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范美坤

个人简介

教师简介 范美坤教授、博士生导师 最高学历:博士(加拿大) 教育及研究经历 访问学者McGillUniversity(2017.12-2018.12),加拿大 博士后西安大略大学(UniversityofWesternOntario)(2010.09~2011.03)加拿大 多伦多大学(UniversityofToronto)/维多利亚大学(UniversityofVictoria)(2010.05~08),加拿大 博士维多利亚大学化学系(2005.09~2010.04),师从AlexandreBrolo教授 专业:物理/分析化学 硕士西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1999-2002),师从黄承志教授 专业:分析化学 本科西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重庆(1995-1999) 教学经历 教学工作经历: 2013~至今,西南交通大学地球科学与环境工程学院,讲授环境化学(本科)、新生研讨课《化学与环境》,以及通识课《能源与环境》. 2002-2005年间任教于大连理工大学化工学院分析教研室,讲授分析化学(必修)和仪器分析(选修)课程及实验。 2005~2010年间在维加拿大多利亚大学化学系任助教(TA)。主讲课程为:仪器分析实验(Level3),分析化学实验(level2),普化实验(Level1) 教学成果 参与编写辅导教材一本 《仪器分析学习指导与综合练习》,刘志广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出版。 范美坤教授,四川宜宾人。西南师范大学(现西南大学)本科(1999)、硕士(2002);加拿大维多利亚大学(UniversityofVictoria)化学系博士(2010);西安大略大学(WesternUniversity)博士后(2011)。曾任教于大连理工大学(2002-2005)。2011-2013年在中物院成都绿色能源与绿色制造技术研发中心工作,任环境科学与技术课题组组长。2013年作为引进人才进入西南交通大学地球科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工作,曾任地球科学与环境工程学院院长助理,现任西南交大外事工作委员会会员。加拿大及中国化学会会员。累计已在Chem.Sci.,J.Mater.Chem.A,ACSappliedmaterialsandinterfaces,Anal.Chem.,Chem.Comm.,FoodChem.以及LabChip等杂志上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40余篇,影响因子大于10的文章1篇,H-index为19,篇均引用40余频次,单篇文章最高被引近800余频次(Googlescholar),已被列入SCI高引论文。作为第一发明人现有授权中国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申请专利6项。 范美坤团队目前在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四川省科技厅重点项目2项,累计直接经费120余万元。 详细的论文发表及引用情况请见: http://www.researcherid.com/rid/G-9290-2011 近年承担的主要科研项目 1.省级项目,用于农产品表面残留农药和非法添加剂现场分析的便携式表面增强拉曼系统(省部级) 2.国家级项目,可形变凝胶表面增强拉曼光谱基底及其在表面污染物分析中的应用(国家级) 专利成果 1.中国,发明专利,一种液体中细菌的计数方法(专利号:ZL201610036039.8) 2.中国,发明专利,具有杀菌功能的过滤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专利号:ZL201710549071.0) 3.中国,发明专利,一种基于PDMS海绵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基底及其制备方法(专利号:ZL201710377628.7) 招生专业 招生类型学院专业代码专业名称专业类型专业方向 博士地学081600测绘科学与技术学术型00. 博士地学081600测绘科学与技术学术型XX.不区分研究方向 博士地学081403市政工程学术型XX.不区分研究方向 硕士地学083000环境科学与工程学术型01.水污染控制 硕士地学083000环境科学与工程学术型03.大气污染控制 硕士地学083000环境科学与工程学术型06.环境化学及监测 硕士地学085700资源与环境专业型01.地质工程 硕士地学085700资源与环境专业型02.环境工程 招生要求 本课题组专注环境化学领域的前沿问题,关注分散式饮用水水处理中的杀菌问题、痕量环境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和形态问题、大气颗粒物界面化学行为等。因此,对考生的要求是英语良好,具有化学或(微)生物(化学)基础,对环境科学有浓厚兴趣,愿意从事实验科学研究。 课题组和学院测绘学科有广泛和深入的合作,对大尺度环境问题也非常关注。因此,也非常欢迎具有编程基础和数理统计基础的同学报考。

研究领域

1.表面污染物快速检测技术 现代环境监测对象涵盖环境中各种无机、有机化学污染物甚至微生物等,如重金属离子,多环芳烃,爆炸物,各种农药以及大肠杆菌等。对这些污染物在包括农产品和安检口在内的广义环境中进行快速含量(定量)和种类(定性)测定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学和现实意义。本方向主要依托各种现代分子光谱(如表面增强拉曼技术(surfaceenhancedRamanscattering,SERS),红外及表面增强红外技术以及荧光光谱等),结合色谱技术(GC,HPLC)等,针对环境表面的残留痕量污染物,试图建立可用于现场(onsite)的快速准确分析方法。团队在本方向上目前已有四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支持。有兴趣的同学可参见团队硕士研究生发表论文。 2.大气污染物的迁移转化化学研究 大气中的痕量污染物在大气中的迁移转化化学对理解污染过程,追踪污染物危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方向旨在利用现代分子光谱技术对大气中的一些痕量有机和无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过程进行检测和追踪,对反应过程进行表征。 3.污染控制技术 本方向关注环境污染,包括水、大气和土壤污染的治理方法与技术的研究。众所周知,当前中国的环境问题极为严峻,在某些地区已经达到了灾害级别。本方向主要开发新型材料以实现对环境污染的现场治理与修复(实现污染物的固化和催化降解)和pointofuse水处理材料的研究。本项目已经得到四川省科技厅重点项目支持。 4.基于成像技术的环境监测技术 一方面,高像素智能手机已经得到广泛普及,另一方面,无人机技术的发展也使得小范围成像观测变得可行。本方向主要利用成像作为分析手段,研究基于智能手机和无人机的环境监测技术,试图在常规化学环境分析(非现场)和遥感环境监测之间建立桥梁。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1.范美坤,Surface‐enhancedRamanspectroscopyforon‐siteanalysis:Areviewofrecentdevelopments,,2020 2.范美坤,EvaluationoftheintrinsicpHsensingperformanceofsurface-enhancedRamanscatteringpHprobes,,2020 3.范美坤,DecisiontableinRoughSetasanewchemometricapproachforsynthesisoptimization:Mn-dopedZnSquantumdotsastheexample,,2018 4.范美坤,DualfunctionalPDMSspongeSERSsubstratefortheon-sitedetectionofpesticidesbothonfruitsurfacesandinjuice,,2018 5.范美坤,Facilepreparationofsilvernanoparticledecoratedchitosancryogelsforpoint-of-usewaterdisinfection,,2018 6.范美坤,KillingTwoBirdswithOneStone:CoatingAgNPsEmbeddedFilterPaperwithChitosanforBetterandDurablePoint-of-UseWaterDisinfection,,2018

学术兼职

NSFC基金函评专家,科技部重大专项函评和会评专家,同时担任多个著名杂志如J.Mater.Chem.,Chem.Comm.,J.Agri.Food.Chem.,ACSAMI,TrendsinAnal.Chem.,Chemosphere等高影响因子杂志审稿人。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