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丁明涛

个人简介

教师简介 丁明涛(1981-),男,山东日照人,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第十二批),四川省海外高层次留学人才,长期从事地质灾害防灾减灾理论及其技术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2009年6月毕业于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获理学博士学位;2009年7月~2017年12月,在西南科技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从事科研与教学工作,历任副教授(2011.12)、教授(2015.12);2013年11月-2014年11月,赴奥地利维也纳自然资源与应用生命科技大学(BOKU)从事博士后工作1年;2018年1月起,在西南交通大学/地球科学与环境工程学院从事科研与教学工作,教授(2017.12)。已主持6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项目、6项省部级和3项地市级等20余项科研项目;已发表第一或通讯作者的论文45篇,其中SCI收录13篇,EI、ISTP收录9篇;以第1发明人申请国家发明专利8项(已授权4项),授权软件著作权2项;出版学术著作2部,参编1部;荣获2016年校级本科毕业设计优秀指导教师和硕士学位论文优秀指导教师;入选2017年四川省杰出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培育计划;荣获首届全国大学青年教师地质课程教学比赛三等奖(2017);荣获第十四届四川省青年科技奖(2017)。 教学经历 2018/01-至今,西南交通大学,地球科学与环境工程学院,教授 2017/09-2018/08,清华大学,第十四批“西部之光”访问学者,教授 2009/07-2017/12,西南科技大学,历任副教授(2011.12)、教授(2015.12) 2013/11-2014/11,奥地利维也纳自然资源与应用生命科技大学(BOKU),山地危险工程研究所,博士后(导师:JohannesHuebl教授和SvenFuchs副教授) 2004/09-2009/07,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理学博士(硕博连读) 教学成果 已承担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国家外国专家局、四川省科技厅、四川省教育厅等20余项科研项目,其中主要有: [1]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基于风险分区的岷江上游泥石流灾害防控模式研究,No.SKLGP2019K018,2019/01-2020/12,9万元,在研,主持 [2]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项目,岷江上游河谷聚落与泥石流堆积扇的时空演化机制,No.2682019CX19,2019/01-2020/12,10万元,在研,主持 [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No.41871174,面向灾害保险的岷江上游聚落风险模式化认知与应急响应,2019/01-2022/12,58万元,在研,主持 [4]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No.2018YFC150540202,“强震区宽缓沟道型泥石流致灾机理及灾害链效应”项目子课题,2018/12-2021/12,79万元,在研,主持 [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应急管理项目,No.41842024,“铁路地质灾害防控理论与技术”短期人才培训班,2019/01-2019/12,10万元,在研,主持 [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No.41791240583,岷江上游干旱河谷边界波动的定量判定及其演化特征,2017/09-2017/12,已结题,主持 [7]高端外国专家项目,No.GDT20175100021,区域泥石流风险评价的关键技术及其应用,2017/01-2018/12,已结题,主持 [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No.41581240428,泥石流灾害区域易损性评价研究-以中国岷江上游为例,2015/11-2016/04,已结题,主持 [9]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No.41371185,岷江上游河谷聚落对泥石流灾变的响应机制研究,2014/01-2017/12,已结题,主持 [1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No.41101164,岷江上游山区聚落易损性及其灾变阈值,2012/01-2014/12,已结题,主持 [11]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子课题,No.2008FY110300-06-1,澜沧江中下游与大香格里拉地区山地灾害制图,2008/12-2013/12,已结题,主持 [12]高端外国专家项目,No.GDT20175100021,区域泥石流风险评价的关键技术及其应用,2017/01-2017/12,已结题,主持 [13]四川省青年科技基金项目,No.2017JQ0051,岷江上游聚落灾变与山地垂直分异的耦合机制研究(青年基金),2017/01-2019/12,在研,主持 [14]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工程科技人才培养研究),No.15JDGC019,基于校企合作和CDIO理念的地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2016/01-2017/12,已结题,主持 [15]四川省科技计划项目国际合作计划,No.2013HH0057,震后山区泥石流易损性评价的关键参数确定及其应用,2013/01-2015/12,已结题,主持 [16]交通运输部科技项目子课题,No.13zs0102,川藏公路南线(西藏境)雪崩危险度分级研究,2013/01-2014/12,已结题,主持 [17]四川省科技计划项目,No.2010SZ0308,基于RS和DEM的震后泥石流沟危险度评估研究,2011/01-2013/12,已结题,主持 研究内容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类活动强度的不断加大,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叠加影响之下,地质灾害(泥石流和滑坡)活动日益频繁且成灾日趋严重,造成的经济损失呈增长趋势,已成为制约我国山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瓶颈和防灾减灾工作的突出问题。 针对这一问题,从地质灾害风险分析的基本理论方法入手,综合分析地质灾害危险性、承灾体易损性和破坏损失性等方面,改进了地质灾害易损性评价模型和风险综合评价模型,在汶川地震灾区、芦山地震灾区、岷江上游等地区加以实证研究,这部分研究成果可以有针对性地指导地质灾害多发区的聚落搬迁、人口再调整分布及其防灾减灾管理工作;同时,建立了基于风险分析和委托-代理理论的灾害财产保险模型,提出了适合我国城镇的基于灾害风险度指标的区域小额保险计划,并在云南省东川城区进行灾害保险实例分析和相关技术方法的实证研究。 近年承担的主要科研项目 1.省部级一般项目,基于风险分区的岷江上游泥石流灾害防控模式研究(省部级)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面向灾害保险的岷江上游聚落风险模式化认知与应急响应(国家级) 3.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强震区宽缓沟道型泥石流致灾机理及灾害链效应(国家级) 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铁路地质灾害防控理论与技术”短期人才培训班(国家级) 5.校级一般项目,岷江上游河谷聚落与泥石流堆积扇的时空演化机制(校级) 荣誉与奖励 1.四川省青年科技奖(省部级,特等奖,2017年) 科研团队 地质灾害风险管控与聚落减灾科研团队 <学术专著> [1]丁明涛,吕夏婷,陈廷方,李虎杰,高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以西南科技大学地质工程为例[M],科学出版社,25万字,2017(ISBN978-7-03-054290-8) [2]丁明涛,田述军,滑坡泥石流风险评价及其应用[M],科学出版社,40万字,2013(ISBN978-7-03-036741-9) <发明专利> [1]一种基于北斗卫星和GPRS的泥石流短临预警方法(专利号:ZL201310502863.4;授权公告日:2015.11.25;发明人:丁明涛,王青,程尊兰,颜竟,王骏,黄龙阳) [2]一种定量评价泥石流灾害易损性的方法(专利号:ZL201310471588.4;授权公告日:2016.03.30;发明人:丁明涛,王青,程尊兰,颜竟,庙成,钟冠鹏) [3]一种用于泥石流短临预警系统的网络架构模式(专利号:ZL201410143975.X;授权公告日:2016.09.21;发明人:丁明涛,程尊兰,王青,颜竟,周鹏,黄英) [4]一种基于泥石流演化进程的层次预警方法(专利申请号:ZL201510076212.2;授权公告日:2017.10.10;发明人:丁明涛,周鹏,庙成,王骏) <软件著作权> [1]岷江上游泥石流危险性评价系统V1.0(登记号:2014SR166277;著作权人:丁明涛,陈廷芳,程尊兰,钟冠鹏;西南科技大学) [2]岷江上游泥石流胁迫下山区聚落易损性评价系统V1.0(登记号:2014SR166274;著作权人:丁明涛,陈廷芳,程尊兰,钟冠鹏;西南科技大学) <学术论文> 已公开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为通讯作者),其中SCI期刊论文13篇,EI、ISTP收录9篇,其中代表性的论文主要有: [1]HuangTao,DingMing-tao*,SheTao,TianShujun,YangJiang-tao,2017.Numericalsimulationofhigh-speedlandslideinChenjiaba,Beichuan,China[J],JournalofMountainScience14(11):2137-2149.(SCI收录;WOS:000415351800001) [2]庙成,丁明涛*,2017.震区社会易损性对比分析:以芦山与鲁甸地震为例[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7(4):169-174. [3]丁明涛*,周鹏,张永旺,吕夏婷,2017.岷江上游干旱河谷边界波动的定量判定及其演化特征[J].山地学报,35(2):170-178. [4]ChengMiao,MingtaoDing*,2017.Analysisofinfluenceofnaturaldisasterontheeconomyandpredictionofrecoverytimebasedongreyforecasting–differencecomparisonmodel:acasestudyintheupperMinRiver[J],NaturalHazards,85(2):1135-1150.(SCI收录;WOS:000391611900025) [5]MingtaoDing*,MichaHeiser,JohannesHübl,SvenFuchs,2016.RegionalvulnerabilityassessmentfordebrisflowsinChina-aCWSapproach[J],Landslides,13(3):537-550.(SCI收录;WOS:000376618300008) [6]MingtaoDing*,ChengMiao,2015.ComparativeanalysisofthedistributioncharacteristicsofgeologicalhazardsintheLushanandWenchuanearthquake-proneareas[J],EnvironmentalEarthSciences,74(6):5359-5371.(SCI收录;WOS:000360537700060) [7]MingtaoDing*,ChengMiao,2015.GIS-basedAssessmentofVulnerabilitytoLandslideHazardsinLushanEarthquake-strickenAreas[J],JournalofRiskAnalysisandCrisisResponse,5(2):93-106. [8]MingtaoDing*,FangqiangWei,2015.GISandDWRbasedshort-termandimpendinglandslideforecastingforLiangshanPrefecture(China)[J],Tehnikivjesnik–TechnicalGazette,22(3):695-702.(SCI收录;WOS:000356616900018) [9]丁明涛*,周鹏,程尊兰,庙成,2015.基于传感网的泥石流短临预警体系设计[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6(2):63-68. [10]丁明涛*,王骏,程尊兰,庙成,2015.岷江上游土地利用类型对泥石流灾害的敏感性[J].山地学报,33(5):587-596. [11]黄英,丁明涛*,庙成,王骏,周鹏.2015.云南蒋家沟泥石流运动特征分析及发展趋势.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J].24(8):1434-1442. [12]庙成,丁明涛*,2015.“4?20”地震后芦山县灾害应急支援响应分析[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6(3):114-119. [13]ChengMiao,MingtaoDing*,2015.SocialvulnerabilityassessmentofgeologicalhazardsbasedonentropymethodinLushanearthquake-strickenarea[J],ArabianJournalofGeosciences,8(12):10241-10253.(SCI收录;WOS:000365450800006) [14]MingtaoDing,KaihengHu*,2014.SusceptibilitymappingoflandslidesinBeichuanCountyusingclusterandMLCmethods[J],NaturalHazards,70(1):755-766.(SCI收录;WOS:000331391800038) [15]DingMing-tao*,ChengZun-lan,WangQing,2014.CouplingmechanismofruralsettlementsandmountaindisastersintheupperreachesofMinRiver[J],JournalofMountainScience,11(1):66-72.(SCI收录;WOS:000330783100006) [16]丁明涛*,庙成,2014.基于GIS的芦山地震灾区滑坡灾害风险评价[J].自然灾害学报,23(4):81-90. [17]丁明涛*,程尊兰,王青,2014.“4·20”芦山地震灾区次生山地灾害易发性评价[J].山地学报,32(1):117-123. [18]庙成,丁明涛*,王骏,周鹏,2014.芦山地震灾区次生山地灾害分布特征及其成因分析[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3(11):1572-1579. [19]胡凯衡*,丁明涛,2013.滑坡泥石流风险评估框架体系[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4(2):26-30. [20]MingtaoDing*,FangqiangWei,KaihengHu,2012.Propertyinsuranceagainstdebris-flowdisastersbasedonriskassessmentandtheprincipal–agenttheory[J],NaturalHazards,60(3):801-817.(SCI收录;WOS:000299957100002) 招生专业 招生类型学院专业代码专业名称专业类型专业方向 博士地学081800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学术型00. 博士地学081800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学术型XX.不区分研究方向 硕士地学081800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学术型01.地质工程 硕士地学081800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学术型02.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 硕士地学081800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学术型03.地质灾害及防治工程 硕士地学085700资源与环境专业型01.地质工程 硕士地学085700资源与环境专业型03.安全工程 硕士地学085700资源与环境专业型04. 招生要求 (1)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学科素养,具备扎实的地质工程、岩土工程等学科的基础知识; (2)英语具有较好的读、写、听、说能力,通过国家英语六级考试者优先考虑; (3)具有较好的数学基础和力学基础,有一定的数学建模基础者优先考虑; (4)熟练使用AutoCAD、GIS等软件工具,有一定的编程基础者优先考虑; (5)由于地质工程专业的特殊性,我们需要经常参加野外工作,鉴于此点,同等条件下,男生优先考虑。 欢迎地质工程、岩土工程、GIS、地质灾害防治等相关专业同学报考我们团队的硕士、博士研究生!

研究领域

(1)地质灾害风险评估 本研究方向将结合研究区泥石流、滑坡灾害的特征与发育规律,通过对典型小流域示范区的深入现场调查、遥感解译、科学试验和理论分析,揭示山区泥石流、滑坡灾害的运动和堆积特征,建立大比例尺泥石流、滑坡危险度评价指标体系和危险范围预测模型,探索和建立大比例尺泥石流、滑坡灾害的风险评价理论与方法,为复杂条件下的山区泥石流、滑坡灾害风险评价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撑。 (2)地质灾害监测预警 本研究方向以地质灾害(滑坡和泥石流)为研究对象,研究内容以实时监测预警为主,兼有实时监测和早期识别监测预警相结合的综合监测预警技术体系与示范应用,拟实现在复杂气象条件下对重大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实时监测预警。 (3)地质灾害防范技术综合研究与集成 选取典型区域和重大工程案例,开展滑坡泥石流灾害风险控制技术与管理研究,提出山区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技术指南;开展国内外现有技术和成果的综合集成研究,为山区滑坡泥石流灾害减灾提供成套技术体系。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1.丁明涛,Responseanalysisofvalleysettlementstotheevolutionofdebrisflowfansunderdifferenttopographicconditions:acasestudyoftheupperreachesofMinRiver,China,BulletinofEngineeringGeologyandtheEnvironment,2020(SCI) 2.丁明涛,VulnerabilityAssessmentofpopulationinMountainSettlementsexposedtoDebrisFlow:aCaseStudyonQipanGully,WenchuanCounty,China,NaturalHazards,2019(SSCISCI)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