二等奖,2014年) 3.高速滑坡致灾机理及抢险加固技术研究(省部级,三等奖,2013年) 4.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第一届谷德振青年科技奖(学会,特等奖,2012年) 5.多排、埋入式抗滑桩加固大型滑坡技术(学会,一等奖,2012年) 科研团队 《岩土力学与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课题组简介 1基本情况 西南交通大学地质工程学科《岩土力学与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课题组,以肖世国教授(澳大利亚卧龙岗大学UniversityofWollongong高级访问学者)为组长,以日本留学归国的杨虎锋博士、澳大利亚MonashUniversity(莫纳什大学)访学归国的陈仕阔博士、闫清卫副教授、何毅副教授、博士研究生陈廷君、闫玉平、李昭颖等为核心成员,以岩土力学作为核心研究理论,以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防治工程与道路边坡、建筑边坡、水利边坡等工程边坡加固为具体研究对象,开展基础理论与工程应用研究。本课题组强调“工程地质”——“岩土力学”——“计算分析与试验测试”的学术主线,本着“纵横兼顾、学以致用”的原则,进行根植于工程实际的理论研究。 本课题组目前主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国家“重大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与防范”重点专项的专题1项、省部级科研项目4项、重要企业科技创新项目6项,有在读博士研究生6名、硕士研究生25名,研究生中有5人次获得国家奖学金,两人获得西南交通大学大学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多名研究生以第一作者在国内外重要期刊发表学术论文。本课题组具有严谨治学、积极向上、团结互助、共同进步的学术氛围。 诚挚欢迎对岩土工程、地质工程感兴趣的青年学子加入本课题组继续深造,以学术能力与水平、道德修养作为考核唯一标准,女生、男生一视同仁,不同毕业学校均同等对待。 2研究方向 (1)岩土体稳定性分析理论 (2)岩土支挡结构计算理论 (3)山区地质灾害机理与防治技术 (4)土力学与路基工程 (5)边坡工程、基础工程与管线工程 (6)特殊土工程性质与地基处理技术 3骨干成员 本课题组骨干成员包括:肖世国教授(博导)、杨虎锋博士(硕导)、陈仕阔博士(硕导)、闫清卫副教授、何以副教授、博士研究生陈廷君、闫玉平、李昭颖。 3.1肖世国 1)基本信息 肖世国,男,1973年生,博士(后),教授,博导。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红层分会常务理事,美国土木工程师协会(ASCE)会员,国际土力学与岩土工程学会(ISSMGE)会员,国际工程地质与环境学会(IAEG)会员,国际岩石力学学会(ISRM)会员,国家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四川省海外高层次留学人才,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四川省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理事。 获得中国地质学会首届“谷德振”青年科技奖、詹天佑基金会西南交通大学科技专项奖、西南交通大学“唐立新”优秀学者奖。 曾于2014.11-2015.10,以高级访问学者(VisitingSeniorFellow)在澳大利亚卧龙岗大学(UniversityofWollongong)进行学术交流。 2)主要学术贡献 长期从事岩土力学、边坡与基础工程、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方面的科研与教学工作,涉及铁路、公路、建筑、管线、市政及水利等行业领域。已独立主持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共10余项,包括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国家973项目的专题、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教育部博士点基金、中国博士后基金以及四川省、铁道部等其他省部级科研项目;同时,主持承担20余项其他技术创新类科研项目;以第一作者已在Geotechnique、CanadianGeotechnicalJournal、InternationalJournalofGeomechanicsASCE、ProceedingsoftheInstitutionofCivilEngineersGeotechnicalEngineeringICE、BulletinofEngineeringGeologyandtheEnvironment、JournalofMountainScience、IndianGeotechncialJournal、岩土工程学报、岩土力学、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土木工程学报、水利学报等本专业领域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科技论文100余篇,其中SCI检索10余篇、EI检索70余篇,其他核心期刊论文10余篇,发表论文他引总数1500余次,单篇最高他引次数700余次;以第一完成人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5项,独立完成人授权实用新型专利7项;获得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一等奖2项、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一等奖3项,获得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中国铁道学会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先后获得西南交通大学2001年度优秀硕士论文奖、西南交通大学2004年度优秀博士论文奖、同济大学2005年度优秀博士后奖。2008年入选西南交通大学高层次人才计划竢实之星系列。2010年当选九三学社成都市十大优秀青年。2012年获得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第一届谷德振青年科技奖(全国奖励8人)。2013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14年当选九三学社成都市杰出青年(共3人)。2016年获得詹天佑科学技术发展基金会专项奖。2017年获得西南交通大学唐立新优秀学者奖。 3)近年主持主要科研项目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1278430,板连式束筋微型抗滑桩群加固滑坡机制及计算理论研究;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1578466,多排沉埋-全长组合式抗滑桩加固滑坡力学机制及计算理论研究; 3、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NCET-13-0976,组合式抗滑桩加固大型滑坡机理; 4、教育部博士点基金,20070613016,边坡新型桩锚结构上坡体压力的理论研究; 5、四川省交通科技项目,2011D-03-2,轻型支挡结构设计理论及受力机理研究; 6、四川省交通科技项目,2007A29-1,红层堆积体高边坡病害防治技术研究; 7、中铁二院科技项目,KYY2018101(18-19),孟加拉帕德玛大桥铁路连接线深厚软土处理及新型支挡结构和吹砂填筑修建成套技术研究­——深厚软土地基新型高路堤结构设计理论与施工技术研究; 8、中铁二院科技项目,KYY2018100(18-19),多级绿色拼装悬臂式挡墙设计理论与工程应用研究。 4)代表性高水平论文 (1)第一与通讯作者期刊论文 [1]ShiguoXiao*,TingjunChen.Discussionoflateralearthpressureinconstrainedlandslides.Geotechnique,PublishedOnline,2December2019.(SCI)https://doi.org/10.1680/jgeot.17.D.015(WebofScienceJCR:Q1区) [2]ShiguoXiao*,WeiDongGuo,JinxiuZeng.Factorofsafetyofslopestabilityfromdeformationenergy.CanadianGeotechnicalJournal,2018,55(2):296-302.(SCI)http://dx.doi.org/10.1139/cgj-2016-0527(WebofScienceJCR:Q2区) [3]TingjunChen,ShiguoXiao*.Unifiedupperboundsolutionforbearingcapacityofshallowrigidstripfoundationsgenerallyconsideringsoildilatancy.SoilsandFoundations,Availableonline,28March2020.(SCI)https://doi.org/10.1016/j.sandf.2020.01.011(WebofScienceJCR:Q2区) [4]YupingYan,ShiguoXiao*.Acalculationmethodfortheembeddeddepthofstabilizingpilesinreinforcedslopes.InternationalJournalforNumericalandAnalyticalMethodsinGeomechanics,Publishedasearlyview,5February2020.(SCI)https://doi.org/10.1002/nag.3052(WebofScienceJCR:Q2区) [5]ShiguoXiao*,PanXia.Variationalcalculusmethodforpassiveearthpressureonrigidretainingwallswithstripsurchargeonbackfills.AppliedMathematicalModelling,2020,83:526-551.(SCI)https://doi.org/10.1016/j.apm.2020.03.008(WebofScienceJCR:Q1区) [6]ShiguoXiao.Improvedlimitanalysismethodofpiledslopesconsideringthepileaxialforces.ProceedingsoftheInstitutionofCivilEngineers,GeotechnicalEngineering,ICE,PublishedOnlineAheadofPrint,12March2020.(SCI)https://doi.org/10.1680/jgeen.19.00241 [7]ShiguoXiao*,WeiDongGuo.Limitanalysisofgroundanchorforces.ProceedingsoftheInstitutionofCivilEngineers,GeotechnicalEngineering,ICE,2017,170(GE2):175-185.(SCI)http://dx.doi.org/10.1680/jgeen.16.00056 [8]ShiguoXiao*,JinxiuZeng.Discussionof“Limit-EquilibriumMethodforReinforcedSlopeStabilityandOptimumDesignofAntislideMicropileParameters”.InternationalJournalofGeomechanics,ASCE,2018,18(5):07018005.(SCI)http://dx.doi.org/10.1061/(ASCE)GM.1943-5622.0000722(WebofScienceJCR:Q2区) [9]ShiguoXiao.Asimplifiedapproachforstabilityanalysisofslopesreinforcedwithonerowofembeddedstabilizingpiles.BulletinofEngineeringGeologyandtheEnvironment,2017,76(4):1371-1382.(SCI)http://dx.doi.org/10.1007/s10064-016-0934-y [10]ShiguoXiao*,JinxiuZeng,YupingYan.Arationallayoutofdouble-rowstabilizingpilesforlarge-scalelandslidecontrol.BulletinofEngineeringGeologyandtheEnvironment,2017,76(1):309-321.(SCI)http://dx.doi.org/10.1007/s10064-016-0852-z (2)大会邀请报告 [1]加固滑坡的单排沉埋桩简化分析方法与双排桩合理布设方式.第十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2016年10月13-21日,成都 [2]川渝地区红层堆积体边坡灾害机理与微型桩抗滑结构应用.第十五次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年会,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2018年11月19-22日,北京 [3]基于变形能的边坡稳定系数统一定义与应用分析.2018全国工程地质学术年会,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2018年10月12-16日,西安 5)主要授权专利 国家发明专利: [1]肖世国,周德培.坡体压力自调式多级框架梁护坡结构,中国,201310148973.5,已应用 [2]肖世国,周德培.岩土工程滑坡模型试验箱,中国,201310174944.6,已应用 实用新型专利: [1]肖世国.椅型组合抗滑桩构造,中国,ZL200820061752.9,已应用 [2]肖世国.小型桩组合抗滑结构,中国,ZL200820061753.3 [3]肖世国.异型纵墙抗滑结构,中国,ZL200820061751.4 [4]肖世国.微型抗滑桩组合结构,中国,ZL200820061754.8,已应用 [5]肖世国.组合墙抗滑结构,中国,ZL200820061755.2,已应用 [6]肖世国.锚拉式耐震重力路肩墙结构,中国,ZL200920082807.9,已应用 6)奖励/荣誉 (1)奖励 [1]2015年获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第4(注:表彰在微型桩计算分析方法方面的创造性贡献) [2]2012年获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一等奖,排名4(注:表彰为多排抗滑桩分析做出的创造性贡献) [3]2012年获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一等奖,排名4(注:表彰为多排抗滑桩分析做出的创造性贡献) [4]2008年获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一等奖,排名8(注:表彰为边坡开挖松动区分析及支挡结构计算理论做出的创造性贡献) [5]2007年获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一等奖,排名8(注:表彰为边坡开挖松动区分析及支挡结构计算理论做出的创造性贡献) (2)荣誉 1)2012年获得中国地质学会第一届谷德振青年科技奖(全国奖8人) 2)2016年获得詹天佑基金会科技专项奖 3)2017年获得西南交通大学唐立新优秀学者奖 3.2杨虎锋 1)基本信息 杨虎锋,男,1986年生,工学博士,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地质灾害机理与防治工程、土力学与特殊土工程。 2)教育经历 工学博士2011.10-2015.9日本国立岛根大学 工学硕士2008.9-2011.7中国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工学学士2004.9-2008.7中国华北水利水电学院 3)工作经历 2015.10-2016.1助理研究员日本国立岛根大学自然灾害与减灾研究中心 2016.2至今讲师中国西南交通大学 4)承担科研项目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项目):平面撒开型高速远程滑坡-碎屑流流态化堆积机理研究,主持 [2]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理工科科技创新项目:基于孔隙水压力瞬态响应模式的浅表层滑坡降雨阀值研究,主持 [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川藏铁路高山峡谷区高速远程滑坡自激振动悬浮减阻、流变转化停积就位及阻滞耗能复合防控机理研究,主研 [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项目):青藏高原南缘中尼经济走廊巨型高速远程滑坡动力学机理,主研 [5]四川省重点研发项目:基于云平台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的滑坡性地质灾害预警系统关键技术研究,主研 5)代表性论文 期刊论文 (1)ZiliDai*,FawuWang,QiangongCheng,YufengWang,HufengYang,QiwengLin,KongmingYan,FeichengLiu,KunLi,AgianthistoricallandslideontheeasternmarginoftheTibetanPlateau,BulletinofEngineeringGeologyandtheEnvironment,2018,https://doi.org/10.1007/s10064-017-1226-x (2)FawuWang*,ZiliDai,ChukwuelokaAustinUdechukwuOkeke,YasuhiroMitani,HufengYang,Experimentalstudytoidentifypremonitoryfactorsoflandslidedamfailures,EngineeringGeology,2018,232:123-134 (3)HufengYang*,FawuWang,VitVilimek,KiminoriAraiba,ShihoAsano,Investigationofrainfall-inducedshallowlandslidesonthenortheasternrimofAsocaldera,Japan,inJuly2012,GeoenvironmentalDisasters,2015,2(20):1-14 (4)HufengYang*,FawuWang,MasakatsuMiyajima,InvestigationofshallowlandslidestriggeredbyheavyrainfallduringtyphoonWipha(2013),IzuOshimaIsland,Japan,GeoenvironmentalDisasters,2015,2(15):1-10 (5)FawuWang*,Ying-HsinWu,HufengYang,YutaTanida,AtsushiKamei,Preliminaryinvestigationofthe20August2014debrisflowstriggeredbyasevererainstorminHiroshimaCity,Japan,GeoenvironmentalDisasters,2015,2(17):1-16 (6)WenxingJian*,QiangXu,HufengYang,FawuWang,MechanismandfailureprocessofQianjiangpinglandslideintheThreeGorgesReservoir,China,EnvironmentalEarthSciences,2014,72(8):2999-3013 (7)杨金*,简文星,杨虎锋,张久龙,三峡库区黄土坡滑坡浸润线动态变化规律研究,岩土力学,2012,33(3):853~858 会议论文 (1)HufengYang*,FawuWang,Influenceofwaterleveldrawdownonlandslidemovementinreservoir,Proceedingofthe3rdWorldLandslideForum:LandslideScienceforaSaferGeoenvironmentVol.3,703-708,Beijing,P.R.China,2014.6.2-2014.6.6 (2)HufengYang*,FawuWang,YasuhiroMitani,TomokazuSonoyama,TriggeringmechanismofshallowlandslidesonthenortheastrimofMt.Asocaldera,Japan,inJuly2012,Proceedingofthe1stRegionalSymposiumonLandslidesintheAdriatic-BalkanRegion:LandslideandFloodHazardAssessment,135-140,Zagreb,Croatia,2013.3.6-2013.3.9 4代表性研究成果 (1)建立了边坡稳定系数新的具有统一性的定义 a)基于变形能概念,建立边坡稳定系数的定义,该定义避免了用沿滑面极限抗滑力合力除以下滑力合力的概念缺陷,涵盖了极限平衡法、数值模拟强度折减法等经典稳定系数定义,具有统一性。 b)以滑带(面)整体破坏为坡体滑动判断依据,突破传统以点破坏作为坡体沿滑面滑动破坏的判断依据,更具有合理性。 c)无需模拟分析坡体极限状态,在确定出实际坡体应力场后,可直接搜索计算边坡稳定系数及潜在最危险滑面,计算方法不受滑面形状限制。 d)所建立的定义可用于极限平衡法和数值模拟法中,本法比SSRM(FLAC3D)计算的稳定系数略小,与其他经典方法的误差一般在5%之内。 e)本方法的计算效率远远高于数值模拟强度折减法,具有良好的适用性。 (2)提出了沉埋式抗滑桩的解析计算方法 a)提出一种采用极限平衡理论近似解析桩顶埋深的方法,利用土体被动极限抗力分析方法和计算滑坡推力的传递系数法进行计算,推导出了相关的计算公式。 b)本方法可把桩顶埋深的确定和加固坡体的设计安全系数紧密联系起来的特点。 c)本分析方法还可适用于岸坡拓宽工程,分析拓宽后的岸坡稳定性。 (3)提出了新型岩土支挡结构设计计算理论 轻型支挡结构 建立了单元板式束筋型微型桩组合抗滑结构的侧向地层约束的刚架模型,提出了一套新的设计计算理论。提出了加固边坡的多级微型桩群这一新型结构形式,并提出确定各级微型桩群上滑坡推力荷载的设计计算方法,为滑坡灾害快速防治提供了一种新型技术。 重型支挡结构 提出了考虑结构与坡体相互作用机制的多排抗滑桩、门型抗滑桩、预应力锚索地梁等结构设计计算理论,改善了以往实际工程设计中盲目性和不经济性状况。 研究成果在四川广巴高速公路、四川遂资高速公路、京珠高速公路、宝成铁路将军箭滑坡治理工程等实践中得到典型成功应用,取得良好经济社会效益,其中在四川广巴高速公路两处典型工点的应用,节省工程造价近200万元;在四川遂宁地区高速公路工程中的应用,节省工程造价805万元。成果发表在InternationalJournalofGeomechanics,ASCE、ProceedingsoftheInstitutionofCivilEngineers,GeotechnicalEngineeringICE、BulletinofEngineeringGeologyandtheEnvironment、InternationalJouralofCivilEngineering、岩土工程学报、岩土力学等重要期刊上。相关研究获得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 (4)发展了锚拉式挡墙锚拉力以及单排抗滑桩受力的极限分析方法 提出了一种采用极限分析方法确定锚拉式挡墙锚拉力的紧凑解析解,可用于锚拉式桩板墙、土钉墙等基坑及边坡支挡结构设计计算。基于抗滑桩两侧土体的滑动破坏可能性,提出了一种采用极限分析确定滑面位置和桩上净推力的新方法,且可分析出在抗滑桩不发生越顶破坏的临界设桩位置。 (5)发展了邻坡地基承载力、土压力系列问题的分析方法,提出了考虑锚拉力应力扩散效应的锚固边坡稳定性分析新方法,以及桩前有限地层的地基系数确定方法。成果发表在InternationalJournalofCivilEngineering、ProceedingsoftheInstitutionofCivilEngineers,EngineeringandComputationalMechanicsICE等重要期刊上。 (6)揭示了降雨诱发浅表层滑坡初始机理 通过野外调查、室内试验、稳定性分析和地下水数值模拟方法,利用孔隙水压力控制型三轴试验,模拟土体在孔隙水压力持续升高情况下的应力-应变特征,从而揭示降雨诱发浅表层滑坡的初始机理并提出了降雨诱发浅表层滑坡的时间预测预报方法。 (7)揭示了滑坡坝野外调查及内部结构特征 通过对日本奈良县赤谷滑坡坝和栗平滑坡坝进行现场调查,研究滑坡坝形态特征和岩土体结构,并利用自然电位法(self-potentialmethod)和地脉动链式台阵观测法(microtremorchainarraysurveymethod)研究滑坡坝内部结构。 招生专业 招生类型学院专业代码专业名称专业类型专业方向 博士地学081800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学术型00. 博士地学081800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学术型XX.不区分研究方向 博士地学085272先进制造专业型02.交通基础设施(地质工程) 硕士地学081800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学术型01.地质工程 硕士地学081800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学术型03.地质灾害及防治工程 硕士地学085700资源与环境专业型01.地质工程 硕士地学085700资源与环境专业型02.环境工程 硕士地学085700资源与环境专业型03.安全工程 招生要求 (1)具有较扎实的数学与力学基础; (2)计算机操作熟练,能够熟练使用一种程序设计语言; (3)英语较好; (4)对岩土工程、地质工程领域的学术与技术感兴趣。 每年计划招收博士研究生1-2名,硕士研究生4-5名,欢迎有兴趣者加入本课题组!特别欢迎土木、力学、数学专业考生!以学术能力与水平、文明道德修养为考核唯一标准,男生、女生一视同仁,不同毕业学校均同等对待。

研究领域

岩土力学与工程、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的理论分析、解析与数值计算方法、试验研究、工程设计理论,具体包括: (1)岩土体稳定性分析理论,包括:边坡、滑坡、隧道围岩、建筑地基等。 (2)岩土支挡结构计算理论,包括:抗滑桩、锚固结构、挡土墙、加筋土等。 (3)边坡工程与基础工程。 (4)地质灾害防治工程。 (5)土力学与路基工程。 (6)管线工程。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1.YupingYan,ShiguoXiao,,Acalculationmethodfortheembeddeddepthofstabilizingpilesinreinforcedslopes,InternationalJournalforNumericalandAnalyticalMethodsinGeomechanics,2020(SCIEI) 2.ShiguoXiao,PanXia,Variationalcalculusmethodforpassiveearthpressureonrigidretainingwallswithstripsurchargeonbackfills,AppliedMathematicalModelling,2020(SCI) 3.ShiguoXiao,Improvedlimitanalysismethodofpiledslopesconsideringthepileaxialforces,ProceedingsoftheInstitutionofCivilEngineers,GeotechnicalEngineering,2020(SCIEI) 4.JinxiuZeng,ShiguoXiao,Asimplifiedanalyticalmethodforstabilizingmicropilegroupsinslopeengineering,InternationalJournalofCivilEngineering,2020(SCIEI) 5.TingjunChen,ShiguoXiao,,Unifiedupperboundsolutionforbearingcapacityofshallowrigidstripfoundationsgenerallyconsideringsoildilatancy,SoilsandFoundations,2020(SCIEI) 6.TingjunChen,ShiguoXiao,,AnUpperBoundSolutiontoUndrainedBearingCapacityofRigidStripFootingsNearSlopes,InternationalJournalofCivilEngineering,2020(SCIEI) 7.肖世国,水平柔性拉筋式重力墙-坡体地震整体稳定性分析方法,岩土力学,2020(EI) 8.陈廷君,肖世国,程强,周火明,泸定大渡河桥康定岸重力锚边坡长期变形与稳定性分析,工程地质学报,2019 9.ShiguoXiao,TingjunChen,Discussionoflateralearthpressureinconstrainedlandslides,Geotechnique,2019(SCIEI) 10.雷军,肖世国,,考虑滑体中锚拉力扩散效应的锚固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岩土工程学报,2019(EI) 11.肖世国,抗滑桩受荷段前侧有限范围地层的地基系数取值方法,岩土力学,2019(EI) 12.于昕左,肖世国,,水平柔性拉筋式重力墙地震土压力拟静力分析方法,土木工程学报,2019(EI) 13.肖世国,赵琳智,悬索桥隧道式锚碇侧摩阻力近似解析算法,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18(EI) 14.ShiguoXiao,Improvedtransfercoefficientmethodforstabilityanalysisofalandslidewithpolylineslipsurface,IndianGeotechnicalJournal,2018(EI) 15.ShiguoXiao,JinxiuZeng,DiscussionofLimit-EquilibriumMethodforReinforcedSlopeStabilityandOptimumDesignofAntislideMicropileParameters,InternationalJournalofGeomechanics,2018(SCIEI) 16.ShiguoXiao,WeiDongGuo,JinxiuZeng,Factorofsafetyofslopestabilityfromdeformationenergy,CanadianGeotechnicalJournal,2018(SCIEI) 17.肖世国,Asimplifiedapproachforstabilityanalysisofslopesreinforcedwithonerowofembeddedstabilizingpiles,BulletinofEngineeringGeologyandtheEnvironment,2017(SCIEI) 18.ShiguoXiao,WeiDongGuo,Limitanalysisofgroundanchorforces,ProceedingsoftheInstitutionofCivilEngineers,GeotechnicalEngineering,2017(SCIEI) 19.ShiguoXiao,JinxiuZeng,YupingYan,Arationallayoutofdouble-rowstabilizingpilesforlarge-scalelandslidecontrol,BulletinofEngineeringGeologyandtheEnvironment,2017(SCIEI) 20.周杨,肖世国,,徐骏,胡亚运,变截面螺纹桩竖向承载特性试验研究,岩土力学,2017(EI)

学术兼职

国家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 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红层分会常务理事 美国土木工程师协会(ASCE)会员 国际土力学与岩土工程学会(ISSMGE)会员 国际工程地质与环境学会(IAEG)会员 国际岩石力学学会(ISRM)会员 四川省海外高层次留学人才 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 四川省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理事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