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
教师简介
80~84年四川大学外语系,学生;84~95西南财经大学经贸外语系教师;95~今西南交通大学外语系教师
2010-2011年国家留基委公派(IndianaUniversityBloomington)访问学者;
2014-2015年学校公派(IndianaUniversityBloomington)访问学者;
第一主研并良好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
主持并完成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1项;
主持并完成省厅级人文社科项目4项;
主研并完成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十三五”高等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1项;;
主研四川省2018-2020年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学改革项目1项;
主持中国外语教育基金项目1项,该课题为在研中;
出版学术专著2部(独著),主编教材1部,参编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综合英语教材2部;
第1作者发表学术论文20篇,其中CSSCI来源刊论文9篇,CSSCI扩展版论文5篇,全国学会二等奖获奖论文1篇。
获得四川省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排名第4)、四川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1项(个人);2015年参加外研社“教学之星”大赛,获一等奖(省级);
校级教学成果奖4项(一等奖3次,三等奖1次);
2018年获2018“外研社杯”全国英语写作大赛全国决赛指导一等奖;
2018年获2018“外研社杯”四川省大学生英语挑战赛写作比赛(本科组)指导一等奖;
2017年获2017“外研社杯”四川省大学生英语挑战赛写作比赛(本科组)指导三等奖;
2015年获2015“外研社杯”全国英语写作大赛(四川赛区)指导一等奖;
2015年获2015“外研社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四川赛区)指导一等奖;
指导硕士研究生论文获评四川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1次;
指导硕士研究生获评校级优秀论文3次;
教学经历
84~95年在西南财经大学任教:讲授过大学英语、研究生英语、外语系视听课程教学;
95~今在西南交大任教:
2000年前承担英语四六级、研究生英语听力,英语专业语法,词汇学,语言学,泛读课程的教学。
从2000年起,我在英语系和翻译系授课,主要的课程为:英语语法、英语议论文写作、论文阅读,英语教育与个人发展(新生研讨课)、译代译路(翻译系新生研讨课);
承担的英语专业研究生的课程有:第二语言习得、学位论文写作、外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专题研讨
教学成果
本人教学、研究工作获奖:
1、2019年获外国语学院“2016-2018年周期考核教书育人奖”。
2、参与“跨文化通识课程体系建设与国际化人才培养”工作,于2018年获四川省第八届高等教育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排名第4);
3、主持校重点培育项目“以培养认知学业能力为导向的英语写作教学的研究与实践”,于2017年获评“2015年度校级本科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优秀案例”,(唯一署名者);
4、2015年参加外研社“教学之星”大赛,获一等奖(省级),(唯一署名者);
5、论文“单位长度、单位密度和句式类型——对中国英语学习者句法复杂性的研究”
在“中国外语教学专业委员会第17次学术年会”论文评审中获二等奖。(本人署名第一)
本人教学指导获奖
国家级
2018年获2018“外研社杯”全国英语写作大赛全国决赛指导一等奖,指导的学生邵子萌获获2018“外研社杯”全国英语写作大赛全国决赛一等奖;(附件5)
省级
1、2018年获2018“外研社杯”四川省大学生英语挑战赛写作比赛(本科组)指导一等奖,指导的学生邵子萌获2018“外研社杯”四川省大学生英语挑战赛写作比赛(本科组)一等奖;
2、2015年获2015“外研社杯”全国英语写作大赛(四川赛区)指导一等奖,学生谭晟获2015“外研社杯”全国英语写作大赛(四川赛区)一等奖;3、2015年获2015“外研社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四川赛区)指导一等奖,学生江尚谕获2015“外研社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四川赛区)一等奖;
4、2014年,本人指导的学生罗沁的硕士学位论文“不同任务类型中的句法复杂性研究——以英语专业四级口试为例”,杯四川省教育厅、四川省人民政府学位委员会评为2013年四川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
校级
1、2019年,本人指导的学生邵子萌的本科毕业论文,被评选为西南交通大学“优秀百篇毕业设计(论文)”;
2、2015年,本人指导的学生杨婷的硕士学位论文“不同英语水平学生的间接学习策略和歧义容忍度的关系”,获评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度优秀硕士学位论文;
3、2014年,本人指导的学生李宁的硕士学位论文“中美大学生口语叙事、议论文体语言正式性的对比分析”,获评西南交通大学2013年度优秀硕士学位论文;
4、2013年,本人指导的藏族学生格德章的本科毕业论文“英语水平与形式操练策略、功能策略和母语策略的关系”,获评西南交通大学2013届优秀本科毕业论文;
5、本人指导的学生李宁的本科毕业论文“词汇记忆策略与词汇成绩的关系”,获评西南交通大学2010届优秀本科毕业论文;
近年承担的主要科研项目
1.校级一般项目,以培养认知学业语言能力为导向的英语写作教学的研究与实践(校级)
2.其他,大学生英语写作中简单化现象研究(其他)
3.省部级一般项目,外语类通识课程体系的建设研究(省部级)
4.其他,跨文化类通识课程体系规划与建设研究(国家级)
5.校级一般项目,培养综合能力的美国大学写作体系、教学方法和教学管理的研究(校级)
6.其他,语法与写作教学的内容及方法:基于‘认知学业语言能力’(CALP)的研究(省部级)
7.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单位长度、单位密度和句式类型—对我国英语学习者英语句法复杂性的研究(省部级)
8.其他,单位长度、单位密度和句式类型对我国英语学习者英语句法复杂性的研究(省部级)
9.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我国大学生英语句法能力与句法多样性的相关研究(国家级)
10.其他,我国中学生对英语关系从句习得的实证研究(国家级)
出版专著
1.2017,专著,中国大学生英语句法复杂性研究
2.2010,编著,零起点托福渐进教程——听力理解
3.2009,专著,图解英语长难句----实用英语语法
荣誉与奖励
1.外国语学院“2016-2018年周期考核教书育人奖”(其他,其他,2019年)
2.“跨文化通识课程体系建设与国际化人才培养”(省部级,二等奖,2019年)
3.2015年度校级本科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优秀案例(校级,其他,2019年)
4.“教学之星”大赛一等奖(国家级,一等奖,2019年)
5.“不同英语水平学生的间接学习策略和歧义容忍度的关系”校级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指导奖(校级,其他,2019年)
6.2018“外研社杯”全国英语写作大赛全国决赛指导一等奖(国家级,一等奖,2018年)
7.2018“外研社杯”四川省大学生英语挑战赛写作比赛(本科组)指导一等奖(省部级,一等奖,2018年)
8.2015“外研社杯”全国英语写作大赛(四川赛区)指导三等奖(省部级,三等奖,2017年)
9.2015“外研社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四川赛区)指导一等奖(省部级,特等奖,2015年)
10.2015“外研社杯”全国英语写作大赛(四川赛区)指导一等奖(省部级,一等奖,2015年)
11.“不同任务类型中的句法复杂性研究——以英语专业四级口试为例”硕士学位论文指导奖(省部级,其他,2014年)
12.“中美大学生口语叙事、议论文体语言正式性的对比分析”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指导奖(校级,特等奖,2014年)
13.“不同任务类型中的句法复杂性研究——以英语专业四级口试为例”校级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指导奖(校级,特等奖,2012年)
14.单位长度、单位密度和句式类型——对中国英语学习者句法复杂性的研究(其他,二等奖,2011年)
招生专业
招生类型学院专业代码专业名称专业类型专业方向
硕士外语050200外国语言文学学术型02.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招生要求
有较好的英汉语言能力,勤奋好学、吃苦耐劳。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新发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1.徐晓燕,显性连接与回避使用?:中国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议论文中过渡标记语的运用,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
2.徐晓燕,子句成分与名词词组成分——评测二语学习者英语句法复杂性的两个新视角,中国外语教育,2014(CSSCI)
3.徐晓燕,中国英语专业学生英语议论文句法复杂性研究,外语教学与研究,2013(CSSCI)
4.徐晓燕,紧缩子句中认知因素的调动,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12
5.徐晓燕,关系从句知识与语言水平的相关性——对大学一年级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调查,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11
6.徐晓燕,词汇记忆策略与词汇成绩的关系——对西南交通大学新生词汇记忆的调查,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10
7.徐晓燕,显性语法教学与中国大学生对英语非限定分句的使用——一项基于单组实验的探索性研究,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10(CSSCI)
8.徐晓燕,Aprobeinto“avoidance”manifestationofEnglishnon-finiteclausesbytheChinesestudents,中国英语教学的改革与创新——中国英语教学研究会2006年会暨第三届中国交际英语教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选集,2010
9.徐晓燕,英语专业学生英语语法能力的变化和发展,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09(CSSCI)
10.徐晓燕,从句法分析看L2英语非限定分句的习得,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08
11.徐晓燕,从英译唐诗看中国酒文化信息的再现与失落,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8(CSSCI)
12.徐晓燕,大学生英语语法能力与英语写作能力的相关研究,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4(CSSCI)
13.徐晓燕,英语是非问句疑问标示元功能,南昌大学学报,2003
14.徐晓燕,英汉语疑问词句法特征对比研究,成都大学学报,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