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熊嘉阳

个人简介

教师简介 熊嘉阳,男,1969年11月出生,工学博士(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副教授。现任两院院士沈志云秘书。 学习和工作经历: 1990.9-1994.7西南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铁道车辆专业,本科 1994.7-1999.6昆明铁路机械学校车辆教研室,助教 1999.6-2001.3西南交通大学峨眉校区机械工程系车辆教研室,教师 2000.7西南交通大学讲师 2001.3-2002.6西南交通大学峨眉校区教务处教学科,科员 2002.6-2006.5西南交通大学峨眉校区教务处教学科,科长 2004.5-2013.4西南交通大学峨眉校区机关党总支教务党支部,书记; 2004.3-2006.6西南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车辆工程专业,攻读硕士学位 2005.7西南交通大学副教授 2006.5-2008.4西南交通大学峨眉校区教务处,处长助理 2006.6西南交通大学车辆工程专业,硕士 2008.4-2013.3西南交通大学峨眉校区教务处,副处长 2008.9-2014.9西南交通大学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载运工具运用工程专业,攻读博士学位 2011.1西南交通大学六级职员 2013.3-2015.10西南交通大学峨眉校区机关党总支,书记 2013.5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 2014.9西南交通大学载运工具运用工程专业,博士 2015.10-2015.12西南交通大学峨眉校区科学技术处,处长 2015.12-2016.1西南交通大学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副院长 2016.1-2017.10西南交通大学分析测试中心,专职副主任 2017.10-2018.10成都西南交通大学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任集团机关党支部书记 2018.10至今院士秘书 2019.1CCAA质量管理体系(QMS)认证审核员 长期从事教学、科研、高教研究和党务工作。主持教育部“春晖计划”合作科研项目1项,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1项,主研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省部级以上项目13项,发表学术论文19篇,其中SCI期刊3篇、EI期刊8篇、EI国际会议2篇、国际期刊1篇;获实用新型(授权)1项;主持和主研教改项目17项,其中省部级及以上教改项目14项,发表教改论文16篇;主持党建研究基金项目2项,发表党建论文3篇;主研实验平台项目1项。获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四川省优秀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项,2013年“四川省高等学校优秀党支部书记”。 教学经历 长期讲授铁道车辆专业课程有:《铁道车辆制冷与空气调节》、《车辆制冷与空调技术》、《动车组装备》、《动车组车内环境控制系统》; 曾经讲授课程:《车辆电气装置》、《车辆业务》、《工程制图》、《制冷与空调技术》、《机械工程概论》(省级精品课程主讲教师); 开设选修课:《轨道交通简介》; 长期指导本科生毕业设计。 教学成果 主持和主研教改项目17项,发表教改论文16篇,教学成果如下: 2000年西南交通大学峨眉校区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二等奖; 2002年度西南交通大学本科教学成果一等奖; 2002年西南交通大学峨眉校区第一批骨干教师; 2002及2004年西南交通大学峨眉校区教学成果特等奖; 2003年论文《制定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培养计划的探索》获《中国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年杂志论文评比一等奖; 2003年课程建设项目《工程制图及CAD课程作业题库》优秀; 2004年获四川省教学成果一等奖(排名第六); 2005年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排名第六); 2006年及2008年获西南交通大学本科教学成果一等奖和西南交通大学峨眉校区教学成果一等奖各1项; 2009年四川省教学成果二等奖(排名第六); 2010年四川省精品课程《机械工程概论》主讲教师; 2010西南交通大学峨眉校区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 2012年西南交通大学本科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 2013年四川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以工程能力为主线,培养轨道交通高质量应用型人才》)(排名第四);(2014年5月16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川府函〔2014〕82号公布)。 近年承担的主要科研项目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动力学与疲劳特性的复杂磨耗动车组车轮镟修策略研究(国家级) 2.校级重点项目,直线电机地铁轮轨系统动力学性能深化研究(校级) 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重载铁路轮轨伤损机理研究及其减缓措施(国家级) 4.省部级重点项目,重载铁路货车脱轨机理研究(省部级) 5.校级重点项目,轮轨磨耗状态对列车脱轨安全性的影响研究(校级) 6.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项目,轮轨磨耗对高速列车振动及行车安全的影响研究(省部级) 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高速重载铁路轮轨接触热力耦合分析(国家级) 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高速重载铁路钢轨塑流型波浪形磨损的研究(国家级) 专利成果 1.中国,实用新型,用于轨道交通的高爬坡性能齿轮和齿条组合结构(专利号:ZL201720818296.7) 荣誉与奖励 1.以工程能力为主线,培养轨道交通高质量应用型人才(省部级,一等奖,2014年) 2.2011-2013年度四川省高等学校“优秀党支部书记”(省部级,其他,2013年) 科研团队 轮轨关系与振动噪声科研团队 1.团队简介: 西南交通大学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的“轮轨关系与振动噪声”科研团队,主要从事车辆系统设计理论、轮轨关系、减振降噪等方面的理论、试验及产品研发工作。 该科研团队专业覆盖面广、实力雄厚、队伍壮大:科研人员约150人(教师约20人,博士研究生约40人、硕士研究生80余人)。 该科研团队的研究生导师主要包括:金学松教授、梁树林教授级高工、圣小珍教授、温泽峰研究员、池茂儒研究员、罗赟研究员、肖新标副研究员、赵鑫副研究员、王衡禹副研究员、吴兴文副教授、熊嘉阳副教授、关庆华讲师、赵明花客座教授、王安斌客座教授等。 2.团队成果: 轮轨关系与振动噪声科研团队立足于国家级创新团队和教育部创新团队。 国家级创新团队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高速列车运行安全的关键科学技术问题研究。该团队依托于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紧密结合国家重大需求,瞄准相关学科国际前沿,针对铁路提速和高速列车安全运行中的关键科学技术问题,旨在建立综合考虑动力学、摩擦学和疲劳作用的机车车辆研究应用体系。该群体在批准时聚集了包括4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4名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和4名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获得者等一批中青年科技人才,群体学术气氛浓厚,思想活跃,专业和年龄结构合理,有优良的团结协作精神。并于2008年获得滚动资助,2011年通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验收。团队已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 教育部创新团队是高速轮轨系统理论及技术创新团队。该团队依托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针对高速轮轨系统损伤理论及控制技术,开展高速轮轨系统复合微动损伤机理及控制技术,高速轮轨材料的疲劳和磨损机理及材料匹配关系,高速轮轨磨耗机理、安全经济型型面设计和打磨技术研究;针对高速轮轨黏着机理、安全域及控制技术,开展高速铁路无砟轨道结构振动和运用安全性,高速轮轨粘着机理、速度极限及其控制,高速脱轨机理与安全域的研究。该团队聚集了包括1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4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6名省部级以上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和2名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获得者。团队成员近几年来,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2005),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2006),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2009),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 轮轨关系与振动噪声科研团队主要分为三大研究领域: (1)交通车辆系统设计理论,依托的研发平台是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整车滚动振动试验台、悬挂元件动态性能试验台、结构疲劳试验台。可开展交通车辆系统的结构设计、疲劳强度分析、动力学优化与振动控制研究。为我国高速动车组的引进、消化、吸收与再创新做出了巨大贡献。 (2)轮轨关系与轮轨摩擦学,依托的研发平台是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的轮轨关系实验平台,它包括轮轨滚动行为模拟实验台、高速轮轨摩擦磨损试验台、高速轮轨接触疲劳实验台、车-线耦合关系实验台和脱轨机理实验台。可开展轮轨滚动接触疲劳机理、轮轨磨损和波浪形磨耗机理、高速脱轨机理、轮轨几何型面匹配、轮轨三维弹塑性滚动接触理论和实验验证等研究,实现轨道动力学参数识别及优化,再现轨道结构长期服役行为和失效过程。 (3)轨道交通系统振动噪声,依托的研发平台是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的高速列车服役性能实验研究平台。轨道交通振动噪声研究子平台的建设包括车外声源识别系统、车内声源识别系统、声学实验室。为轨道交通系统的减振降噪优化设计提供了强力支撑。 3.研究方向: 轮轨关系与振动噪声科研团队主要分为三大研究方向: (1)"交通车辆系统设计理论"研究方向,主要包括车辆系统动力学、结构振动疲劳、悬挂振动控制等;指导教师主要有:池茂儒研究员、梁树林教授级高工、罗赟研究员、吴兴文副教授、熊嘉阳副教授、赵明花客座教授等。 (2)"轮轨关系与轮轨摩擦学"研究方向,主要包括轮轨关系、轮轨损伤、钢轨打磨技术等;指导教师主要有:金学松教授、温泽峰研究员、赵鑫副研究员、王衡禹副研究员、关庆华讲师等。 (3)"轨道交通系统减振降噪"研究方向,主要包括车内噪声优化、车外噪声控制、环境噪声控制等;指导教师主要有:圣小珍教授、肖新标副研究员、王安斌客座教授等。 4.招生要求: (1)欢迎机械,电气,材料,力学,数学等专业的学生报考; (2)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外语水平和较强的编程能力; (3)优先考虑招收具有扎实的力学和数学功底的学生。 招生专业 招生类型学院专业代码专业名称专业类型专业方向 硕士机械080204车辆工程学术型01.机车车辆设计及理论 硕士机械080204车辆工程学术型02.轨道车辆动力学结构强度及可靠性 硕士机械080204车辆工程学术型05.轨道车辆服役性能 招生要求 1、欢迎机械,电气,材料,力学,数学等专业的学生报考; 2、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外语水平和较强的编程能力; 3、优先考虑招收具有扎实的力学和数学功底的学生。

研究领域

主要研究方向是车辆轨道系统动力学、轮轨接触力学。

1、车辆轨道系统动力学 2、轮轨接触力学 3、磁悬浮技术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1.熊嘉阳,Effectofthefirsttwowheelsetbendingmodesonwheel-railcontactbehavior,JournalofZhejiangUniversity-ScienceA,2019(SCI) 2.熊嘉阳,曲线轨道参数对直线电机地铁车辆曲线通过性能的影响,机械工程学报,2017(EI) 3.熊嘉阳,轮轨纵向几何状态对直线电机车辆动态行为影响,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15(EI) 4.熊嘉阳,High-speedEMUwheelre-profilingthresholdforcomplexwearformsfromdynamicsviewpoint,Wear,2015(EI) 5.熊嘉阳,重载铁路轮轨磨耗及其对安全运行的影响,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14(EI) 6.熊嘉阳,Studyonrunningsafetyofhigh-speedrailwayvehiclessubjectedtocrosswinds,JournalofZhejiangUniversity-SCIENCEA(AppliedPhysics&Engineering),2014(SCI) 7.熊嘉阳,A3Dmodelforcouplingdynamicsanalysisofhigh-speedtrain/tracksystem,JournalofZhejiangUniversity-ScienceA,2014(SCI) 8.熊嘉阳,Studyonsafetyboundaryforhighspeedtrainrunninginsevereenvironments,InternationalJournalofRailTransportation,2013 9.熊嘉阳,直线电动机地铁线路感应板安装公差研究,机械工程学报,2013(EI) 10.熊嘉阳,Effectofparametersofrailstructureandvehiclespeedonwheel-railforcewhenvehiclecorssingcurvetrack,2nd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TransportationEngineering(ICTE2009),2009(EI) 11.熊嘉阳,铺轨车动力学性能仿真分析,内燃机车,2008 12.熊嘉阳,铁路曲线钢轨横向凹坑对初始波磨形成的影响,工程力学,2006(EI) 13.熊嘉阳,铁路曲线钢轨初始波磨演化分析,机械工程学报,2006(EI)

学术兼职

CCAA质量管理体系(QMS)认证审核员。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