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胡卸文

个人简介

教师简介 胡卸文,教授,博士生导师。 一直主要从事水利水电、交通、国土领域的地质灾害成因及防治、边坡稳定性等重大工程地质问题研究。近10年以来,先后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强震区特大泥石流综合防控技术”(2018YFC1505400)1项,直接经费1950万元,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基金“火后泥石流成灾的时空演化机制与防控方法研究”(41731285)1项,直接经费323万元”,面上基金等20余项课题。在上述领域发表论文160余篇,出版各类学术论著9部,获授权发明专利8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西南高边坡稳定性评价及灾害防治”1次,省部级奖励10次。 胡卸文教授分别在2000年获“铁道部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2003年获“四川省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2005年获“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称号;2008年分别获“茅以升科技奖铁道科学技术奖”以及“第五届詹天佑西南交通大学科技奖”。 全过程参与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北川唐家山堰塞湖、2013年“4.20”芦山强烈地震以及2017年“6.24”茂县特大山体滑坡灾害应急抢险工作,曾受到了时任温家宝总理的亲切接见和四川省委、省政府的表扬。被四川省委评为《四川省“6?24”茂县特大山体滑坡灾害抢险救灾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并作为省委教育工委唯一代表受邀参加表彰大会。 教学经历 一直给地质工程专业本科生主讲《铁路工程地质学》及《工程地质学》课程,同时还分别给硕士、博士生主讲《地质工程导论》、《工程岩土学》、《工程地质分析原理》、《岩土体力学特性及参数取值》等专业课程。 教学成果 获得过学校研究生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006、2012) 近年承担的主要科研项目 1.国家级项目,强震区沟道型泥石流不同成因物流启动模式与动储量评价方法() 2.省级项目,川西高原变质岩区公路隧道有害气体成因与防治研究() 3.省级项目,“8.8”九寨沟地震灾区生态化斜坡灾害防治关键技术研究() 4.国家级项目,火后泥石流成灾的时空演化机制与防控方法研究() 5.国家级项目,火后泥石流致灾机理及动力学特性研究() 6.省级项目,危岩崩塌治理工程关键问题研究及示范() 7.省级项目,板裂千枚岩岩体结构特征及边坡灾害控制技术研究() 8.省级项目,四川地质灾害综合防治关键技术与方法研究总报告编制() 9.省级项目,汶川震区泥石流勘查设计若干关键问题研究及示范() 10.省级项目,联合科技攻关() 11.省级项目,都汶高速沿线大规模群发性泥石流形成机理及灾害链研究() 12.国家级项目,强震作用下大型古滑坡体变形破坏机理() 13.国家级项目,唐家山高速滑坡堵江溃坝机制及堰塞湖可利用性研究() 14.国家级项目,强震作用下高速远程和短程滑坡运动机理及堵江溃坝模式对比研究() 15.国家级项目,深部岩体和软弱结构面的变形及强度特性及其参数评估方法() 16.省级其他,北川唐家山滑坡堵江机制及溃坝效应研究() 专利成果 1.中国,发明专利,一种土壤团聚体水滴冲击崩解试验装置及试验方法(专利号:CN110487991A) 2.中国,发明专利,一种泥石流沟床摩擦系数与磨蚀系数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专利号:CN110487714A) 3.中国,发明专利,一种叶轮式泥石流流速监测预警装置及其应用方法(专利号:CN110456096A) 4.中国,发明专利,卧式磨蚀试验装置(专利号:CN110346235A) 5.中国,发明专利,便携式岩石转动摩擦试验装置及其试验方法(专利号:CN110006765B) 6.中国,发明专利,用于泥石流冲击试验的装置(专利号:CN110132538A) 7.中国,发明专利,便携式岩石转动摩擦试验装置及其试验方法(专利号:CN110006765A) 8.中国,发明专利,一种森林山地土壤原位火烧模拟试验装置及其试验方法(专利号:CN109613171A) 9.中国,发明专利,一种基于载波相位差分技术的泥石流流速测定装置(专利号:CN109613296A) 10.中国,发明专利,一种新型的泥石流泥位监测及灾害预警装置(专利号:CN109615829A) 11.中国,发明专利,不规则原状裂隙岩切槽注胶取样方法(专利号:CN105928741B) 12.中国,发明专利,不规则原状裂隙岩侧壁注胶防渗方法(专利号:CN105928764B) 13.中国,发明专利,大尺寸不规则原状裂隙岩室内渗流测试方法(专利号:CN105928858B) 14.中国,发明专利,一种岩石高速滑动摩擦试验装置(专利号:CN208013049U) 15.中国,发明专利,一种有效转化利用弃土的长螺旋钻杆(专利号:CN207673296U) 16.中国,发明专利,一种岩石高速滑动摩擦试验装置及其试验方法(专利号:CN108267398A) 17.中国,发明专利,锁紧机构(专利号:CN205982014U) 18.中国,发明专利,螺旋挤土桩钻具(专利号:CN205936407U) 19.中国,发明专利,一种可调多功能高速碎屑流动摩擦试验装置(专利号:CN205910106U) 20.中国,发明专利,可调多功能滑坡堵江及堰塞坝溃坝机制试验装置及其试验方法(专利号:CN106290790A) 21.中国,发明专利,不规则岩样室内渗流加压供水设备(专利号:CN205786624U) 22.中国,发明专利,一种可调多功能高速碎屑流动摩擦试验装置及其试验方法(专利号:CN105973798A) 23.中国,发明专利,大尺寸不规则原状裂隙岩室内渗流测试方法(专利号:CN105928858A) 24.中国,发明专利,不规则原状裂隙岩切槽注胶取样方法(专利号:CN105928741A) 25.中国,发明专利,不规则原状裂隙岩侧壁注胶防渗方法(专利号:CN105928764A) 26.中国,发明专利,地下分水岭演示仪(专利号:CN201311738) 27.中国,发明专利,毛细水上升高度测定仪(专利号:CN201311282) 28.中国,发明专利,给水度测定仪(专利号:CN201311419) 29.中国,发明专利,地下水局部与区域渗流演示仪(专利号:CN201307363) 30.中国,发明专利,静水压强及真空仪(专利号:CN201307043) 31.中国,发明专利,地下水局部与区域渗流演示仪(专利号:CN101350147) 32.中国,发明专利,地下分水岭演示仪(专利号:CN101345002) 出版专著 1.2014,专著,唐家山高速短程滑坡堵江及溃坝机制研究 2.2010,专著,海域岛礁桥梁地基精细化综合勘察技术 3.2010,专著,汶川地震大型滑坡研究 4.2009,专著,汶川地震地质灾害研究 5.2009,专著,汶川地震建筑震害分析及设计对策 6.2008,专著,汶川大地震工程震害分析 7.2008,专著,中国典型灾难性滑坡 8.2005,专著,复杂岩体结构精细描述及其工程应用 9.2004,专著,长江三峡库区移民迁建新址重大地质灾害及防治研究 10.2002,专著,无泥型软弱层带物理力学特性 11.1996,专著,澜沧江小湾水电站高拱坝坝重大工程地质问题研究 学术交流情况 1.2019,第十二届亚洲区工程地质大会 2.2019,香港“2019海峡两岸三地工程地质研讨会 3.2019,第十六次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年会 4.2018,第十三届国际工程地质与环境大会 5.2017,巴东国际地质灾害学术论坛(BIGS2017) 6.2017,第十四届亚洲大洋洲地球科学协会 7.2017,教育部高等学校地质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第五次全体委员会议 8.2015,第十届亚洲区域工程地质大会 9.2015,第十六届海峡两岸地形学及地表过程专题学术研讨会 荣誉与奖励 1.铁路路基下伏多层富水大型采空区稳定性评价及治理关键技术(学会,二等奖,2014年) 2.高速滑坡致灾机理及抢险加固技术研究(省部级,三等奖,2014年) 3.“教育部高等学校地质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称号(省部级,特等奖,2013年) 4.“第七届詹天佑西南交通大学科技奖”(协会,特等奖,2008年) 5.“茅以升科学技术奖铁道科技奖”(协会,特等奖,2008年) 6.西堠门大桥建设成套技术研究(省部级,二等奖,2008年) 7.无泥型软弱层带物理力学特性研究及工程应用(省部级,三等奖,2007年) 8.中国西南高边坡稳定性评价及灾害防治(国家级,一等奖,2005年) 9.长江三峡库区移民迁建新址重大地质灾害及防治研究(省部级,一等奖,2005年) 10.“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称号(省部级,特等奖,2005年) 11.“教育部高等学校地矿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地质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委员”称号(省部级,特等奖,2005年) 12.金沙江溪洛渡水电站工程岩体结构模型及其工程应用研究(省部级,二等奖,2004年) 13.崩滑地质灾害模拟预测理论及其应用(省部级,二等奖,2004年) 14.“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评审专家”(省部级,特等奖,2004年) 15.“四川省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省部级,特等奖,2003年) 16.铁道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省部级,特等奖,2002年) 17.工程地质综合分析技术的开发和应用(省部级,三等奖,2002年) 18.岩基强度及各向异性参数研究(省部级,二等奖,2002年) 19.澜沧江小湾水电站高拱坝坝基重大工程地质问题研究(省部级,一等奖,1997年) 科研团队: 1)火后泥石流成灾的时空演化机制与防控方法研究研究团队:胡卸文、王严、杨瀛、金涛、曹希超等; 2)强震区沟道型泥石流不同成因物流启动模式与动储量评价方法研究团队:西南交通大学胡卸文、刘波、何坤及四川省华地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中南大学、成都理工大学、枣庄学院、中铁一院、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西南科技大学、四川大学等单位。 近年来指导硕士及博士情况参见:http://userweb.swjtu.edu.cn/Userweb/huxiewen/team.htm 团队风采展示: 招生专业 招生类型学院专业代码专业名称专业类型专业方向 博士地学081800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学术型00. 博士地学086100交通运输专业型00. 硕士地学081800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学术型01.地质工程 硕士地学081800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学术型03.地质灾害及防治工程 硕士地学085700资源与环境专业型01.地质工程 招生要求 学习主动性强,具有较为扎实的学术能力。

研究领域

岩土体稳定性;地质灾害及防治工程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1.梅雪峰,胡卸文,罗刚,基于弹塑性理论的落石碰撞恢复系数和峰值冲击力研究,振动与冲击,2019(EI) 2.吴京涛,胡卸文,,汶马高速通化隧道进口边坡变形特征及机理[J].四川地质学报,四川地质学报,2019 3.许立,胡卸文,汶马高速克枯大桥危岩发育特征及破坏模式,四川地质学报,2019 4.胡卸文,梅雪峰,杨瀛,落石冲击荷载作用下的桩板拦石墙结构动力响应,工程地质学报,2019 5.KunHe,GuotaoMa,XiewenHu,GangLuo,XuefengMei,BoLiu,XingxiangHe,Characteristicsandmechanismsofcoupledroadandrainfall-inducedlandslideinSichuanChina,Geomatics,NaturalHazardsandRisk,2019(SCI) 6.胡卸文,王严,杨瀛,火后泥石流成灾特点及研究现状,工程地质学报,2018 7.任云,胡卸文,王严,四川省九龙县色脚沟火后泥石流成灾机理,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18 8.郭亮,胡卸文,李晓昭,花岗岩断裂带原状裂隙岩水力特性试验研究,岩土力学,2018(EI) 9.王凯强,胡卸文,杭(州)绍(兴)台(州)高速公路大岙溪危岩崩塌运动学特征研究,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18 10.刘晗,胡卸文,硗碛水库永寿寺边坡坍岸机理及防治措施,四川水力发电,2018 11.潘一茜,胡卸文,某水电站块石料场弃渣堆积体边坡稳定性分析与防治措施研究,四川建筑,2018 12.潘一茜,胡卸文,某水电站块石料场弃渣堆积体边坡变形破坏机制分析,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18 13.杨丹,胡卸文,胡亚运,硐室片状危岩体病害机理分析与评价方法,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18 14.李登峰,赵晓彦,胡卸文,考虑土拱效应的边坡桩间土钉墙受力计算,中国公路学报,2018(EI) 15.李登峰,赵晓彦,胡卸文,抗滑桩截面尺寸对土拱性状的影响,工程地质学报,2018 16.胡卸文,Acollisionfragmentationmodelforpredictingthedistalreachofbrittlefragmentablerockinitiatedfromacliff,BulletinofEngineeringGeologyandtheEnvironment,2018(SCI) 17.MaGuotao,HuX,YinY,Failuremechanismsanddevelopmentofcatastrophicrockslidestriggeredbyprecipitationandopen-pitmininginEmei,Sichuan,China,Landslides,2018(SCI) 18.罗刚,梅雪峰,师陆冰,胡卸文,石灰岩高速滚动摩擦特性,岩土力学,2018 19.付建康,罗刚,胡卸文,滑坡堰塞坝越顶溢流破坏的物理模型实验,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18(EI) 20.杨丹,胡卸文,“钟”形采空硐室结构特征参数分析,工程地质学报,2017 21.梁敬轩,胡卸文,叶正晖,大型堆积体边坡基-覆界面及坡面动态响应特性试验研究,岩土力学,2017(EI) 22.杨丹,胡卸文,宋大各,长屿硐天“钟”形采空硐室结构特点及工程意义,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17(EI) 23.LuoG,HuX,BowmanET,StabilityevaluationandpredictionoftheDonglareactivatedancientlandslideaswellasemergencymitigationfortheDonglaBridge,Landslides,2017(SCI) 24.罗刚,胡卸文,付建康,高速岩质滑坡碰撞碎裂机理物理实验研究,工程地质学报,2017 25.梁敬轩,胡卸文,许晓君,基于不同地质要素土质边坡的地震变形破坏颗粒流模拟,工程地质学报,2017 26.杨丹,胡卸文,李伟,浙江温岭长屿硐天复杂钟形洞室群建模技术及稳定性分析,现代隧道技术,2017 27.梁敬轩,胡卸文,韩玫,强震下紫坪铺坝前大型古滑坡体变形破坏效应,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16(EI) 28.郭亮,胡卸文,基于位移控制的装配式预应力鱼腹梁深基坑应用研究,工程地质学报,2016 29.李登峰,胡卸文,赵晓彦,等,花岗岩残积土边坡水平拱高竖向变化规律,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16(EI) 30.胡卸文,刁仁辉,梁敬轩,基于CFX的江口沟泥石流危险区范围预测模拟,岩土力学,2016(EI) 31.胡卸文,韩玫,梁敬轩,汶川地震灾区泥石流若干关键问题,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16(EI) 32.王思奇,胡卸文,银厂沟矿渣型泥石流特征及危险度评价,中国水土保持,2016 33.马国涛,胡卸文,西藏冰水堆积开挖边坡稳定性分析及防治措施,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16 34.韩玫,胡卸文,刁仁辉,汶川震区桃关沟泥石流都汶高速段动力学特征数值模拟,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2016(EI) 35.吕俊磊,胡卸文,顾成壮,四川省南江县下两中学滑坡成因机制分析与稳定性评价,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15 36.罗刚,胡卸文,严利斌,面向高速铁路卓越工程师的“铁路工程地质学”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探索,中国地质教育,2015 37.韩玫,胡卸文,梁敬轩,基于优化组合赋权法的都汶高速沿线泥石流危险度评价,山地学报,2015 38.康小兵,胡卸文,四川松潘某隧道建设对地下水动力环境影响预测模拟,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15 39.顾成壮,胡卸文,方力,四川汉源二蛮山高速滑坡-碎屑流基本特征及地质演化,山地学报,2014 40.康小兵,胡卸文,许模,高瓦斯隧道施工瓦斯监测系统研究,水力发电,2014 41.胡卸文,强震作用下大型古滑坡体变形破坏机理研究,学术动态,2014 42.胡卸文,Seepagestabilityanddam-breakingmodeofTangjiashanbarrierdaminducedbytheWenchuanearthquake,ProceedingsofIAEGXIICongressonEngineeringGeologyforSocietyandTerritory,Torino,Italy,2014.09,2014 43.宋大各,胡卸文,彭永良,复杂采空区注浆效果检测综合物探方法研究,工程勘察,2013 44.彭永良,胡卸文,宋大各,大型复杂采空区注浆效果检测方法研究,工程地质学报,2013 45.胡卸文,林晋辉,张茂淳,宝兴县城周边4.20芦山强烈地震地质灾害触发效应,芦山强烈地震地质灾害触发效应,2013(EI) 46.胡卸文,顾成壮,牛彦博,芦山地震触发大岩崩滑坡-碎屑流特征与运动过程,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13(EI) 47.顾成壮,胡卸文,张茂淳,罗刚,强降雨下平滑型滑坡坡体水流运动及其边坡稳定效应,岩土力学,2013(EI) 48.牛彦博,胡卸文,罗刚,顾成壮,汉源二蛮山高速滑坡启程阶段孔隙水压力效应分析,工程地质学报,2013 49.罗刚,胡卸文,顾成壮,强震作用下顺层岩质斜坡动力失稳机理及启动速度研究,岩土力学,2013(EI) 50.胡卸文,韩玫,梁敬轩,汶川震区桃关沟2013-07-10泥石流成灾机理,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13(EI) 51.GangLuo,XiewenHu,ChengzhuangGu,NumericalStudyoftheKineticMechanismofTangjiashanLandslide,JournalofRockMechanicsandGeotechnicalEngineering,2012(SCI) 52.李朝安,胡卸文,李冠奇,四川省“8.13”特大泥石流灾害成生机理与防治原则,水土保持研究,2012 53.顾成壮,杨鸿发,胡卸文,曾锦秀,罗刚,模糊综合评判法分析地震滑坡启程能量转换,岩土力学,2012(EI) 54.曾锦秀,胡卸文,罗刚,顾成壮,张耀,高填方填筑层数对填筑体沉降影响的数值模拟,山地学报,2012 55.李朝安,胡卸文,王良玮,泥石流源地降雨渗透深度检测仪的研制及应用,水土保持通报,2012 56.胡恒洋,宋大各,胡卸文,基于粉煤灰掺量的采空区注浆材料配比试验研究,四川水力发电,2012 57.顾成壮,胡卸文,罗刚,牛彦博,胡恒洋,地震滑坡启程动力学机理,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12(EI) 58.GUChengzhuang,HUXiewen,LUOGang,Startingmechanismofhigh-speedlandslideinducedbyearthquakeandcalculationofitsdeparturevelocity,Proceedingsofthe11thInternationaland2ndNorthAmericanSymposiumonLandslidesandEngineeredSlopes,2012 59.LUOGang,HUXiewen,GUChengzhuang,SeismicDynamicResponseAnalysisofPlaneSlidingRockSlopes,Proceedingsofthe11thInternationaland2ndNorthAmericanSymposiumonLandslidesandEngineeredSlopes,2012 60.李朝安,胡卸文,王良玮,山区铁路沿线泥石流泥位自动监测预警系统,自然灾害学报,2011 61.彭永良,胡卸文,复杂采空区注浆效果物探检测方法试验研究,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11 62.牛彦博,胡卸文,鱼洞河滑坡地质特征及稳定性分析,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11 63.彭永良,胡卸文,河北省宽城县某滑坡特征与稳定性评价,山地学报,2011 64.彭永良,胡卸文,河北省宽城县遵(化)—小(寺沟)铁路某滑坡治理措施研究,工程地质学报,2011 65.罗刚,胡卸文,西南某拟建机场中部高填方边坡稳定性分析与评价,铁道工程学报,2010 66.刘娟,胡卸文,松散堆积体水下稳定坡角与粒度成分的关系,水利水电科技进展,2010 67.张耀,胡卸文,海域岛礁桥梁地基岩体质量分级控制因素研究,四川水力发电,2010 68.张耀,胡卸文,海域岛礁桥梁地基岩体质量分级体系研究,工程地质学报,2010 69.罗刚,胡卸文,张耀,平面滑动型岩石边坡地震动力响应分析,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10(EI) 70.李朝安,谭炳炎,胡卸文,汶川“5·12”地震公路灾害分析和防治对策,自然灾害学报,2009

学术兼职

是教育部高等学校地质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018~2023)、国际工程地质与环境协会会员、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委员、四川省地质学会常务理事、四川省水力发电工程学会理事以及四川省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理事。是《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和《工程地质学报》、山地学报》等杂志编辑委员会委员。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